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殷海光:如果自由有回聲

2021-02-07 大學新聞

殷海光先生死於1969年,迄今已經過去了49年。如果先生還在,將步入他的期頤之年。

1919年12月5日,殷海光降生在湖北省黃岡縣(今黃岡市)龍山鎮殷家樓村。他本名殷福生,這個名字,想是寄託了家人的美好祝願。道教中,道友見面是以「福生無量天尊」作為打招呼的敬語的,可惜,殷海光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歷盡磨難,沒有滿足家人對他福生無量的期許。

殷海光的一生,身上最大的標籤,就是自由主義者。而最初,殷海光感興趣的卻是邏輯學。當時在大學讀書的同窗好友,給他帶了一本書,由金嶽霖為清華大學哲學系學生編寫的講義《邏輯》。1935年,殷海光訂購到查普曼和罕勒合著的《邏輯基本》。如饑似渴地讀完之後,年僅16歲的殷海光,起了將其翻譯出來的念頭。

完成這部四百七十多頁的邏輯學著作翻譯之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又寫了一篇洋洋灑灑一萬五千字的譯者引言。至此,殷海光跨出了他學術生涯的第一步,也拉開了此後一生以筆為矛、追求自由的序幕。

1936年秋,高中畢業的殷海光,得到金嶽霖鼓勵,繼續北上求學。金嶽霖的性格單純篤實,可是作為金門弟子的殷海光,這一生都沒有收斂過自己的鋒芒。

1938年秋,國家局勢動蕩,大學紛紛遷移。殷海光追隨金嶽霖的腳步,來到了西南聯大,在這個傳奇校園裡的哲學系,度過了珍貴的四年。4年之後,又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專攻西方哲學。

1948年底徐蚌會戰時,他曾以《中央日報》主筆的身份親臨前線。從燈紅酒綠的都市,走向連年兵燹之戰場,眼見「赤野千裡,廬舍為墟」,殷海光黯然神傷,開始「體認到中國的問題滿不是派系口號所喊得那麼簡單」,並「開始了解黨派偏見如何有害於中國問題之適切的解決」。也由此「對國事的態度,大為改變」。

1948年11月4日,殷海光在《中央日報》上發表《趕快收拾人心》的社論,對豪門貴族和國民黨的內外政策加以猛烈抨擊,受到蔣介石怒斥。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殷海光開啟了自己身為自由鬥士,為國為民、不畏迫害的特殊生涯。

同年5月12日,殷海光又因在《中央日報》上發表社論《設防的基礎在人心》,將跟隨蔣介石逃臺的軍政人員貶為"政治垃圾",再次觸怒國民黨當局,受到國民黨的圍剿、迫害。在此情形下,接觸到時局黑暗的他,離開《中央日報》,開始選擇高校作為自己的棲息地,並最終選定了臺大。

才華橫溢而又不願流俗的殷海光,到臺大後,致力學術,再一次綻放出人生光華。1949年11月,殷海光與胡適、雷震等人,在臺北籌辦了綜合性半月刊《自由中國》。當時胡適不在臺灣,雷震以負責行政事務為主,殷海光成為刊物的靈魂人物。他的言論、思想,得到一個公開發聲的平臺,也使得刊物的發行量扶搖直上。

這段時間,「哈耶克」對他的影響最大。1953年,殷海光拜讀了哈耶克出版於1944年的《到奴役之路》。他的思想也抵達真正成熟的時期,並開始以自由主義作為自己做人行事的準則。

在臺大期間,殷海光成為臺大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殷海光的學生劉福增曾表示:「一講到三十多年來的臺大,第一個常被提到的人,不是傅斯年,就是殷海光。但是,如果從學術思想的內涵、學術批評精神和風範的樹立,追求真理精神的光輝,以及感動和影響青年學子思想精神和學術情趣等方面來看,殷海光,無疑的,是臺大三十多年來的第一人。」張灝回憶說:殷先生的理想主義精神,使他成為當時「臺大校園裡的一塊精神磁石」。

1957年8月開始,殷海光在《自由中國》推出了總標題為「今日的問題」的一系列社論,全面檢討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問題。他一改之前的晦暗,走到了最前臺聚光燈之下。在《是什麼,就說什麼》之中,殷海光還提出了知識分子肩上所擔之責:「近代的自由思想者是本著剛健的精神積極奮鬥才開出民主自由的花朵。今日之勢,不做自由人,就得為奴隸。除了這二者以外,真是再沒有第三條路可走了。」

