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的故事已經成為了爛大街,但是很多人並不明白,唐僧為什麼要到西天去取經?他取回來的經書到底是哪一部?整個路途中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嗎?孫悟空,豬八戒的原型又是誰?
西漢末年,佛教經過西域傳入了中國,一直到南北朝時期才真正的火起來。古詩詞中有這麼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可見佛教在當時火到什麼程度!但是在這其中有一個問題,佛教的傳入並不是一個系統理論,翻譯也不太準確,直接導致中原地區的人們對佛教的真意,參悟的也是參差不齊。
當時各個佛教流派,爭議最大的就是關於第八識的問題。
佛教中有八識分別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莫那識和阿賴耶識。
不了解佛教的人,一看可能會蒙圈,小編給大家解釋一下,前5種就是具象世界,可以被人感知到,第六種莫那識,就涉及到抽象思維,第七種阿賴耶識,就延伸到潛意識方面了。
第八識阿賴耶識,最根本的就是指人的靈魂,但是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除了第八識之外,還有第九識,那就是無垢識。
眾說紛紜之下,不同的流派之間,就出現了很大的爭論,在基本的八識之外,竟然還有其他的第九識,那佛教理論不全亂套了?
就在這一個時期,唐玄奘出現了!
唐玄奘是一個非常有慧根的孩子,7歲的時候就能聽懂,13歲的時候就能在寺院裡講解新書,但是面對殘缺不全的佛經,以及外界不同的流派分類,他也無可奈何。唯一的辦法就是去印度帶回,彌勒大士所說的《瑜伽師地論》,以正視聽。
這就有了唐玄奘西行取經的動機。
貞觀元年,長安地區發生了大饑荒,很多百姓四處逃竄,唐玄奘也跟著流民,從長安跑到了甘肅瓜州。邊走邊講解佛法,沒有想到一路收穫了一大波的粉絲,以至於鬧出的動靜越來越大,最後唐朝官方也知道,他將要出國尋求真經了,於是就四處通緝他。
玄奘有一個超級粉絲叫做石槃陀,當地人帶著他一路小跑來到敦煌地區,石槃陀就是孫悟空的原型。
但是隨著官方的通緝越來越緊,石槃陀一直不接也開始慫了,就要綁著玄奘回去自首。但是唐玄奘決意西行,寧死不從,在這期間,石槃陀甚至想對其下殺手。但是到最後,還是被玄奘的行為所感動,放了唐玄奘自己逃跑了。
隨後,玄奘就進入了最兇險的羅布泊沙漠,途中還不慎打翻了水袋,本來想折返回去尋找水源,但是想起自己的誓言:寧可西行而死,絕不東歸一步而生。憑藉著自己強大的意念,穿過了沙漠來到了高昌國。
高昌國的國王,被玄奘的行為所感動,於是發放了通關文牒,並派遣了30多名隨從,帶著可以夠用20年的往返物資,就這樣玄奘一路經過了龜茲國,西突厥國等100個國家,最後順利抵達達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也就是現在印度。
已經30歲的玄奘,在印度潛修《瑜伽師地論》等佛法,有遊歷印度周邊的國家,宣揚佛法,其中有18個國家的國王成為他的鐵桿粉絲。
貞觀17年,玄奘決定帶著印度的674部梵文經書,返回大唐。貞觀19年,玄奘抵達長安。前後經歷十九年,形成接近五萬公裡。
唐太宗李世民,讓房玄齡出城迎接,並將唐玄奘安排在長安城的大雁塔之內翻譯經書。唐玄奘的功績並非只是取回的經書,他還寫了一部《大唐西域記》,描述了古印度,西域等130個國家的風土人情。
而《玄奘負笈圖》,目前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過專家鑑定,這幅畫源自於宋朝,由中國的僧人帶到了日本,而日本人則說,是他本國的畫師所謂。到底出自誰的手,暫且不論,我們先看下圖。
畫面中,玄奘一生行腳僧裝扮,最引人注目是他背後的行笈中,裝滿的經書。在清明上河圖中,也曾經出現這樣的僧人,而玄奘右手拿著佛塵,在宋朝時期非常的流行,他左手乍看之下,好像是經書,但是其實並不是,而是一個手杖。
另外玄奘脖子上掛著的珠子,乍一看是佛珠,其實也不是。相傳釋迦摩尼在講經之時,聲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於是後人們就搞了海螺佛珠來拜佛法。
還有很多人疑問,這幅畫中的人,是否是玄奘?
其實這個很好說明,畫中玄奘的眉毛,微垂彎曲,完全符合宋朝時期,壽眉的定義。
也就是說,小編偏向於,這幅畫出自於宋朝,畫中人也只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