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長春:從拜登內閣人選看其新政方向之外交篇—海外政治觀察系列

2020-12-11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來源:宏觀長春

作者:花長春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導讀

作為拜登內閣成員的系列分析報告,本篇將主要聚焦其外交方向。拜登提名布林肯擔任國務卿和提名沙利文擔任國家安全顧問,都預示著拜登政府將重返多邊主義,並將與中國展開全方位的競爭與合作。

感謝實習生郭新宇在資料搜集和行文上的支持。

摘要

在成功預判拜登當選後,我們將目光轉向了拜登的內閣成員,從而提前預判其內政外交的方向,本篇報告將聚焦在外交方向,並將簡單介紹拜登政府的白宮幕僚。

美國將重返多邊主義。本次拜登提名的外交團隊人員均深入參與過TPP談判等諸多多邊主義談判,信奉多邊主義理念。提名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人都主張將重塑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加強與盟國的關係,預示著美國將重返多邊主義。

中美將開展全方位的競爭與合作。與川普政府相似,提名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人都認為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但主張採用多邊主義方式來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和經濟、科技壓制。此外,與川普政府只重視經貿議題而忽視其他議題不同,布林肯等人還主張在氣候、全球衛生、防止核擴散等方面與中國進行合作。

拜登提名布林肯為國務卿彰顯其希望增加對外交政策的把控。此前蘇珊·賴斯和布林肯一樣,都被認為是國務卿的最主要候選人,但此次賴斯並未被提名為國務卿,而布林肯則是拜登個人的長期外交政策助手和密友,是拜登的絕對心腹人員。

拜登對提名白宮幕僚的最大特徵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即提名人員絕大部分都是拜登的密友和前顧問等人員。此外白宮幕僚還展示了拜登政府彌合國內分歧、團結各派的特徵:女性和少數族裔人員顯著增加,同時也有前總統歐巴馬和當選副總統哈裡斯的心腹。截止至12月3日,拜登已經提名了包括幕僚長在內的24名白宮幕僚。

正文

我們認為當前拜登勝選已無懸念,川普不可能實現翻盤,拜登政府內閣成員的選任將成為判斷拜登政府未來政策走向,尤其是對華政策走向的關鍵風向標。當前市場高度關注拜登政府未來政策走向,尤其是對華政策走向,但目前拜登過渡團隊還尚未就未來對華政策主張提出較為具體的主張或方案,我們認為拜登政府內閣成員的選任將成為判斷拜登政府未來政策走向,尤其是對華政策走向的關鍵風向標。

拜登政府經濟和外交團隊已經基本確定。經濟團隊方面,前美聯儲主席耶倫擔任財政部長,塞西莉亞·魯斯出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外交團隊方面,布林肯出任國務卿,沙利文出任國家安全顧問。此外,拜登過渡團隊還任命了部分白宮幕僚人員。本報告將首先介紹拜登政府外交政策方向及團隊主要人員,而後簡要介紹白宮幕僚。

1. 外交方向:重返多邊主義,中美全方位競合

民主黨的外交政策訴求與布林肯的主張高度一致——重返多邊主義,中美全方位競合。本次拜登提名的外交團隊人員均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相關外交職務,深入參與過伊核協議談判、TPP談判等諸多多邊主義談判,信奉多邊主義理念,與川普政府時期的單邊主義形成鮮明對比。提名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人都主張將重塑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加強與盟國的關係,和民主黨此前的外交都主張高度一致,預示著美國將重返多邊主義,強化與盟友的關係,重塑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

中美將開展全方位的競爭與合作。與川普政府相似,提名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人都認為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需要在經濟、貿易、科技、國際影響力等方面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但在競爭方式上與川普的單邊主義不同,拜登政府將採用多邊主義方式來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和經濟、科技壓制。此外,與川普政府只重視經貿議題而忽視其他議題不同,布林肯等人還主張在氣候、全球衛生、防止核擴散等方面與中國進行合作。總體來看,布林肯等人的主張美國與中國展開全方位的競爭與合作,與民主黨的外交政策訴訟高度一致。