1957年8月至1958年2月,《自由中國》共計提出15個問題,作為「今日的問題」。有多篇文章,出自殷海光手下。對於尖銳問題的直面,殷海光掀起了很大波瀾,但高潮點則是他所提出的「反攻大陸問題」。

殷海光認為,「反攻大陸問題」是一切問題的關鍵。當時的國民黨官方言必稱「反攻大陸」,蔣介石將「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常掛嘴邊。「反攻」,是國民黨力證其政黨合法性的「護身符」,殷海光直言「反攻是不可能的」,為此遭到了國民黨的嚴厲打擊。

1960年9月4日,「雷震案」爆發,雷震被捕,《自由中國》停刊。殷海光不僅沒有賴以發言的平臺,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案發當天,《自由中國》編輯部全體成員,各自被完全隔離在家中,如同身處孤島,孤立無援。

政治的黑暗,沒能使他完全噤聲。從10月1日到16日,殷海光接連在《民主潮》等雜誌發表了《我看雷震和新黨》、《法律不會說話——因雷案而想起的》和《雷震並沒有倒——給李萬居先生的一封公開信》等文,堅持不懈地為自由呼號。

在一生的治學生涯中,殷海光一直以介紹西方的形式邏輯和科學方法論到中國為己任,撰寫了《思想與方法》、《論認知的獨立》、《中國文化之展望》等著述。他認為,由於儒家文化的泛道德主義傾向和中國文化採取的」崇古」價值取向,中國的文化精神中缺乏認知因素,為此,必須依靠西方實證論哲學來補救。

殷海光大力提倡」認知的獨立」,強調「獨立思想」。他終生秉持科學、民主、自由的精神,堪稱是一位最富有批判精神的自由主義者。

其實,早在1957年,殷海光就出版了一本以對話體寫成的邏輯常識普及著作《邏輯新引:怎樣辨別是非》。他指出,尊重並培護言論自由,必須做到「就事論事」:「只問是非,不問是誰說的。…無論贊成或反對,應該完完全全以論題為範圍,而不旁生枝節。這是言論自由必需的態度和修養。」 這一類觀念和觀點,對於六十年後的當代中國讀者,特別是那些缺乏起碼的邏輯常識教育的網民來說,仍有啟迪心智的價值。

他的學生林毓生先生回憶說:「殷先生在他的(邏輯)課上,常常拿生活上的具體實例來說明邏輯的規則,有時也拿官方的政策、文告來說明其不通(不合邏輯)之處。這樣的方式,使他的課程變成讓頭腦不受專制散布的愚昧與虛偽所矇騙的利器。殷先生講課時,非常有條理,莊嚴而小拘謹,雋語如珠,靈光閃閃,……帶來一股新鮮的空氣,深具魅力,非常吸引人。」

1966年1月,《中國文化的展望》出版。但此時,殷海光已經失去了在校園公開演講的自由,外出活動也被跟蹤。1966年7月,甫出版的《中國文化的展望》一書被列入禁書之列,臺大迫於壓力,不敢再聘用他。

隨後三年,殷海光陷入了貧病交加、無人支援的苦難之中。如此困厄之中,殷海光卻從沒有後悔過來路:「自由之實現是要付出代價的。在這太陽被烏雲遮蔽的時代,我之身受,正是為自由所付出的代價。也許還得再付出哩!」

先行者是孤獨的。殷海光曾自豪地自道:「就思想努力的進程而論,我超過胡適至少一百年,超過唐牟至少三百年,超過錢穆至少五百年。箇中的進程,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這些知識分子在種種幌子之下努力倒退,只有我還在前進不已。」 這種大夢獨醒、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猛,也給他的人生帶來巨大的痛楚。

他本想去往美國謀生,受到國民黨多方阻擾,直至病逝,殷海光都沒有離開臺灣這片土地。

1967年,殷海光被檢查出胃癌。1969年,纏綿病榻兩年有餘的殷海光,走到了自己人生盡頭。

臨終前,殷海光寫道:「我死的不甘心,我的思想才剛剛成熟,就在跑道的起跑點上倒下來,對於青年,我的責任未了,對於苦難的中國,我沒有交代。」

他為自己一生所下的註腳,總也離不開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我是五四後期的人物(Post-May-Fourthian ),正像許多後期的人物一樣,沒有機會享受五四時代人物的聲華,但卻遭受著寂寞、悽涼和橫逆。」

作為「五四後期的人物」,他夾在五四一代和下一代之間,思想的光芒被遮蔽在五四一代的陰影之中,與下一代在心靈上的溝通又因代際的關係而遭阻隔。但殷海光並未被時代的浪潮所打倒,他從來也沒有放棄過希望,他掙扎著摸索前行的路,並希望自己的摸索能成為下一代前行的資糧。

