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準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的正確方向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近日,2019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在中央團校舉行。課題負責人、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委會主任、中央團校黨委書記倪邦文介紹了課題總規劃,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李玉琦、胡獻忠,中央團校吳慶等三位子課題負責人介紹了前期準備情況。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執行院長楊鳳城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程美東教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歐陽軍喜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周良書教授等特邀專家對課題研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開題論證會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有助於進一步推進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

一、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和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開展五四運動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的根本遵循。

1.把握研究的根本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和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課題研究始終都要把握的重大原則和重大方向。石仲泉認為,這兩個重要講話是研究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基本依據。倪邦文表示,課題研究目標就是要進一步深入學習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和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強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研究」「加強對五四精神時代價值的研究」等重要指示和要求,進一步引導青年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激勵青年在各行各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2. 把握研究的重點內容。課題設計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五四精神的時代價值、五四精神在當代青年中的傳承路徑三個子課題,形成了清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重點。石仲泉、楊鳳城、歐陽軍喜認為,這三個子課題從歷史、理論、實踐的角度對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進行研究,很好地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基本精神,把握住了研究的重點內容。

3. 把握研究的重要意義。開展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具有重大意義。程美東認為,五四運動是中國共產黨紮根中國、放眼世界、實現長期發展的旗幟,這面偉大的旗幟不能丟;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從中國共產黨文化旗幟的戰略高度來研究五四運動。歐陽軍喜認為,五四運動之後中國的歷史進程與五四運動密切相關,五四運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時代影響。圍繞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非常重要,意義非常重大。

二、深挖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深遠影響。專家學者結合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研究現狀,提出了亟待突破和加強研究的重要問題。

1. 加強對「三個偉大運動」的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偉大社會革命運動」「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石仲泉和歐陽軍喜認為,研究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必須要緊扣「三個偉大運動」的論斷。目前學術界對於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研究成果較多,對於「偉大社會革命運動」的研究成果較少且缺乏深度。有待系統梳理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習近平對社會革命運動的論述,進一步深入研究「偉大社會革命運動」這個問題。

2. 做好「四個講清楚」的闡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清楚為什麼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講清楚為什麼馬克思主義能夠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指導思想,講清楚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夠擔負起領導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講清楚為什麼社會主義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並不斷完善發展。李玉琦認為,這「四個講清楚」是研究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必須要關注的重點。胡獻忠認為,「四個講清楚」主題宏大,要真正講清楚這些大邏輯,就必須要落到具體的社會層面,結合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青年的經濟活動方式、社會交往方式、生活生存方式等進行研究闡釋。

3. 加強中國共產黨對五四運動知識建構過程的研究。一是中國共產黨對五四運動的認識闡釋史值得梳理。程美東認為,要通過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關於五四運動的論述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了解五四運動在黨的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把握研究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方向、重點和切入點。楊鳳城認為,1939年五四運動20周年,黨中央開始紀念五四運動,此後每逢五年十年特別是逢十年都要紀念,中國共產黨對五四運動的認識闡釋史值得我們系統梳理研究。二是大力糾正學術界關於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不正確政治取向。歐陽軍喜認為,長期以來學術界存在兩個「五四」,一個是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五四運動」,一個是以胡適為代表倡導的「五四運動」,反映出不同的政治取向。梳理研究中國共產黨對五四運動的認識闡釋史,有助於糾正學術界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誤解和偏差。三是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生成機制需要研究。周良書認為,五四運動作為一個歷史事件,其意義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在歷次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中不斷總結、追加和賦予的,每一次紀念活動都附加了新的時代意義。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生成機制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從中亦可以尋找五四精神的延展、生長機制。

三、加強對五四精神時代價值的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五四精神時代價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時代弘揚五四精神的意義和要求。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開展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要立足於當下,立足於時代,講清楚五四精神的時代價值。

1. 正本清源,辨析「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內涵和關係。一是研究8個字的深刻內涵。石仲泉、李玉琦、程美東等專家學者認為,要深入挖掘「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內涵。目前對五四精神中「愛國」內涵的論述比較充分,對「進步」「民主」「科學」內涵的論述相對較少,我們應該對這8個字進行全面深入、精準科學的論述。倪邦文認為,五四精神內涵要常讀常新,既要挖掘其歷史內涵,又要注重時代性。二是研究8個字之間的關係。李玉琦認為,這8個字是一個有機整體,闡釋其內涵不能只強調某個側面,而是要充分考慮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繫。石仲泉將五四精神比作一艘航船,認為愛國是作為動力的發動機,進步是指南針,民主是主體意識,科學是實事求是的精神,8個字緊密聯繫,缺一不可。

2. 縱橫脈絡,探究五四精神源和流。五四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外來的先進文化,成為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思想源泉。倪邦文認為,從縱向來看,五四精神來源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孕育了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歷次變法體現出不斷追求變革、追求進步的精神;從橫向來看,五四精神吸收借鑑了當時西方的文明成果,特別是民主和科學思想。楊鳳城認為,要深入思考五四精神與中國革命文化、黨內政治文化的關係,將五四精神放到中國革命文化和中國共產黨紅色精神圖譜中進行定位和研究。