拜登提名布林肯為國務卿彰顯其希望增加對外交政策的把控。此前蘇珊·賴斯和布林肯一樣,都被認為是國務卿的最主要候選人,但此次賴斯並未被提名為國務卿,而布林肯則是拜登個人的長期外交政策助手和密友,是拜登的絕對心腹人員,任命布林肯為國務卿也彰顯了拜登希望增加對外交政策的把控。

2. 國務卿:拜登心腹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

美國國務卿是國務院的行政首長,主管外交併兼管部分內政事務,相當於中國的外交部長。但國務卿在美國國內的地位遠高於中國外交部長在國內的地位,美國國務卿的級別相當於國內的「副國級」,在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4位,而中國外交部長的級別是「部級」,隸屬於國務院。

拜登提名布林肯為國務卿彰顯其希望增加對外交政策的把控。此前蘇珊·賴斯和布林肯一樣,都被認為是國務卿的最主要候選人,但此次並賴斯未被提名為國務卿,而布林肯則是拜登個人的長期外交政策助手和密友,是拜登的絕對心腹人員,任命布林肯為國務卿也彰顯了拜登希望增加對外交政策的把控。

安東尼·布林肯,58歲,猶太裔男性,曾就讀哈佛、哥大,出生於外交世家,父親和叔叔曾分別任美駐匈、比大使,妻子曾任拜登政府間事務和公共聯絡助理,後出任分管教育和文化事務助理國務卿。

1962年,布林肯出生於紐約州的一個猶太外交世家,父親是美國駐匈牙利大使,而叔叔是美國駐比利時大使。布林肯5歲時父母離婚,並隨母親搬至法國巴黎,後來母親又嫁給人脈資源眾多的波蘭裔美國律師皮薩爾,皮薩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譽大使和跨國律師,曾擔任甘迺迪總統的經濟和外交政策顧問小組成員,也在美國國務院、國會擔任過顧問,也是布林肯邁入政界的第一位引路人。布林肯小時候接受的是精英教育,在巴黎英法雙語名校Ecole Jeannine Manuel就讀,自小精通法語和英語。布林肯本科時又回到了美國,在哈佛接受本科教育,之後又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博士,此後他還在一家自由主義刊物《新共和周刊》擔任過一段時間的記者。1988年,26歲的布林肯在繼父皮薩爾的引導下步入了政界,為時任美國總統候選人杜卡基斯籌款。1993-2002年,布林肯歷任柯林頓特別助理、戰略規劃和國安會撰稿高級主管等。

2002-2008年,布林肯任參議院外委會民主黨參謀長,而就在這個階段,布林肯結識了時任民主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拜登,並成為拜登外交臂膀。在2008年拜登宣布競選總統後,布林肯第一時間加入了其競選團隊,擔任外交政策顧問和秘書。但在拜登宣布退選並被歐巴馬提名為副總統後,布林肯也跟著加入了歐巴馬競選團隊。

布林肯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已經進入政策絕對核心決策層,在諸多著名事件背後都有布林肯的身影。2009-2013年任總統副助理和拜登國安顧問,幫助制定對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核計劃的政策。2015-2017年任副國務卿參與「亞太再平衡」。2020年大選期間,布林肯再次擔任拜登競選高級外交政策顧問。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布林肯已經進入到了政策絕對核心決策層,擊斃恐怖主義投資賓拉登、說服國會通過伊核協議、顛覆扳倒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在韓國安裝薩德系統、打擊「伊斯蘭國」、出兵利比亞等諸多著名事件背後都有布林肯的身影。

在2017年川普上臺後,布林肯走向「歸隱」,開公司、建樂隊、發新歌。2017年川普上臺後,布林肯和前國防部副部長米歇爾·弗盧努瓦一起創辦一家戰略諮詢公司WestExec Advisors,專門為客戶評估海外政治風險,分析美國和國際市場的監管和政策走向並提供投資建議。此外,2018年布林肯還組建了自己的樂隊ABlinken,並在Spotify上發行了兩首單曲Lip Service和Patience,甚至就在被提甚至就在被提名前三天,即2020年11月21日,布林肯又發布了他的第三首單曲Without Ya。