那一年的9月16日,臺灣的自由主義之父殷海光病逝,這天離他50歲生日還有整整3個月。

他一生都保持著激揚的精神,自由的精神,以澎湃的思想學說和一己之力對抗國民黨當局,以理性而雄辯的論說啟迪著幾代學人。

今天,那個一直以「五四之子」自喻,終其一生也沒能實現真正的自由的自由戰士,已消逝在褪色的時光裡。

只有他的著述仍在流傳,只有他的靈魂有時還在知識界的夢想裡閃現。在時隔半世紀之後,殷海光那不屈的道德英雄的形象,仍在啟迪我們這些後人,去尋找人類理想的光亮。

文字 | 杜駿飛

責編 | 胡園 王靜穎

編輯 | 孔德淇

本文經杜課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因自由而受難的殷海光
    其實準確地說,他不過是「後五四時期的人物」。他常說自己「沒有機會享受五四時代人物的聲華,但卻遭受著寂寞、悽涼和橫逆」,不過,他生前應該想得到,總有一天,當人們驀然回首,會重新發現他的存在。復旦大學教授章清的新著《思想之旅——殷海光的生平與志業》,讓我們有機會再次重溫殷海光的心路和他奮鬥的全程,還有他親身經歷的那個可以歌、可以哭的大時代,放在整個歷史的三峽中,這個「大時代」至今還沒有收尾,殷海光這個獨特的個體生命的意義也正在一點點顯現出來。
  • 殷海光——自由主義在近代中國
    1937年「七七」事變後,殷海光於次年進入昆明西南聯大就讀,師從金嶽霖,1949年到臺灣,在臺大哲學系任講師,幾年之後升任教授。殷海光演講邏輯透徹,廣博清晰,激情洋溢,賦予魅力,以至他在臺大的演講總是擠滿了聽眾。學生們之所以喜歡他,「是因為他不但有學問,而且有自己的思想,同時待人又非常熱誠坦白」。
  • 昔日的殷海光,會怎麼看今日臺灣?
    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臺灣,大家有若驚弓之鳥,生活是一窮二白,除了默默耕耘,重建家園,能說什麼?能要什麼?所以走進殷海光的故居時,一眼瞥見寬敞的獨門獨院,並注意到他生活的小細節:他有咖啡喝!還能在家請學生喝!又注意到他每月有美國的國務院津貼,不由得好生欣羨,沒想到小時候的「窮」,竟留給我如此深刻的烙印。
  • OW新英雄回聲和麥克雷竟有如此糾葛?看完你就明白了
    而從背景故事之中可以看出,米娜廖製造回聲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止她所創造的智械,使用回聲去化解智械危機所帶來的災難。也就是說,回聲這個被米娜廖製造出來的多功能進化型機器人很有可能就是這一次「戰爭」的關鍵人物。那麼,為什麼回聲的大招是「人格複製」呢?從官方的背景故事中來看,因為在智械危機之後,守望先鋒其實禁止了所有對人工智慧的研究與開發。
  • 《邏輯新引》:殷海光先生教你理清什麼是邏輯與思維能力(一)
    今天,我重看了一遍殷海光先生寫的《邏輯新引》這本書,這本小書主要是為了教學生講邏輯的,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種講邏輯的書,我一直傾向於看外國人與當代國內名人寫的邏輯書。所以,我這裡所引用的書籍,主要來源於殷海光先生的《邏輯新引》。這是一篇書評,帶有一絲個人理解在裡面。
  • 《火焰紋章回聲(Echoes)另一個英雄王》歷史背景及人物角色圖文介紹
    導 讀 《火焰之紋章回聲(Echoes)另一個英雄王》是由任天堂遊戲公司發行的一款戰棋類遊戲,本作作為1992年紅白機《火炎之紋章:外傳》的移植,遊戲角色有全程語音
  • 回聲地圖線上徵集⑥|招募:跟隨視障人士體驗回聲和城市空間
    例如對於盲杖的使用,無論是在地面上滑動還是敲擊,除了直接的觸覺感知以外,還要通過聽到的回聲來判斷不同障礙物的可能性。如果路前方停了一輛車,就會聽到一點金屬的回聲,而如果是一棵樹,一面圍牆,聽到的回聲會不一樣,給人的距離感也不一樣。在沒有拿盲杖的時候,視障者也可以通過打響指來判斷前方空間的距離和方向。
  • ​殷海光|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原名殷福生,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人。
  • 守望先鋒新英雄正式上線——回聲
