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頭腦中的已知,去詮釋一些你不太了解的概念,完成這種詮釋,你會發現你不了解的概念會有一些了解了。
如果你對孫子兵法很熟悉,瞭然於心,不妨採取對孫子兵法的認知去詮釋「使命-願景-戰術-戰略」,經過自己一番詮釋之後,其實就會有一些自己的感覺。試著用大腦裡的已知去詮釋未知,此處的已知就是自己腦中一個孫子兵法的框架,此處的未知就是使命-願景-戰術-戰略,看下圖
一個組織那麼多人,如何做到齊於一,這個一是啥呢,是使命,組織那麼多人,要做到上下同欲,這個欲呢,要指向「使命」!
孫武,在孫子兵法談到的五事七講,哪五事呢?道天地將法,五事之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道,而這個道呢,孫武認為「上下同欲」就是道了!
千軍萬馬的心、耳、目如何齊於一呢?從孫子兵法的5事7計入手,啥是5事呢?5事就是道天地將法,七計呢?就是7個方面的情況,哪七個方面的情況呢?看下圖
心、耳、目齊於」一「,齊於」一「千軍萬馬才能像常山之蛇:」率然「那樣,擊其首,其尾至;擊其尾,其首至;擊其中,首尾俱至;
齊於「一」,千軍萬馬才能像「水」一樣,隨著外部的環境而改變自己的形狀 ,水無常形!水能夠根據」外部溪澗的形狀「,去改變自己的形狀,讓自己的形狀適應外部溪澗的形狀,水無常形,之所以無常形,就在於」變「,根據外部溪澗的形狀去變。當然,此處的水是靈活的,在於水能根據外部的環境重新改變並組織自己的形狀,這是水能順應環境而做出最大的改變。
對水來說,溪澗的形狀就是外部的環境;對於一個組織來說,它的外部的環境呢,比如競爭對手是誰,目標用戶是誰,這就是外部環境了。為了適應外部環境,採取的是靈活的戰術,就像水一樣,戰術是要考慮外部環境的,主要是考慮競爭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