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少有學問的人在慕道多年之後才能夠明白這個顯淺的道理?

2020-12-26 唐牧師與你解讀聖經

為何不少有學問的人在慕道多年之後才能夠明白這個顯淺的道理?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老唐繼續與大家分享《使徒行傳》中,保羅所遭遇的那些事情以及他為主傳講福音時所遇到的人和事。

事實上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最關鍵的對我們自己影響最深遠的就是信仰這件事,人生當中任何其他的事情,它的影響都是暫時的,信仰卻是決定人在永恆當中是永遠與神的恩典隔絕還是永遠與神同在!

在《使徒行傳》中寫道:呂底亞留心聽道,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聽得明白,而且願意接受她,敞開她的耳朵;主就敞開她的心,正像主在她門外叩門,只要她願意開門,主就進去與她坐席有甜蜜的交通。

人肯順服主就必定會同工,呂底亞雖然是一個非常富裕的生意人,生意很忙碌,但是她能夠在敬拜神的日子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敬拜神,是我們所應當效法的,因為她看重屬靈的事、看重人之間的關係。在她的生命當中,他是把神放在了第1位。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是不是一個渴望聚會的人呢?還是我們把聚會當成一種的負擔呢?我們很多時候總以工作忙而逃避聚會,其實根本的原因並不在乎忙與不忙,而是在乎渴慕與不渴慕,如果我們沒有渴慕的心,我們總會找到很多的理由和藉口,而不參加聚會反過來會影響我們對主的信心。

如果我們有渴慕的心,任何的困難都不能攔住我們的腳步,聚會是上帝對我們的邀請,是我們蒙福的機會,正如詩歌所描述的,「因為這裡有神的同在,有神的言語,這裡有聖靈的恩膏,這裡是另一個天地。」,《希伯來書》10章25節也教訓到「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

呂底亞認主的名,接著她和她的一家都領受了洗禮,見證主的救恩,其實一個外邦的女子去相信猶太人傳講的彌賽亞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呂底亞信了,並且她帶領她全家的人都信了,是公開的。

相信你知道以後在呂底亞家族或交際的朋友當中會很多尊貴的婦女因著她影響也信了主,因著呂底亞的勇敢,她的領先,使福音在歐洲逐漸展開了。

其實十字架的道理是很簡單的,就是人犯罪了,主耶穌親自替我們擔當罪,以致我們可以得救。但是這個顯淺的道理卻有不少有學問的人,聰明的人在慕道多年之後才能夠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呢?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二章14節就說明了,「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並且他們不知道,如果沒有神的幫助,人憑著自己血氣的思想,憑著自己的知識是想不通神的事情的。

我們之所以能夠信主,都是因為神的靈在我們心中動工,感動光照,幫助我們用神的話語甚至用環境挫折敲響我們的心,才使我們明白過來,所以我們信耶穌是神打開我們的心竅,不是我們自己的努力。所以我們更應該常常去感謝主白白賞賜給我們的恩典,每天去禱告祈禱,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基督徒吧。

