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看到一些行為,會不自主地喃喃道幾句「俗語」。常掛在嘴邊的俗語,有些卻是被人們歪打正著「誤解(改編)」而來。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講講幾個「那些被人誤解至今的俗語吧」!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句話的涵義是指:想要達到某種目的,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其實這句話的來源我國古代四川貴州等地區。據說很久以前,四川還有貴州等地的人會經常去獵狼,而這些地方的山又比較多,需要翻山越嶺好幾天才能找到,這種情況下非常辛苦,而且還容易磨破鞋子。所以大家為了鼓舞士氣,就互相鼓勵著說「捨不得鞋子套不著狼,大家一定要加油!」當然他們說的是方言,在當地方言中,「鞋子」的發音不是「鞋子,」用雲貴川的方言來說是讀「孩子」。
正因為「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中的方言廣為流傳,使得這句諺語變成「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被後人普遍認可。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句話的涵義是指:古代人認為女子出嫁後,不論遇到何種情況,都要與丈夫和諧共處,樸樸實實,恪守婦道。
這句話其實由是「嫁乞隨乞,嫁叟隨叟」的歧義演變而來的。古禮中「出嫁女子要恪守婦道,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一旦下嫁給男方家,不管男方是乞丐還是老頭子,只能認命了,雙方都應該要樸實的過日子,和諧共處相敬如賓。」
後來經流傳演變,就變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大概是因讀音的歧義廣為流傳而來,即使字眼變了,但是其原義還是沒變!「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更為被人所認可。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句話的涵義是指:三個皮匠師傅所蘊含的力量,可以賽過諸葛亮;指的是「人多好辦事,人多力量也就大了」。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能頂一個諸葛亮。
另一種說法,來自於小學語文課本一篇名為《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文章。文章中寫到諸葛亮帶兵過江,江水湍急,而且裡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普通竹筏和船隻很難過去,打頭陣的船隻都被水衝走觸礁沉沒,諸葛亮一籌莫展,也想不出好辦法,入夜來了3個做牛皮活的皮匠獻策。告訴諸葛亮買牛,然後把牛從肚皮下整張剝下來,封好切口後讓士兵往裡吹氣,做成牛皮筏子,這樣的筏子不怕撞,諸葛亮按此方法嘗試並順利過江。之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民間諺語廣為流傳。
狗屁不通
「狗屁不通」這句話的涵義是指:指責他人說的話或者寫的文章極不通順。
這句話其實是由「狗皮不通」而來的。狗主要靠舌頭散熱,所以古人才會說狗皮不通,意思是狗身上無法散熱。
後來被古人所引用到對人的指責中來,「狗皮不通」演變成「狗屁不通」所蘊含著對他人胡言亂語強烈不滿的譴責。
無奸不成商
「無奸不商」這句話的涵義是指:天下間所有的商人都是為了謀取利益,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存在的,都是奸詐狡猾之輩。
「無奸不成商」最早是由「無尖不商」流傳而來。「尖」來源於古代用來度量的鬥。古代米商做生意時,除了要將鬥裝滿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資格當商人。
後來由於商人為了更多的牟取利益,漸漸的量米的鬥子裡面的「尖」也就沒有了。「無尖不成商」慢慢就變成了「無奸不成商」。
王八蛋
這是一句民間罵人的話,實際上,這句話的原來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可是後來卻被變成「王八蛋」。
奇奇怪怪的知識又增加了!關注我了解更多關於更多「生活中知識。」關於「生活的那些被誤解的俗語」歡迎大家補充!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