氣海,羶中,足三裡 按三個穴讓你「底」氣十足

2021-01-10 長城網

人有三種氣。一是元氣,就是受之於父母、先天的氣,這是與生俱來的;另一個是水谷之氣,就是我們通過吃飯、喝水得到的氣,是通過人的脾胃運化食物得到的;還有一個是肺臟吸入的清氣,大約相當於我們通常說的空氣,主要取決於肺的呼吸功能。

這三個氣出了問題,直接的表現就是氣虛。生活中常見一些久病之人、重病之人、勞累過度的人、後天失養的人、年老體弱的人,由於臟腑機能衰退而氣不足,他們少氣懶言、聲音低微、神疲乏力、呼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一系列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

怎麼樣保養我們的氣呢?有三個重要的穴位,就是氣海、羶中、足三裡,百用百靈。用氣海補元氣,用羶中調肺氣,用足三裡補脾胃之氣,這樣先天之氣、水谷之氣、清氣三氣同補,生命的原動力強了,身體想不好都難。

氣海

顧名思義,就是人體元氣的海洋,具有極高的補益元氣的功能,所以補氣首選氣海。艾灸的方法最好,也可以按揉。可以用艾條灸20~30分鐘。

氣海怎麼找?

氣海在肚臍正下方1.5寸。你把除拇指外的其餘四指併攏,從肚臍處向下量,四指併攏的寬度為3寸,一半就是1.5寸。

羶中

有上氣海之稱,主要的功能是調益肺氣,能調一身之氣,尤其對肺臟的保健功效很好。用羶中配氣海,一上一下,既能補元氣,又能調肺氣,氣機調順了,人體就不會產生淤滯,身體自然安然無恙。可以經常按摩羶中進行保健,也可以用艾條灸20~30分鐘。

羶中怎麼找?

羶中很好找,在人的胸口位置,兩個乳頭之間的中點就是。人們悲傷的時候往往捶胸頓足,捶胸的地方就是羶中的位置。這也很有科學道理:捶胸其實就是對羶中進行按摩,從而使肺氣順暢,排解了抑鬱。

足三裡

足三裡既能補脾胃之氣,又能補元氣。用足三裡保健,最好是艾灸,每次用艾條灸20~30分鐘,可以經常灸它。不方便艾灸的人可常按揉此穴。

足三裡怎麼找?

我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正坐著的時候,小腿和大腿成直角了,我們從外膝眼往直下取4橫指的距離,也就是你的同身寸的3寸,然後再往脛骨前緣量1橫指(中指)。第二個方法:站著的時候,把同側的手掌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四指直指向下,中指間所指的地方就是足三裡。

小貼士:「寸」是指同身寸,一般把手指的拇指關節寬度作為1寸,把除拇指外的4個手指併攏伸直,與中指近側指關節橫紋水平的4指寬度作為3寸。

按摩氣海、羶中、足三裡補氣的這個方法,可作為養生保健的基本方法。便秘、排尿困難、免疫力低下等問題也可以用這三個穴作為日常保健。

(北京中醫藥大學 李志剛)