相關焦點

  • 皮日休這首詩至少要讀一次,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也可以成功
    古人對於做學問的態度,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僅僅是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畢竟在古代讀書人只要能夠通過科舉考試,那樣就可以成為人上人,享盡榮華富貴;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人對於讀書做學問的態度最令人感動,精益求精,正是這種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使得古人在文學上大放異彩,才有唐詩和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
  • 《利害釋義》保持正確的因果觀念,才能明白事物存在的道理
    沒有悟性的人,通常難以明白學習文化的重要性,他只能看到獲取財富的表象,卻不明白其內蘊藏的道理;這種只看外表的思想就猶如去水中撈取月亮,去鏡子中摘花,不明白事物的虛實道理,卻是難以有所成就。有覺悟的人,深刻明白學習文化的道理,能夠深刻感悟到學習知識可以讓自己在社會上安身立命。萬丈的高樓是從平地一層層建立起來的,再偉大的事業也是要有豐富的思想才可以創造。自然界萬物有因才有果,沒有一種事物是憑空產生的。心中必要保持正確的因果觀念 ,才能夠如願以償的獲取成功。
  • 《聖墟》已經寫崩為何還有人看?辰東可能也想不明白,原因有4
    《聖墟》已經寫崩為何還有人看?辰東可能也想不明白,原因有4《聖墟》作為「棺材三部曲」的第三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寄託了很多老讀者的期望,前期的《聖墟》劇情是精彩的,由此佔據了多家網站首榜,但是到了中後期由於劇情的「水」和人物的崩塌,辰東的拖更斷更等原因導致《聖墟》已經寫崩了,但是為何還是有人看《聖墟》?
  • 道理明白的不少,為什麼還是不成功,因為你只是懂了道理
    聽了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日子。人們經常談論這句話。事實上,紙上談兵容易,但不採取行動,一切也是徒勞,如果我們想過上好日子,我們必須做出改變。第一條道理固然好,但我們也應該行動起來有這樣一個故事,徒弟問師父,世界上誰最聰明?
  • 職場老油條分享的三個道理,年輕人越早明白,越受領導青睞
    有朋友問我:怎麼樣才能讓領導同事都喜歡你?誰都想要得到每個人的讚揚和喜歡,但俗話說得好:有背總有人說。指望領導和同事都喜歡你是很不現實的事情。年輕人行走職場,不管開始與領導的關係如何,都應該儘量給領導留下好印象。
  • 女子圍乙,江蘇慕道億高暫列第二
    王祥雲揚子晚報網11月18日訊(記者 湯敏) 17日,2020年全國圍棋女子乙級聯賽在杭州蕭山結束了第4輪,江蘇女子圍棋新軍慕道億高隊本輪擊敗了友士女子寶島隊別看慕道億高隊是新軍,但三位隊員中兩位主力卻頗有名氣。其中一位是前江蘇致遠隊的成員王祥雲三段,另一位是韓國外援權孝珍七段。王祥雲此前多年效力江蘇女隊,是隊伍7連冠的功臣之一,不過因為年紀漸大,慢慢淡出了頂級比賽。除了王祥雲,丁波又請來了韓國外援權孝珍七段,加上一位今年剛定段的、出生於2007年的小將嚴惜驀,組成了慕道億高隊。
  • 作為進入大學的新生,怎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受歡迎?
    如今,很多學校已經完成了迎新工作,不少大一新生也已經正式入學了。對於這些剛上大學的新生來說,大學的很多事情他們還沒有經歷,在處理一些雜事方式也不是很熟練,因此,在這個階段,新生想必會有很多疑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有個好人緣。那麼,剛進入大學的新生要怎樣做才能夠讓自己更受歡迎?
  • 想要獲益良多的人,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被榮格的語錄道出!
    人的一生,也只有不斷獲益良多,才能逐漸完善自己,成長自己,變得有智慧,變得很強大。一個人一生,倘若獲益很少,那麼他自然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在沒有讀榮格的語錄前,我認為,誰想要獲益良多,一定要明白的一個道理,這個道理便是:平凡、普通、順境中,人是很難獲益良多,相反,在困難、挫折、逆境當中,只要你有足夠勇氣去面對越挫越勇,你就一定可以獲益良多,直達成功的彼岸。
  • 有哪些是需要踏入社會之後才會明白的道理
    踏入社會已經10年了,也踩過無數的坑,分享出來只是希望看到的人能少走點彎路。小時候總是想著要改變世界,長大之後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的不堪,階層是如此的難跨越,於是心態越來越平和,懂得感恩,懂得每個成年人的不易,再遇到一些人和事也就釋懷了。
  • 《榮歸》:看完電視劇之後,應該明白的5個人生道理
    看完這部電視劇,我們應該明白5個人生道理。一、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沒有了健康,一切可以說是免談。是啊,健康是「1」,其餘都是「0」,沒有這個「1」,有再多的尾數也是個「0」。請善待健康「1」,才能有真正的尾數「0」。
  • 《易經》中的「數,理,象」是什麼意思,明白這個就算入門了
