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彌堅的女排精神,屬於全民的金色記憶

2020-12-11 中國江蘇網

鏡頭定格在漳州女排訓練基地。時間:除夕。女排訓練館的窗外,黑暗的天空中划過幾道絢麗的煙花。

昏暗的燈光下,一群年輕的姑娘正在不知疲倦地接著對面發過來的球。她們膝蓋上纏著帶血的繃帶,全身早已被汗水打溼。每一次接球,都伴隨著聲嘶力竭地吶喊……

這是剛剛上映的電影《奪冠》中的情節,電影主角是中國體育史上的「鐵血之師」——中國女排。

該影片以排壇傳奇郎平為主線,通過中國女排歷史上的3場經典比賽,勾連起中國幾代排球女將的熱血與青春,再現了中國女排40餘年的跌宕與沉浮。

電影一開頭,就將觀眾的思緒帶回了中國女排的娘家——福建漳州訓練基地。這裡見證了中國女子排球隊的成立,也淬鍊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排球人。

陳舊的場館,簡陋的設施,還有姑娘們磨破的手掌與流血的膝蓋……電影結束後,不少觀眾都表示,被女排姑娘們艱苦奮鬥的精神所感動。

歷史上,女排和漳州基地的「姻緣」要追溯到1972年。彼時,國家體委決定要在物產豐富的漳州建立排球訓練基地。10月底,訓練基地完成選址,按照計劃,女排運動員12月就要前來集訓。

因為時間緊迫,起初女排姑娘們只能在臨時搭建的竹棚館裡訓練。竹棚館的地面是用黃土、石灰、鹽水混合的「三合土」夯實而成,下面再墊上煤渣。一到下雨天,地面潮溼不堪,姑娘們一滾一身泥,大腿、手肘經常磨得流血。有人睡覺時傷口和床單粘在了一起,等隊醫前來將床單與傷口分開時,傷口早已化膿。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女排姑娘們從未喊過苦、喊過累。她們以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開啟了中國女排5連冠的輝煌篇章。

彼時的世界排壇被有著「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以及美國女排等勁旅所統治。作為後來者,中國女排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成千上百次重複的訓練,不斷提升專業水平,突破極限。

影片中,白浪飾演的青年郎平說:「從國旗的最下面,到地面的距離是3米32。那是海曼的摸高。總有一天我會超過她。」

曾任福建漳州女排訓練基地主任的鐘家琪就曾回憶:「每個女排隊員一個上午要發好100個球,扣好200個球,墊好300個球……完不成任務就不能吃飯。」

這樣的訓練聽起來很殘酷,但是面對各方面都更勝一籌的對手,只有練得更狠,才能在黑暗中看到一絲希望。

事實證明,努力的汗水不會白流。1981年第3屆世界盃,經過數年摸爬滾打、負重前行,中國女排在最後的決戰中力壓衛冕冠軍日本隊,第一次登上了世界之巔。

這也是中國三大球中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此後的3年,中國女排又獲得世錦賽和奧運會冠軍,實現了「三連冠」的佳績。1985年和1986年,中國女排成功衛冕世界盃和世錦賽,從而達成了被傳頌至今的「五連冠」偉業。

時光流傳,如今的漳州基地早已舊貌換新顏,當年的「竹棚館」被現代化的訓練館取代。但是,在這裡拼搏奮鬥的記憶,一直在中國女排這支隊伍中傳承。

劇中,鞏俐飾演的主教練郎平在裡約奧運會前,帶領新一代女排隊員回到了漳州。面對訓練館牆上的球印,黃渤飾演的陳忠和說:「那時候我們打球,什麼都沒有,但我們心裏面有這個。」那些留在牆上的斑駁印記,又何嘗不是女排精神的體現。

裡約奧運會上,小組賽備受質疑的中國女排在淘汰賽上演了一出逆風翻盤的大戲。面對如日中天的東道主巴西,女排姑娘們在落後的情況下,最終以3:2戰勝對手。那一刻,女排精神又有了新的註腳。

