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願景-目標-戰術-戰略-組織-結構-規則-法則-價值觀-行動!

2020-12-26 認知框架

溫馨提醒,此文訂正於2020-12-22,版本2.0。個人很喜歡去看一看及想一想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繫,一旦發現它們之間存在某種」關係「,其實就意味著發現了它們之間的」邏輯-秩序-規律「。然後呢,你就可以試著拿著相應的」邏輯-秩序-規律「去駕馭它們,這樣子就可以讓自己頭腦裡的思想及思維變得有序,這樣子自己就可以在有序的思想及思維底下有序地行動起來,有序對自己來說,很重要,可以允許亂,但亂的背後一定要有一個根本的秩序,這就是序中有亂,亂中有生機啊。

而這篇文章的標題呢,其實就是羅列, 羅列了一堆的概念:使命-願景-目標-戰術-戰略-組織-結構-規則-法則-價值觀-行動!這些概念,它們的關係如何;這些概念,有沒有先後之序呢;個人認為是有的,是有先後之序的,使命是要擺在前邊的,它是根源。那使命的媽媽又是誰呢,是外部的環境,是我們所寓居的這個外部世界。

為什麼說:「使命的媽媽是我們所寓居的這個外部世界呢」?我們所寓居的這個外部世界,有些人的一些需要,還沒有被滿足,這種需要可以是生理的或心理的,這種生理或心理的匱乏狀態缺乏滿足,正是基於需要沒有被很好地滿足,這就是你看到的當前世界的一個微小的部分,活著就為了改變世界的這一部分,為什麼是這一部分呢,這就是外部世界的規定性,為什麼是你,這齣自於你的「精神」,你想改變世界的這一部分。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改變我們所寓居與生活的世界,想改變世界的某一部分,這是外部世界交給你的大任,這是外部世界賦予你的人生使命。這也是為什麼說,使命源自外部環境,是外部環境生出了使命,使命是受我們所寓居的這個外部世界的環境所限定的。

有了使命,緊接著就是要把使命變成「外部世界的現實」,使命要變成外部世界的現實,要通過願景,於是作為媽媽的使命,就生出了願景,要把使命帶進現實,這涉及2次創造,第一次是願景的創造,第二次是現實的創造。

願景是未來的,是無限可能的。使命是媽媽,願景是兒子,使命生出的願景,這個願景是預繪未來的圖景。

外部的環境決定了使命,使命決定了願景,願景決定了戰略,戰略決定了組織,組織是有結構的,組織是有很多人之間的關係組成了一個有序的結構,如果自己在一個組織之中,就處於一定的結構之中,結構體現了一定的」邏輯關係「,邏輯關係是有秩序及規律的,一個人要透過結構與其它人聯繫起來,這就是合作。

人跟人之間的合作,會受到結構的限制,更深入來講,合作會受到組成結構的邏輯關係的限制,當然這種限制是有秩序有規律的,是可以預期的。你再「啥折騰」,只能在結構的關係之中去折騰,自由是建立在結構的邏輯秩序之中,在這個結構的邏輯秩序之中,你就是自由的,有秩序限制的自由。

在這裡光談結構及其邏輯,是毫無意義的,想一想,作為組織的一員,你所處的結構,往往是其它人設計出來的,你所處的結構,是其它人根據組織的戰略設計出來的,戰略決定了組織的結構,一旦明白,結構的邏輯-秩序-規律都是為了支持戰略的,通過結構,人跟人就可以合作起來,結構是有邏輯的,人的行為在這個結構之中會受到」組成結構各個要素之間邏輯「的約束,為了每個人能在這個結構之中如魚得水,就要讓每個人去理解這個結構,理解結構背後的邏輯關係,一旦理解結構背後的邏輯關係,每個人就可以不逾越其邏輯關係,每個人都要遵守其邏輯關係,這樣子,每個人獲得了在結構之中穿梭的自由。