在國際政治方面,布林肯主張重塑美國的領導地位,加強與盟國的聯繫,反對川普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單邊主義和仇外主義的「美國優先」政策,並批評川普正把全球領導權讓給中國。為應對地緣政治競爭加劇,「亞洲再平衡」仍有意義,要確保南海「航行自由」,支持預防性外交和軍事威懾相結合,主張通過構建連接歐亞盟友的「民主國家共同體」應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1] 此外,受其繼父皮薩爾(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的影響,布林肯在人權和種族問題上持有強硬態度,此後或將在新疆和香港等問題上向中國發難。[2]

在國際貿易和科技領域,布林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主張用優勢建立更高標準,對等互惠,必要時可用關稅,「完全與中國脫鉤不現實且最終會適得其反」。要捍衛美國在構建國際規則和制度上的領導地位,確保有關改革符合美國利益而不是簡單退出,如果美國不去制定規則,那麼其他國家就會趁虛而入,按照不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式去做。美國還要大力布局未來技術,要在技術方面保持對中國的領先優勢,不可把優勢讓給中國。

布林肯主張在部分領域與中國加強合作。布林肯認為網絡戰、移民和氣候變化是本世紀的新挑戰,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中美競爭之外,也可在氣候變化、防擴散、全球健康等方面合作。

3. 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

傑克·沙利文,現年44歲,白人男性,獲得耶魯大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研究學士學位,牛津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和羅茲獎學金獲得者,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曾在耶魯法學院、達特茅斯學院和新罕布夏大學任教。2008年大選期間,沙利文曾任歐巴馬顧問,在希拉蕊就任國務卿後任希拉蕊辦公室副幕僚長和政策規劃主任。2013年開始擔任拜登的首席安全顧問,2016年希拉蕊競選期間,沙利文是希拉蕊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在歐巴馬政府任職期間,沙利文是為伊朗核協議鋪平道路的最初談判的主要談判代表,並在2012年加沙停火的談判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外,他在歐巴馬政府制定「亞太再平衡戰略」方面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政策主張方面,沙利文認為中美戰略競爭不可避免,但在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上仍有合作空間。沙利文認為中國在軍事裝備、高科技產業等方面已經威脅到美國在全球中的領先地位,與美蘇冷戰相比,中國對美國的挑戰更大,也將更為複雜。沙利文主張美國應該加強與盟友的合作,共同應對中俄的競爭。沙利文還重視多邊機制,重視聯合國、WTO、WHO等國際組織,並進行改革,支持重返巴黎協定、伊核協議等。

4. 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

勞埃德·奧斯汀,現年67歲,非裔男性,退役陸軍四星上將,是第一位領導美國中央司令部的非裔美國人,也有望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裔國防部長(參議院不批准的可能性較大)。

奧斯汀軍旅生涯豐富,作戰和後勤保障經驗豐富。1953年,奧斯汀出生於喬治亞州的託馬斯維爾;1975年,22歲的奧斯汀畢業於西點軍校,此後便開始了長達41年的軍旅生涯,曾在德國、巴拿馬、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服役。2010年奧斯汀成為駐伊拉克美軍最高指揮官,領導五萬駐伊美軍,但之後歐巴馬政府就決定在2011年底前撤出所有美軍。2013年奧斯汀被歐巴馬任命為中央司令部司令,成為第一位領導中央司令部的非裔美國人,主要負責美軍在中東地區的的軍事行動。

2014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佔領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大片地區,美軍又向伊拉克增兵,奧斯汀負責監督美軍打擊IS的軍事行動。2016年奧斯汀退休,成為雷神技術公司的董事,該公司是五角大樓最大的軍事承包商之一。

與此前熱門國防候選人、對華鷹派弗盧努瓦相比,奧斯汀為人更低調。弗盧努瓦被視為對華鷹派,曾在2020年6月18日在《外交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如果要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中國臺灣,那麼美國就必須擁有「在72小時內消滅中國海軍」的能力,確保中國海軍在南海地區和臺海地區喪失作戰能力。此外,她還認為,美國必須投資於新的軍事技術,例如人工智慧、遠程飛彈,升級美國在南海地區、日本、臺灣、菲律賓等地的軍事部署,並加強在亞洲的巡迴軍事演習,向中國展示美國擁有的現代軍事技術,作為對中國的威懾。她還主張美國應加大與印太地區盟友之間的合作,聯合對華施壓。與弗盧努瓦相比,奧斯汀為人更低調,尚未明確發表對華嚴重不良言論。