3. 抓住核心,把握五四精神的本質。五四精神的本質就是愛國主義。倪邦文認為,五四運動鮮明地貫穿著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題。革命戰爭年代,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鬥爭,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核心也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和內在動力。楊鳳城認為,五四時期的愛國主義不是「空降」而來的,愛國主義在中國紮根已久,要注重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愛國主義的思想淵源。中國古代的愛國主義、近代愛國主義、當代愛國主義既一脈相承,又因歷史時期不同而呈現出一定的差異。

4. 明確主題,闡釋五四精神的時代價值。一是五四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轉折點。倪邦文認為,五四運動扭轉了長期以來中國封建文化和西方殖民文化對於中國人民思想的鉗制,為開創新的歷史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史上的轉折點。二是五四運動揭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序幕。倪邦文認為,五四運動讓我們找到了一個指導思想、一個領導力量和一條正確道路。以五四運動為起點,馬克思主義開始大規模傳播到中國,五四運動中成長起來的先進分子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中國人民走上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徵程。三是五四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李玉琦認為,要重點講清楚五四精神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係,講清楚五四精神與當代青年成長成才的關係。倪邦文認為,要引導新時代青年把自己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緊密結合,將小我融入大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探究五四精神在新時代青年中的傳承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專家學者們認為,課題要致力於探究五四精神在新時代青年中傳承的有效路徑,讓新時代中國青年牢記五四運動、傳承五四精神。

1. 明確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弘揚五四精神的要求。倪邦文認為,要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弘揚五四精神的要求,引導青年堅持黨的領導,堅定理想信念,熱愛偉大祖國,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吳慶認為,我們要從不同時代傳承弘揚五四精神的歷史中,研究傳承弘揚五四精神之「魂」,用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情激發新時代青年勇於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2. 突出對新時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研究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要把青年群體作為重中之重,讓五四精神成為青年成長的精神力量。倪邦文認為,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要與當前的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密切結合,重點突出對新時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程美東、楊鳳城、胡獻忠等專家學者認為,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要關注當下社會政治活動,針對熱點問題和青年困惑展開論述,做到有的放矢。

3. 把握新時代青年的特點。吳慶認為,傳承弘揚五四精神關鍵是要研究當代青年的特殊性問題;只有把握好新時代青年的特點,才能確保傳承的效果。周良書認為,傳承五四精神要充分激發青年的主人翁意識,讓青年感受到「青年強則國家強」,感受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成才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必然聯繫,自覺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五、厚植史料支撐 拓展研究視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中來認識和把握。這是我們研究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根本方法,也是進一步厚植史料支撐、拓展研究視野的必然要求。

1. 堅持大歷史觀。堅持大歷史觀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方法論。楊鳳城認為,課題研究要遵循大歷史觀這一根本方法論。歐陽軍喜認為,堅持大歷史觀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長時段。研究五四運動不能只研究五四時期,而是往前推、向後看,拉長歷史時間段。二是寬視野。研究五四運動不能局限於中國,而是要用世界眼光來看待和研究。程美東也認為,比較不同國家歷史上的革命運動,五四時期的中國青年為什麼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的革命道路,根源在於五四時期的中國青年大多出身於中小階層,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聯繫;了解中國底層民眾實際,為他們深入群眾、發動群眾,創造了天然的便利。

2. 注重史論結合。一是廣泛搜集相關歷史資料。課題組依託青運史檔案館,中央團校圖書館、校史館、五四與青年運動史料展等,能夠便捷掌握較為豐富的史料。程美東、楊鳳城、歐陽軍喜等專家學者認為,歷史資料是研究的基礎,要加強五四運動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尤其要注重從海外檔案館入手,擴大海外歷史資料的搜集。二是堅持守正創新。石仲泉認為,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闡釋工作,同時要有學術勇氣和學術能力,在歷史材料梳理研究基礎上講新話、出新意。周良書認為,在論述時要關注歷史語境,關注當時人們的思維方式,從而找到與社會語境相符合的「等價物」。

3. 加強學術對話。一是梳理國內外已有相關成果。楊鳳城認為,課題要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已有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既要關注經典研究成果,也要關注近些年年輕學者的成果,還要關注海外最新研究成果,加強學術交流對話,推動課題研究不斷深化。二是構建研究範式。程美東認為,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課題研究要跳出以西方為主的研究範式,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實踐,構建中國特有的研究範式。