相關焦點

  • 民國著名針灸醫家秘傳臨床按部取穴法
    茲為欲學者能變通應用之,特把按部取穴法列如下。 (1)頭部——合谷、神門、列缺、間使、風池、神庭、百會、足三裡、湧泉、委中。 (2)面部——合谷、曲池、水溝。 (3)頸部——列缺、合谷、百勞、翳風。 (4)口部——合谷、少商、太淵。
  • 足三裡——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
    足三裡古人有「若要安,三裡常不幹」之語,今人有「百病莫忘足三裡」之句,亦有「常按足三裡
  • 艾灸足三裡穴的6個好處,你知道嗎?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個重要的穴位,就是足三裡穴位。 這個穴位名字聽起來也許有些陌生,古今大量實踐都證實過,這是一個能夠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中醫經典介紹,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代表穴,也是最重要的長壽穴之一。
  • 延緩衰老強心肺拱撫羶中
    □丁林寶    羶中穴為心包之所在,喻為心主之宮城,故名羶中。有聚精、匯氣、生神的功效。常按此穴對生殖、泌尿、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統都有保健作用。若是方法得當,還能加強腎功能,增加肺活量和心冠狀動脈血流量,幫助延緩衰老。
  • 胃痛、消化不好,按一按足三裡穴
    當然,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也可以尋求穴位的幫忙,這裡需要提到的就是我們的足三裡穴!足三裡穴隸屬於人體的足陽明胃經,是胃經上的重要經穴之一,足三裡穴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能夠調理多種病症,中醫當中有「足三裡一出,「百病」消除」的說法,但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調理脾胃、補氣益中。對於消化不良、腹脹、胃痛等消化問題,都有不錯的調理作用。
  • 精力不濟,就來艾灸氣海穴!
    中醫當中的「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幾處重要的納氣的地方,如胸口的羶中穴(別名上氣海),以及今天我們要說到的下腹部的氣海穴。如果我們遇到氣不足、精力不濟等問題時,都可以通過按摩或艾灸刺激這兩個穴位來進行調理。今天我們先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氣海穴。
  • 養生必談足三裡
    2.捶打足三裡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裡穴位。捶打之時,也會產生一定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反覆操作數次即可。3.艾灸足三裡艾灸足三裡,是足三裡保健最經典的保健方法。民間即有諺語「艾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之說。《針灸真髓》曰:「三裡養先後天之氣,灸三裡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
  • 莫雄烈談談人體穴位足三裡穴的神奇功效
    作者:莫雄烈足三裡穴是人體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養生保健治療疾病的穴位,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一個穴位,位於犢鼻穴下三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是臨床上特別常用的一個穴位,功效也特別多,經常按揉足三裡穴位,可以健脾,養胃補氣養血,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的作用。有規律的按摩 可以達到養生的作用。其次可以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痺、洩瀉、便秘。還有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等。
  • 調暢情志話「羶中」,指揉按摩要得法
    羶中是個什麼穴羶中穴,又稱「上氣海」「元兒」「胸堂」等。根據《針灸大成》一書的描述,其定位為「在兩乳間,折中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即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羶中」一詞首見於《靈樞·根結》,即「厥陰根於大墩,結於玉英,絡於羶中」。
  • 足陽明胃經之 氣衝 | 每日一穴
    氣指經氣,衝指衝要,穴在氣街部位,當衝脈起始部,為經氣之要道,故名氣衝。別名氣堂、氣街、羊矢。足陽明胃經、衝脈的交會穴,是衝脈的起點。歌    訣歸來下一氣衝,曲骨旁二相平。腹痛腹脹腹水,不孕陽痿陰腫。【取穴】在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 經穴之疏肝理氣,寬胸解鬱羶中穴
    羶中穴,經穴名,出自《靈樞.根結》。屬任脈。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心包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羶中穴」:「羶」,羊臊氣或羊腹內的膏脂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吸熱後的熱燥之氣。「中」,與外相對,指穴內。羶中名意指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本穴物質為中庭穴傳來的天部水溼之氣,至本穴後進一步吸熱脹散而變化熱燥之氣,如羊肉帶有辛臊氣味一般,故名「羶中穴」。
  • 氣衝穴,治療生殖系統疾患的要穴
    足陽明胃經穴訣歌:四十五穴足陽明,頭維下關頰車停,承泣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梁門起,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存,水道歸來氣衝次,髀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連條口位,下巨虛跳上豐隆,解溪衝陽陷谷中,內庭厲況經穴總。
  • 足三裡的位置與作用和功效
    足三裡穴的功效與作用  1、艾灸足三裡能抗衰老,強身健體,對各種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足三裡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調和氣血、美化肌膚。足三裡屬胃經,是治療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體才能健康;  3、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是強壯身體的大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4、長按足三裡,能調節身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5、足三裡,能通經活絡、疏風化溼,上午7—9點,胃經最旺時,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身體脂肪消耗,達到減肥的目的。
  • 36個絕穴,個個都實用,請為家人朋友轉發!
    一提二暖三安神,百病須向百會尋 2、太陽 通陽洩熱解表證,大椎通絡不需等 5、羶中
  • 按摩羶中等幾則要穴,有助於呵護你的乳房
    羶中穴位位置:胸骨正中線上,兩乳頭正中間。按摩要點:以手指指面或指節向下適度按壓,並做順時針圈狀按摩。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為度。功效解讀:羶中穴又名元見,因其偏於治療上焦氣病又稱之為上氣海。它屬於任脈,是心包經的經氣聚集之處。
  • 世界母乳餵養周,乳汁分泌不暢試試中醫這五個「催乳穴」
    很多新科媽媽尤其是剛生完二胎的媽媽,並不是不願意母乳餵養,而是乳汁分泌較少甚至分泌不出來,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林翠萍護士長介紹說,除了乳房按摩促進乳汁排出之外,針對性的中醫穴位按摩也有助於催奶,這裡為大家介紹5個穴位。1、羶中位置: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 事實證明:足三裡穴有6大妙用,但是你為何無效?可能你一直取
    」是人們最熟悉的保健穴位,長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另外,如果是由於積食所引起的腹瀉可以按摩足三裡穴,不過如果是由於痢疾或者是溼熱所引起的拉肚子情況,直接按摩足三裡穴並不能夠起到顯著的作用,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穴位一起搭配進行調理。
  • 常按人體裡的這些死穴小心致命 慎用
    軀體部位:羶中、乳根、期門(左右雙穴)、神闕、中極、關元、氣海、章門、太淵(左右雙穴)、膺窗(左右雙穴)、乳中(左右雙穴)、鳩尾、巨闕、曲骨。脊背門:肩井、大椎、命門、長強、肺俞(左右雙穴)、厥陰俞(左右雙穴)、腎俞(左右雙穴)、氣海俞(左右雙穴)、志室(左右雙穴)、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