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早的佛教交流中心,曾繁極一時,是唐僧玄奘西天取經之地

2020-12-23 城市周末去哪玩

「文/城市周末去哪玩(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旅行的真諦,不是運動,而是帶動你的靈魂,去尋找到生命的春光。

雖然在我國各個城市之中幾乎都可以看到寺廟,而且佛教在我國也已經傳承了有上千年的時間了。不過佛教是起源於印度的,在印度境內的寺廟更是多得數不勝數。當初古印度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放棄了王子的地位,在一棵菩提樹下悟道成功而成為了佛祖釋迦牟尼。

對於我們來說,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傳入進來了,當時還修建了著名的白馬寺。不過我想大家最熟知的還是《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前去西天取經,《西遊記》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雖然在內容上可能有一些魔幻,但是在歷史上還是確有此事。

在唐太宗時期,唐僧玄奘也是真正的去到印度,也就是小說中的西天取到真經。而那個地方就是印度的那爛陀,是印度最古老的寺廟之一,位於現在印度的比哈爾邦巴臘貢地區。而這個地方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座下的大弟子舍利弗的出生與圓寂之地,並且釋迦牟尼也曾有來過此處。

早在5世紀的時候,那爛陀已經有修建完畢,當時不僅僅是作為一個佛教的寺院,同時也是最早的一個佛教的交流中心。而唐僧玄奘曾經就是來到這裡學習佛經的,據說在那爛陀最興盛至極的時候,有10000多名來自其他國家的僧人來到這裡學習。

所以,那爛陀由於有著不計其數的僧人在這裡學習交流,而且還留下了不少的學習交流成果。按理說應該是一個聚集了眾多佛經的地方,但不幸的是在12世紀的時候那爛陀受到了伊斯蘭教教徒的侵略而被毀滅了,當時寺院內的900多萬冊的佛法經書被整整燒了有6個多月。

現在,那爛陀只剩下一片遺蹟。在19世紀的時候,曾陸陸續續地挖掘出了8座大型寺院與4座中型寺院遺蹟1座小型寺院。不過,雖然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而且也沒有了當初的那種繁華,但那爛陀佛教信徒的心中還是有著很高的地位,每年來到這裡朝聖的僧人也不在少數。