陳可辛導演也將這場經典之戰搬上了熒幕。中國女排隊員原班人馬出鏡,仿佛又讓觀眾回到了4年前的那個夏天。戰勝巴西隊後,中國女排又一鼓作氣擊敗了荷蘭和塞爾維亞女排,時隔12年,再次榮獲奧運冠軍。

從1981年到2016年,雖然時間相隔35年,但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卻一直在傳承和延續。

劇中,兩代女排的代表人物郎平和朱婷,上演了催人淚下的一幕。

郎平問朱婷:「為什麼打球?」從球員時代一路走來的郎平,希望自己的隊員們能夠單純享受比賽帶來的樂趣,從排球裡獲得快樂,實現自我,而不只是「為了爸媽」,或者為了成為下一個誰。

電影裡,郎平用這種方式告訴朱婷:打排球,不是為了父母,也不是為了成為偶像,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女排精神在傳承的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2019年女排世界盃奪冠之後,朱婷曾說過:「女排精神一直都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老女排留下來的精神好好保留,用更好的東西去填充中國女排,讓中國女排變得更好,讓女排精神更加充實。」

電影結尾,鞏俐站在場邊,看著拼盡全力的新一代中國女排,滿眼都是曾經的自己。

從中國女子排球隊成立至今,這支隊伍已經走過幾十載歲月。影片中的陳忠和說:「我不知道別人需不需要中國女排,但是我需要。」

這支隊伍也曾經歷過低谷和質疑。郎平兩次在危機時刻接過中國女排的教鞭,第一次是1995年,第二次是2013年。

「二進宮」之後,郎平力排眾議推行「大國家隊」模式,並為中國女排量身而定打造出一套科學訓練體系。

猶記得郎平上任之初說過的一番話:「我是老女排最後一個在一線的了。應該為中國女排傳承一點東西,留下一點東西。」

從袁偉民,到陳忠和,再到現任主帥郎平,女排精神不僅在球員之間傳遞,也在更迭的帥位之間延續。

時代在變,教練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女排精神歷經歲月洗禮,歷久彌堅。

這是一代又一代女排人用鮮血和汗水澆灌出的碩果。正如片中所說:「中國女排,不是你,不是我,而是我們。」

相關焦點

  • 女排精神 青春記憶 前行動力
    女排精神激勵了我們這一代人!女排傳奇是我的青春記憶!女排的精神,那種拼搏到底,永不言敗的精神,是能取得五連冠的信念和鬥志支撐。有多少次已經被逼上絕境,按概率來推,幾無勝利的可能,但她們沒有放棄,最終站在最高領獎臺上,裡約奧運會實際上又重演了這一幕。
  • 女排精神鼓舞全民,《奪冠》把歷史拍成傳奇
    》)正式公映,影片講述了郎平和中國女排30餘年來奮鬥與拼搏的故事,女排精神成為時代的象徵。 3、女排精神鼓舞全民,重回巔峰的熱血奮鬥 女排姑娘們用熱血和汗水贏得金牌和獎盃,她們的不服輸和勇敢拼搏,激勵了一代代國人,在1980年代改革開發之初,女排姑娘們給國人打了一劑強心針,各行各業都在號召學習「女排精神」,而「女排精神」甚至成為一個專有名詞被傳誦至今。
  • 35年的女排記憶,女排精神是如何成為全社會的寶貴精神財富的?
    最早的記憶就是電視臺播放《西遊記》,全村人擠滿了我家,炕上的、地上的,到處都是目不轉睛的鄉親……看到深夜電視停播休息。當然,整個讀書期間關於女排也有所關注,尤其是世錦賽、奧運會時,似乎女排就應該理所當然地奪冠,就像桌球一樣,中國就應該最強。
  • 「女排精神」.中國精神!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一顆不滅的火種,民族精神的傳承,我們永駐心中。在《奪冠》上映的同時,我們期待這種真實的女排精神,能帶給我們的力量。《奪冠》展示的是國民電影,是屬於我們中國人每一個人的一份情懷。我相信觀影的朋友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對女排精神,有了不同的想法和感悟。
  • 《奪冠》的「女排精神」,為何那麼燃?
    「郎平」如同影片的橋梁,將新老兩代女排的集體記憶巧妙串聯在1981年的電影《沙鷗》中,女排運動員沙鷗在經歷傷病、失敗、愛人罹難的重重打擊後,依然堅強地重振精神,為排球事業奉獻終身,這一故事曾鼓舞了無數人。 顯然,40年後《奪冠》想要傳遞的價值意義已有別於前者。正如編劇張冀所言:「中國女排是時代發展的縮影,幾代女排人一路創造奇蹟,也是在書寫著中國人的傳奇。」
