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以止——易經與成語(匪夷所思)

2020-12-08 鬼谷鄉裡

匪夷所思:形容人的行為或所見事物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像的匪:不是。夷:平常

成語匪夷所思最早出自易經第五十九卦(風水渙卦)的爻辭:

(風水渙卦: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我們換成白話文就是:大水衝散了同類最為吉祥(渙其群,元吉)

這就很奇怪了,大水來啦應該有危險呀,況且在易經中,凡是遇到有「坎卦」(代表江河湖泊),都是有危險的含義。可是在這裡為什麼卻說大吉大利呢?

我們接著往下解讀:渙有丘,匪夷所思。這句話換成白話文就是說:衝散了的同類又象山丘一樣聚集在了一起那情形不是平常所能想到的。渙有丘,匪夷所思

鬼谷鄉裡:

原來這裡出現的「解體」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是重組優化,是非常之時的非常手段。這才是本卦為什麼說結果是大吉大利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出自《易經》的20個成語,有些成語很熟悉,但你未必知道它的出處
    《易經》是中華歷史上的一部奇書,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相傳是伏羲發明了八卦,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裡,推演出了《周易》,後來孔子又寫了十翼,組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易經》。他的思想影響中國數千年。其中有200餘條成語出自於《易經》,常見的成語也有幾十個,這裡選取20個常見的成語來分析。
  • 「不三不四」竟然是這意思,它的出處更是讓人意外,還有這些成語
    05匪夷所思【出處】《易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釋義】夷:平常。匪夷所思 ,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也形容所見事物的離奇或複雜。這個是我們經常用到的成語,不過你想到了嗎,它也是出自易經?
  •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易經》成語精選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易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易經》裡的30個成語,一起領略古老而深沉的智慧。 1、自強不息 【出處】《易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易經源於生活,生活也有很多源於易經,易學正道
    周易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泉,中國文化長河處處受易經思想影響,所以批判易經無異於否定中國文化,其實這些批判易經之人其實他們時常還用易經的詞彙,但由於自己認識淺薄,用易經的思想、易經的詞彙而不自知。就像吃著牛奶長大,卻說牛該殺,牛奶是害人的!自己讀不懂周易,卻說周易是迷信,是偽科學!可笑之極!
  • 《易經》的十個常用成語,智慧盡在其中
    一,自強不息出自《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點評:「自強」,相對來說還比較容易,誰都有心血來潮的時候;「不息」可就難了,有幾個能夠堅持到底?三,群龍無首出自《易經.乾卦》用九爻辭:見群龍無首,吉。點評:這個成語本是個褒義詞,但很容易被誤解為貶義詞。為什麼《易經》上講「見群龍無首,吉」呢?因為天地萬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本分不同,而無優劣之分。大家都是龍,憑什麼你就是真龍,就要為首呢?只要一有極端,就會有爭鬥,那就不吉了。
  • 中道而止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中道而止,走到半路就放棄了前進。比喻事情還沒做完就停止了。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近義詞有:中道而廢、中途而廢、半途而廢,中道而止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
  • 這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均出自《易經》,真讀懂的又有幾個
    易經是傳承下來的一本經典巨作,其所蘊含的道理博大精深,所涵蓋的知識層面也十分廣泛,易經結合了道家大智慧,是智慧學,同時也是大道之源。出自易經的成語有很多,今天就來看一下,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 被譽為「三玄之冠」的易經是迷信?無知人才說無知話,別再被騙了
    一提到《易經》,很多人一直向全世界批判伽利略,嘲笑「太陽中心說」一樣的去批鬥它。在道家,三玄指《易經》,《老子》,《莊子》;《易經》被稱為「三玄之首」。易經》其實不止在道家有一定的地位,在儒家也是《五經》之首。那麼能在儒道兩家學說裡都佔有重要地位的《易經》,真的只是迷信嗎?
  • 盤點《易經》裡面的常用成語,一定有你常常掛在嘴邊的