蘇州最古老的寺院,當地的醒目標誌性建築,卻冷門無人問津

全亞洲最大的寺院,就在我國河南駐馬店,步行一天都逛不完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唐僧西天取經中的「西天」是指的什麼地方嗎?
    古代交通不發達,很多人認為印度已經是天的西邊了。古代中國人去印度都要沿著絲綢之路西行,然後走到一個比西域更遠的地方,人們就把那個地方當成了「西方世界」。公元十六世紀,明朝人吳承恩創作了神話小說《西遊記》,西天取經的故事從此在中國家喻戶曉,其實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
  • 玄奘西天取經,不僅是偷渡邊境,而且也曾遇到美人計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即漢武帝的軍隊築成高昌故城後700年,27歲的玄奘為了探求佛法求取真經,踏上了西行的徵程。與《西遊記》不同的是,這個名叫玄奘的僧人不是被唐朝天子封為「御弟」堂而皇之的「西天取經」,而是「冒越憲章,私往天竺」。也就是說,玄奘違反了朝廷當時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規定,是私自去往天竺的。他是混在一夥四出逃荒的饑民之中離開長安,踏上西天取經之路。
  • 「帝國反擊戰」背景下的玄奘西行||唐僧西天取經大探秘(上)
    標題中的「帝國反擊戰」不是說唐僧西行跟星球大戰有關,帝國另有所指,下文將會揭曉。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唐僧是後世人對他的俗稱,他於公元602年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因此也被稱為唐三藏。中國人對玄奘法師的了解,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明代吳承恩所寫的魔幻小說《西遊記》。
  • 西遊記壁畫與玄奘取經圖像
    貞觀十七年(643年)玄奘正式東歸,經絲綢之路南道的于闐、樓蘭等地抵達敦煌,於貞觀十九年(645年)春正月回到長安。取經之行收穫頗豐,玄奘不僅帶回了大批經像舍利,還將印度、中亞地區的歷史、地理狀況;以及最新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重要信息帶回唐朝,為中西文化交流和唐朝中央政府對西域、中亞地區的了解、控制與管轄作出了重要貢獻。
  • 揭密真實的玄奘:與膽小怕事的唐僧判若兩人
    由於歷史上真有位法名玄奘的唐代高僧去印度「西天」取經,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有些人難免會將小說中的人物與現實中的人物混為一談。事實上,神話小說《西遊記》雖取材於玄奘取經的故事,然而書中描述的那位玄奘已經被神化,求法取經情節幾乎都是想像編造出來的,至於玄奘的三位弟子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也皆屬虛構。  真實的唐僧一路上雖然沒有遇到什麼妖魔鬼怪,但其歷程也極其驚險。
  • 唐僧西天取經時,為什麼不直接走中南半島,而要向西繞遠路?
    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西遊記》唐僧自長安到西天(印度)取經要走十萬八千裡,這是在《西遊記》中人盡皆知的事情。雖然事實上,長安到印度並沒有十萬八千裡,但在那個交通極不發達的年代裡,玄奘取經所經過的一萬多裡也足夠駭人。那麼,歷史上的玄奘為何放棄了其他路線,而選擇了涉沙漠、過帕米爾高原這一條看起來很繞的路線?
  • 「唐僧取經路線圖」唐玄奘取經路線為何捨近求遠?
    玄奘,俗名陳褘,602年出生於洛陽偃師市,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
  • 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雷音寺象徵兩個地點,如來佛祖也象徵兩位佛
    因此,書中將道教和佛教熔於一爐,看起來很有意思,但也不免將讀者對於兩教的理解帶偏。 現在社會,很多人對於佛道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西遊記原著的階段。比如,佛祖和玉帝哪個更厲害,雷音寺和天庭哪個勢力更大等等,類似關公戰秦瓊的問題。 本文,咱們著重解釋,唐僧取經目的地到底是什麼地方?
  • 到西天取經的靈鷲山在哪裡?
    到西天取經的靈鷲山在哪裡(BSBQ206)《大唐西域記》:「宮城東北行十四五裡,至姞慄陀羅矩吒山。接北山之陽,孤摽特起,既棲鷲鳥,又類高臺,空翠相映,濃淡分色,如來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廣說妙法」。《西遊記》當中唐僧師徒到西天取經的地方,就是西天靈山,也即靈鷲山。靈鷲山到底在哪裡?1、遠古時期的南亞印章文字記載了靈鷲山。細看圖H034,前面兩字竟與恆河西支南側地形吻合,其中文字應是「雕雕吳象四帝」。反映蠱雕圖騰的印章,目前筆者僅見此一枚。恆河西支大部屬蠱雕圖騰,東支大部屬交趾地區的象鼻圖騰,北部高原地區屬蜈圖騰。
  • 玄奘在中國譯經史上是一位劃時代人物,一生中翻譯經書多達千部
