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如果沒炸死,對東北人來說是福還是禍?

2021-01-09 歷史經典述說

曾經一部大型歷史年代劇《少帥》讓人們認識了作為東北軍核心人物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波瀾壯闊的人生。劇中飾演大帥張作霖的李雪健老師演了幾十年的正面人物,臨老來了一個大反轉出演在歷史上聲名狼藉的奉系軍閥首腦張作霖,然而老師不負身上33個影帝的光環,愣是讓一大票的演員在「大帥」眼前黯然失色,有人戲稱要不是皇姑屯事件,《少帥》這部戲可以直接改名《老帥》了。談笑之餘人們不禁思考,若是這位梟雄不死,東北會是怎麼樣的一副光景呢?

出身綠林、創立奉系

張作霖在東北民間留下了許多的傳說,他1875年出生在奉天海城,家境貧寒,14歲的時候父親病死,張作霖兄妹隨著母親離家四處謀生,後來隨繼父生活。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張作霖赴營口投軍,當過毅軍統帥宋慶的親兵,1895年甲午戰敗後張作霖回家鄉,憑著從繼父手中學來的一手獸醫相馬的技術,張作霖結交了周圍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透過嶽父趙佔元在鄉裡的聯絡保舉,成立了一支民團性質的保安團。

當時的東北因為甲午戰敗局勢一片混亂,所謂的保安團也不過只是半官半匪性質的綠林好漢,數年綠林生涯張作霖也並非一帆風順的,他屢屢遭到挫敗,最慘的一次在1901年除夕,勾結沙俄的馬匪突襲了張作霖,使的他僅帶著8名殘部逃亡,差點連妻女都丟失了。

張作霖身上不光有著東北漢子的硬朗,還為人仗義,對手下和平常交往的朋友從不虧待,遭此大敗的張作霖正是憑藉著過去積累起來的人脈得以東山再起。他身上不僅有著鮮明的武人特色,還具備一般武夫沒有的長遠眼光,他很清楚單打獨鬥沒有出路,必須找一靠山,作為生活在大清祖地的他果斷地投靠了官府被招安成為正規的軍隊,自此和清政府搭上關係的他一路扶搖直上,辛亥革命爆發時他奉命鎮壓革命黨得到朝廷的讚賞,也搭上了袁世凱北洋系的快車,1915年袁世凱下臺後,張作霖擔任奉天督軍兼省長,隱隱成為割據一方的東北王。

張作霖的九一八:難

1928年6月,張作霖乘坐的列車被炸,本人身負重傷,回到瀋陽後當日死去。同年12月「少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3年後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東北軍一槍不發退入關內。事後許多人認為若是「大帥」不死,東北不至於淪陷。

實際上,「少帥」並非人們罵道那麼無能,「大帥」也沒有人們傳說那麼神奇,有沒有張作霖的九一八,結果可能都差不多。

東北繁榮:一戰之下的陰影

張作霖治下的東北經濟飛速發展,他被招安後是靠著剿滅土匪升官的,因此非常重視境內的治安,任內不斷消滅土匪,還兩次鎮壓了清朝遺老和蒙古的反動勢力,維護了民國的體制。他命頗具才華王永江主持東北經濟,數年間不但還清了4000萬元的外債,還使得財政結餘1000多萬元。這一時期,東北的民族工業得到了巨大發展,依靠著強大的經濟實力,東北軍建立了十分完備的軍工體系,各式兵工廠、糧秣廠和被服廠相繼建成,使得東北軍後勤保障能力大大提升的同時,還讓東北軍手中握有數支王牌,現代化水平極高的步兵、炮兵以及成規模的空軍,論軍事裝備水平,東北軍絕對是冠絕軍閥。

這一時期東北的繁榮局面和廣東非常相似,無論是陳炯明主持廣東還是隨後的陳濟棠主政時期,廣東的經濟同東北一樣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然而這一切只不過是因為一戰以及隨之而來的世界性大蕭條,列強放鬆了對中國的剝削,讓民族資產階級得以喘息的迴光返照。實際上,無論是廣東還是東北,人們生活其實沒有多大改善。從民國元年開始,廣東便以一省之財政供養數省軍隊;東北也是如此,張作霖麾下的奉軍連年參與內戰,境內百姓也是怨聲載道。

最重要的是,奉系雖然強大,但本質上只是朝新軍閥過渡中的舊式軍閥,內部的封建軍事特性非常突出,奉系僅僅是依靠著張作霖的個人魅力,通過結拜、聯姻等手段維持著內部穩定,這種體制一旦遇到已經轉變為軍國主義的日本,必然是失敗的。