    易經的作者周文(姬昌)當年和商紂王對戰,借用伏羲氏創造的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造的連山八卦和軒轅氏創造的歸藏八卦),通過卜卦從而得用天時地利的輔助,贏了商紂王,戰爭勝利以後,經過文王的悉心鑽研,將其規範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而上文中的九五至尊,就是出於易經六十四卦中的乾卦,最初只是乾卦中的一爻,名字叫做九五,大家看下圖,圖中便是九五的出處
  • 死而後止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死而後止,死了以後才停止。形容奮鬥終身,貢獻出一切。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天二子之良,將勒營其君,復使立於外,死而後止,何日以來。」近義詞有:死而後已,死而後止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分句;指奮鬥終身。
  • 從華夏文明的起源,談《易經》中的智慧,揭秘《易經》的佔卜預測
    01華夏文明的源頭,華夏文字的起源,《易經》的來歷華夏文明的源頭——河圖洛書,被譽為"宇宙魔方"。「八卦」為華夏文字的起源,文字時代應從「易」的起源時算起,「伏羲始作八卦」是華夏文明的起源。《易經》的出現、創作、傳承以及成書的過程,歷經了上古(伏羲、女媧生活的新石器時期)、中古(夏、商、周)和近古(春秋戰國)三大非凡的歷史時期。殷商末年,「文王拘而演周易」,文治武功的周文王將複雜的八卦再次演化,由此誕生了六十四卦的卦辭。
  • 易經並不玄乎,這10個常見的成語,皆來自易經,你用對了嗎!
    有的人說《易經》太深奧,太玄乎了,看不懂。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實,我們已經身在易中,易的理、數、象都在我們眼前,就等我們擦亮自己的慧眼。天下難事,從容易的地方做起。這篇文章從生活中常見的10個成語切入,大家循序漸進,從象開始學習。
  • 如丘而止-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如丘而止】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如丘而止 拼音:rú qiū ér zhǐ 解釋:如:到達;丘:丘陵;止:止步。
  • 中國歷史上四大未解之謎:一個比一個玄乎,令人匪夷所思!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遺留下來的各種謎團有很多,披著一層神秘的外衣,等待著世人去探索揭秘 第一個,歷史上很多帝王、政治家軍事家等人都以《易經》為根本,潛心研讀。
  • 源於《易經》的八個成語,提升人生境界的大智慧!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淵藪,它包羅萬象,被譽為「群經之首」。出自《易經》的成語,據統計有二百餘條,它們是對易經智慧的高度概括,微言大義,內涵豐富。下面介紹其中最經典的八條成語,值得珍藏一生!
  • 千古奇書《易經》,精髓只有3個字,悟懂後,更易走好人生路
    可以打個未必恰當的比喻,《易經》堪比基督教的《舊約》,《論語》堪比基督教的《新約》。易經中的講的內容繁雜晦澀,一般人很難看懂,所以很多人稱之它為:「天書」。周易·繫辭上》中孔子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它廣大精微,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被奉為儒家經典,並尊為群經之首。是真正的千古奇書。
  • 《易經》中三個簡單的字上、止、正!到底代表著什麼!
    《易經》是一本關於變革,簡單和困難的書。它總結了規則並指導著看似不斷變化和混亂的世界中的生活。現在談論三個詞。上:能進《周易》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即自然)的運動既強大又健壯。止:能退《周易》:亢龍,有悔。在雲層中升起的龍上升到最高和最極端的地方,然後不再上升。這時,有必要開始考慮撤退,否則將遭受災難。人生必須有勇氣"上去",也必須有"停止"的思想和智慧。謙虛謙虛的紳士。
  • 上遊•文薈丨早讀丨《易經》中的這些成語,蘊含著人生大智慧
    《易經》上說,天在上尊貴,地在下卑賤,乾、坤兩卦分別象徵天地,即由此決定。天地之間,萬物由卑下到高貴,雜然並陳,這一自然序列,形成地位的貴賤不同。宇宙運行,動靜有一定的形態,動態剛毅,靜態柔和。宇宙萬物的性向不同,因而,自然形成群體的同類聚合,由於彼此利害的調和與衝突,產生吉兇現象。
  • 易經經解道德經之四十六 知足非真足,常足才是足
    還各種經典的本來面目,使得國人能夠真正認識到中國文明的魅力。道德經是一部明道立教之作。雖然如此,但是用之於俗世,很多道理也是可以的。但這不是道德經的主旨。就拿本章而言,本章所講的顯然不是雞湯文,什麼知足之類的大道理,而是講如何做到常足。馬是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也用到戰場上。
  • 《周易》10個成語,教你10種為人處世大智慧,調整心態,否極泰來
    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都源於《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前人的處世智慧。01、否極泰來出處:《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象曰:天地不交,否。」《周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