相關焦點

  • 每個人心中要有一張心智地圖,這張心智地圖是關於環境-使命-願景
    如何讓組織的每一個人都心甘情願並死心塌地地行動起來,這可能是最難的一個議題。處於組織中的每一個人,他要知道為什麼去做,這是使命決定的;要做些什麼,這是願景決定的;如何去做,這是事情本身決定的;每個人心中要有一張心智地圖,這張心智地圖是關於使命-願景-目標-戰術-戰略-組織-結構-規則-法則-價值觀-行動!
  • 淺析企業願景、使命與核心價值觀
    四、結合企業戰略與使命。企業願景不是空中樓閣,它必須要有一定的依託,只有建立在企業戰略基礎上的願景才具有實現的可能,另外,願景與使命在很多時候具有相通性,確定企業願景時就得要考慮它是否與企業使命保持原則上的一致。五、結合公司實際確定發展目標。
  • 使命-願景-障礙-戰略-戰術:幫助你把使命變成自己的長期事業!
    溫馨提醒:這篇文章解決了自己的一個困惑我很久的大問題,這個問題呢,也是在細節層面,戰略跟戰術的分別對象是啥呢,使命-願景-障礙-方案-任務-活動-動作,以這個框架來講,戰略發生在哪裡,戰術又發生在哪裡。使命-願景-障礙-戰略-戰術-組織結構,自己生成了一些理解最終貫通了它們,來之不易。
  • 企業三寶:使命,願景 價值觀
    今天在家學習混沌課程:企業從0到10的組織進化,企業的三寶,使命,願景,價值觀。首先企業要確定使命,公司使命是解決某個問題,例如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自己的使命,希望學以致用,並幫助更多的人。
  • 使命-願景-戰術-戰略:以新的視角去解讀它,啥視角呢?五事七計
    如果你對孫子兵法很熟悉,瞭然於心,不妨採取對孫子兵法的認知去詮釋「使命-願景-戰術-戰略」,經過自己一番詮釋之後,其實就會有一些自己的感覺。試著用大腦裡的已知去詮釋未知,此處的已知就是自己腦中一個孫子兵法的框架,此處的未知就是使命-願景-戰術-戰略,看下圖一個組織那麼多人,如何做到齊於一,這個一是啥呢,是使命,組織那麼多人,要做到上下同欲,這個欲呢,要指向「使命」!孫武,在孫子兵法談到的五事七講,哪五事呢?
  • 善世分享:善世服務外包企業文化的使命、願景以及價值觀是什麼?
    在善世看來,企業文化由使命、願景、價值觀三個要素組成:使命,是企業創辦的理由及初衷;願景,是企業可實現的最高目標;價值觀,是企業由使命通往最終願景所信奉的教條。 每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都有獨特的意義,善世亦是如此。
  • 2020從「新」出發 玉柴機器發布最新使命、願景和核心價值觀
    2020從「新」出發 玉柴機器發布最新使命、願景和核心價值觀   2020年1月12日,玉柴機器發布了新的使命、願景和核心價值觀。
  • 中國籃協發布願景、使命、價值觀和口號
    虎撲11月19日訊 11月18日,在清華大學西體育館召開的2018中國小籃球論壇暨中國小籃球聯賽表彰大會上,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白喜林正式發布了中國籃協願景、使命、價值觀及口號。這將是未來指導中國籃協各項工作以及中國籃球各項事業的總宣言和總遵循。
  • 56家著名企業使命、願景、核心價值觀
    8、蘋果電腦公司(1)願景:讓每人擁有一臺計算機;(2)使命:推廣公平的資料使用慣例,建立用戶對網際網路之信任和信心;(3)核心價值觀:提供大眾強大的計算能力。9、惠普公司(1)使命:為人類的幸福和發展做出技術貢獻;(2)價值觀:「我們對人充分信任與尊重,我們追求高標準的貢獻,我們將始終如一的情操與我們的事業融為一體,我們通過團隊,通過鼓勵靈活與創新來實現共同的目標——我們致力於科技的發展是為了增進人類的福利」。
  • 企業文化內核的三個組成,企業使命很重要,階段性目標不可少
    ,但萬變不離其宗,稍微分析下,都是由願景、使命和核心價值觀組成的。 使命回答的是「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業,這個組織存在的理由和根本目的是什麼?」,而願景回答的是「我們準備把這件事情做到什麼程度」,核心價值觀回答的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實現這個願景」,那傑克韋爾奇的話說,核心價值觀就是行動綱領。
  • 一個人的使命,要結合中國的當下及未來的發展,才會有人間煙火味
