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是原皇家香港警隊刑事偵緝處的英文簡稱,成立於1923年,解散於1973年。之後其相關的刑事偵查職能劃到當時行動處的刑事部,也就是今天香港警隊總部刑事及保安處下設的刑事部。解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香港警察及市民仍習慣沒用舊時稱呼CID,時至今日,由於警隊內部警種劃分的進一步明確及確定了各自英文簡稱,這一稱呼已經成為歷史。
現今很多的香港電影作品,會反映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廉政公署成立前香港警隊尤其是CID權力的如日中天。當時的香港警隊,大體分為軍裝和便衣兩大類警種,軍裝主要從事巡邏職能,而便衣就是CID,從事的不僅僅是刑事偵緝職能,還有對社會面的綜合管理,比如對黃賭毒撈偏門的黑社會團體的制約和操控。
1991年,劉德華主演的《五億探長雷洛傳》大獲好評,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多項提名。翌年,李修賢、任達華等人主演的《四大探長》熱映,一時帶動了傳記類梟雄片的興起。近年來,王晶成功炒了冷飯,拍攝了同題材的《金錢帝國》。CID時代出名的華人探長不少,但香港電影卻成功固化了其中最為有名的四大探長,雖然故事進行了演義,但卻會讓觀眾了解到那段貪腐盛行的CID年代以及四大探長的叱吒風雲。
四大探長都有誰
四大探長按照資歷排序,先後是綽號「五億探長」的呂樂,綽號「無頭」的藍剛,綽號「肥仔B」的韓森,綽號「潮州老虎」的顏雄。前三位都做過鎮守港島、九龍、新界三大島的華人總探長,相當於封疆大吏,最後一位始終是探長,雖然位屬總探長之下,但一直在最有油水的西九龍油尖旺地區任職探長,最後任的是油麻地警署警長,影響力也非同一般。
四大探長任職期間,應該說哥幾個關係都不錯,以呂樂、藍剛為首的總探長與下屬探長之間都屬於華人警察之中的精英。雖然官職遠低于洋上司,但都是具體負責各區事務管理,與黑幫老大關係密切,是真正掌控社會面的實權派。所以,華人探長是位低權重,架空了洋上司,甚至新任警務處長第一件事就是要拜訪這些華人總探長。
1968年,由於反貪之風加劇,時任九龍總探長的呂樂審時度勢,48歲便提早退休,警隊內所有總探長和探長都出席了歡送會。1969年,時任港島總探長的藍剛也提前退休,兩年後時任新界總探長的韓森提前退休。1976年廉政公署對四大探長下達通緝令時,四人早已避逃至海外,其中呂樂和韓森潛逃到加拿大,藍剛和顏雄潛逃到泰國。由於臺灣與香港沒有引渡協議,後期呂樂和韓森以及警隊中的其他多數探長都逃避到臺灣。這批流亡的警長中,也包括現今的香港藝員曾志偉的父親曾啟榮,原為呂樂的部下。雖然流亡生活孤苦,但老哥幾個在臺灣喝個茶水打個麻將也算是愉快地度過了餘生。
(呂樂與曾啟榮流亡臺灣時照片)
(曾志偉在臺灣為父親曾啟榮祝壽)
時光荏苒,流亡的華人探長多已去世。四大探長中,唯有顏雄未有報導離世消息,仍定居在泰國。
《五億探長雷洛傳》:呂樂傳奇一生的寫意故事
之所以叫寫意故事,只是這個故事並非寫實。香港電影開頭好有一段話: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五億探長雷洛傳》的故事就是以呂樂為原型來寫的,有黑社會背景的向華強、向華勝兄弟組建的永盛電影公司為了能夠拍好這部電影,開拍前特意到臺北拜訪了呂樂,徵得本人同意。
