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大考 記錄2020】中國力量 中國擔當

2020-12-26 荊楚網

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8日)

今年3月2日,鍾南山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批戰「疫」一線火線發展黨員的入黨宣誓儀式上領誓。

今年4月15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約180人啟程回京,這是隊員們在撤離前集結。

今年10月5日,張伯禮在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保康醫院坐診。

2020,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荊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

在同疫魔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患者

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數字清零。經過近百天艱苦努力,湖北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從最高峰時的超萬例實現清零,成功治癒3600餘名80歲以上患者。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5月22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堅定地表示。

挽救生命,中國千方百計不惜代價。挽救生命,中國不斷夯實相關保障。患者治療費用,財政兜底負擔;足額發放各類補助;外來人員、困難群眾應保盡保。

面對疫情,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悉心呵護——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理念的最好詮釋,是中華文明人命關天的道德觀念的最好體現,是中國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證。

舉國同心——億萬顆心同頻共振,沒有過不去的坎

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堅如磐石的意志信念,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抗擊疫情立起了主心骨。

當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打響,「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國四大知名醫院匯聚江城,19個省份對口幫扶武漢,「搬家式」支援。

「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願紅」迅速集結,廣大人民群眾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疫情面前,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全國人民心手相牽,億萬顆心同頻共振,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捨生忘死——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

國旗半垂,舉國同悲。4月4日上午10時,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14億中國人民一起默哀3分鐘,深切悼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4600多名同胞不幸罹難。他們當中,有與病魔較量、不幸被病毒感染以至獻出生命的醫務人員,有夜以繼日工作、突發疾病不幸殉職的公安幹警,有衝鋒在前無私奉獻、不幸倒在最前沿的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有與病毒頑強抗爭、不幸病亡的普通群眾……

正是因為在大災大難前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挺身而出,中華民族才能夠經歷無數災厄仍不斷發展壯大。不向困難低頭,不為挫折氣餒,這種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氣神,始終是我們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強大動力。

尊重科學——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從加強病毒溯源、傳播力、傳播機理等研究,到跟蹤病毒變異情況及時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從多學科力量聯手進行藥品和疫苗研發,到堅持分類施策、因地制宜;從「健康碼」「雲辦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

實踐證明,只有堅持科學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樣子」、找到對症的「方子」、走對防控的「路子」。

大疫出良藥,中醫顯身手。從應用「三藥三方」等有效方劑,到採取集中隔離、普遍服中藥等防疫做法,中醫藥為抗擊疫情作出重要貢獻。

抗疫,讓全社會經歷一次科學的洗禮。從傳統媒體到網絡空間,從社區橫幅到農村大喇叭,防控知識科普遍地開花、家喻戶曉。非常時期,鍾南山、李蘭娟、王辰、張伯禮等專家紛紛發出專業理性的聲音,及時解疑釋惑,撥開團團迷霧,向社會注入正能量。

命運與共——中國同國際社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從「一罩難求」到支援全球;從第一時間向世界公布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到率先公布疫苗臨床試驗數據;從開放全部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到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

中國不僅處於領先地位,更始終致力於推動新冠疫苗研發的國際合作,確保疫苗在全球範圍內的公平可及,展現「中國精神」和「中國擔當」,為全球抗疫貢獻著「中國信心」「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從中東到非洲,從中亞到歐洲,從東南亞到拉美,一批批中國醫療專家不顧危險,成為世界抗疫圖景中的「逆行者」。中國已向32個國家派出34支醫療專家組,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資。

戰「疫」外交的背後,是中國同國際社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真誠意願和堅定決心。

秉持在戰「疫」中鍛造的信念,積澱在鬥爭中淬鍊的啟示,我們必將戰勝前進路上一切艱難險阻,書寫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新的輝煌!

鍾南山:

敢醫敢言,生命至上

17年前,抗擊「非典」,他勇挑重擔;17年後,抗擊「新冠」,他再次出徵。

他就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

1月18日,臨危受命擔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的鐘南山登上從廣州開往武漢的高鐵,為的是查明在武漢報告的一種未知的「新型肺炎」。

敢醫敢言,84歲的鐘南山以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提出的防控策略和救治措施挽救了無數生命。

在一線指導救治的同時,鍾南山始終堅守在國際醫學研究一線,第一時間分享中國的抗疫做法經驗。

張伯禮:

與武漢市民「肝膽相照」

古稀之年,出徵武漢,身披「白甲」堅守中醫藥陣地;國醫濟世,德術並彰,無「膽」英雄寧負自己護人民。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

1月27日,正在天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的張伯禮臨危受命飛赴武漢,作為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投身抗疫最前線。

這位「人民英雄」指導中醫藥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醫結合療法成為此次抗疫亮點。

在武漢超負荷的工作下,張伯禮膽囊炎發作,並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他說,「我把膽留在了武漢,更加與武漢市民肝膽相照。」

陳薇:

疫情在哪裡

實驗室就在哪裡

「疫情在哪裡,我們的實驗室就在哪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陳薇院士緊急奔赴武漢執行科研攻關和防控指導任務。

一天之內,搭建起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應用軍事醫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迅速形成了日檢1000人份的核酸檢測能力。

從研製出首個SARS預防生物新藥「重組人幹擾素ω」,到全球首個獲批新藥證書的伊波拉疫苗,再到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在基礎研究、疫苗、防護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從軍29載,陳薇潛心於生物危害防控研究,帶領團隊不懈衝擊、奮力前進,為人民構築起一道道生物安全防護堅盾。