奧斯汀獲得國防部長提名或主要得益於民主黨內黑人核心小組(CDC)的支持,與拜登交往較多以及豐富的後勤經驗也成為加分項。此前有民主黨內部人士稱,拜登組閣面臨著平衡內閣族裔力量的壓力,民主黨黑人核心小組希望任命一位非裔美國人出任國防部長或司法部長。當前所有黑人核心小組成員都屬於民主黨,當前黑人核心小組有兩名參議員和52名眾議院,是民主黨內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黨內重要議題上具有重要發言權,選擇奧斯汀出任國防部長也可能是拜登拉攏黑人核心小組的需要。此外,拜登和奧斯汀也有較多交往,在歐巴馬政府縮減駐伊拉克美軍時期,拜登負責領導美國的伊拉克政策,而奧斯汀則是美國駐伊拉克最後一人指揮官,此後兩人也在大量外交政策上有合作。奧斯汀還有豐富的後勤經驗,能夠通過軍方幫助新政府分發新冠疫苗。

奧斯汀出任國防部長在參議院審批時或將受阻。根據美國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國防部長應該由文官出任,軍官退役未滿七年不得出任國防部長(奧斯汀2016年才退役),除非獲得參議院豁免。2016年,從海軍陸戰隊退役僅四年的馬蒂斯曾成功獲得豁免,但當時參議院由共和黨控制,提名的是共和黨國防部長,但此次提名的是民主黨國防部長。此外,雖然馬蒂斯也是四星上將,但與馬蒂斯相比,奧斯汀為人低調,名望並不高,也或將構成其獲批受阻的一個因素。

5. 司法部長

5.1. 道格·瓊斯(Doug Jones)

道格·瓊斯,現年66歲,白人男性,獲桑福德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現任阿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是司法部長領先的競選者。瓊斯曾從事私人律師、地區檢察官等職務,獲得公民權利傑出服務獎、B-Metro融合獎、青年民主黨阿拉巴馬分會的終身成就獎等榮譽。

瓊斯關注公民權利,支持女性墮胎的權利,支持一些槍枝管制措施,但不支持禁槍。瓊斯還和拜登保持有良好的私人關係。

5.2. 莎莉·耶茨(Sally Yates)

莎莉·耶茨,現年60歲,白人女性。2015-2017年任司法部副部長;2017年1月20日開始代理司法部長一職,因反對川普政府關於多個穆斯林國家到美國的旅行禁令並且在《紐約時報》發表川普總統的行動破壞了司法部的基本獨立性和反對川普對司法部的政治幹預而被川普政府解僱。

其他可能的司法部長候選人還包括前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朱利安·卡斯楚(Julián Castro)(男性)、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湯姆·佩雷斯(Tom Perez)(男性)、伊莉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女性)和斯泰西·艾布拉姆斯(Stacey Abrams)(女性)。

6. 白宮幕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6.1. 幕僚長:羅恩·克萊恩(Ron Klain)

羅恩·克萊恩,拜登的密友,曾長期擔任拜登的顧問,現年59歲,白人男性。1983年他從喬治敦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並於1987年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克萊恩曾是多為民主黨大佬的幕僚長或顧問,並為多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助選,例如克萊恩曾為歐巴馬、柯林頓、戈爾、希拉蕊等民主黨候選人助選,給戈爾、柯林頓等人的幕僚長或顧問。

長期以來,克萊恩與拜登交往最為密切,多次擔任拜登顧問。1986年至1987年,他曾擔任司法委員會政策顧問,而拜登是當時司法委員會成員;1989年至1992年,克萊恩擔任拜登的首席顧問,彼時拜登是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2009年至2011年,他擔任拜登副總統的第一辦公室主任。此外,克萊恩還兩次擔任拜登1988年和2008年總統競選的顧問。

克萊恩在應對疫情方面經驗豐富。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克萊恩曾擔任伊波拉病毒應對協調員,並被稱為伊波拉「沙皇」。

6.2. 副幕僚長:詹·奧馬利·狄龍(Jen O』Malley Dillon)

