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載落馬

2021-02-13 孟憲實的園地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這年三月,內憂外患的唐朝,爆出一個期待已久的大新聞,權相元載被抓了!這是一顆巨大的震撼彈,朝野內外,無不震驚。事後諸葛亮們很快反應過來,老神在在地說:這是早晚的事!更多的人像吃了定心丸,大家的共同反應是:終於動手了。

元載的專權已非一日,貪腐的劣行更是公開的秘密。他為相多年,門生故吏遍天下,在京城和地方要司遍插親信,想要升遷不走元載的門路定死無疑。史載「江、淮方面,京輦要司,皆排去忠良,引用貪猥。貨賄公行,近年以來,未有其比」。又吃下巨額財富,在京城長安的大寧裡、安仁裡興建兩處豪華宅第,在長安城南購置肥美田莊,阡陌交通,綿延數裡,在東都洛陽營建園林式私宅。元載倒臺後被抄家,財產充公。大寧裡、安仁裡的府邸竟然能足夠分配給京城百官辦公居住,東都的私家園林竟能被改建成一座皇家宮苑,足見規模宏偉,室宇奢廣,稱絕當時。房子如此絕大,裡面的美女珍玩亦是絕佳,名姝天姿國色、異樂天籟之音均在皇宮之上。積攢的名貴西域調味香料胡椒有八百石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六十多噸,煉丹藥材石鐘乳有五百兩之多,要知道當年唐太宗賞賜名臣高季輔的石鐘乳也僅僅是一劑而已。金銀珠寶太平常,沒人有耐心去數。


        (元載的寶物,太多,無從想像)

當元載確認倒臺之後,人們才慢慢聯想起很多事,原來一切都是有徵兆的。

早在大曆五年的時候,有消息從宮中傳出,說皇帝對於元載的貪腐專權已經很不滿,但念在昔日功勞,曾經幫助皇帝剷除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等宦官勢力,所以還希望君臣之分得以善終。有人說,皇帝曾經很明確地暗示元載,物極必反,凡事應該適可而止。但是元載裝聾作啞,沒往心裡去。

其實,元載也沒有糊塗到家。元載的一個門客寫了一篇文章,叫做《都盧尋橦篇》,告誡元載所處的危局。據說元載讀後大哭。顯然,元載並非不知自己處境,但這條路走得太遠了,覆水難收。比如收受賄賂,以前凡事都收錢,不給錢不要說事辦不成,反而會被找麻煩。現在你收手不幹了,那麼手下的人會以外首長生氣了,自己要倒大黴了。元載的一個朋友找元載,希望弄個一官半職。元載看看他什麼也幹不成,就派他到河北藩鎮那裡去,並給他帶上一封信。路上,朋友打開信一看,除了一個簡單的籤名,什麼字都沒寫,心裡很不高興,認為元載不辦事。沒有想到,河北藩鎮一見元載的信,大喜過望,立刻上賓款待,臨行,贈絹千匹,這相當於一夜暴富。朋友高興了,他真的沒有想到元載的威力。只要確證是元載所需,根本不用提出具體要求,天下有實力的人皆明此理,否則元載怎能算大貪呢。

元載第一次被實名舉報是在永泰元年(765),華原縣令顧繇就檢舉元載的幾個兒子仗父親威勢招權納賄。代宗將顧繇流放錦州,放元載一馬。大曆六年(771)四月,成都司録李少良上書實名舉報元載弄權貪腐。代宗舉措耐人尋味,李少良被皇帝接到宮內,一種元載最不希望的情形是皇帝要聽取詳細匯報。其實,皇帝很可能意在保護李少良。沒有想到,李少良自鳴得意,先將此事告訴了友人韋頌,韋頌又告訴了陸珽,偏偏陸珽是元載的黨羽。元載聞知後就此事要求代宗。代宗要在元載和李少良之間做出抉擇,而要扳倒元載,必須做出更多的安排。最後李少良做出犧牲,被杖殺。此事,還是驚動了元載。他從此關閉了大門,親朋好友一概拒絕往來。不過這很可能僅僅是一個公開的姿態而已,而史書的記載是「由是非黨與不復接」,他自己的黨羽還是要保持來往的。

李少良事件是元載噩夢的開始。皇帝或許已經下決心不讓李少良白白犧牲。元載感覺到了被皇帝疏離,很多重要的人事安排都不再與元載商議了。李少良死後四個月,皇帝把浙西觀察使李棲筠調回朝廷,擔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主要工作就是懲治貪腐。李棲筠當然不是元載一黨,元載應該感到絲絲寒意了。