    溫馨提醒,最近對「使命」,有點發燒,因為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無與倫比的重要性,這個跟我頭腦裡現有的認知相關,個人覺得,使命其實跟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不可須臾離也,使命其實就是人生之道,一生沿著使命的方向走,人生就有方向,就有去途,所做的事情知道是往使命所指的方向走,雖然整天忙忙碌碌
  • 把戰術當戰略,把口號當戰略,這是病,得治
    但是,你可以發現,整個戰略諮詢會,目標、方案、口號什麼都有了,唯獨沒有戰略。作為諮詢顧問,我覺得很失望,但並不吃驚,因為絕大部分的企業,實際上都是在用戰術的勤奮去掩蓋戰略的懶惰。而這個項目到現在只拿到500個訂單,完全沒有辦法盈利。
  • 海豹突擊隊團隊管理的10大黃金法則
    就是說,這種文化必須以協助調查戰略目標為宗旨,而不是與戰略目標背道而馳。這種文化的核心特徵是公開透明、持續反饋,並可以不斷學習和提高。這使得大家可以以平等身份走進一間房間,丟掉身上的軍銜級別,在一個透明的環境中,人人暢所欲言。
  • 大師的戰略法則:向前看,向回推理
    這項能力要與戰術區分開來。戰略家沒有水晶球:蓋茨、格魯夫和賈伯斯都對未來做出過錯誤的公開論斷。但是戰略大師需要不屈不撓地關注未來,新的信息出現,或競爭對手採取行動、展現意圖時,他們必須不停地更新自己的預測。同樣重要的是,像蓋茨、格魯夫和賈伯斯這樣的戰略大師需要與企業時刻準備著,在新的機遇出現時抓住它們。
  • 【深度】新手重打仗,老手看組織
    組織最大的迷失是戰略的迷失。有太多企業,就是因為太看重短期的業績,反而損害了公司的長遠發展。所以,不要為了戰術的勝利而偏離了你戰略上的目標。也不要用簡單的戰術組合去取代真正的戰略。一系列看來合理的戰術調動,恰恰可能給你帶來的是更大的戰略災難。用雷軍那句話說就是,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
  • 做產品就是要高處著眼低處著手,產品設計三重奏:戰略、戰術與戰役
    願景產品規劃首先要明確企業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和發展戰略,願景是指企業家對企業前景和發展方向的一個高度概括的描述,包含兩方面內容:企業核心理念:核心價值觀、核心目的;對未來的展望:未來10年~30年的遠大目標和對目標的生動描述。有了企業願景,團隊就有了一個共同努力的目標,才知道現在和未來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 組織| 為什麼很多企業的價值觀落不了地?
    這些總裁往往會自豪地告訴我:這是我們公司的價值觀啊!然後我問這個公司的員工:你們都遵守這些價值觀麼?他們的回答往往是:領導喜歡搞這些虛頭八腦的東西,怎麼遵循啊?!我發現這不是個案。大多數把使命、願景和價值觀貼在牆上的公司,他們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都不能落在員工的心裡。
  • 淺談核心價值觀在高速公路管理企業文化中的融合與思考
    企業文化是企業及全體員工所秉持的終極理念和追求,主要包括核心價值觀、企業使命、企業願景和企業精神等,企業的核心文化應以「正·本」為特質和基因。「正」在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均有著豐厚的意蘊和內涵,主要有「合於法則」、「合於道理」、「正直」、「正當」、「正面」、「標準」、「道理」、「規律」等義項。「本」可以引申為「追本溯源」、「根本」、「根源」、「能力」、「依據」、「探究」、「資源」、等解讀。「正本」,意為從根本上進行變革。
  • 《人生十二法則》從心理學角度看待事物本質,探索規則存在的意義
    在《人生十二法則》這本書中,彼得森列舉的十二條法則,是他運用當代腦神經科學,融合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尼採的上帝之死、文學中的反烏託邦及邊緣人格,與幾千年前的神話、宗教及哲學思想相結合後梳理出來的結果,他希望用人類幾千年的集體智慧及嶄新的科學發現來解決當代的衝突。今天我們從十二條法則裡探討事物的本質和規則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