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
堅
創
效
「百日攻堅創效」行動開展以來,公司各單位迅速行動、制定措施、抓緊落實,廣大幹部員工大幹、快幹、苦幹100天,迅速掀起攻堅創效行動熱潮。這不,下面這幾位「小夥伴」已經有捷報傳來!
定向鑽穿越施工全部完成
4月20日凌晨5:50,經過13個小時的連續奮戰,青寧管道項目「蘇北灌溉總渠」定向鑽順利完成回拖,至此,標誌著青寧項目部定向鑽穿越全部完成。
據了解,蘇北灌溉總渠定向鑽長度達1700米,是公司1米以上大口徑長輸管道最長的一條定向穿越。此次回拖正值「百日攻堅創效」活動之際,青寧項目部參建人員牢記公司啟動會精神,按照青寧項目部「百日攻堅創效」活動制定的工期目標,晝夜奮戰,圓滿完成了這次回拖任務。同時,實現了淮安市水利局4月30日汛期前完成回拖的目標。下步,青寧項目部全體參建員工將繼續保持和發揚中原油建鐵軍精神,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施工工藝,圓滿完成後續的施工任務。
普光氣田1#-4#聯通線工程全面告捷
4月19日,從普光氣田傳來捷報,由普光氣田地面工程應急搶修中心負責施工的普光氣田1#-4#連通線管線動火連頭一次成功,焊接合格率100%,工程達到了投產條件。
據悉,普光氣田1#-4#線連通線起於大灣402集氣站,止於普光104集氣站,線路全長約7.46公裡,該中心承擔了一標段3.93公裡管線的施工任務,由於地質條件複雜、巖體破碎、地下水富集,給工程施工帶來很大困難。為確保工程優質高效運行,該中心在施工現場附近組建了專業施工管理項目部,成立以中心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技術攻關小組,針對隧道開挖、管線焊接、施工連頭中的困難開展一系列的技術攻關活動。
隧道施工易發生塌方、漏水、瓦斯氣體等不安全因素,安全工作不容忽視。該中心嚴格安全管理,嚴格按照領導幹部帶班作業制度,設立隧道施工人員進出隧道動態管理圖,為進入隧道作業人員測量血壓和體溫,凡是血壓、體溫超標的人員,嚴禁進入隧道施工。他們還修築了進出隧道的簡易臺階,對爆破點進行降塵處理,確保了施工安全。2019年7月26日,白巖隧道提前一個月竣工。
管線焊接施工中,該中心克服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嚴寒、疫情影響等困難,分別從生產、安全、質量3個方面對工程進行全面管控,設置工期節點,明確責任人,嚴格獎罰考核。通過參建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 2020年4月3日,工程順利中交,焊接合格率達到100%,得到了業主、監理的一致好評。
在402、403集氣站進行動火連頭施工期間,普光地區連續3天普降大到暴雨,給動火連頭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為此,他們以15名黨員為骨幹,成立黨員突擊隊,結合此次「百日攻堅創效」行動,發揚油建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一天三頓飯吃在工地,24小時不停作業,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經過連續50多個小時冒雨施工,按時完成任務,為工程順利突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焦作7004油庫改建工程投油成功
4月19日,由石油化工設備廠承建施工的焦作7004油庫改建工程在各參建方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實現投油一次成功。
2019年7月26日該項目開工,項目部克服人員數量少、工期緊、任務重等困難,積極調配精兵強將,全力以赴組織施工,在施工高峰期,現場施工人員個個身兼數職、起早貪黑地撲在工作崗位上,嚴格按照公司「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品牌形象」要求,嚴把工程質量關、安全關,歷經5個月的艱苦奮戰,於2019年12月底完成了投油運行前的施工任務。
今年年初,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焦作油庫後續新增工作量工期滯後,該項目部以「百日攻堅創效」活動為契機,緊緊抓住疫情持續向好穩定的有利時機,提前部署安排,組織6名黨員打頭陣進入施工現場,帶頭復工復產開展百日會展,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完成各項施工任務,扭轉了因疫情影響的被動局勢,保質保量地完成了7004油庫改建工程投油投產試運行一次成功,順利實現中交。特別是11臺內浮頂油罐鋼製浮盤安裝焊接質量合格率達到100%,無一處滲漏點,浮盤順利實現一次起升成功,給業主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茂名新建化學水變電所成功送電
4月20日,由電氣分公司承建的新建化學水變電所項目建築安裝工程,驗收合格,一次送電成功。
據悉,茂名分公司新建化學水變電所項目工程地點位於茂名石化煉油分部,主要工作量是在新建700噸/小時凝結水處理裝置東側空地新建一座6千伏變配電所,作為水務運行部(煉油)西化學水擴能改造項目配套使用等。
自「百日攻堅創效」行動開展以來,電氣分公司全體幹部員工,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積極投身各項在手工程施工中。面對疫情導致的工期縮減、人員不足、工作量大的現實困難,該分公司科學布署、合理組織,搶生產、趕進度,咬定目標、克服困難、苦幹實幹、增盈創效,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勝利。4月20日,該變電所驗收合格,一次送電成功,受到了業主的肯定及讚揚,為公司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素材:青寧輸氣管道工程項目部 普光氣田地面工程應急搶修中心 石油化工設備廠 電氣分公司
編輯:李振 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