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宗親可知祠堂祖先神位如何排列?

2021-02-21 蔡氏蔡姓

點擊加入蔡氏大家庭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蔡氏蔡姓」,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蔡氏大家庭


祠堂祖先神位如何排列?

祠堂又稱為宗祠、家祠、家廟、祠室、祖廟,是是由同一個祖先所生的血緣親屬集團與地緣組織統一而成的宗族組織,在居室外獨立建造的供奉祖先神位、祭祀家族祖先的的地方,是列祖列宗神靈的安息之所,也是舉辦家族事務的公共場所。

祠堂按等級制度又可分為官廟、公祠和民間祠堂;祠堂按家族人口繁衍又分總祠、支祠、分祠、享祠。

祠堂萌芽于氏族公社解體之後的夏商周,到宋代才形成比較完備的體系,明清時期發展到了高峰。

祠堂作為封建家族制度下所形成的產物,供奉祖先神位、祭祀家族祖先是她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功能。那麼祠堂的祖先神位如何排列?

祖先神位的排序是左昭右穆。

昭穆是我國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廟、墓地、神位的左右輩次排列,左為昭,右為穆,故稱左昭右穆制。

昭穆制源於母系氏族社會二輩制族外婚。每個氏族內男女各有兩個輩份,兩個氏族同輩異姓才可以通婚,子女的世系按母親的世系決定。父子屬於不同氏族,是昭穆制的根本意義。

古人在室內的位次以東向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之所以以「昭穆」來命名,可能是因為南向之列正面朝陽而明亮,故稱「昭」,昭有明義;北向之列正面背光而冥昧(幽暗),故稱「穆」,穆有冥義。

在這裡,昭穆僅僅是左右的代稱而已。不過,春秋時期的昭穆還有尊卑之意:古人尚左而下右,南向為尊,北向為卑。

1、宗廟排位:《禮記·王制》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意思是說,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以此區分親疏貴賤。

2、墓地排位:墓地葬位也同樣講究左昭右穆,始祖或本支祖先葬中間,之後的祖先以左昭右穆為左右次序。在祭祀時,子孫也要按照這樣的規定來排列次序,用以分別宗族內部的輩分。

3、神主排位:祠堂是祖先的神靈所聚之地,所以祠堂裡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大殿正中設正龕,左右各設配龕。它像附著在牆上的小殿閣.神主擺在閣中。後來有的用大長方形木桌,將神主擺設在桌上。

一般祠堂的正龕往往是供從現在的長輩算起的考(父)、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五世後則將神主遷到配龕上去。始祖是百世不遷的,永遠擺在正龕上。

祠堂祖先神主牌位置擺放的次序依據的是昭穆制。古人云:「自始祖之後,父為昭,子為穆。」意為始祖在宗廟中居中,東向;下面子孫分別排列左右兩列,左為昭,朝南,右為穆,朝北;始祖之子為昭,始祖之孫則為穆;始祖孫之子又為昭,始祖孫之孫又為穆。

父為昭,子為穆;世系上從第二世起的偶數代(輩)為昭,奇數代(輩)為穆(即:二世為昭,三世為穆;四世為昭,五世為穆;六世為昭,七世為穆;二四六世為昭,三五七世為穆);先世為昭,後世為穆;長為昭,幼為穆;嫡為昭,庶為穆。

昭穆排序中,父子始終異列,祖孫則始終同列。《禮記·祭統》說: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

在古代,祭祀列為五禮之首。五禮為我國古代禮儀的總稱,即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

而祭祀之禮務在孝敬,以盡報本之誠,十分講究祭祀氣氛的莊重肅穆。古人認為,祖先的靈魂經過祭祀儀式後可以附於神主牌位之上。

神主牌就是一種嵌在木座上的長方形小木牌,有白底黑字,有紅底黃字或鍍金字,上面寫上祖先的名諱、生卒年月、配室姓氏、子、孫、曾孫名字,每一對祖先一塊。

神主牌被認為是始終活著的祖先。祭祀祖先就是祭祀祖先的神靈。祠堂內祖先的神主牌排位時,按照「左昭右穆」順序排列。

始祖居中,始祖以下的男子隔代交替為昭穆兩列:即從始祖起的二、四、六偶數代(輩)為昭輩;三、五、七等奇數代(輩)為穆輩。昭居於始祖之左,穆位於始祖之右。

在祠堂的寢堂內,唐宋以後流行立先祖塑像,明清則流行掛先祖畫像,民國時期開始掛考妣照片,隨著科技的進步,除少量祠堂掛先祖塑像或畫像(先祖去世時還沒有出現照相技術),照相技術普及後逝世的先祖普遍掛先照片了。