    這裡是「說易解道」前面我們講了易經中的三個原則【變易,簡易,不易】當我們懂了這三個原則之後便可以開始學習三個內涵【數,理,象】這些基本的原則內涵理解之後,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易經入門,才能去研究易經。其中包含著世間萬物的觀點,人生也好,思想也好,都有它的原則和道理。
  • 通過健身鍛鍊明白的一些道理
    通過健身我才明白了一些知識和道理,有些甚至超過了健身鍛鍊本身。下面分享我其中的一些認識和感悟吧:1.脂肪不能變成肌肉年少鍛鍊時,自以為脂肪通過力量健身會「壓成」肌肉,大概半年後看著自身沒變的脂肪,才感悟脂肪是兩碼事哦。
  • 為何水壺能在空中「懸浮」?當地人:把水關了你就能明白
    沒有人會因學問而成為智者。學問或許能由勤奮得來,而機智與智慧卻有賴於天賦。——約翰·塞爾登如果說自然的風光那是來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時光的饋贈,那麼城市的建設就是來自人類的智慧,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人們在渴望與自然接觸的時候,也會發現身邊的城市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尤其是針對市民悠閒購物的地方,總是有一些讓人十分驚嘆的建築或風景,其中有一個選在半空的水壺一度引起網友的熱議,為何水壺能在空中懸停著?
  • 養生的人,都明白的一個道理,被呂不韋的語錄道出,警醒世人!
    為何跳廣場舞的都是大爺大媽,說白了他們年齡大了,身體健康都出現了問題,才知道要改變自己生活習慣,不能太懶,要多運動。那麼養生的人,都明白的一個道理,是什麼道理呢?在沒有讀呂不韋的語錄前,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要把自己健康放在一起,你就會知道休息,知道不去熬夜,知道不去為錢拼命。
  • 陽臺採光好可以曬衣服,怎麼安裝晾衣杆,學問有不少
    陽臺採光好可以曬衣服,怎麼安裝晾衣杆,學問有不少嗨嘍大家好,現在大部分的朋友都是住在樓房裡,所以很多家庭晾曬衣服已經不靠去院子裡去空地裡拉繩子曬了,一般就是使用陽臺來曬曬衣服,雖然說不如在室外那樣可以直接接觸陽光,但是手拿更為方便
  • 讀書使人明理,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需明白的道理
    有一話題人們時常談起:」讀書使人明理「。成年人都認為自己很明理,至於是否明理,也沒有規定具體的標準,但人人心中有桿秤,對於所謂的「明理」都有各自的評判標準。對於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而言,他們沒有走向社會,正處於完成學業階段,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讀書達到明理的目的,那麼,讀書使人明理,究竟需要明哪些「理」?根據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談一下自己的理解。小學階段:明確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用一句話來說,小學階段就是要養成遵守校規校紀的好習慣。
  • 知乎高贊:有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會才明白的?
    來源:商業洞察01知乎上有一個提問:有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會才明白的?有很多高贊答案都寫得很好,有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有的講述自己的真實經歷,有的提供催人奮進的乾貨……而我最喜歡的,是一個毒雞湯段子。車上,一個小夥一路抱怨:「活是我幹的,受表揚的卻是組長,最後成果又是經理的,不公平!」
  • 讀《論語》:學而不厭,不恥下問,才能成為德才兼備的聖賢之人
    下問,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天資聰穎的人,自以為聰明,因而不願意勤學好問。孔雖然很聰明,但他卻從不驕傲自滿。他對很多學問都認真學習,和大家一起交流討論,沒有厭倦的想法,他勤奮學習到這種程度。地位比較高的人,通常高高在上,不肯向地位低的人請教。孔雖然身居大夫的高位,他卻從不趾高氣昂,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便向別人請教。
  • 先弄明白這個解卦和斷卦的道理
    我是一個懂《易經》的學者,不是一個算命先生,我們參悟易理的人,在面對人生的時候,如果心中遇到了困惑,或正好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該怎麼去應對的時候,也許就可以通過某種特殊的方法,來尋找某一個卦爻,說來也很奇怪,這個卦爻它剛好就能夠給予我們智慧上的啟示,也許你會說這是一個巧合,
  • 安妮寶貝:如果你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一定要讀懂這個道理
    記得老一輩人,對我最多的教誨就是做事先做人,初入社會,一心想事業有成,自認為,有錢能使磨推鬼,再多再難的問題,都能夠用錢解決,後來,慢慢的理解了,為何老一輩人勸導做事之前,要學會做人。做人有多難?做人的學問,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