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補版立春節氣灸|春灸氣海及春季艾灸法

2021-02-12 慧省陶瓷艾灸的故事

立春大吉。我家窗臺栽種的艾葉春嫩。

今晨起來灸了氣海、中極及周邊的嗜熱點約30分鐘,最後加灸了命門和雙腎兪及八髎區的及各穴周邊的嗜熱點,元氣充滿,全身溫暖。今生能幸遇古中醫和古老神妙的艾灸,時刻溫煦自己的身心,感恩和幸福油然而生。《內經》說:「春夏養陽」。從今天開始,是灸友們春夏艾灸扶陽養生的黃金時段,在這兩個季節認真進行養生灸,會收事半功倍之效。

氣海節氣灸的原理

中醫說春屬木,對應肝。「春氣屬木。一年的大氣運動,冬時為終,春時為始。終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時,太陽射到地面之熱,經秋時金氣收而降於土下,又經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水火化合,水氣溫暖,則往上升。此溫暖之氣,交春升洩出土,草木發生,故春時大氣溫升而屬木氣。升氣旺於東方,故東方屬木氣.此時陽根動搖,小兒即多虛病。"(平時脾腎中下陽氣虛之大人也一樣。)

不可不知流行的專家春季養生建議誤區

看了上面春季陽氣圓運動的原理,想起昨天看到朋友圈一位灸友發的養生專家建議春季養生「春天不是大補的季節,飲食以排毒為主;春天主生發,升發,要少吃酸,多吃甘,疏肝健脾."這幾乎是每年春季養生專家們給的養生建議,可以說講對了部分。對於體質強壯,脾胃中氣健旺,腎氣足的人這樣建議是正確的;其中注重健脾的建議最值得肯定;但對於現代大部分陽虛體質,尤其是脾腎虛寒溼的中老年人來說,這位專家其它的建議就死得人多了,是背離了古中醫自然之理的,不然《黃帝內經》就不會有「春夏養陽」的說法了。

春夏養陽的意思,就是因為春天陽氣開始往外升發外洩,內裡開始陽氣減少而虛,所以要補陽;夏天陽氣更是大量往外疏洩而內虧,更要重視溫補扶陽。這是專家們的第一個養生建議誤區「「春天不是大補的季節,飲食以排毒為主」。陽虛體質者此時若是誤吃寒涼清瀉的排毒飲食或藥物,是雪上加霜,這是春季很多常見病、多發病因此被誤治而導致小病加重、重病致死的主因,危且險矣。尤其是小兒發熱更要十分注意。

《內經》還有一句經文也是論述春天開始宜補虛觀點的:「夫虛者,陽氣出也;夫實者,陽氣入也。」春天陽氣開始往外升出,此時體內是開始漸虛的,需要溫補;到了夏至時,是體內消耗大量陽氣往外生發的時候,此時體內大虛,更應大補扶陽,所以「聖人春夏養陽也」。什麼叫聖人?是徹底明白宇宙運行法則的智慧之人,所以懂得在春夏大補陽氣,而非一般人的見識「不宜大補,以排毒為主」。

第二點建議「要少吃酸」。這是最多專家春季養生建議中的最大誤區。春天因為人體內陽氣開始溫升,少數正常體質者不宜以酸性收斂是對的;但對大部分人此時因為陽升導致的中氣虛所引起的虛性高燒發熱,則非重用烏梅白糖湯或酸菜湯這樣的酸味方不能收斂驟升不降或逆升的虛火,加重灸補腰腹部強壯脾腎陽氣的保健要穴以固本。因為酸味入肝,此時酸味正是對治春季多發的肝氣逆升(即所謂的肝火旺)、膽經相火不降等虛證發熱的妙藥,此乃以酸收斂降為補、灸補扶陽固本之春季養生治病大法也。

當然,在春季進行補虛時,運用拍打、刮痧、推拿、高纖維清淡飲食等清調養生法疏通經絡,讓進補沒有阻滯,能夠虛而受補,是策略層面的術,與春夏養陽的原理原則並不相悖。

這是筆者多年親身及指導親友們的經驗,大家靜心參參看是不是這樣的原理?所以我們如果不依從古中醫經典宇宙自然運行的理論為指導,對坊間流行的諸家養生法,很容易被其名氣所惑而自誤誤人,所以古人有「依法不依人」之說,即依靠古中醫經典為主,這樣可以少犯錯誤,希望大家謹之慎之。

春季養生灸法

一日的凌晨3點~9點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立春是木氣升發之始,對應人身是肝氣左升之始。所謂「秋灸關元,春灸氣海,久久不畏寒暑」(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氣海為生氣之海;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春夏之際各灸之,以順應時令之變,以合髒氣生藏之機。若是素體肝氣寒溼之人,此時灸氣海應春生之時序,以助肝木之氣升發,逐陳寒溼氣,為一年的生長收藏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

