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不濟,就來艾灸氣海穴!

2020-12-23 百年養生

人上了一定的年紀以後就容易感覺到精力不濟,人特別容易疲勞,總是感覺全身沒勁兒,平時稍微幹一點家務活兒,就會感覺有氣無力的。中醫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人體的陽氣不足、生氣乏源造成的。

中醫當中的「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幾處重要的納氣的地方,如胸口的羶中穴(別名上氣海),以及今天我們要說到的下腹部的氣海穴。如果我們遇到氣不足、精力不濟等問題時,都可以通過按摩或艾灸刺激這兩個穴位來進行調理。今天我們先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氣海穴。

氣海穴是人體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位置在人體的下腹部,當臍中下1.5寸。《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當中曾載,氣海穴是「男子生氣之海也。」刺激氣海穴,可以溫養益氣、培元補虛。

刺激氣海穴時,最好是採用艾灸的方式更加適合。將艾條點燃置於氣海穴上,溫和灸氣海穴5-20分鐘,每天一次。

相關焦點

  • 氣海,羶中,足三裡 按三個穴讓你「底」氣十足
    有三個重要的穴位,就是氣海、羶中、足三裡,百用百靈。用氣海補元氣,用羶中調肺氣,用足三裡補脾胃之氣,這樣先天之氣、水谷之氣、清氣三氣同補,生命的原動力強了,身體想不好都難。氣海顧名思義,就是人體元氣的海洋,具有極高的補益元氣的功能,所以補氣首選氣海。
  • 艾灸養生三大原則:涼上、暖下、溫中央,灸對了才能事半功倍!
    艾灸下肢穴位,引火下行關於這個引火下行,其實經常有些資料上會顯示,而且應該在《千金方》裡面也有講到關於灸足三裡的時候,可以達到引火下行的作用。有一個叫膏肓俞穴灸法,裡面就是講灸這個膏肓俞穴的。這本書裡邊有明文寫著,也就是在人灸完膏肓俞穴以後,一定要把關元和足三裡灸一灸,達到引火下行,以防火氣在人體上面擁堵。2、養生為何要暖下?
  • 艾灸足三裡穴的6個好處,你知道嗎?
    艾灸是傳統的中醫養生方式,但是由於普通人對穴位知識知之甚少,所以艾灸現在變成了只有在養生館或中醫科室裡能體驗到的中醫調理方式,穴位艾灸對疏通經絡,驅寒去溼氣有很大的好處,特別是一些穴位,可以起到多種調理作用,即便經常適度按摩,也能夠對調節身體起到一定效果。
  • 艾灸不孕不育灸哪裡?艾灸治療不孕症位置穴位圖?(單桂敏)
    hi,大家好歡迎收看香怡御艾的御艾小課文章,今天筆者來和大家聊一聊艾灸不孕不育這方面的知識,讓大家知道艾灸不孕不育灸哪裡以及艾灸治療不孕症位置穴位圖。所以無論哪種情況引起的不孕不育都是可以通過艾灸來調理的,因為艾灸的話本身就是純陽之火,可以通過燃燒來刺激身體穴位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等作用的。穴位的話我還是建議大家艾灸一些婦科常用的穴位,例如中脘穴、天樞穴以及神闕、氣海、歸來、子宮以及腰部八髎穴和腿部足三裡以及三陰交!
  • 關於動脈硬化常見的病症表現知道多少,艾灸治療方法不妨了解一下
    動脈硬化它如果按照原因這個情況來進行分類的話,他在病理學上可以分為細動脈硬化症、動脈粥樣硬化症以及動脈中膜硬化症這三種。具體這三種有什麼樣的一個區別,咱們不做深究,這不是我們需要了解的問題,我們主要是從它的症狀入手來解決病症。因為我們艾灸之中,之前給大家說過,首先要知道痛處是什麼?
  • 中醫艾灸「兩點一線」,幫您扶正氣、避外邪!
    扶正氣、避外邪 提高自身免疫力 中醫艾灸來幫您~ 艾灸足三裡 提振正氣要點二 膏肓穴
  • 艾灸這三個穴位,既能解決宮寒,又能去掉肚腩
    除此之外,使用艾灸調理宮寒,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艾灸,也許聽說過但沒有嘗試過,所以如果當身體有宮寒問題時,一定要試試艾灸,會有想不到的效果。很多人就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接觸了艾灸,慢慢的堅持,最後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 艾灸,專治各種感冒,附方法!
    艾灸配穴:肺俞、風門、大椎隨症加穴:①鼻塞者,加迎香; ②喉癢者,加天突; ③頭痛者,加風池、合谷; ④無汗者,加大杼穴;⑤咳嗽者,加列缺。方義說明:肺俞、風門疏調太陽經氣,散風寒解表邪;大椎為諸陽之會,為解表退熱要穴,風寒一去,則感冒諸症自除。
  • 艾灸過小年,身體健康,喜事連連!
    俗話說,牛老怕驚蟄,人老怕大寒。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灸神闕還能治洩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後大艾灸神闕穴,對洩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氣海穴
  • 背寒肢冷組合穴一溫針灸大椎、氣海
    現於針上再加溫灸,則溫通之力倍增,且一穴而有針、灸的雙重作用。氣海穴為人體生氣之海,「蓋人元氣所生也" (《針灸資生經》)。故「髒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久不瘥,悉皆灸之」,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氣、益腎固精之功。思前人有「氣海一穴暖全身」 之說,氣之所至,血乃 通之,陽氣振奮,得以溫煦,猶如豔陽高照之下全身通泰,何有背寒肢冷之虞耶?