詹·奧馬利·狄龍,拜登競選團隊的競選經理(Manager),也是民主黨總統競選成功的第一位女性競選經理。她現年44歲,白人女性,畢業於塔夫茨大學。從州參議院和市長競選到國會、州長和參議院競選活動,奧馬利·狄龍在各個級別的競選活動中都擔任過領導和組織職務。她曾任歐巴馬2008年競選戰場州主任,2012年時擔任歐巴馬競選副經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執行主任,主要負責教育、政治外聯和數據分析等工作。2020年3月份,奧馬利·狄龍加入拜登競選團隊,並擔任競選經理。

6.3. 總統高級顧問兼白宮公眾聯絡辦公室主任:塞德裡克·里奇蒙(Cedric Richmond)

塞德裡克·里奇蒙是拜登競選團隊的全國聯席主席(National Co-Chairman),也是拜登·哈裡斯過渡團隊的聯合主席。他現年47歲,黑人男性,現任國會眾議員,他獲得了莫豪斯學院的學士學位和杜蘭法學院的法學博士學位,還完成了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行政課程。自2011年以來,里奇蒙在美國眾議院就一直代表路易斯安那州第二國會選區。在國會任職期間,里奇蒙曾在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國土安全委員會、司法委員會工作,擔任過眾議院多數黨鞭助理、新民主黨聯盟成員,並且是國會黑人核心小組基金會的現任主席。

6.4. 總統高級顧問:邁克·多尼隆(Mike Donilon)

邁克·多尼隆,白人男性,獲得喬治敦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曾擔任拜登競選團隊的首席戰略家(Chief Strategist),負責監督信息紀律和發展、電視廣告、演講稿寫作以及投票和研究。他曾幫助拜登制定三大競選戰略:「選舉關乎國家靈魂」、「受到威脅的中產階級是國家的脊梁」、「美國需要統一」。在加入拜登競選團隊之前,多尼隆是拜登研究所的常務董事和德拉瓦大學的助理教授。多尼隆自1981年以來就長期擔任拜登顧問,2009年至2013年繼續擔任時任副總統拜登的顧問。此外,多尼隆還擔任美國參眾兩院多名議員、州長甚至部分總統的競選顧問,參與各類競選活動。

6.5. 總統顧問:史蒂夫·裡切蒂(Steve Ricchetti)

史蒂夫·裡切蒂,白人男性,曾擔任拜登團隊競選主席(Chairman)。裡切蒂從邁阿密大學獲得本科學位,並在喬治梅森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之後開始投身政界。1987年至1989年他領導了藍十字和藍盾協會政治部,1990年至1992年擔任民主黨參議員競選委員會執行主任,1993年至1996年擔任總統立法事務副助理,是柯林頓總統和參議院的主要聯繫人,此後又擔任柯林頓政府的白宮辦公廳副主任。2001年他創建了裡切蒂公司,並擔任該公司總裁,主要從事政府遊說和政治諮詢。2012年裡切蒂擔任副總統拜登的顧問,並於2013年擔任副總統辦公室主任兼總統助理。

6.6. 白宮立法事務辦公室主任:路易莎·特雷爾(Louisa Terrell)

路易莎·特雷爾,畢業於塔夫茨大學和波士頓學院法學院,負責拜登過渡團隊的立法事務。特雷爾在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有20年工作經驗,曾擔任時任參議院拜登的辦公室副主任、擔任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湯姆·惠勒的顧問、擔任歐巴馬總統立法事務特別助理等職務。此外,特雷爾還在諸多私營部門任職,曾擔任麥肯錫公司副總顧問和公共事務主管、拜登基金會執行董事、雅虎聯邦政策與戰略高級主管、Facebook公共政策主管等。

6.7. 白宮政府間事務辦公室主任:朱莉·羅德裡格斯(Julie Rodriguez)

朱莉·羅德裡格斯,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拜登競選團隊中擔任副競選經理。在歐巴馬政府時期,羅德裡格斯曾擔任內政部青年就業局局長,之後又擔任前內政部長肯·薩拉扎的副新聞秘書,此後又提升為總統特別助理和公眾參與白宮公共聯絡辦公室副主任。2017年,她加入卡瑪拉·哈裡斯競選團隊,知道哈裡斯在2019年底退出競選活動。2020年羅德裡格斯加入拜登競選團隊,成為高級顧問,主要負責拉美裔工作。