大曆八年(773)五月,李棲筠不負眾望,拿下元載黨羽吏部侍郎徐浩、薛邕。貶徐浩明州別駕,薛邕歙州刺史。兩個月之後,又一個新聞在長安盛傳,晉州人郇謨長安慟哭。事情發生在東市,郇謨不哭自己,不哭親友,專哭國家。他指斥明確,元載禍國殃民,別無他法,只剩下慟哭了。長安街談巷議,都在議論此事。負責巡察東市查訪民情的殿中侍御史楊護攝於元載的威勢,或者他可能就是元載集團中人,有意隱匿不報。可是他不知道,代宗已經將郇謨接進大內,賜以衣食,並訪以朝政得失,百姓疾苦。郇謨言辭之間,無不指向元載當政之失。楊護貶官南方。

很多人都感到火候差不多了,但是元載依然擔任宰相。盼望中的大事,始終沒有發生。代宗為什麼遲遲不動手呢?史書不作解釋。考察當時的形勢,只有河北問題,最有可能牽動代宗的精力。安史之亂後,安史舊部控制了河北三鎮,中央無力平定,只好妥協。其中,李正己、田承嗣和李寶臣是最大的三個軍閥。大曆十二年,河北一番動蕩之後,終於平靜下來,與中央的關係,也進入一種新平衡狀態。關節點,就是三月,代宗決定不再追究田承嗣的罪行,恢復他的一切官職。這樣一來,表面上,河北依舊稱臣,但是所有事情都自己決定。《資治通鑑》的評價是「雖在中國名藩臣,而實如蠻貊異域焉」。

代宗沒有了後顧之憂,開始全力解決元載問題。三月河北平靜下來,四月就有人告發,說元載在家裡搞活動,即「夜醮」,也就是深更半夜請一幫道士在家裡作法。這事真實與否都不重要,但這促使皇帝採取行動。代宗知道元載勢力極大,所以此前只能跟自己的舅舅左金吾大將軍吳湊秘密商議此事。三月二十八日,元載毫無察覺,照常上班。政事堂大門一聲巨響被打開,吳湊帶兵破門而入,先控制元載,再宣布皇帝命令。與此同時,其他地方都有行動,元載人馬一網打盡。


      (想像的元載園林)

元載貪腐,很多事都不是他親自所為。他的家人,包括妻子兒子,各個貪贓狼藉。還有他的一群屬官,最有名的叫卓英倩,都是貪贓好手。「士之求進者,不結其子弟及主書卓英倩等,無由自達」。被逮捕的第二天,皇帝就下達了「誅元載敕」(殺元載令),在歷數元載罪惡的時候,有「納受贓私,貨鬻官秩」的常見罪行,還有「兇妻忍害,暴子侵牟」,這是夥同家人犯罪。元載的妻子,是王忠嗣之女,可惜了王忠嗣一世英名。元載夫妻和幾個兒子,同時被殺。隨著元載清贓工作的進行,皇帝怒氣不消反漲。五月下令挖掘元載祖墳,斷棺棄屍。毀了元載的家廟,焚毀主神牌位。元載也曾光宗耀祖,如今祖宗反而受到牽連。

元載是被賜自盡的。多數的自盡並不是自殺,而是被人勒死。萬年縣是元載的死所。臨死,元載到底作何感想,史無說明。僅僅的記載是:元載對行刑的人說,越快越好。行刑人說:請相公原諒,您還得稍微受點罪。因為不想聽到元載臨死的叫聲,主刑者脫下自己的臭襪子塞進元載的嘴裡,然後用力拉動那條白色的絲帶。

元載當了十六年宰相,如果他早些離開相位,代宗絕不會難為他。如果他夫人、他的屬吏不是那麼貪財,或許他的犯罪不會如此嚴重。有任何如果發生,元載的人生都不會如此結局。元載家貧,但自幼嗜學,聰明而肯用功,博覽群書,對道教最有心得。後來終於考中進士,晉身官場。在國家危亂之際,也曾立過功勞。元載,原本可以成為個人奮鬥的典型。

古今貪官都有一致特性,每個人都相信自己例外。

元載讀過很多史書,所有前朝貪官的故事他都應該了解。最後一刻,萬千悔意籠罩了他,他只盼快死。今人不讀書,最後怎麼變成了元載也不會知道。然而,更加可悲的是,古今那些相同的貪婪故事,好像永遠也講不完。

 