氣海節氣灸法建議立春前後各灸1周,每次灸至氣海及其周邊嗜熱點裡面溫熱止。有條件者在每天的日春時段灸更效。其他穴位在整個春季可以每次任取一~兩穴輪流施灸。春寒時手足如冰者,同時加灸足底湧泉及手掌心勞宮穴,調理心腎不交極效。


韓國麗水市花冬柏花,國內多叫山茶花,最近全城可見滿發中迎春。

《扁鵲心書》裡虛證糖尿病的艾灸法

【上消病】(類指現代糖尿病的多飲多食證)灸法「上消病日飲水三五升,乃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灸關元一百壯,可以免死。或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

《內經》裡春季容易外感畏寒發熱的艾灸法

若是中下脾腎氣虛者,逢春氣升動之時,有升洩過度而畏寒發熱、疲睏、昏昏欲睡喜臥者,即所謂的春困或外感春溫,此時灸中脘和足三裡以健運中氣;灸命門及腎兪及附近的嗜熱點壯火以健脾土極效。

春季若因不小心穿衣被春寒乍暖的早晚溫差刺激,為風寒所傷出現的發熱畏寒外感,即所謂的春季「流感」,灸大椎是防治榮衛失調的寒熱往來或先寒後熱等寒熱病的首選穴。《內經.素問.骨空論》說:「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

我的灸驗

我以前是屬於典型的脾腎中下虛寒體質,一交春季感受風寒,很容易就得嚴重的外感發燒、咽喉腫痛、甚至暴啞、手腳冰冷等證,自從實施節氣養生灸以來,這些年再沒有中過招,也極少感冒。


勇伯先生為慧省陶瓷艾灸杯寫的拙書和詩

節氣灸的意義

《圓運動》裡說:「節氣的『節』字,就是竹節。節與節之間,是滑利的。一到節上,便難過去。宇宙大氣,交節必鬱而後通。久病之人,交節前三日多死。大氣鬱,人身亦鬱。久病之人,腠理幹塞,交節不能通過,是以死也。凡病節前起色,以後即愈得快。可以見中醫學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矣。」

肝鬱氣滯者在立春前後容易發作無名火

我有位家眷,立春節前一週,總是逮著一點小事莫名其妙地對我豎鼻子瞪眼的,他說也不知道為啥無名火起。我抱屈吶!忽然想起上述這段話,平時容易生悶氣或動怒之人,立春節與肝木之氣升發相應,此時容易因肝鬱氣滯而發作無名火。明白此理,心裡很快轉抱屈的心為慈悲,勸他:「您還是疏通一下肝經吧,估計是肝膽經堵啦!」事後他分享灸刮肝經雙側的期門穴極效,灸時能明顯感覺到肝經氣感在竄動。

學習傳統中醫文化後,越來越覺得大自然之道運作的神奇,隨順自然者吉,逆之則亡也。所以彭子說:故學知二十四節氣,須用功夫,一點不可含糊。務必於事實上,隨時隨地找出憑據。

一年之計在於春,以上一點自灸經驗和學習醫書上的灸論灸法心得,謹供灸友們參考,預祝大家新年新氣象,身心安康!


慧省陶瓷艾灸杯自灸腹部氣海、中極等穴的姿勢。

更多春夏養陽艾灸法的文章請點擊左下角的【原文閱讀】進入博客查看。

尊重原創,歡迎註明出處的轉載,多謝合作!阿彌陀佛!

2016/2/4 立春 更新 於韓國麗水慧省書齋

 