  • 國家電網人心中的「女排精神」是什麼?
    9月25日,一部名為《奪冠》的電影在全國上映,它用一群人、幾場比賽、若干個時代斷面,重新喚起了全社會對於「女排精神」的關注。引發全民觀影大討論。作為弘揚「女排精神」、激發漳州老城區新活力的地標性建築,總佔地面積866畝的「中國女排娘家」基地項目將化身「四地一區」——「中國女排精神展示地」「中國女排訓練首選地」「市民全民健身聚集地」「體育旅遊項目觀光目的地」「全市文體旅融合發展綜合示範區」,對漳州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奪冠》書寫的「女排精神」,緣何這麼燃?
    「郎平」如同影片的橋梁,將新老兩代女排的集體記憶巧妙串聯。在這部更加注重展現女排群像的影片中,我們既唏噓於這股集體精神的流動與傳承,又能清晰地從中看到群體內每一位個體所具有的鮮明特點。這一被稱為「時代精神」的產物,實則早已超越了女排甚至體育競技的範疇,它是一種人類所共有的高尚品質,包含但不局限於團結協作、奮勇拼搏、迎難而上等。當這種精神被附著在中國女排身上,更像是歷史發展中一次偶然卻也是註定的選擇。
  • 一個是日本女排全民偶像 一個是韓國女排精神領袖
    金軟景是韓國女排的絕對核心球員,她以高挑的身材,全面的技術,兇狠且富於變化的扣球號稱世界最佳主攻手。場上司職主攻的她,效力於韓國女排,用出色的技術撐起全隊的生命線,帶領著韓國女排橫掃各大國際賽事獎項。在2012年奧運會上,金軟景被評為最有價值球員和最佳得分手。
  • 女排精神為什麼總是讓我們深含淚水
    最近,講述幾代中國女排拼搏歷程的電影《奪冠》登陸大銀幕,引發觀影熱潮,上映兩天便票房過億,實現票房與口碑雙豐收。影院內外,女排精神也再度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勇奪世界冠軍時的舉國歡慶,到「五連冠」後女排陷入低谷遭受巨大爭議與壓力,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絕境翻盤」力克巴西勁敵王者歸來……影片真實還原了人們的記憶,每個人都能從影片中尋找到與女排精神的共鳴。
  • 女排精神為什麼總讓我們含著淚水
    近日,講述幾代中國女排拼搏歷程的電影《奪冠》登陸大銀幕,引發觀影熱潮,上映兩天便票房過億,實現票房與口碑雙豐收。影院內外,女排精神也再度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究竟是怎樣的「精神內核」,讓中國女排一次次燃起國人的熱血與熱淚,不斷激勵著我們在感動中砥礪奮鬥?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勇奪世界冠軍時的舉國歡慶,到「五連冠」後女排陷入低谷遭受巨大爭議與壓力,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絕境翻盤」力克巴西勁敵王者歸來……影片真實還原了人們的記憶,每個人都能從影片中尋找到與女排精神的共鳴。
  • 發揚女排精神,堅信光明力量
    會前,上海市副市長陳群看望慰問了俱樂部全體運動員和教練員,對俱樂部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希望上海女排能成為上海這座城市一張靚麗的名片,再創輝煌。總結會上,上海光明優倍女排主教練王之騰代表球隊對本賽季訓賽表現進行總結分析。女排隊員一一上臺亮相,一同回顧聯賽期間,全隊互助團結,共克艱難賽局的感人瞬間。隊員們還向青少年排球隊員們贈送了全隊籤名金球,傳遞女排精神、光明力量。
  • 「女排精神」的演繹
    女排精神是貫穿始終的。我對於女排精神的理解是:拼搏、努力、堅持不懈、突破自我、挑戰極限。老一輩女排運動員令人感動到淚目。當時條件和技術都很落後,訓練之苦是難以忍受的。在艱苦的歲月裡,姑娘們真的是用生命在打球。
  • 中國精神,女排精神
    1中國精神1952年人類歷史上,首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在莫斯科舉辦,沒有邀請中國。此時在女排競技領域,中國隊就是一個不被人正眼瞧的小孩子,積極跑去參加各種比賽,在被虐的同時只為了多些經驗。女排的揚眉吐氣對於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來說就像一陣猛烈的強心針,不僅重新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更喚起了全民的鬥志。一時間各行各業紛紛打出向女排學習的口號。然而沒人想到接下來中國女排將會迎來如此打擊。