呂樂是廣東海豐縣人,開始是軍裝警察,之後轉為便衣,在CID時被快速提拔。呂樂榮升總探長之後,建立了一套與警隊內部職級掛鈎的貪腐制度,所有這些真實史實在電影中都得以體現。有意思的是,呂樂本人在觀看電影之後,對電影虛構的一些故事提出不滿。一是電影中以探長顏雄為原型塑造的故事人物顏同,在電影中成為呂樂的同行競爭對手,而現實中的情況是顏雄一直在呂樂之下,遠不能與呂樂同日而語。二是電影中表現了軍裝警察在巡邏時用帽子裝接小商販上交的份子錢,有貶低警察之嫌。另外,劉德華飾演呂樂,從沒有到臺灣去拜訪過自己,讓呂樂也耿耿於懷,後生實在是不懂事。只是礙於與製作方向氏兄弟的親屬關係,也就不說什麼了。
《五億探長雷洛傳》以及之後拍攝的續集,表現了雷洛由一個軍裝警察一步步上升為CID總探長的奮鬥歷程,故事非常勵志。影片上映後獲得香港電影第十一屆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等八項提名,足見其受觀眾喜愛程度。
《四大探長》:共進共退以和為貴
與《五億探長雷洛傳》設計的雷洛與顏同兩大警長明爭暗鬥的故事主線不同,《四大探長》則將四個探長作了結義兄弟的處理。雖然開始時也存在一點利益之爭,但後期四個探長精誠團結共同進步,電影講了四個兄弟的奮鬥史。
為了增加電影的紀實性,故事中的四大探長除了名字與真實人物的名字有關連之外,就連綽號也是直接引用了真實稱呼。電影採取一種倒敘方式,開頭是三個探長到泰國參加「無頭」探長的遺體告別儀式,香港廉政公署人員也聞訊追至現場。在「無頭」探長的妻子與廉政公署人員對話時,以探長妻子的追憶將故事切到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主演李修賢、任達華、李子雄、鄭則仕都成功塑造了各自飾演的探長角色,分別對應的現實人物是藍剛、呂樂、顏雄、韓森,人物性格迥異,都演出了各自特點。比如鄭則仕飾演的何森,在人物造型和性情表現上追求與真實人物一致,現實中的韓森也確實是個胖子,綽號「肥仔B」,並且好色,擁有一妻兩妾以及眾多女朋友。
《四大探長》在時代的表現上比《五億探長雷洛傳》更能深刻一些,要了解那個時代的香港,通過這部電影可以窺見一斑。但電影終歸是編故事,時代造就了四大探長,但四大探長並不是今天香港警察的楷模。
《金錢帝國》:大名字小故事但有導演自身的一種情懷
距離《五億探長雷洛傳》上映後近二十年,2009年,王晶執導了以呂樂為原型的故事片《金錢帝國》。總覺得,這個片名有點譁眾取寵,起名起大了。
故事講述了梁家輝飾演的總華探長樂哥統率手下兄弟,享受著自己建立起來的貪腐帝國所帶來的滾滾財富。樂哥財大氣粗自然也驕橫跋扈,霸氣外露,不僅在自家客廳內將做毒品生意的四大家族之一的當家人用茶具當場打死,而且在新任警務處長的見面會上當眾羞辱處長。梁家輝塑造的樂哥形像過於臉譜化,缺乏智慧,完全是一個莽漢。這與之前兩部電影中塑造的探長形像相差太遠,四大探長都是人中精英,有勇有謀,豈能單靠一個狠字。
影片後半部分講了廉政公署成立以後針對警隊的調查以及與警隊之間的博弈,也是影片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影片結尾,介紹了1977年警廉衝突的激烈情形,致使港督麥理浩頒布特赦,對1977年1月1日前犯貪汙罪未被檢控的警員不予追究,之後犯罪的才拘捕。警廉衝突終於平息,香港警隊從此走上了廉潔奉公的軌道。
導演王晶是《五億探長雷洛傳》的製片人,再次以呂樂為原型改編拍攝《金錢帝國》,雖然劇情不夠精彩,主題又不顯明,但能夠看出王晶對舊探長故事的喜好。另外,王晶在片中還飾演了樂哥身邊的跟班「豬油仔」,比起吳孟達在《五億探長雷洛傳》中飾演的「豬油仔」,人物更加趨炎附勢和狡猾,實在是過了一把戲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