相關焦點

  • 祠堂祖先神位如何排列,祖宗牌位怎麼寫?
    祠堂又稱為宗祠、家祠、家廟、祠室、祖廟,是由同一個祖先所生的血緣親屬集團與地緣組織統一而成的宗族組織,在居室外獨立建造的供奉祖先神位、祭祀家族祖先的的地方,是列祖列宗神靈的安息之所,也是舉辦家族事務的公共場所。
  • 陸豐市蔡氏宗親隆重出席陸河縣劍門大坪裡蔡氏宗祠濟陽堂重光慶典
    陸河縣大坪裡蔡氏宗親團結一致,共同緬懷祖先業績,記宗族淵源,全村蔡氏宗親300多人,同心協力,不懈努力,終建祠成。祠堂籌建過程中全村宗親慷慨解囊、建言獻策,以及團結為公、共同努力,充分體現蔡氏宗親團結至善的崇高精神。
  • 豐順蔡氏宗祠重光三周年
    鑼鼓喧天 本村鄉親代表 和各地的蔡氏宗親 出席了本次慶典 太公玉石像前 擺滿子孫帶來的貢品 豬羊水果發粄等 慶典儀式 請神燒香跪拜 祈禱祖先保佑
  • 孫氏宗親:祠堂的五大功能!
    世界孫氏宗親 歡迎全球孫氏宗親!尋根、互助、傳承、發揚! 宗祠即是祠堂,是漢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徵。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上古時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廟,宗廟為天子專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個家族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
  • 勝芳蔡氏宗親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勝芳蔡氏宗親會年會
    活動名稱:勝芳蔡氏宗親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勝芳蔡氏宗親會年會年會時間:2018年1月28日下午17:00年會地點
  • 2019年廣州南岸村慶暨蔡氏宗親賀天后誕之禧
    南岸村擁有兩座歷史悠久的祠堂--馬家祠與蔡家祠,馬家祠和蔡氏宗祠在同一條大街上,在建國後,長期被農業生產隊集體使用,用作辦公樓和農具倉等。1989年,在蔡氏族老宗親的響應號召下,鼓動宗人齊心協力,重修祖祠,在徵得有關部門批准及支持下,取得原址重修復建,祠堂的重修,也得到著名愛國者馬萬祺先生的大力支持,馬先生母親是南岸蔡氏,他得知南岸蔡氏宗祠獲準重建消息後欣喜不已,便以其生母名義出資支持重建。
  • 回顧盛事:己丑年鹿境蔡氏濟陽堂重光大典
    祖堂也稱宗祠,是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被視為血緣崇拜的聖殿。祖堂是一種紀念性的建築,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徵意義;祖堂不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場所,是宗族組織開展活動的地方,更是宣傳姓氏文化的重要場所;祖堂是宗族血脈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標誌;祖堂被視為高於一切,為家族命運之所系,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因此,名宦巨賈,豪門望族,均建祖堂,以顯其本,以祭其祖。
  • 閩臺蔡氏源流初探
    據臺灣《彰化二林蔡氏家譜》和石獅《濟陽蔡氏博澤宮後家譜》記載:石獅山兜始祖蔡福盛傳到第16世「升」字輩,一支「開招」分居前廊,另一支「開蒲」分支古宅博澤宮後。蔡子民家族屬」開蒲」族系,祖先於清同治壬戌年(1862年)從蚶江渡口搭船徙居臺灣彰化二林,蔡子民為居臺第五代人。
  • 裝甌祭祖:緬懷祖先慶賀添丁
    用各種熟食,堆成錐形體的肉山,祭拜先祖,感恩祖先,慶賀添丁,稱之為裝甌。廈門同安的裝甌祭祖習俗,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每年元宵,用食物堆高呈塔狀的「肉山」是當地祭祖的「特別裝備」,格外壯觀。這一天,從這裡出去的宗親不管多遠,都要趕回來,磕個響頭。2017年,這一習俗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於他們來說,祭祖活動,不僅是簡單地緬懷祖先,還以此將血脈相連,締結親情,至今延續不斷。