相關焦點

  • 古人云: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立冬灸之!
    (1)足三裡灸  足三裡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足三裡灸具有補脾胃、調氣血、助運化、補虛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2)關元灸  關元穴是補益全身元氣的要穴,關元灸具有溫腎固精、補氣回陽、通調衝任、理氣和血之功效。主治諸虛百損。
  • 立春:養生之計在於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重大節日,叫春節(到民國後被易名)。「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 鮑姑神灸
    外用灸法則能灸治百病 。艾絨質量是由艾絨的純度來決定的。純度越高質量越好,反之愈差。艾絨純度是用多少公斤艾葉製作成1公斤的艾絨這個比例數來表示的。常見的艾絨有5:1、8:1、10:1、15:1、……35:1等。
  • 春度春歸無限春——立春節氣話養生
    立春之日迎春的習俗,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每到立春之日,上至皇帝,下至普通老百姓;上至官府,下至民間都極為重視。在古代,立春時,皇帝要親率三公九卿、諸候大夫去郊外迎春,祈求豐收。地方官府也有打春牛、送春牛貼子、送立春貼子、撒豆消災等迎春活動。在民間則有送春、遊春、糊春牛、貼春字畫、種迎春花、互相饋送「春牛(泥牛)」等迎春活動。宋代詩人王鎡的《立春》寫到:
  • 這個穴,大補!不論男人和女人,一定要灸透~
    所以,此時正是收斂陽氣、培補元氣的最佳時節。因此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關鍵是要:培補元氣。培補元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關元穴,因此,我國古代就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這一說法。正如《黃帝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使志安寧……」 收斂神氣。」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
  • 立春 || 萬物向榮,一年之計在於春
    ,從上一年冬至開始數九,今年立春在第五個「九」的最後一天,故名「春打五九尾」。宋朝時,立春前一日,地方官送春牛入宮,立春當日,正午時分,春官用柳條鞭打之,謂之「鞭春」。到了清代,打春演變為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民間要製作春牛,鞭打之,意在提醒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要抓緊春耕生產,莫誤農時。臺灣地區乾脆就把立春日定為農民節。山西民間流傳的《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
  • 精力不濟,就來艾灸氣海穴!
    中醫當中的「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幾處重要的納氣的地方,如胸口的羶中穴(別名上氣海),以及今天我們要說到的下腹部的氣海穴。如果我們遇到氣不足、精力不濟等問題時,都可以通過按摩或艾灸刺激這兩個穴位來進行調理。今天我們先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氣海穴。
  • 這個穴,大補!不論男人和女人,立秋後一定要灸透~
    所以,此時正是收斂陽氣、培補元氣的最佳時節。因此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關鍵是要:培補元氣。培補元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關元穴,因此,我國古代就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這一說法。正如《黃帝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使志安寧……」 收斂神氣。」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
  • 立春後 「升補」食物成主角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立有開始之意,立春也預示著一年農事活動的開始。
  • 氣海,羶中,足三裡 按三個穴讓你「底」氣十足
    有三個重要的穴位,就是氣海、羶中、足三裡,百用百靈。用氣海補元氣,用羶中調肺氣,用足三裡補脾胃之氣,這樣先天之氣、水谷之氣、清氣三氣同補,生命的原動力強了,身體想不好都難。氣海顧名思義,就是人體元氣的海洋,具有極高的補益元氣的功能,所以補氣首選氣海。
  • 立春 | 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一般在公曆2月3日至5日。立有開始之意,立春也預示著一年農事活動的開始,臺灣地區將立春定為農民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立春說: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指四季開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遊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氣候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度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立春時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
  • 正月十一日立春立春到了意味著什麼 立春後還會冷嗎冷多久?
    正月十一日立春立春到了意味著什麼 立春後還會冷嗎冷多久?時間:2020-02-04 08:37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十一日立春立春到了意味著什麼 立春後還會冷嗎冷多久?
  • 這個穴大補!不論男人和女人,立秋後一定要灸透!
    培補元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關元穴,因此,我國古代就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這一說法。正如《黃帝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使志安寧……」 收斂神氣。」此際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腎氣,以備冬藏也。猶如安爐立鼎,元陽旺盛,內養臟腑,外御風寒。因之,秋灸關元,春灸氣海,以順應時令之變,以合髒氣生藏之機。如果在這段時間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藥熱之氣,對人體進行燻灼、溫熨,以激發經絡之氣,溫壯元陽,調動機體潛能,能提高機體抗病和應變能力。
  • 【24節氣◎立春】陽和起蟄,品物皆春.
    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還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新的一年之始。古人對歲首很重視,立春要祭春神、祭太歲,敬天法祖,由此便產生了辭舊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動。
  • 「春要早打,秋要晚立」,今年立春在什麼時候,立春後還會冷嗎?
    提要:「春要早打,秋要晚立」,今年立春在什麼時候,立春後還會冷嗎?文/二狗立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首,也就是一年的第1個二十四節氣。立春的意思也也就是農民所說的大春,從這一天開始春天就到來了,冬天就結束了,而且白天不斷的變長,溫度不斷的上升,江河湖泊不斷的解凍。立春也就是太陽一到黃經315度時,太陽到這個位置就作為立春的開始的一天,從這一天開始大地就會陰氣減少,陽氣上升。立春又稱打春。立有站起,開始,到來之意,中國曆法以立春為春季開始,立春就是春季開始到來。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時間:2020-02-03 2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
  • 【24節氣之立春】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春三月是指從立冬到翌年立春前,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
  • 立春與年畫中的春牛圖
    今日立春。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象徵著春天的來臨,也預示著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我國古代在立春這日有一系列的迎春活動,如迎春、祭芒神等,其中重要的儀式「鞭春牛」是將事先準備好的土塑的春牛牽至府前,由專人鞭打土牛,故立春又叫「打春」。「鞭春牛」個習俗實際上是官府通過鞭打土牛的這種形象手法,策勵人們一年之始要勤於農事,其中也包含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今天立春,四季的開始,正確養生關係一年健康
    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 今天立春,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每年都在公曆2月3-5日。「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從立春到立夏前,都稱為春天。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