本版圖文資料均據新華社文字整理:靖季

相關焦點

  • 湖北日報推出系列特刊——大戰大考 記錄2020
    2020年,極不平凡;2020年,極不容易。本報今起推出《大戰大考——記錄2020》系列特刊,分別聚焦「戰疫」「戰洪」「戰貧」「經濟發展戰」「民生保衛戰」「創新」,回眸2020,展望2021。【大戰大考 記錄2020 戰疫】2020:我們奮勇趕考
  • 【大戰大考 記錄2020】2020:我們奮勇趕考
    湖北日報評論員2020年快要結束了,再過幾天,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這是遭遇大戰、應接大考的一年。大戰大考。這個詞,包含巨大的艱辛、巨大的付出、不易的成績,凝練著我們關於21世紀第三個十年開端的難忘記憶,為湖北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寫下鮮明註腳。
  • 30個瞬間,回顧大戰大考的中建答卷
    原創 中建集團 中國建築 收錄於話題#學習「建」行3個2020年,中建集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
  • 疫情大考讓西方看到中國力量
    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集體應對的一場「大考」。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這次疫情發生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怎麼應對及應對效果如何。  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採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
  • 大戰和大考!
    大戰和大考! 2020-04-10 1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戰大考中彰顯央企擔當!南網超高壓公司抗疫「英雄譜」
    大戰大考中彰顯央企擔當!南網超高壓公司抗疫「英雄譜」 來源:​中國電力報官方微信 時間:2020-12-11 14:40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人民日報2020中國品牌論壇公告
    在從製造大國向品牌強國邁進的徵程上,中國品牌始終與國家共命運,與時代共成長。  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取得了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實現了恢復性增長,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勁發展韌性。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我們用行動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在抗疫大戰中,中國品牌展現了時代擔當。
  • 「疫情大戰」的硬核力量——中國華電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綜述
    「疫情大戰」的硬核力量——中國華電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綜述 發布時間: 2020-04-14 09:51:52   來源:  作者:劉瑾 陳雪芹
  • 中國華電溫樞剛:在疫情大考中著力錘鍊國企黨組織的執行力
    作為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國華電黨組以這次大戰大考為契機,積極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著力錘鍊企業各級黨組織的執行力,關鍵時刻聽指揮、拉得出,危急關頭衝得上、打得贏,忠實踐行了「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的要求。
  • 宣言:大戰大考煉真金
    原標題:宣言:大戰大考煉真金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大戰大考煉真金 宣言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指出:「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裡,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 在大戰大考中彰顯中國精神
    新華社發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東西南北中,全國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匯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民人人擔當負責,個個盡心盡力,眾志成城,一定能戰勝病毒。「砥礪奮進、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形成了民族精神中奮鬥不息的基因。
  • 全球戰「疫」鬥爭中的中國力量、中國擔當和中國精神
    中國戰「疫」到了最吃勁的時刻,中國的戰「疫」鬥爭是全球抗疫的重要主戰場,是全球抗疫大戰的第一道防線。在這場鬥爭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擔當和中國精神既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民族財富,也是世界人民和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財富。
  • 安豪集團:在大戰大考面前彰顯國企新作為新擔當
    在這場全民戰爭中貢獻了安豪智慧、安豪力量,彰顯了安豪精神、安豪擔當。當前,國外疫情愈演愈烈,新增病例居高不下,國內多地出現零星本土新增病例。面對複雜多變的疫情防控形勢,市國資委審時度勢及時向系統內各企業發出動員令、吹響「集結號」。
  • 大戰大考看媒體擔當
    》 邀約人民日報社六位黨報人,在線攜手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的青年學子 , 講述中國戰疫故事,討論主流媒體在大戰大考中的職業精神和責任擔當,帶來中國戰疫輿論場最前沿的觀察與思考。
  • 【大戰大考 記錄2020 經濟發展戰 神州全景】正增長 中國經濟成績...
    2020年3月18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無人機照片)。2020年是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疫情陰霾未散和世界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回眸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走過的歷程,更能感受其行之不易和成績可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稱,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而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機構也都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 【地評線】潮評丨大戰大考中彰顯國企擔當
    這次疫情是對中國經濟的一次「極限壓力測試」,也是對近年來國企改革和發展成就的一次特殊檢閱。在大戰大考中,廣大國企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承擔起主力軍責任,既積極抗疫復工,聚焦主責主業,做好全社會基礎保障,又專注改革發展,生產經營緊緊咬住目標不放鬆,帶動中國經濟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 擔當精神:疫情大考中的重要品質
    精神力量要通過反映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中國精神體現出來。在社會發展中,擔當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歲月長河中積澱形成的一種民族性格與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尤其是在當前抗疫實踐中,更是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思想引領作用,成為疫情大考中的重要品質。
  •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在大戰大考中躍上新的大臺階
    2020年是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   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向好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全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 河鋼集團:奪取「雙勝利」,交上大戰大考的「硬核」答卷
    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之際的不平凡一年裡,河鋼以擔當者的姿態構築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以奮鬥者的豪情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交出了大戰大考的「硬核」答卷——「兩個新區」順利投產,區位調整取得歷史性突破,轉型升級邁出歷史性步伐;「世界的河鋼」影響力進一步增強,連續12年上榜世界500強,蟬聯中國鋼鐵行業國際化程度最高企業;「兩個結構」再優化不斷深化,客戶端和產品端不斷刷出
  • 中國電影業從暫停到復甦:戰「疫」大考煉真金,風雨無阻更向前
    千難萬險何所懼,大戰大考煉真金。「後疫情時代」的電影產業將在千磨萬擊中愈加堅勁,在風雨兼程中行穩致遠。疫情暴發後,電影行業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社會責任感,以愛國主義情懷和敢於擔當的樂觀主義精神,認真服從抗疫大局,堅守崗位,積蓄力量,為中國電影在「後疫情時代」的生存、發展、壯大乃至騰飛默默犧牲奉獻、貢獻智慧、探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