  • 氣衝穴,治療生殖系統疾患的要穴
    足陽明胃經穴訣歌:四十五穴足陽明,頭維下關頰車停,承泣四白巨髎經,地倉大迎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梁門起,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存,水道歸來氣衝次,髀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連條口位,下巨虛跳上豐隆,解溪衝陽陷谷中,內庭厲況經穴總。
  • 18個艾灸特效穴,一般人不知道
    現代科學證實:艾灸可以溫經通絡,益氣祛風,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環,增強免疫力,尤其有溫陽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因此,恰當運用艾灸,找準穴位,常灸以下各穴,每次取3~4個,每周灸2~3次,可以增強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幫助我們遠離亞健康。01、灸大椎穴:消退感冒發熱大椎穴屬督脈腧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在項下背上正中,為手、足六陽經與督脈交會穴。
  • 膏肓穴——強腎保健常艾灸!
    膏肓穴是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出自於藥王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雜病論》,藥王孫思邈通過艾灸養生高壽102歲,「視聽不衰,神採奕奕」,他認為「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失精、上氣咳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可以說是打開「膏肓穴」,百病都難藏。
  • 中風偏癱、失語、吞咽困難、認知障礙,腹針治療選七穴
    腹針療法三:腹針治療中風後胃腸功能障礙 取穴:中脘、下院、關元、氣海、氣旁(雙)、氣穴(雙)、水分、天樞(雙)、大巨(雙)。若存在偏癱,可淺刺患側上、下風溼點,存在失語,可淺刺中院下、建裡等,艾灸神闕、下脘、中脘、氣海、關元。6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腹針療法四:腹針治療中風後認知功能障礙 取穴:中脘、下院、氣海、關元、關元下、滑肉門(雙)、外陵(雙)、大橫(雙)、氣穴(雙)。
  • 艾灸這些穴位可以補陽
    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男子可配合足三裡艾灸。在中老年人中,腎陽虛的情況確實比較多見,如果診斷明確,艾灸關元穴,可以起到溫中補陽的作用,主要是滋補腎陽。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可在臍下三寸處取穴。艾灸關元穴時,可以使用懸起灸的方式,每次灸15分鐘左右,每天灸一次。
  • 校補版立春節氣灸|春灸氣海及春季艾灸法
    我家窗臺栽種的艾葉春嫩。今晨起來灸了氣海、中極及周邊的嗜熱點約30分鐘,最後加灸了命門和雙腎兪及八髎區的及各穴周邊的嗜熱點,元氣充滿,全身溫暖。今生能幸遇古中醫和古老神妙的艾灸,時刻溫煦自己的身心,感恩和幸福油然而生。《內經》說:「春夏養陽」。從今天開始,是灸友們春夏艾灸扶陽養生的黃金時段,在這兩個季節認真進行養生灸,會收事半功倍之效。
  • 艾灸養生取穴五行應用之四:足太陰脾經之五輸穴
    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就是:井穴有醒腦開竅,寧神洩熱及瀉實祛邪的作用,可用於神志突變之急救或炎症初發時的暴痛,或某一臟器的功能失調。病變於色多為火熱或水寒所致,而滎穴五行屬水或者火,因此對各種病變於色的病症的初發期,以及原發性神經痛有一定療效。輸穴有益氣化溼之功,對於陣發性的神經痛及間歇性(「時間時甚」的意思就是有時停一停,有時嚴重)的發熱效果很好。
  • 膏肓穴:咳嗽、氣喘、肺癆、健忘
    另一個說:「這沒啥可怕的,他來了,我們可以藏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他無論怎麼治,都奈何不了咱們。」 醫緩到來後,經過診斷,為難地對景公說:「這個病實在是治不了,病都在肓上面,膏下面,針灸到達不了,藥力也夠不著,真治不了了。」後來景公果然不治而亡。於是後人便用「病入膏肓」來指代病重難治。那麼,膏肓穴真有那麼神奇嗎?一起來看看。
  • 艾灸對人體有沒有副作用 艾灸的注意事項+功效+好處解析
    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先去醫院檢查確診是什麼問題,而不能不管哪裡不舒服都企圖靠做艾灸來解決。   2、艾灸要想有好效果,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不要覺得,反正艾灸能養生,能治病,我就可以隨便熬夜,可以不注意飲食。如果有這樣的想法,艾灸什麼也幫不了你。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不宜灸。
  • 每日一穴【下髎穴】,主調腰痛及生殖系統疾患
    【下髎穴的位置】位於骶部,當中髎下內方,適對第4骶後孔處。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導水液,健脾除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