    守望先鋒的老玩家對這位新英雄一定不會陌生,此前的多部CG,都有回聲的身影,一開始大家通過回聲的外形,一致判斷回聲會是一位輔助型英雄,沒想到最後官方公布回聲為輸出型英雄。守望先鋒總監Jeff Kaplan在接受IGN採訪時表示,回聲是守望先鋒2上線前的最後一位英雄,接下來的重點是守望先鋒2。
  • 守望先鋒:一句話定義新英雄「回聲」,你的都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左SHFT:"飛行",迅速向前飛行,然後可以在一小段時間內自由飛行(自由意味著你可以在空中自由轉向,可以垂直起飛,腳滑的時候可以用一下)。E技能:"聚焦射線",引導一道光線,持續數秒時間,對生命值低於50%的敵人造成大量傷害,包含護盾(後面這句話是重點)。
  • 「回聲」6種技能攻略,大招體驗開掛複製
    守望先鋒可以說是一款非常棒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在遊戲中玩家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英雄人物,雖然現在已經上線了30多位英雄,但是依舊滿足不了玩家對新英雄的渴望,而在不久前曝光的第32位英雄echo「回聲」,終於和小夥伴們見面了。
  • 守望先鋒:回聲英雄教學使用攻略
    我從測試服到現在玩了大概有100多小時的echo了,在天梯中也是上了不少大分,快速比賽中也是經常屠殺,那麼今天給大家簡單講講這個劃時代英雄---echo(回聲)Echo的定位很多人一開始就有誤解,她是一位輸出英雄,屬於法雞和鐵拳的結合體。和法雞不一樣的是,下落速度快,即時傷害低,沒法在空中持續掌握制空權。
  • 守望先鋒:一手回聲獨家使用技巧,讓你翱翔空戰,制霸66號公路
    飛行技能(Shift鍵)回聲向前衝刺後再自由飛翔3秒,被動技能是空中滑翔,這個技能小編覺得是最實用且最好玩的了。按下"飛行"鍵後回聲會先獲得一次初始推進,前進一小段後就可以自由飛行一小段時間。聚焦光線(E鍵)這個技能主要對半血以下的敵人有用,因為半血的敵人如果遇到光束攻擊,那麼他就會受到超高的傷害,在這時想要秒掉對手不是難事。
  • 歷史的回聲|快看!這裡有隻「獨角獸」!
    歷史的回聲|快看!這裡有隻「獨角獸」!>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歷史的回聲
  • 戴上助聽器後,為何有的人會感覺有回聲?
    戴上助聽器總感覺有回聲,怎麼辦?「嗡嗡嗡」的聲音迴蕩在腦子裡,就像在木桶中說話一樣。 有時候只是戴上,都沒有開機,也會感覺有回聲,到底是咋回事呢?有什麼辦法解決嗎?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助聽器回聲的問題。
  • 回聲報:利物浦鋒線有布魯斯特,省了買桑喬的錢
    近日,多特球星桑喬與利物浦和曼聯等隊都傳出了緋聞,有英媒稱曼聯開出了首付6000萬鎊,總價超一億英鎊的報價。而《利物浦回聲報》認為,利物浦有同樣英格蘭U17冠軍隊伍出身的布魯斯特,省下了買桑喬的錢。《利物浦回聲報》表示,英格蘭在三年前拿下U17世界盃冠軍,當時的隊伍裡有四名球員表現突出,中場的福登,邊路的奧多伊和桑喬,還有該屆賽事最佳射手布魯斯特。
  • 歷史的回聲|武威市博有個「動物園」……
    歷史的回聲|武威市博有個「動物園」…… 2020-12-16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獅城時評】「下文」要有回聲
    【獅城時評】「下文」要有回聲 2020-12-17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聲地圖線上徵集②|來自線下說明會的邀請
    Terence從2008年開始錄製上海的聲音,包括城市環境聲和人聲,並將上海的城市變遷、變遷中的人物面貌,以及都會區域接近自然的地理,透過收錄的聲音,長期呈現在「與滬成長」項目中。2020年6月,Terence錄製了外灘海關大樓內的鐘樓回聲。
  • 肝實質回聲增粗,呈瀰漫性病變,表示已經有肝硬化或肝纖維化嗎?
    不同組織有不同的硬度和密度,B超的聲像圖是不一樣的。相當於有經驗的人去市場買西瓜,總喜歡敲一敲,通過發出的聲音判斷西瓜是不是熟透了:不成熟的和成熟的瓜的聲音不一樣。當然,計算機處理的回聲,和敲西瓜發出的回聲,是不可同日而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