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在一線 | 譚家街道:將「小我」融入「家國」 用行動展現大愛

2020-12-26 原創頻道

  將「小我」融入「家國」

  用行動展現大愛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責任

  

  基層抗「疫」戰線的「女漢子」

  陳豔是譚家街道財政科科長,連日來,她一直在抗「疫」一線加班加點,中午她剛準備在辦公室眯會兒,手機突然響了,電話那頭急急地喊:「你快來,我負責的小區出現了一例疑似病例,患者極不配合,不願意去醫院,家屬工作也不好做,你處理這種事情有經驗……」她回復了句「我馬上到」,立馬戴上口罩,拿上文件出發了,到了小區樓下一站就是三個鐘頭,安撫、引導、追蹤、協助物業給每戶發公告,建業主服務群,聯繫疫情指揮部匯報現場處理情況……

  當把疑似病例成功送醫,陳豔到家已是深夜,拿起手機,在炸了鍋的微信群裡,她又開始忙著安撫居民。此時,手機上母親的微信視頻來了,接通視頻,電話那頭的母親沉默了許久才說話,「你咋又忙到這個點兒了?孩子啊,今天是你生日,祝你生日快樂,你老怪我只會用視頻,其實我只是想看看你此刻的樣子,別忘了吃藥……」聽到這裡,這名親自送5名武漢歸來人員走進集中隔離點的「女漢子」眼圈紅了。

  

  衝鋒在「疫」線的最美退役軍人

  「凌晨需要安排個人和我一起去檢查各小區防疫檢查點,你們誰自願去?」說話的是一名街道領導。「咱所女同志多,我去。」白寶龍率先回答。

  當過人民子弟兵,做過交警,白寶龍經歷過軍營、警營嚴謹嚴苛的環境,到譚家街道司法所工作後,他認真敬業,獲得「西安市優秀退役軍人」等諸多榮譽。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又一次選擇衝在前面。

  2月上旬的某天,白寶龍所在科室包抓小區內,一戶即將結束14天觀察期的居家隔離家庭,戶主的小女兒突發40℃高燒。白寶龍第一時間聯繫協調附近醫院進行收治,連續數日陪同患者前往醫院進行治療,全程幫著送檢樣本、取報告、買藥。因及時送診治療,如今孩子已經痊癒。

  白寶龍說:「疫情當前,努力做好一線抗疫工作,既是一名基層幹部的責任擔當,也是一名普通黨員的應有覺悟。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身殘志堅勇挑重擔

  吳明濤是譚家街道譚家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屬於肢體殘疾人。在疫情防控這場阻擊戰中,他大年三十一大早就趕到譚家小區門崗檢查站進行值守,對進出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身份登記核查、進行門崗消殺。他嚴防死守小區的第一道關,小區進出了什麼人、什麼車全部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每天從天明到天黑,直到把所有工作安排妥當,腿腳不便的他才緩緩離開崗位,拖著疲憊的身軀蹣跚的走進空無一人的夜幕中……

  吳明濤說:「作為一名向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的基層工作人員,我就應該衝在一線,疫情不退,我不退!」