相關焦點

  • 元載之攫
    元載出身寒微,生於何年,史無記載。據《舊唐書》記載:「載母攜載適景昇,冒性元氏。」也就是元載本來姓什麼,不知道,其母帶了兒子改嫁元景昇,「冒姓元氏」。元載自幼嗜學好讀,尤精於道學,因家貧,他步行去參加鄉試,雖多次未中,但志氣不滅。
  • 大唐公務員元載的「火箭」升遷之路
    元載在唐代宗年間當了十五年宰相。從草根出身的元載一路爬升到宰相位置,本可以做個勵志人物,卻尸位素餐,毫無建樹,作了一個有名的貪官。元載也是歷史上最奇葩的貪官之一,抄家時抄出64噸胡椒粉。一元載出生在陝西鳳翔府岐山縣一戶貧寒之家。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元載在歷史上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元載這位道學天才參加這次考試,考取了進士,被授予了邠州新平(今陝西彬縣)縣尉。從此,元載走上了仕途。由於各種原因,元載一直都在基層官員的道路上摸索,難以進入唐朝的中樞。後來,竟然是安史之亂給了元載一個機會。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李隆基被逼當上了太上皇,唐朝中央的官員重新洗牌,給了元載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吏一個飛黃騰達的機遇。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元載逃到了江南,被唐朝宗室江東採訪使李希言表舉為刺史。
  • 北野武的保時捷,周潤發的勞斯萊斯,元載的八百石胡椒
    前兩天因為唐朝巨貪元載,在其倒臺後,家中被查出了八百石的胡椒而寫了兩篇文章。寫完之後感覺意猶未盡,因為前兩篇都沒說元載貪腐這麼多胡椒的原因,其實當時駱駝也有點迷惑,為什么元載會對胡椒如此鍾情呢? 我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得出來,後來無意中看到了兩個段子,給我帶來了靈感。
  • 身為唐代宰相,元載貪汙行徑使人無法接受,結果也很悲慘
    唐朝中期就有一位宰相表現得特別貪婪,他就是元載。雖然是一位宰相,但是元載自身的品行並不是很好。他出生於寒門,從小也是非常喜好讀書,也算是擁有了非常不錯的才能。
  • 元載的運勢,早就潛伏在將門奇女子王韞秀的三首詩歌裡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元載這個人,出身寒微,就連他姓的那個世族之姓元,都是別人施捨來的。據新唐書記載,他的母親帶著他改嫁給一個叫景升的人,這個景升為曹王妃元氏辦差給力,得其賞識,賜名元升。於是,他這個繼子遂也姓了元。元載雖然出身不好,出生地卻很好——鳳翔府岐山縣(今陝西省岐山縣)人,就是《封神榜》中鳳鳴岐山的那個祥瑞之地。
  • 草根元載娶名門千金,當宰相後被殺,王韞秀毅然赴死小妾立馬改嫁
    在《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集合眾多鮮明特色的叢書中,我認為寫的最好的還是「草根發跡男」元載可以說元載的發跡就是一部「草根奮鬥史」,對於當下不少「草根」階層的年輕人來說有著深刻的啟迪。元載,字公輔,鳳翔府岐山縣人。史料對元載的記述是:「家本寒微。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家貧,徒步隨鄉賦,累上不升第」。
  • 元載:早知道貪點胡椒會死全家,我就不屌絲逆襲了!
    元載禁不住心頭惴惴:應該不會。沒有我元公輔,他李豫哪坐得穩龍椅,睡得上安心覺?事實也是,自入仕至今,一路走來,元載的確沒少建功: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舉行策試,廣徵道家人才。元載心下正反覆揣測呢,卻見唐代宗神色一凜,動靜陡沉:「左金吾安在?還不速速將元載與王縉拿下?膽敢反抗,就地格殺!」03唐代宗動真格的了。
  • 李輔國、魚朝恩和元載,相繼被唐代宗誅殺,他究竟是怎樣一位帝王
    這個時候宰相元載忽然冒了出來,他表示可以想辦法誅殺魚朝恩。其實元載跟魚朝恩之間早就有仇恨了,因為魚朝恩壓根就瞧不起宰相,因為大權始終都在他自己手裡。可是沒辦法,魚朝恩手握重兵,不是誰都能輕易將他誅殺的,為此,元載為唐代宗安排了三條妙計。第一,花錢賄賂魚朝恩的人。元載花了大量的錢,賄賂了皇甫溫和周皓這兩個魚朝恩的親信。
  • 《長安十二時辰》元載活埋檀棋,觀眾氣炸,看到元載結局後:解氣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檀棋竟然被元載活埋。事情要從頭開始說起,這三集的劇情,故事開始偏向黨爭,張小敬和龍波的那條線開始逐漸放緩。其故事衝突,開始在右相、何監以及郭將軍之間展開。當然,中間還夾著一個太子。其中,右相是一黨,其餘人都是站在太子一邊的。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來說說讓大家氣憤,又被大家唾棄的元載。元載最開始出現的時候,是大理寺的一個芝麻小官。
