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宮廷黃雞是以我國古老雞種"北京油雞"(該雞在明、清時代就極享盛名,是御膳貢品)為基礎選育出來,88年經愛新覺羅傅傑先生鑑定並提詞,中華宮廷黃雞之名由此而來。
中華宮廷黃雞外貌獨特,不但頭長大鳳冠,而且嘴長羽鬍鬚,腿長毛,俗稱"三毛",更奇的是大腿飛節處和爪上長翅羽,行走似舞,頗具觀賞價值。加上其肉質鮮嫩,肉味特別鮮美,是其他雞種所無法相比的,曾被選作清代宮廷御膳。中華宮廷黃雞作為我國珍貴的雞種資源被列項保種。
根據中華宮廷黃雞的特點,現在選育出的優良配套系,既充分保留了中華宮廷黃雞的外貌和肉質優點,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性能。中華宮廷黃雞父母代母系特徵是淺黃色或黃麻,腳細短,體型豐滿。生產狀況是開產日齡150天,開產體重1.5~1.7千克,年產蛋200-230枚,20周齡成活率96%,產蛋期死亡淘汰率小於1%,白痢陽性檢出率小於0.1%。商品代宮廷黃雞具有近似北京油雞的"三毛"特徵,抗病力強,耐粗飼,且屠體豐滿,肌肉嫩度高,肌纖維細,保水率高,肉味香濃。公雞70日齡體重達1.4千克左右,料肉比為2.6∶1;母雞90日齡體重1.4~1.6千克,料肉比為2.9∶1。商品出欄率97%以上。
中華宮廷黃雞有獨特的肉質肉味,又擁有獨特的外貌特徵,因此可作為珍禽行業的優先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