  感謝千千萬萬個像他們一樣的人

  將「小我」融入「家國」

  身體力行詮釋平凡人

  在平凡崗位上的熠熠生輝

  感謝他們

  為奪取疫情防控鬥爭的勝利貢獻力量

編輯:趙鵬

相關焦點

  • 最美我的家丨愛崗愛家,用行動詮釋小家大愛
    最美我的家丨愛崗愛家,用行動詮釋小家大愛 2020-09-11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平凡致敬不凡 以小家傳遞大愛
    疫情發生以來,這些「同心抗疫最美家庭」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奔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最前沿。他們以平凡致敬不凡、以小家傳遞大愛,為人們的健康拉起一道防守線。 盧瀅、朱子煜家庭—— 百天奮戰海關防疫一線 夫妻攜手弘揚戰疫正能量 「背靠國門,才無懼無畏;面朝群眾,才捨身報薪。」
  • 瀟湘家書│你在一線我護小家,家國大愛我們一起守護(有聲)
    曹林,長沙市北雅中學英語教師,多次獲得校級、區級優秀教師及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其妻子為省人民醫院護士,2020年春節期間,他們在老家僅待了一個晚上便立即返回長沙投入一線工作崗位,至今在崗。而身為班主任的曹林一邊關注班上學生動態,做好學習安排,進行疫情排查上報,一邊照顧家人。
  • 紅石榴·「家」話 | 家風故事: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愛為大愛
    紅石榴·「家」話 | 家風故事: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愛為大愛 2020-09-02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軍人的家國情懷:應有大忠大義與大愛
    來源:軍報記者微信公眾號軍人應有大忠大義與大愛■甘勇每每讀到楊靖宇將軍面對敵人的引誘而反問「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讀到吉鴻昌將軍充滿浩然正氣的就義詩「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讀到趙一曼烈士寫給兒子的絕筆信「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 「舍小家為大家」,抗疫彰顯家國情懷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都自覺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團結奮進、和衷共濟,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讓整個世界再次體會到中國人舉國同心的家國情懷。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封城!」
  • 今天我們怎樣愛國③|「小家小愛」匯聚「家國大愛」
    無論遇到什麼困境和麻煩,總能熨平情緒、適應和改善生活,去哪兒都能盡力用自身力量改變一些現狀,月到風來,水流雲在,是這對夫妻的生活和相處之道。時代和運勢傾盆而下的那股力量,誰也躲不了,何況是生於上世紀20年代的他們。當時面對一窮二白的國家,他們為何願意從海外歸來?因為這個平臺可以施展能力,又可以結合很多元的目標,大國小家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堅固的愛國信仰。
  • 今天我們怎樣愛國③ | 「小家小愛」匯聚「家國大愛」
    因為這個平臺可以施展能力,又可以結合很多元的目標,大國小家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堅固的愛國信仰。愛國就是如此,是經歷世事,又不被世事過於刺痛隨後麻痺,永遠熱愛生活。前段時間,河南「95後」姑娘麥小登成了網紅,這個農家女孩拍攝了300多條短視頻,開老式拖拉機收麥子、背著藥桶給玉米打農藥、騎三輪車賣西瓜,用鏡頭記錄她和父親的鄉村生活。
  • 【小家傳大愛•共築家國夢】都說「忠孝難兩全」 但他卻做到了...
    【小家傳大愛•共築家國夢】都說「忠孝難兩全」 但他卻做到了「忠孝」不缺席——魏震洲家庭事跡 2020-06-18 03: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國情懷 使命擔當
    關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許曉楠    在我市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1.3萬多名白髮蒼蒼的老者,奮戰在阻擊一線。他們共同的名字是——五老志願者。    有一張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金普新區二十裡堡街道五老志願者、共產黨員佟萬豪在疫情防控最緊要的日子裡,趕著自家牛車,牛車上掛滿了宣傳和警示標語,走村串戶進行防疫宣傳;有一位院士的事跡在市民中廣為傳播:2019年榮獲遼寧省關工委授予「最美五老」稱號的中科院院士沙國河和老伴餘道容,在疫情面前,又一次捐款5.3萬元,作為他們的愛心捐助;12個紅手印的故事,讓五老志願者的家國情懷得到很好的詮釋
  • 這個學校用最生動的開學第一課告訴孩子何為大愛無疆
    武漢封城,全民宅家,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大家一邊揪著心,一邊都期待著前方的勝利,也期待著能聽到更多的好消息。為了這些好消息更快地發生和傳來,數以十萬計的工作人員舍小家為大家,奮戰一線。他們是逆行者,在前方給人們帶來光明,而後方也有大量的守望者,他們以自己的各種行動守望著這些衝鋒在前的英雄。
  • 小家傳大愛,共築家國夢⑥ | 九十年「好家教」,兒女個個精忠報國
    小家傳大愛,共築家國夢⑥ | 九十年「好家教」,兒女個個精忠報國 2020-09-03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家大愛 情牽家國】劉志青家庭:廉潔勤勉 愛國愛家
    他對黨忠誠堅定,作風清正廉潔,維護黨的權威,捍衛群眾利益 ,形成了敢於擔當、較真碰硬的工作風格,成為奮戰在紀檢監察一線的執紀尖兵。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劉志青主動請纓,衝鋒在前,舍小家顧大家。因防疫和崗位的需要封閉式工作,從除夕夜開始,連續116天沒有回過距工作點僅3公裡的家。有任務時,他總是說:「我孩子大了,家事少,我先上。」
  • 龍樓鎮衛生院醫務工作者用實際行動譜寫醫者大愛
    自疫情發生以來,龍樓鎮衛生院全院醫務工作者積極響應號召,不畏險難,積極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實際行動譜寫醫者大愛。龍樓鎮衛生院院長林蘊說工作量比較大的這一塊,還是隨訪, 因為龍樓累計武漢的人在這邊比較多,累計管理是647個人,到目前為止在我們的觀察期裡面,還有187個人,一般大家上門回到家 ,回到醫院的話,差不多晚上8點左右,正常情況下都在8點左右,處理完資料就是晚上10點以後的事了。
  • 【最美家庭】魏建芬家庭:兩代四人的家國情懷~
    【最美家庭】魏建芬家庭:兩代四人的家國情懷~ 2020-12-22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家傳大愛,共築家國夢」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活動展(一)
    「小家傳大愛,共築家國夢」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活動展(一) 2020-05-27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井鎮:袖章緊系築大愛 黨旗飄揚顯本色
    「我是黨員,我頂上。」「這沒什麼,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是共產黨員。」
  • 三八特輯|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木蘭」
    編者按:疫情來臨,22名煙臺巾幗醫者,舍小家,為大家,奔赴湖北,逆光而行,她們用行動展現出女性的溫暖和力量,用不滅的鬥志與疫情抗擊,她們就是最美的人。與此同時,不計其數的「白衣木蘭」堅守崗位,用女性的愛和溫暖築起一道堅固的「安全防線」。
  • 家國情懷 大愛無疆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華 攝     題記    「一次次穿越風雨的勇氣,來源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來源於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更來源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 網評:用知識「縫製鎧甲」為家國「披甲上陣」
    青年、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希望,實現科技強國夢,不僅要靠奮戰在一線的科技工作者,也要靠廣大青年、少年的接續努力。在此次戰「疫」過程中,廣大少年、青年或堅持「停課不停學」,用科學知識「縫製鎧甲」;或投身戰「疫」一線,為家國大義「披甲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