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一件標誌性的重大事件,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乃至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發展進程中都具有重要影響。處於新時代這一歷史條件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進一步推進五四運動研究,從更寬廣的視野認識中國共產黨和五四運動的歷史,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重要視角和進路
從學術史的簡要梳理來看,有關五四運動百年來的紀念和研究成果已高達數千篇,並多以五四運動的整十年紀念為契機,形成階段性的井噴式爆發,2019年就達600餘篇。同時,如果著眼於反思的視角對這些文章進行檢索,則可見這樣一個事實:目前的五四運動史研究,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著眼於探討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見。其中,陳金龍、胡國勝、陳文勝等將中國共產黨人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和解讀聯繫起來,頗有價值。不過,這些學者大多將研究時段限定在革命時期,進行整體闡述的論著也是著眼於闡發五四精神以及紀念活動的社會功能等視角。關於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人對五四運動的紀念和解讀,目前尚缺乏足夠關注;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紀念五四運動的,也鮮有學者從長時段進行闡釋。
實際上,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之間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係。從五四運動來看,它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滋養,即無論在自身的成立、發展和壯大過程中,還是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徵程中,中國共產黨總是能夠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形勢和任務,通過對五四運動的闡釋和紀念,汲取自身前行的力量。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對五四運動的高度關注、紀念與闡釋,才奠定了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五四運動歷經百年依然成為中國學術界探討的重要議題。那麼,位於新時代這一歷史背景,處於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如何進一步推進五四運動研究,闡釋中國共產黨之於五四運動的特殊貢獻和永恆情懷,並有益於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紀念史是一個重要的視角和進路。
開闢研究新領域
翻檢學界研究成果可以發現,紀念史尤其是中共紀念史,是近年來學界較為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對於該領域,已有學者展開過富有創造性的研究和闡釋。其中,陳金龍最早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紀念活動史這一概念,並申請了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包括重大項目),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和闡釋工作,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其倡導和推動下,中國共產黨紀念活動史研究逐漸引起學界關注,並湧現出胡國勝、魏建克等一批新生代學者和研究成果,進而開闢出中共黨史研究的新領域。
著眼於五四運動記憶,學術界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學者從記憶層面對「五四」時人與五四運動進行了解析,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研究理路。較具代表性的,如耿雲志《傅斯年對五四運動的反思——從傅斯年致袁同禮的信談起》(《歷史研究》2004年第5期);又如,歐陽哲生《胡適對「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新文化的理想與困窘——蔡元培看五四運動》(《史學月刊》2019年第5期)等。此外,張寶明專門以五四運動記憶為主題申請並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五四運動百年記憶史整理與研究」,並以此為契機組織學術團隊進行五四運動記憶史的資料整理,積累起五四運動記憶史的研究基礎,形成新的學術領域。
當然,學術界還召開過涉及五四歷史記憶內容的學術會議,如北京大學召開的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就是以「五四的歷史與歷史中的五四」為主題,其中有些論文即對不同階段、不同地域追憶「五四」、反思五四運動的情形作了新梳理。
以上表明,作為一個重要專題,無論五四運動紀念史還是五四運動記憶史,均已引起學界重視,並漸成五四運動研究中新的拓展方向。然而,儘管有此趨勢,五四運動紀念史尤其是關於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紀念的歷史仍需進一步倡導。
紀念史研究大有可為
實際上,從紀念史的視角研究五四運動,探討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紀念的大歷史,不僅可行,而且大有可為。
首先,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史,有著較為豐富的可供挖掘的研究內容。在五四運動的紀念上,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極為重視五四運動歷史經驗的總結,並時時刻刻將五四運動紀念活動與總結五四運動歷史經驗、凝聚各方共識、實施政治動員、表達政治主張、進行社會整合等結合起來。基於此,我們可對中國共產黨五四運動紀念活動的緣起、類型、方式進行論述,從宏觀上把握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活動的總體狀況;可按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時期的歷史分期系統梳理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的歷史脈絡,進而呈現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活動演進的歷史過程;還可從個案的角度對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活動進行研究,比如考察不同歷史時期中共主要領導人對於五四運動的紀念,不同歷史時期中共領導下的知識界和教育界對於五四運動的紀念,不同歷史時期中共領導下的普通民眾對於五四運動的紀念,以及不同群體在五四運動紀念上是否受大的時代背景的影響,彼此之間的紀念活動具有怎樣的同與異,對於當今時代五四運動的紀念活動具有怎樣的啟迪作用;等等。
其次,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史,有著豐富的可供利用的研究資料。從官方文獻來看,中央檔案館和各地方檔案館所藏關於五四運動紀念活動的檔案、各種不同歷史時期的黨報黨刊、我黨歷任主要領導人關於五四運動的重要講話以及主要領導人的文集和回憶錄等,對於探討中國共產黨五四運動紀念史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從民間文獻來看,不同時期各種有關五四運動的資料集、親歷見證過五四運動紀念的各種時人的文集和回憶錄等,也都是探討五四運動紀念史的重要資料,充分佔有這些歷史文獻,可為探討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史提供一個他者的視角。
最後,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史,有著豐富的可供運用的研究方法。正如陳金龍所指出的,紀念活動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政治儀式、政治象徵,是實現文化傳承、文化傳播的手段,也是促進社會認同、社會凝聚的途徑,還是保存歷史記憶的一種方式。由此而言,諸如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都是五四運動紀念史研究中需要綜合加以運用的。而且,採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對象也會有很大區別。比如,運用比較研究法,可以探討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活動的同與不同,進而揭示不同歷史時期紀念活動的各自特點等。
總之,由紀念史這一視角來看,站在百年之後新時代的今天,梳理和總結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百年紀念歷程及其所呈現的不同特點,對新時代如何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當然,如果從話語分析的視角來看,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史還有著折射時代變遷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概而言之,時期不同,我黨紀念五四運動的話語體系也有所不同,分析紀念五四運動話語變動的歷史軌跡,解讀不同時期五四運動紀念話語的變化及其原因,既可折射出百年來世情、國情與時情的時代變遷和走勢,還可揭示中國共產黨在紀念五四運動活動中注重引領並建構自身意識形態話語的歷程。而如此種種的探討,均將有益於汲取滋養,進而促進當今的經濟社會穩定和發展。由此著眼,有志於此方面研究的學者不妨一試。
(作者單位: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