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油雞又名中華宮廷黃雞,是以我國古老雞種「北京油雞」(該雞在明、清時代就極享盛名,是御膳貢品)為基礎選育出來,1988年經愛新覺羅· 傅傑先生鑑定並題詞,中華宮廷黃雞之名由此而來。
北京油雞肉質鮮嫩,肉味特別鮮美,曾被選作清代宮廷御膳,民間又稱它為「皇帝雞」、「鳳凰雞」。 中華宮庭黃雞是從大清年間出現的品種,最早出現在安定門、德勝門一帶,因其出色的肉質在民間備受好評。清朝末年,相傳慈禧老佛爺食欲不振,李鴻章絞盡腦汁搜羅美味進獻要討老佛爺的歡心。幾經挑選,百般選擇,李鴻章決定拿北京油雞一試,沒想到慈禧太后嘗過之後甚是喜愛,且一發不可收拾,從此「非北京油雞不食」。
清末戰亂,此雞失落民間,1983年在圓明園北牆外肖家河一帶發現曾為皇室奉養過的北京油雞,由於當時該雞一直屬為皇室飼養,民間很難見到, 中國農科院家禽畜牧研究所也無該雞的圖譜和文字記載,無人識得該雞為何類家禽品系。北京油雞1949年曾被選為「開國第一宴」的國宴用雞。北京油雞作為我國珍貴的雞種資源被列項保種。
承德是皇家文化聖地,這裡山高、水清、樹茂,植被覆蓋達95%以上,在隆化縣(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中關鎮,有面對馬蹄山背靠紗帽翅山福地之稱的東升村,農民合作社在河北科技大學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引進1萬隻北京油雞進行飼養。集中餵食區
有專家的指導,這種古老的雞種在純生態環境裡健康生長,除了每天兩次的定時餵食,大部分時間都在樹叢中,草叢中自由的覓食,偶爾展現它天性張開翅膀迎風起舞,甚至飛到空中。這裡光照充足,飲用的是高鍶低鈉含鋅的天然礦泉水,吃的是富含蛋白的各類小昆蟲,上有珍珠油杏,下有北京油雞,堪稱「生態油雞」。
當東方的第一縷陽光穿越馬蹄山,從樹林的縫隙中灑下,如銀片般布滿在草地上,照在北京油雞的金羽、鳳冠、毛腳上,在晨光熹微中面對大山,仰首高唱。神態驕傲,猶如傳說中的金鳳凰。自由覓食區
北京油雞的肉質極佳,香,嫩,鮮,尤其適合煲湯。營養價值高,雞肉含粗蛋白質達21.7%,含十一種人體必須胺基酸,穀氨酸高達3.58%,維生素A和E的含量比肉用仔雞高3--5倍。人體最缺的賴氨酸高達2.06%,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是一個珍稀品種,具有「世界珍味」之美稱,堪稱為中華一絕。
每次半隻,切塊,焯水撈出,砂鍋清水燒開,放入料酒、香蔥、薑片、雞塊、香油,開鍋後小火燉2小時,放枸杞、鹽出鍋,盛入碗撒香菜,美味即成。其他食用方法:蘑菇燉、紅燒、香酥雞、可樂雞等家常做法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