  • 邊江品評《長安十二時辰》11:十字蓮花之謎,真小人元載登場
    元載其人,熟悉唐代歷史的朋友應該很熟悉,是唐肅宗和代宗時期著名的奸相,靠著攀附李輔國坐上的宰相,後來李輔國倒臺他仍屹立不倒,專權貪腐,惑亂朝綱。元載他出身貧寒,靠著讀書考中進士,當上了大理寺評事這樣一個八品小官。官小人窮,但是他的野心卻不小,這一點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盡現無餘。
  • 餘皚磊長安十二時辰扮元載,劇中壞的讓人厭惡,檀琪一語道破結局
    在《長安十二時辰》眾多反派人物中,元載駕馭的難度係數更高。大家之所以這麼恨他,是因為與何孚相比,他缺少忠誠;與封大倫相比,他作惡的手段更為高明;與曹破延相比,他更會明哲保身。一次次精準計算,為自己的富貴功名鋪路,一次次翻雲覆雨,將無辜者逼上了絕境。在元載的字典裡,沒有忠誠信義,只有利益鑽營。
  • 右相沒死,元載也沒遭報應,《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到底講了什麼?
    大結局中,一直擔任反派的右相林九郎沒有死,也沒有受到懲罰;愛撿功勞,擅長算計的元載也沒有遭到報應,還有很多濃墨重彩的配角,也都沒有出來跟觀眾「告別」。許鶴子怎麼樣了,是否進宮了?程參走出靖安司以後去哪了?何老是不是已經去世了?這些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都需要觀眾自己去思考,去想像。
  •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蕭規護旗戰死,張小敬為元載所救!
    一時之間,右相派人假扮的太子親軍,元載和王韞秀,甘守城帶領的右驍衛都來到這裡,把這裡圍了個水洩不通。本劇開始登場的給曹破延理髮的理髮匠倒黴催的,帶著女兒投奔到了大吉酒肆,先是被蕭規綁架,然後嚷著要走,結果剛一出門便被亂箭射死。為了救下理髮匠的女兒,張小敬和蕭規甚至聖人都出了酒肆,然而此時此刻,聖人的話似乎不太起作用。
  • 周永康落馬破「刑不上大夫」潛規則
    因此而應聲落馬的官員數量和官員級別均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  兩年左右的時間,落馬的高級別官員達到了60人之多,其中包括正國級的周永康及副國級的令計劃、蘇榮、徐才厚。在這60人當中,還包括4位中央委員、6位中央候補委員,還有一位中紀委委員。  尤以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周永康的落馬為甚。周的落馬打破了中國官場多年的「潛規則」。「刑不上大夫」正式成為了歷史。
  • 貴州數百名官員落馬,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
    楊明全職位:貴州省農村信用聯社黔西南州基層中心調研員落馬原因:涉嫌受賄張仕剛職位:黔西南州國土局局長落馬原因:受賄、隱瞞不報個人財產事項姚正文職位:黔西南州林業局局長落馬原因:受賄李方明職位:黔西南州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州人民醫院院院長
  • 官員密集落馬,周口不尋常
    與周口「沾親帶故」的官員密集落馬,與坊間傳聞若合符節。去年初,周口市人大代表、女富商楊瑞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有關她和當地多名官員關係曖昧的傳聞很快就出現了。媒體的跟進調查發現,傳聞雖然有點格調低下,但也並非空穴來風,她之所以能夠在周口長袖善舞、「平地起高樓」,確實得益於「好風憑藉力」。
  • 細數去年廣東落馬的廳級官員
    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也均有高官落馬。首次專項巡視 牽出貪官一串省委巡視組成為紀委查案「利器」。去年,廣東在常規巡視的基礎上新組建了專項巡視組,先後對省旅遊局、華南師範大學、梅州市、中山火炬開發區等10個單位進行了專項巡視。不少被巡視單位巡視組前腳剛走,就有官員落馬。
  • 有數|一年查處194124人,這些官員怎麼就落馬了?
    開除黨籍與開除公職(以下簡稱「雙開」)為我國針對貪腐官員最為嚴厲的處分,因而「雙開」也往往寓意著官員的「落馬」。貪汙?工作不力?私生活混亂?官員落馬的原因往往是公眾關切的焦點。其中,僅有一名落馬官員(廳局級)未違反這六項紀律,其落馬原因為「違反保密法規,構成洩露國家秘密錯誤並造成了嚴重後果」。落馬官員涉經濟因素佔比大如果單從落馬官員所觸犯的大類條例來看,違反廉潔紀律的官員佔比高達 98%。但在組織紀律,生活紀律中,也不乏同經濟有直接關聯的具體原因,例如利用職能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