  • 熱血的記憶!重溫老女排輝煌五連冠!禮讚最美奮鬥者—中國女排!
    如果說體育比賽,是國家之間的另類「戰爭」,那麼中國女排就是力抗西夏的穆桂英、平定叛亂的樊梨花,是讓無數國人驕傲的賽場英雄。從1981年到1986年,六年間中國女排創下五連冠的傲人成績,永久的載入了中國體育的光輝史冊。那些戰績,就算過了三十多年,現在再想起,依然盪氣迴腸。
  • 中國女排精神不滅,電影《奪冠》今日上映
    9月25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正式全國公映。影片發布終極預告與公映海報,帶領觀眾重走中國女排40年拼搏之路,見證全民回憶。"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首次展露三代女排戰奮鬥徵程的完整脈絡——1981年,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巨大浪潮奔湧而至,彼時祖國百廢待興,國人急需振奮士氣。就在此時,中國女排橫空出世,以七戰全勝的姿態斬獲中國三大球首個世界冠軍。他們堅毅拼搏,比肩作戰,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個五連冠的佳績,女排姑娘們成為了全民的模範與驕傲,更成為中國在80年代騰飛的象徵。
  • 論女排,論女排精神!
    <>論女排,論女人!作為男性來說,之前的我並未過多觀注過女排,只是在每次大賽的時候會偶爾觀看,如奧運賽等,對於女排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記憶當中,直到2019年的女排世界盃,這一年的女排世界盃讓我印象深刻,這次世界盃女排全勝奪得冠軍,成就世界盃十冠王偉業,舉世矚目,為國爭光,讓國人驕傲,這一次,也是我唯一一次全程觀看的女排賽事項目,緊張,激動,興奮,開心!
  • 《中國女排》闡釋女排精神
    本網訊(記者王坤寧)9月29日,正值中國女排勇奪女排世界盃冠軍加冕十冠王一周年紀念日之際,由北京日報出版社策劃組織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發布及籤售會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本書作者、京報集團體育新聞部高級記者孔寧,以及中國女排隊員曾春蕾、劉曉彤等在現場分享了她們對女排的熱愛以及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 這才是與時俱進的女排精神,也是今天的我們需要傳承下去的精神
    某種意義上來講,9月,是屬於中國女排的!,以及到底什麼樣的精神屬於「中國女排」精神。02年齡小一點的觀眾可能並不了解「中國女排」這4個字對中國人來講到底意味著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在1981年的日本女排世界盃上,中國隊戰勝了東道主日本隊拿到了冠軍,其實那個時候其實我也沒有出生,但是這段個記憶絕對是我們父母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 2020全民K歌校園星歌聲,屬於校園音樂人的夏日獨家記憶
    2020全民K歌校園星歌聲,屬於校園音樂人的夏日獨家記憶 2020 年的夏天對於廣大學子意味著什麼?
  • 我的女排記憶
    9月23日,中國女排的代表人物,現任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宣布正式入駐快手。同時,中國女排的官方帳號,以及現屆女排主力隊員丁霞、張常寧、袁心玥、龔翔宇、魏秋月、王思敏也同時宣布了入駐快手。自1981年首次奪冠以來,截至2019年中國女排已拿下了十個世界冠軍,幾代中國女排人雖歷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為我國的排球事業創造了輝煌的成績,女排精神也成為了一代代人的共同記憶。而今,不僅在電視熒幕,上快手也將能「追」到女排鏗鏘玫瑰們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