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sel
排版:Anna
校對:LITCAVE工作室
配圖:Online
書名:性概念史
作者:福柯
福柯曾被稱為是恐怖主義知識分子,因為他從某種程度上闡述的經驗主義(包括以此為基礎的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的質疑,由此常常被衍生為「反智主義」而遭受廣泛的批評。
對於性概念的探討,集中在《性概念史》特別是第一卷——「認知意識」中。
在他看來「性」是一個權力/知識構建的體系,正如弗洛伊德的理論中闡述用「超我」(superego)去克制「本我」(id)所與生俱來的欲望時,性從一個行為狀態轉變成了一個具體的社會形式。
而精神分析學家將許多症狀包括歇斯底裡症都歸因於「性」壓抑的存在,使得「性」這個概念反倒慢慢具有了社會形態,最終衍生出來。
在加裡古廷的論述中,福柯並不否認壓制的事實。
維多利亞時代的確曾給女人「束胸」,審查文學,並開展聲勢浩大的反自慰運動。但是他發現的一個事實是,現代權力不是簡單依靠壓制來完成了,甚至反對壓制並不是一種抵抗現代權力的有效手段。
反而,這是一種「合謀」的產物,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反對性壓抑,正巧反過來確認了性的存在,契合了社會知識/權力體系對於「性」本身的建構。
福柯認為現代權力通過發明新的話語創造出新的性經驗形式。
也就是說,儘管同性之間的親密關係在整個人類史中都存在著,但這群體作為一個有其自身心理、生理甚至基因特徵的獨特群體,卻是現代性科學的權力/知識體系創造出來的。
正如福柯提出那句振聾發聵的話一樣,由同性間的親密行為漸漸地轉變成了對「性少數群體」的認定指南。對行為的確認變成了對身份的確認,從而概念也就因此在知識和權力的架構中被豎立起來了。
在加裡古廷論福柯的著作中,他寫道:
福柯認定「性壓制」是一個表面現象,遠為重要的是17世紀以來性話題的「真正的話語爆炸」(《性經驗史》p.17),尤其是反改革派在懺悔問題上的立法。
懺悔是一種反向審查的核心,通過懺悔,人們被迫內向地被植入權威者的意識和知識架構,所有的親密行為細節,特別是思想上的追索(對欲望的懺悔和摸索)被看得尤其重要。
在這種情況下,對懺悔者來說,結果是對自身的認識越來越深、越來越準確,這是「自我闡釋學」的成果,最大程度地展示了他們內心的性本能。
然而福柯暗示,這種本性與其說是自我發現的,不如說是由規定的自我審察構建出來的。個體的性身份取決於個體被規定在懺悔中使用什麼樣的範疇。
而這種懺悔的背後是權力擁有者的規勸和訓導,甚至這些規勸和訓導在本質上逐漸被轉化成了「教育」。
加裡古廷說:現代性經驗史的大部分內容,是由這些自我認知的宗教手段進行世俗化調整和擴張構成的。懺悔的對象可能不再是神父,但肯定有個醫生、心理諮詢師、摯友,或者至少是其本人。
確認自我性本能的可能性的範疇不是自選的,而是新興的現代科學「專家」權威認定的:弗洛伊德學派、克拉夫特——埃賓學派、哈夫洛克·埃利斯學派、瑪格麗特·米德學派。
這些專家把實際上只是行為的社會新規範當作人性的新發現呈現出來。
當然,作為一種社會建構的性經驗與作為生理真實的性別之間還是存在著差別。
福柯並不否認存在著(比如)關於人類繁殖的不可否認的生理學事實。但他堅稱,一旦我們從純粹的生理學走向心理學、人類學等領域中那些具有不可避免的闡釋性和規範性的範疇時,這種差別就不存在了。
所以福柯雖然是有名的性少數群體,但是他本人卻只是對性少數群體表示同情,並不曾參與過關於性少數群體公共活動,因為這些群體宣告的是一種對被建構的身份的確認,這顯然是架構在「性」這個概念的基礎之上的。
但是在所謂「性少數群體」這個詞的出現之前,他們其實已經在被動的承認主流的性概念的存在,這顯然與福柯的想法截然不同。
參考資料:
加裡古廷. 牛津通識讀本:福柯(中文版) (Chinese Edition) (Kindle Locations 1283-1284). 譯林出版社.
Michel Foucault,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I: The Will to Knowledge,1987, Penguin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