臥榻之側:不可同日而語的日本

甲午戰爭後日本得到巨大發展,之後更在日俄戰爭中一具擊敗老牌列強沙俄,一躍成為世界列強之一。東北是日本西進的必經之路,歷史上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便是想借道東北徵服明朝,甲午之後,日本便一直在不斷滲透東北,他們相中了張作霖作為扶持對象,而張作霖也為了升遷需要日本的支持,兩邊一拍即合。張作霖常被人罵作「漢奸」,便是因為奉系與日本的深度糾葛。

張作霖心知日本只視自己為傀儡,慢慢地與日本的矛盾也表面化了,但手握強兵的張作霖也始終沒有與日本人撕破臉,親身經歷過甲午慘敗的張作霖心知此時的日本軍力之強盛,早就不是當年國力不如大清,僅僅只有數萬軍力的新興國家了,深陷內戰之中的東北軍哪怕最盛時擁有五十萬大軍,也不可能是能動員數百萬軍隊的日本對手。

因此張作霖採取了聯繫英美「以夷制夷」的辦法,只可惜英美此時深陷經濟危機的泥潭,無力提供幹預,以至釀成皇姑屯事件。

中東路之戰:虎視眈眈的蘇聯

東北並非只是中日角力,蘇聯也在一旁虎視眈眈。

東北易幟後,為了修訂不平等條約,南京政府展開了一場革命外交,張學良積極響應,希望收回蘇聯控制的中東鐵路,結果蘇聯在1929年8月,悍然派出數萬人的紅旗特別遠東集團軍,以包含海陸空三軍在內的精銳部隊對東北軍發起進攻。

都說「少帥」無能,可估計沒人知道,在九一八前,張學良硬剛了一把蘇聯,東北軍足足動員了十多萬部隊和蘇聯紅軍鏖戰數月,最終傷亡過萬,失利求和。

僅僅是應付勞師遠徵的蘇軍尚且如此,面對舉國而來的關東軍該當如何?這場戰鬥對張學良影響巨大,直接導致了九一八時張學良的悲觀態度。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東北軍並非紙面上的那麼強大,縱使「大帥」健在,這樣國與國之間的總體戰,不可能單以東北軍一己之力能夠取勝的。

結語

從甲午開始一直到抗美援朝,東北的硝煙就沒有停過,東北的人民深受戰爭之苦,「大帥不死」便是東北人民期盼和平日子的一種願望,然而歷史終究沒有如果,極具侵略性的帝國主義日本與半殖民地的中國必一戰,所幸的是我們終於戰勝了敵人。戰爭的殘酷讓我們明白到和平的寶貴,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到背後有著強大祖國作為依靠的珍貴。能戰方能止戰,備戰才有和平,中華民族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們有信心,強大的中國才是維護世界和平最重要的力量。

