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廈門日報經濟新聞專版刊出碩橙科技專訪報導,介紹了創始人莊焰的創業故事及碩橙科技主營產品機器聽診大師的主要特點及應用,揭開噪聲為機器聽音診脈的秘密。
報導原文如下:
【名片】
莊焰
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碩橙科技創始人。
【創業者感言】
廈門良好的創業環境,為創業公司吸引人才、技術、資本等各方面提供有力支撐,使我們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研發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技術改變行業現狀,通過預測性維護幫助企業進行生產流程管控,實現工業生產降本增效,助推智能製造發展。
【創業經歷】
2016年,莊焰、譚熠等一群「理工男」從北京來到廈門,創辦碩橙(廈門)科技有限公司。
碩橙科技創始人莊焰(右一)正在與同事討論企業研發的「橙盒」
機械設備運轉時發出的聲音,看似稀鬆平常。但在火炬高新區企業碩橙(廈門)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碩橙科技」)創始人莊焰看來,這些聲音裡藏著機器的「秘密」——他和團隊研發的「機器聽診大師」,可通過機器發出的聲響,判斷運行情況,並在第一時間把零部件的小毛病揪出來,進行預測性維護,對工業生產故障發出預警。
經過三年多的深耕,碩橙科技已成為國內機器噪聲識別領域的領軍企業。今年9月底,碩橙科技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雷軍創辦的順為資本。
學校實驗室的機器噪聲 給了他靈感
創業的原點要從清華大學的實驗室說起。彼時還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學生的莊焰,與他的室友譚熠,時常埋頭於實驗室內。
在一次同學聚會中,有同學提到,他在某品牌汽車配套廠工作時,配套廠機器設備組中的一個機械手臂意外脫落,造成設備機組的非計劃停機,不僅耽誤了生產交付進度,且設備的維修費用十分昂貴。
這讓譚熠「心有戚戚焉」。譚熠當時主要從事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在實驗中要用到一種球形託卡馬克裝置。這種裝置需24小時不間斷工作,並通過使用多種不同類型的傳感器,監控裝置部件的狀態。而傳感器常常發生各種故障,無法有效監控裝置部件。
惱人的設備故障使譚熠萌發出一個全新的想法,「設備的工作狀態與其噪聲特徵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能否通過設備運行噪聲來監控它們的運行狀態?」而莊焰正在從事機械無損檢測方面的研究,熟悉機械故障的類型和原因。很快,志同道合的兩人走到了一起,希望把噪聲識別技術運用於預測性維護領域。
通過噪聲為機器設備診脈 提升產品良品率
懷著「把聲音識別技術運用於預測性維護領域,實現工業領域降本增效」的願景,2016年,莊焰、譚熠等一群「理工男」從北京來到廈門,創辦碩橙科技。
萬事開頭難,儘管團隊此前已在研發方面頗有建樹,但從研發到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需要積攢豐富的工業領域背景知識;另一方面,需要分析大量的故障樣本類型,把誘發機械故障回退到鬆動、開裂、缺齒、磨損等底層因素,對產品進行優化。」莊焰說,創業第一年,團隊一心撲在科研上,「大家相信堅持的力量」。
2017年,碩橙科技研發的「機器聽診大師」系統正式問世。據莊焰介紹,「機器聽診大師」的基本構造是前端收集聲音數據的傳感器「橙盒」及後端的數據分析系統。我們會通過提前布置好的傳感器來收集環境中的噪聲,然後從中提取機器設備的聲音特徵,再對這些信息做算法上的分析,識別機器設備的運行狀態與磨損狀態。」換句話說,能為機器「聽音診脈」。
產品研發出來了,如何實現應用落地,成為擺在莊焰團隊面前的一大難題。「傳統的設備預防維護,主要是對設備按時體檢,要讓客戶短時間內接受我們這一做法其實並不容易。」莊焰說,為了讓潛在客戶「有感」,培養對噪聲識別的認知,團隊主動出擊,依託各大渠道廣泛宣傳。「這期間,市發改委、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等部門也積極幫助我們。」
這一做法很快奏效,「最早一批客戶就是看到我們參加福建6·18海交會的相關報導後聯繫上我們的。」此後,碩橙科技的市場逐步擴大,其產品應用不僅能有效避免機器設備出現大型故障,降低生產流程中意外停工帶來的經濟損失,還能實時監測機器是否處於亞健康狀態,進而提升產品良品率。
讓工業領域企業 收穫人工智慧紅利
「碩橙科技的團隊來自五湖四海。作為初創企業,選擇紮根廈門,離不開廈門優越的營商環境和人才政策。」莊焰回憶說,2018年,碩橙科技曾一度面臨產品推廣和科研費用不足的雙重壓力,是廈門市政府相關部門主動靠前服務,為公司尋找對接標杆客戶和投資人,助力我們渡過難關。
目前,碩橙科技的項目已經遍布全國,成長為工業預測性維護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機器聽診大師」廣泛應用於菸草、鋼鐵、水務等行業及領域,服務諸多知名企業,如廈門菸草、中國商飛、三一重工、中冶賽迪、宏發股份、德國艾默什水務等。
莊焰表示,未來,碩橙科技希望能將包括噪聲識別技術在內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更多工業企業;爭取與大型設備生產廠家合作,將預測性維護技術做成前裝模塊,跟隨機器設備出廠;同時制定預測性維護相關的行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