6.8. 白宮通訊主任:凱特·貝丁菲爾德(Kate Bedingfield)

凱特·貝丁菲爾德,曾擔任拜登競選團隊的副競選經理和宣傳總監,現年38歲,白人女性,畢業於佛吉尼亞大學。歐巴馬政府時期,貝丁菲爾德曾擔任副總統的公關總監以及歐巴馬總統的公關副總監、媒體事務副總監和回應總監。在私人部門方面,貝丁菲爾德還曾擔任美國電影協會的首席發言人和企業傳播副總裁,以及紀念碑體育娛樂公司的傳播副總裁。

6.9. 白宮新聞發言人:珍妮佛·帕莎其(Jen Psaki)

珍妮佛·帕莎其,現年42歲,白人女性,畢業於威廉瑪麗學院,目前負責拜登過渡團隊的確認工作。在歐巴馬政府期間,帕莎其曾擔任多個高級職務,包括白宮通訊主管、時任國務卿約翰·克裡的國務院發言人、白宮副通訊主管和金融危機期間的白宮副新聞秘書。她還多次參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選活動,曾在2008年歐巴馬競選期間擔任巡迴新聞秘書,2012年擔任巡迴新聞秘書和高級顧問。在加入拜登過渡團隊前,帕莎其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負責傳播和戰略的副總裁,也是CNN的政治評論員。

6.10. 白宮律師:達娜·雷姆斯(Dana Remus)

達娜·雷姆斯,曾擔任拜登·哈裡斯競選的總顧問,與歐巴馬私人關係甚好。她是一名白人女性,畢業於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法學院,並獲得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雷姆斯曾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助理大法官塞繆爾·阿利託和美國第三巡迴上訴法院法官安東尼·西莉卡的書記員,此後又成為北卡羅來納大學法學院的法學教授,主修法律和司法倫理以及法律職業規範。在歐巴馬政府時期,雷姆斯擔任總統副助理和道德問題副顧問。在川普政府時期,她擔任歐巴馬基金會的總法律顧問。她於2018年1月在華盛頓特區與霍姆格倫結婚,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為其擔任婚禮主持。

7. 風險提示

川普的「極端信徒」不承認選舉結果並發生騷亂;共和黨惡意阻撓,拜登新政實施困難。

[1]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election-blinken/blinken-is-president-elects-pick-as-u-s-secretary-of-state-biden-ally-idUSKBN28302J

[2]顧子明:拜登的國務卿布林肯

[3] 冰汝看美國:川普同意過渡但不承認敗選,拜登提名六位內閣,國務卿竟是個「斜槓」大叔?

[4] 海國圖智研究院:《拜登新政府對華政策十大推手前瞻》

[5]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biden-nationalsecurity-explainer/explainer-in-bidens-foreign-policy-duo-he-has-a-team-but-not-of-rivals-idUSKBN2832YU