本文由歷史經典述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如果張作霖沒有被炸死,對於東北百姓來說是福還是禍?
    和電視劇中刻畫的民族英雄形象有所不同,真正的張作霖並沒有那麼多愛國情懷,他統治下的東北也遠沒有人們傳唱得那麼好,如果皇姑屯爆炸事件中張作霖倖免於難,對於東北人而言只怕是禍患。1931年8月,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當時東北領導人張學良奉行蔣介石不抵抗的政策,命令東北三十萬大軍一槍不放撤回關中,於是乎東北三省淪陷,廣袤領土與無數百姓落入日軍之手,這是東北人心中永遠的痛。很多人認為東北淪陷與張學良消極抵抗有著根本上的聯繫,這與其父親梟雄張作霖形成鮮明對比。
  • 張作霖身為東北王,卻這麼容易被炸死,是誰在給日本人通風報信?
    說到張作霖大家都非常的了解,他是東北最大的軍閥,曾經執掌了整個東北的大權,讓人沒想到的是,張作霖這麼輕易就被日本特務暗殺了。而張作霖的去世,也讓整個東北都為之驚嘆。想當初張作霖在東北也是叱吒風雲的一個人物,張作霖的手下擁有著幾十萬的士兵。
  • 張作霖被炸死時,為何他的老婆們還像沒事人一樣?原因很簡單
    說起近代的東三省,一個人的名字就不得不提及,這個人就是張作霖,此人雖是一代軍閥,並且也幹了一些壞事,例如殺害一些名人。但在國家層面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張作霖卻無愧於一個中國人的身份。最後在日本人的百般威逼利誘之時,張作霖還是沒有答應。
  • 東北王張作霖的結拜兄弟,投靠日本人當上「總理」,結局如何?
    「東北王」張作霖大家都聽說過吧?此人出身綠林,而那個年代流行結拜,尤其是綠林人士,為了方便行走江湖,都愛互相結拜。而張作霖又是一個情商極高的人,所以結拜兄弟也不少。說到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很多人都會想到遼西巨匪杜立三。
  • 皇姑屯炸死張作霖後,日本國內炸了鍋,首相都下臺了,怎麼回事
    如果你跟我一樣太懶,不想點進去也沒關係,因為這篇文主要講皇姑屯事件。為什麼要把皇姑屯事件放在我這三篇的最後來講呢?因為這件事對於中日之間1937年爆發全面戰爭的影響最大。皇姑屯事件中,日本關東軍炸死張作霖,比較主流的說法是張作霖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所以被日本人刺殺。
  • 張作霖統治下的東北,白俄女子像貨物一樣被販賣,她們被賣給了誰
    開始的東北,是張作霖的地盤,老百姓日子過得還不錯。但是,後來日本人打入了進去,開始幹預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燒殺搶掠,人民的生活也開始走下坡路,漸漸的民不聊生。而在俄國十月革命後,俄國包括一些有錢人沒了任何資產後開始逃亡到國外,還有一些沒錢的人也想方設法的出逃,我國東北是他們選擇的地方之一。
  • 張作霖威震東北,見到此人還要磕頭跪拜,做夢都想把女兒嫁給他
    盤踞東北的東北王張作霖,就應該算是其中的一個。 張作霖原本出生草莽,也就是當地一個小統領,可是在風雲變幻的清末,張作霖迅速站穩腳跟,一躍而起成為權傾天下、手握重兵的大軍閥,盤龍虎踞於東三省,退可幾十年無憂,進甚至能奪得天下。
  • 為何張作霖一死,張學良就提出東北易幟,換成了青天白日旗
    可見蔣介石對於東北易幟盼望之心切,對於生變之恐懼。然而當時老帥張作霖的很多部下甚至都沒見過青天白日旗長什麼樣子,更是不理解為什麼東北王剛去世少帥就要「投降」?亂世梟雄張作霖而日本人的態度也很明確,如果能為我所有,扶植成為傀儡政權就為我所有,否則就將其摧毀,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就是一個例子。
  • 張作霖雄踞東北,在北洋軍閥中實力第一,他身後的財團是誰
    除了郭松齡、姜登選等五虎將,還有被張作霖視為左膀右臂,人稱小諸葛的楊宇霆,在軍事和內政決策方面,替他出謀劃策。 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就是燒錢。而且東北當時辦兵工廠,修鐵路,建大學,處處都得花錢。奉系之所以這麼有錢,和號稱東北財神爺的王永江密不可分。
  • 帥府秘聞之老帥張作霖:從獸醫到東北王,是愛國梟雄還是反動軍閥
    張作霖的母親讓他去學木匠,給自己找個求生的活計,不過他嫌太累,又作罷。直到有一次,張作霖遇見一個生病的騾馬,他用自己在繼父那裡學到的粗略本事,用了點草藥,竟然真的將這畜生給治好了。這救死扶傷的本領讓張作霖受到不少人吹捧,不知是虛榮心還是張作霖自己真的喜歡,從此,他便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獸醫,不久還開了一個獸醫鋪子。
  • 先滅遼西巨匪,再擒東北最大土匪,張作霖一路高升,立足東北!