(王娟,系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團校黨群工作部教師)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要把準五四運動和 五四精神研究的正確方向
    本報訊(通訊員 周月亭)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近日在中央團校召開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認為,課題研究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準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研究的正確方向,拓展研究視野,深挖歷史意義,突出時代價值,讓研究工作更加有利於新時代中國青年牢記和傳承五四精神。
  •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論證會認為——要把準...
    原標題:「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論證會認為——要把準五四運動和 五四精神研究的正確方向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近日在中央團校召開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出席會議並講話。
  • 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  天安門集會遊行和火燒趙家樓的壯舉留下的文獻資料中,最珍貴的要推顧兆熊的《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學生之示威運動與國民之精神的潮流》、羅家倫《「五四運動」的精神》、張東蓀《「五四」精神之縱的持久性與橫的擴張性》。這三篇「短評」,是五四運動最重要的三份文獻。
  •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論證會認為——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論證會認為——要把準五四運動和 五四精神研究的正確方向周月亭發稿時間:2020-07-06 17:16: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中國青年網  本報訊(通訊員 周月亭)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近日在中央團校召開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
  •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舉辦
    本報北京6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寶光)今天,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在中央團校召開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出席會議並講話。
  • 從紀念史視角加強五四運動研究
    同時,如果著眼於反思的視角對這些文章進行檢索,則可見這樣一個事實:目前的五四運動史研究,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著眼於探討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見。其中,陳金龍、胡國勝、陳文勝等將中國共產黨人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和解讀聯繫起來,頗有價值。不過,這些學者大多將研究時段限定在革命時期,進行整體闡述的論著也是著眼於闡發五四精神以及紀念活動的社會功能等視角。
  • 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
    一個世紀以來,五四運動激勵著中華民族自尊自信、昂揚向上、不懈奮鬥,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銘刻於心並外化於行。五四精神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其產生的巨大影響跨越時空,對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理解五四運動的百年歷史意義?如何看待五四運動與中國人的精神成長?如何把握五四運動和中國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本版今日刊發三位專家的文章,對此進行探討。
  • 五四特輯 | 五四星火: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對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是十分巨大而又深遠的。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五四運動促使中國先進分子的思想方向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近代以來,在一個長時間裡,中國先進分子曾經虔誠而熱烈地向西方學習,希望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
  • 錢昌明:什麼是「五四」精神?——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五四運動形成的「五四」精神,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由向下沉淪、轉折為向上奮進的精神力量。如果沒有「五四」精神,就不會有新民主主義革命;如果沒有「五四」精神,就不會有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新中國。
  • 「傳承五四精神,踐行愛國主義」——我校團委開展紀念五四運動101...
    在第101個五四運動紀念日到來之際,為號召我校全體青年學生高舉五四運動「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輝旗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用實踐行動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校團委開展了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系列活動。2020年4月26日下午,校團委在七樓會議室召開了「傳承五四精神,踐行愛國主義」主題團日活動。
  • 五四精神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
    五四運動也正因為有上述兩大內涵,才形成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在北京大學強調的「五四運動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一個重要譜源,發揮過巨大歷史作用,經過百年滄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當代價值。
  • 五四運動催生了五四青年節,它的精神內涵需要我們去領會
    五四運動爆發至今,已經是一百零一年以前的事情了,筆者在第一次接觸到關於五四運動的歷史時,內心深處頗受震撼。在那樣動亂的年代,生死都在一念之間,能夠放下筆去拿起槍,去和侵略勢力對抗,說實話,這是需要勇氣的。
  • 五四青年節在紀念什麼:五四運動中的愛國青年和五四精神的核心
    一、顧維鈞先生和五四運動中的愛國青年1.巴黎和會上,31歲的中國外交家顧維鈞先生顧維鈞先生作為「民國第一外交家」,生於1888年,在美國留學期間,取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在當時被列強環伺的中國,顧維鈞先生用自己出色的外交手段,全力維護祖國和民族的利益。
  • 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必須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加深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認識」①,引導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本文試從毛澤東關於五四運動及相關問題的論述入手,進行研討,以期有助於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相關論述的學習和踐行。
  • 新時代,讓五四精神繼續激蕩迴響
    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覺醒的先聲,創造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內涵的五四精神。在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一寶貴的歷史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五四精神時代價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時代發揚五四精神的意義和要求。」
  • 五四精神的時代闡釋與青年人格塑造
    原標題:五四精神的時代闡釋與青年人格塑造 編者的話 今年是五四運動101周年。在我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秩序逐步全面恢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收官階段這個特殊節點,在這個特殊年份的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向全國各族青年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 五四青年節 | 傳承五四精神,綻放青春力量
    在五四運動這場偉大的革命運動中,全國各界、尤其是廣大青年學生,把國家的命運同自己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把個人價值融入到中國社會的進步中、融入到中華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中,表現出了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
  • 慶祝五四青年節主題活動口號大全 五四運動100周年慶祝口號
    五四青年節是專門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節日,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這個專屬於中國青年人的節日很多地方學校單位都會舉辦有意義的活動,那麼慶祝五四運動活動主題口號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青春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  慶祝五四青年節一百周年  高舉「五四」火炬,永葆先進本色,爭當青年先鋒!
  • 什麼是五四運動?五四青年節的由來?百年五四,青年奮進正當時!
    ​二、五四愛國運動的意義首先,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經歷了兩個階段。為了紀念五四愛國運動中青年學生做出的突出貢獻以及發揚的愛國主義精神,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中央人民政務院把每年的5月4日設立為「五四青年節」,一直延續至今。
  • 美高官的所謂「五四精神」演講,都說了些啥?
    波廷格稱,五四運動在於「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是「中國的啟蒙運動」。他將「五四精神」理解為「民主理想」、「平民主義」。他刻意使用的「平民主義」一詞,其實就是「民粹主義」(Popu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