[6] 海國圖智研究院:《拜登新政府對華政策十大推手前瞻》

相關焦點

  • 美媒:拜登內閣人選主打「多元化」 多個提名或創造歷史
    首位參議院批准的性少數群體者內閣部長 皮特·布蒂吉格拜登提名布蒂吉格為交通部長。如果得到參議院的批准,布蒂吉格將成為首位公開承認屬於性少數群體的內閣部長。這位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前市長是迄今為止拜登內閣中最年輕的成員,現年38歲。他也是迄今為止唯一被提名為內閣部長人選的拜登黨內初選競爭對手。這位前市長被視為民主黨內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 拜登首次碰壁,內閣人選引起廣泛不滿,這次民主黨人也不站他
    一個好的國防部長需要把美國引向正確的方向,從奧斯汀過往的履歷來看,他更擅長戰術戰役的組織與協調,似乎很難帶領美國從戰略層面進行大國博弈。畢竟,美國國防部長一職並非武官,而是文官職位,要考慮的東西絕不只是軍事領域。
  • 拜登公布最新內閣名單!美媒曝料國務卿人選公布,不是希拉蕊
    據美國媒體報導,拜登已經在組建新內閣成員,將會在一個星期內進行提名,外界對於拜登會選擇誰來當選國務卿非常在意。 最大黑馬或當選國務卿 近期拜登公布最新內閣名單,美國媒體預測長期與拜登交好的安東尼布林肯或將成為美國國務卿最熱門人選
  • 中金公司:拜登新內閣主要人選的主張與可能影響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美國聯邦總務署(GSA)啟動交接程序,表明新一任總統和政府的權力交接正在往平穩順利方向過渡。同時,當選總統拜登的內閣班底主要可能人選也逐漸浮出水面。與此同時,當選總統拜登的內閣班底主要可能人選也逐漸浮出水面,因此了解他們的主要主張、背景,對於分析未來政策可能走強及潛在影響也有重要意義(《美國大選結果的三層影響》)。
  • 拜登明天公布內閣名單,有華裔?
    拜登明天公布內閣名單,有華裔?計劃被拜登任命為白宮幕僚長的羅恩·克萊恩22日證實,拜登將於當地時間24日宣布首批內閣任命名單。在這份被拜登團隊稱為「看起來就很美國」的任命名單中,有不少成員備受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民主黨總統初選候選人,華裔楊安澤將出任商務部長。
  • 「政治正確」的拜登會選華裔當商務部長嗎?這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 川普還沒宣布敗選,拜登已經公布了部分內閣成員的名單。 當地時間昨日(11月23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宣布了一系列內閣成員名單,其中包括國務卿、國土安全部長、國家安全顧問等重要人物。
  • 拜登第一批內閣人選曝光,國務卿將花落誰家?
    據CNN報導,拜登的過渡小組顧問表示,拜登將在當地時間11月24日,宣布第一批內閣成員名單。據彭博社記者報導,拜登或將任命其長期助手託尼·布林肯為美國國務卿,傑克·沙利文很可能被任命為國家安全顧問。 拜登的內閣任命名單引發廣泛關注,他們都是誰?他們得到任命後又會帶來哪些改變?
  • 拜登正考慮白宮新聞秘書人選 或為少數族裔女性
    拜登(圖源:美聯社)海外網11月16日電 美媒稱,拜登在選擇其長期助手擔任白宮辦公廳主任後,正在考慮白宮新聞秘書人選桑德斯在2016年為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工作,並很早加入了拜登的競選團隊。觀察人士注意到,她在電視上表現得很老練,而且在競選活動最後幾周,她經常與拜登同行。在她的書中以及過去一年的採訪中,她都表達了對這一職位的興趣,她或將成為第一位非洲裔白宮新聞秘書。貝丁菲爾德曾是拜登擔任副總統時的溝通主管,她一直與川普保持密切關係,最終可能擔任白宮通訊主管。
  • 丹尼爾·亨寧格:「五彩」內閣同樣不「政治正確」,美國就沒有更高...
    導讀12月16日,《華爾街日報》專欄刊文「拜登的多樣性內閣——除了被多種分類分散力量外,政治沒有更高的目標了?」,批判性地指出拜登追求政治正確的做法正在反噬自身:玩弄身份政治,抬高某些身份,勢必招致其他身份的不滿。
  • 「她政治」將如何塑造拜登政府
    從選擇一位女性擔任副總統,到組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男女比例相當的內閣——女性之多刷新歷史,並打破某些重要職位任命上的「紀錄」,拜登政府被認為邁出了勇敢的一大步,是「進步」之舉,但這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在決策風格上,男性與女性有明顯差異,執政團隊裡女性增多會帶來什麼?「她政治」是否值得關注?
  • 壽慧生:內閣族群多元化能彌合美國分裂?
    近來陸續出臺的內閣候選人員名單,讓這種理念愈加凸顯。在已經公布的名單中,女性和非白人佔據了多數,而且不乏關鍵職位,例如被提名擔任駐聯合國大使的託馬斯·格林菲爾德,既是女性又是非洲裔。而且拜登的提名創造了並且還在繼續創造一系列美國政府內閣的「第一」,例如第一位女性財長(耶倫)、第一位女性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等等。