  • 陸豐市博社鄉蔡氏族牒及祠堂
    蔡登瀛是博社鄉的始祖,除叔房祖子孫遷居下灶並繁衍下灶數十鄉外,其他各房裔孫在博社鄉所建的蔡氏家祠有如下數十座。 一、宋末所建的蔡氏家祠「源遠堂」宋末,蔡光陽、蔡泰生、蔡惠我和蔡宣義為其父母所建的蔡氏家祠「源遠堂」,行「三山門」,後坐甲東奎湖山尖,前向博社鄉海甲山嶺「人頭嶂」。
  • [重建祠堂 再創輝煌] 下營餘氏永思堂重光旋火祭祖儀式紀實
    第一部分:下營餘氏永思堂重光旋火祭祖儀式一、旋火吉日吉時根據宗睦堂分支崇道堂羅懷新先生擇吉日吉時為2020年(農曆庚子年)農曆十月二十六日早上七時四十五分奉請祖先牌爐香火登龕陞座大吉。慶典儀式由奮芝宗親主持
  • 如何安置好祖先的牌位和神位?心要有敬畏
    要先放神位,再放祖位。記住,祖先的牌位不應該高於神位,祖先的爐位也不應該高於神像。如果家裡有兩位祖宗牌位,主姓在左邊,副姓在右邊,最好用紅線隔開。請記住,祖先爐內裡不應該放有金或銅的東西。如果祖宗牌位和神位在一處,不僅要給祖宗牌位上香,還要記得同時給神位上香。·END·----四大名著
  • 澄海蔡氏源流概述
    邑中蔡氏,多是從閩清源、莆田、漳浦遷居而來,是皆北宋慶曆名臣蔡襄子孫也。其中雖有漳浦分支,然清乾隆年間,帝師蔡新歸京途中,在莆田華亭瀨溪與當地蔡氏宗親一同祭祖參拜襄公神主時說:「襄公是吾祖」。是海內外各地凡以蔡新公為祖的漳浦分支,俱以此說,認蔡襄為祖是也。蔡氏由來是中原名門望族,晉室南渡後,王、謝、袁、蕭、蔡為五大姓氏。
  • 河北勝芳蔡氏宗親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勝年會籌備周密,今天盛大開幕!
    活動名稱:勝芳蔡氏宗親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勝芳蔡氏宗親會年會年會時間:
  • 「修譜說」中國人為什麼要建那麼多祠堂,祠堂和族譜有什麼關係?
    宗祠,也叫做宗廟、祖祠、祖厝,最常用的兩種叫法是家廟和祠堂。宗祠不僅是供奉祖先牌位和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也是商議家族大事、執行家法族規的地方。上古時期,宗祠為天子專有,士大夫以及平民是不能私自建祠堂的。
  • 河婆蔡氏族譜的若干考證
    其中殆有難言者矣」,「黑之公」不是真名,只是知道這位祖先的事而已,乃後人給起的號也,有他行「黑」運之際遇的意思。那麼河婆蔡氏的祖先來自福建汀州府清流縣的四堡裡,只是在梅州居住了幾代人,從地理位置和時間點上分析,則顯然是西山公的後裔的成數大些,但都無確切證據來證明了。河婆尖田尾蔡氏大宗祠在重修時是將西山公的神位放在正堂的;東莞官倉的蔡氏宗祠也如此,後來河婆蔡氏興建「西山公祠」無論是認祖歸宗還是紀念先賢,或者是為了河婆蔡氏的戰略地位,或者都是,這隻有留待後人的繼續考證了。
  • 汕頭有一座冠山張氏有份的祠堂
    據《汕頭張氏大宗祠孝友堂》一文的介紹:「民國十九年(1930),大埔宗人張綸接委任到來汕頭任市長,與在汕張氏宗親交往頻繁。三月初一,各屬宗親數百人聚於岐山,為大宗祠舉行奠基典禮,並擇定辦公地點及成立委員會,推選敬誠、凌雲及張綸等三人為常務股員……。至民國廿一年(1932)冬月,大宗祠建成。       時潮梅地區各地張氏先祖牌位均由各鄉各裡用春盛乘裝,鑼鼓護送,沿潮汕鐵路、韓江水路到岐山碼頭集中後,於良辰吉日行來祠內,開龕晉主。」
  • 如何安放神位
    (2) 看方位 - 取當年大利之方向若無大利方向之位置時,可用浮爐。「浮爐」乃爐下放一盤子是也。 (3) 準 備 -選五種水果(忌用蕃茄和蕃石榴。有祖先用三牲。並準備湯固、發粿(俗稱發貴)、清茶、鮮花、供湯圓取其團圓之意,拜祖先以茶杯乘之,拜公媽以碗乘之。供發粿取其富貴即俗雲「發貴」,神位安好後,發粿宜放置神桌三天。
  • 【祠堂文化】揭秘這個地方為什麼村村有祠堂?平均每一萬人竟然擁有359座祠堂
    ,村中不光有總祠,各房各脈也有支祠,祠堂內供著著一脈相傳的列祖列宗牌位,紅白喜事也都在祠堂舉辦,逢年過節燒香祭祖也都在祠堂裡,可見福建宗族文化多麼盛行。(掃描關注,了解全球姓氏文化發展歷史)       中華蒲氏宗親現存最大最完整的蒲氏祠堂在四川省渠縣。在渠縣三匯鎮眾多古遺址中,唯蒲氏宗祠獨領風騷。蒲氏宗祠位於渠縣三匯鎮重石村小學內,佔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由正殿、帝師堂、雙石桅杆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