    立功心切的張作霖也沒有讓他的上司失望,他首先七虧了遼西巨匪田玉本,將其手下1000多人全部收編己用,隨後又設計擒獲了東北最大的土匪杜立三。杜立三可不是一般的土匪,他祖上數代都是土匪,為禍一方,到他這一代手下有數千人之多,橫行於遼河西岸,多次擊敗了沙俄和日本軍隊的圍剿。
  • 「東北王」張作霖,到底是日本的傀儡,還是一個愛國將領呢?
    在閱人無數的張作霖心中自然明白他其中的用意,便點頭哈腰的說,總統這種西洋玩意在他看了感覺總是背後會被人捅,風水不太好,也不太適合我們中國人,還是咱們老祖宗的皇帝一說更加的妥當。在小編看來,張作霖是真的會做人,真的就是那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
  • 為何堂堂東北王張作霖,會怕她一個小女子?
    張作霖並不怕張首芳,他只是覺得愧疚罷了。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便是強如老帥張作霖,也有屬於他自己的軟肋。張作霖作為北洋軍閥大佬,一代東北王,在東北那可是說一不二的人物,更不要說在張家了,有誰敢忤逆他老人家呢?但是,偏偏有這麼一個女子,她敢當面頂撞張作霖,甚至於拿著剪刀抵著張作霖的頭,叫囂著要把他的頭戳爆。
  • 如果沒有郭松齡倒戈,張作霖甚至有可能統一全國,你怎麼看?
    先後爆發了兩次直奉戰爭,最後,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入主北京。並且趁著勝利進軍之機,只用幾個月的時間,張作霖就佔據了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河南等多個省份。此時的張作霖已經擁有中國的半壁江山。而此時的奉軍實力也是傲視群雄,在地盤擴大之後,張作霖對軍隊進行了改革,將奉軍的「旅」改為「師」,重新組成了20個師,這20師下面共有40多個步兵旅、十多個騎兵旅、以及其他兵種。而且,張作霖還將奉軍的稱號進行了改動,將奉軍稱之為東北陸軍。此時的東北陸軍僅正式軍隊就有35萬,如果再加上其他省份被改編的軍閥軍隊,張作霖麾下的部隊已經有近四十萬。
  • 皇姑屯張作霖被炸死,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破口大罵:一切都完了
    6月4日凌晨,張作霖被關東軍炸死在皇姑屯。張作霖死後,整個東北軍群龍無首,奈何張學良沒有繼承父親的遺志,而選擇向南京國民政府靠攏。同年12月24日,張學良高調宣布「東北易幟」。自此,張作霖的時代結束了。
  •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後,他的七個拜把子的兄弟如何自處?
    那就是在1907年在東北的東北巴結義,裡面就有我們的「東北王」張作霖,他排在第七位。排在第一的是馬龍潭,往下依次分別是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孫烈臣、張作相。大家都應該知道東北王張作霖的死法吧!他是被日本人給暗算炸死了,那他其餘的七個結拜兄弟的結局又是怎麼樣的呢?老大馬龍潭,1857年出生於一個軍伍之家。
  • 張作霖死前留下言:絕不能讓這個人進入東北,事實證明他很英明
    其中張作霖或許是最令人熟知的一位,張作霖身上集結了多重性格,悍匪出身,重情重義,作為封疆大吏,張作霖的東北一直是日本人眼裡的肥肉,不過張作霖在世期間,日本在東北處處碰壁,當然他本質上還是一個軍閥,地盤與利益才是他最關注的地方,主政東三省期間,張作霖大力發展鐵路經濟建設,重視教育投入,將東三省經營成一塊堅固的堡壘,對外關係上始終保持底線,堅決不做民族罪人。
  • 為什麼張作霖時代的東北遍地土匪?
    可是從道光年間開始,就不斷有移民進入到東北,以後越演越烈,闖關東成為華北一帶的風潮,大批農民進入荒蕪人煙的東北。可是被西方列強、太平天國等搞的焦頭爛額的清政府,根本沒時間、更沒精力關注東北發生的變化,一直就沒在東北設立民事管理機構。沒有民事管理機構,也就意味著,進入東北的這裡人,政府是不會保護他們人生安全的。
  • 日本皇族求墨寶之名,欲羞辱張作霖,他故意寫錯一個字譏諷日本人
    那時候土匪橫行,給底層人的生活帶來不小的傷害。但是也有土匪運氣好,後來成為軍閥的,張作霖就是由土匪轉變為軍閥的。張作霖之所以能成為日後的東北王,和他早年間混跡江湖,懂得人情世故是分不開的。小時候張作霖家境也不算很好,他的父親張有財被賭徒打死,膽大的張作霖和二哥前去報仇。
  • 民國最強4大軍閥:東北王、西北王、東南王、西南王,分別是誰?
    東北王是張作霖,同時他也是奉系軍閥。西北王是馮玉祥。東南王則是孫傳芳,他是一位被刺殺了的直系軍閥。最後的西南王比起前三位算是最不出名,他是唐繼堯。但是總體來說,民國時期,軍閥混戰。除了大的政權、黨派之外,還有各路軍閥虎踞一方,形成了一股勢力。其中奉系、直系、皖系和桂系的勢力最為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