  • 拜登宣布應對氣候變化團隊主要人選,美國或將出現首位原住民內閣成員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17日發表聲明,宣布新一屆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團隊主要成員人選。資料圖 圖文無關 新華社發拜登提名來自新墨西哥州的國會眾議員德布拉·哈蘭出任內政部長。哈蘭現年60歲,如果這一提名獲國會參議院批准,她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原住民內閣成員。
  • 拜登:本周宣布美防長、司法部長任命人選
    拜登(圖:Getty)海外網12月8日電 當地時間7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透露,他將於本周宣布美國防長和司法部長的任命人選據《國會山報》消息,拜登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受訪時稱,「我將在周三(當地時間9日)和周五(當地時間11日)宣布消息」,隨後又補充說,將於11日揭曉防長的任命人選。美媒稱,防長和司法部長是拜登尚未宣布的兩大內閣要職。
  • 拜登24日將公布首批內閣名單 準商務部長曾為華裔身份羞愧
    拜登24日將公布首批內閣名單 準商務部長曾為華裔身份羞愧 時間:2020年11月23日 18:44:02&nbsp中財網   導讀:  拜登24日將公布首批內閣名單美媒:楊安澤將擔任商務部長  拜登內閣名單曝光,準商務部長父母是臺灣人,曾為身份羞恥  拜登24日將公布首批內閣名單 美媒:楊安澤將擔任商務部長  儘管川普還沒宣布敗選,但是外媒已經開始關注拜登內閣成員名單。
  • 拜登內閣交通部長潛在人選被爆黑料:掩蓋白人警察謀殺17歲黑人事件
    「閉麥」前(RT視頻畫面截圖)海外網11月25日電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當地時間24日宣布了一系列內閣成員的提名,引發廣泛關注。據「今日俄羅斯」報導,民主黨明星籌款人、芝加哥前市長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本周被媒體曝出是拜登內閣交通部長潛在候選人。
  • 拜登公布多名高官名單!就在剛剛國務卿人選已確定,希拉蕊無緣
    這些人很有可能是下屆政府重要組員,當然前提是拜登最後登上總統之位。據美媒曝料國務院卿人選已確定,前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蕊無緣,極有可能是布林肯以及蘇珊賴斯。拜登正在為下階段工作做準備從拜登公布名單中可以看出其用心,媒體已經分析出了大概原因。
  • 拜登醞釀內閣人 越來越多共和黨人規勸川普認輸
    他說:「聽著,我擔心的是這個病毒,我不是在看訴訟進展是什麼。看來喬·拜登將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拜登在宣布這一任命的聲明中這樣評價克萊恩:「他深厚、豐富的經驗,與各政治派別人士合作的能力,正是我需要的白宮幕僚長,因為我們正面臨這個危機時刻,並使我們的國家再次團結起來。」克萊恩稱這項任命是「一生的榮譽」。克萊恩曾兩次擔任副總統的幕僚長——在歐巴馬總統任期之初的拜登和在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結束時的戈爾(Al Gore)。
  • 美國或誕生首位原住民內閣部長,是綠色新政支持者
    據美國媒體當地時間17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擬任命美國眾議員黛比·哈蘭德為內政部長,如果得到參議院的確認,她將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擔任部長職位的美國原住民。哈蘭德是綠色新政的支持者,此前她對曾媒體表示,將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利用以應對氣候變化。
  • 最有可能出任「拜登政府」國務卿的他,什麼來頭?
    據美媒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正在推進組閣進程,最早下周提名內閣高級成員。其中,國務卿人選或於11月26日感恩節前宣布。知情人士透露,資深外交官、拜登的長期盟友安東尼·布林肯被視為該職位的熱門人選。由於國務卿承擔著外交使命,將對聯邦政府如何塑造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地緣政治地位產生影響,相關人選備受外界關注。那麼,布林肯憑何成為「領跑者」?他的到來對美國外交政策又意味著什麼?
  • 拜登又公布一批內閣成員名單,美媒稱部長候選人...
    【環球時報記者 林日 鄭璇】在美國國會騷亂風波中,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當地時間7日晚敲定最後一批內閣成員名單。據路透社報導,拜登7日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市主持新政府司法部官員提名人選見面會,他在會上宣布提名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首席法官梅裡克·加蘭出任美國司法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