    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以「三藏」來指代玄奘的稱呼方式。其實,三藏是對佛教弟子的尊稱,精通經、律、論的法師被稱為三藏法師。從最早出現於晚唐話本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到明代吳承恩小說《西遊記》,玄奘或者陳玄奘的叫法已經很少見,三藏開始成為玄奘的指代稱呼,並且還有了一個姓氏——唐,即三藏,也稱作唐僧。
  • 取經到西天,去世叫歸西。那「上西天」是個好詞兒還是個壞詞兒?
    這些個說法,最初都源自於佛教,後來,在某些場合之下,其意義發生了岐變。佛教脫胎於古印度教,印度又稱天竺,在大唐的西南面。所以,求取佛學經典,自然就要一路向西了。我從東土大唐來,唐僧總是這麼介紹自己。其實,在東漢末年,佛教就已從西往東傳入了中國。當時,在現今的江淮地區,已出現了信奉佛教的大將軍(一方諸侯也),當地也曾經流行過洗佛(即浴佛)的儀式。佛教這個外來的宗教,為什麼會被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所接受呢?毋庸諱言,佛教有它的高明和先進之處。當時,我國的民眾信奉多神,而本土的道教還僅僅處於萌芽階段。
  • 朱文杰:「民族脊梁」的玄奘法師
    玄奘因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遊記》而天下聞名,婦孺皆知。但真實的唐僧——玄奘法師,絕不同於小說中虛構的唐僧。    玄奘法師於貞觀元年從長安出發,開始了赴天竺 「西天取經」的偉大徵程。    他歷經遠超過九九八十一難的遭遇,實際沒有徒弟護送,完成了這一空前絕後的壯舉,靠他單人獨騎,乘危遠邁,杖策孤徵。
  • 品讀西遊1:西天取經,不是一句話的事,萬事需用心
    賞析分享:在此,如來對西天取經任務安排非常周到,給取經人吃了定心丸,表示只要取經人堅定信心取經,保他長生不老、性命無憂。可見有這樣的領導,佛教不發揚光大才奇怪呢。
  • 唐僧不遠萬裡,最想得到哪一部經書,玄奘負笈圖,說明了什麼問題
    唐僧取經的故事已經成為了爛大街,但是很多人並不明白,唐僧為什麼要到西天去取經?他取回來的經書到底是哪一部?整個路途中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嗎?孫悟空,豬八戒的原型又是誰?西漢末年,佛教經過西域傳入了中國,一直到南北朝時期才真正的火起來。
  • 唐僧取經路線為何「捨近求遠」?西行路線圖和《西遊記》圖文對照
    大家都知道,繞赤道一圈,才四萬公裡,套用某奶茶廣告語就是「唐僧走的路足足可以繞地球一圈」,印度就在亞洲,沒那麼遠吧,完全暈菜。看了唐僧的取經線路圖,你就知道唐僧這路繞的啊,不會是故意湊夠十萬八千裡圖個好聽吧?
  • 唐僧參拜佛祖的大雷音寺,明明在印度,為什麼說它起源河南
    爛陀寺遺址《西遊記》大家都看過吧,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大致故事說的是:唐僧離開長安,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最後取得了真經的故事。與此同時,世人也記住了唐僧取經的目的地就是大雷音寺,那大雷音寺真的存在嗎?
  • 玄奘取經路線為何「捨近求遠」,繞了個大圈?
    西行取經地圖貞觀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攜帶657部佛經,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經阿富汗,翻越帕米爾高原,沿塔裡木盆地南線回國,兩年後回到首都長安。玄奘此行,行程5萬裡,歷時18年。唐僧從西安出發,一共走了十萬八千裡,換算一下就是五萬四千公裡。
  • 唐僧有通關文牒在手,沿途110個國王不敢怠慢,唐太宗究竟寫了啥
    歷史上的唐朝,當真有真人版的唐僧,那便是遠近聞名的「玄奘西行」,真實唐朝歷史上的玄奘西行取經,只是唐僧一人,並沒有所謂的西天取經隊伍。所以相比於玄奘西行,吳承恩先生筆下《西遊記》中的唐僧其實還是比較一帆風順的。真實歷史上的玄奘西行,其實並沒有唐太宗御賜的通關文牒,而是偷渡出去的。
  • 歷史上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是誰?不是唐僧,而是八戒
    就因為這句話,唐僧玄奘開啟了他十萬八千裡的西行之路。一、玄奘為何要去西天取經?雖然《西遊記》是一部小說,但我們知道,玄奘西行求法的事跡卻是真實的歷史,而玄奘的目的也的確是為了到天竺求取真正的大乘佛法。玄奘發現了這一點,為了參悟最高佛法奧義,他只能選擇去天竺求取大乘佛法。這就是唐僧玄奘西行的原因。玄奘西行成功後,餘生致力於佛經原著的翻譯和參悟,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得到了很多人的崇敬。
  • 大型史詩紀錄片《玄奘之路》全12集 中文字幕
    大型史詩紀錄片:玄奘之路玄奘西行成功幾百年之後,歷史逐漸變成了傳奇,傳奇慢慢地變成了神話《西遊記》:一隻神通廣大的猴子,帶著一頭豬和一匹馬,保護著斯文懦弱的師父,去西天取經。其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加工,這個叫孫悟空的徒弟,成為故事的核心,而師父唐僧已經面目全非,可我想:那是書中將西天取經的磨難以一種藝術形式實體化了,充分體現了其中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