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劉宜慶
1949年6月2日,隨著隆隆的炮聲,中國人民解放軍追殲潰逃的國民黨敗兵,直插青島市區縱深,中午12點,青島宣告解放。
解放青島市區的戰鬥是從這一天拂曉開始的。人民解放軍東、西、中三路雄師衝破了國民黨青島守軍最後一道防線——滄口、李村一線,敵人從滄口全線潰退。上午8點,解放軍先遣部隊攻克了敵人水清溝南山據點後,追殲逃敵至市內大港碼頭和團島。國民黨殘兵乘船南逃,解放軍大部隊勝利挺進青島市區。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圖為在市政府門前舉行的慶功檢閱大會。
從青島撤退到臺灣的國民黨軍政人員到底有多少?劉安祺的回憶錄中說是「幾十艘大船,一二十萬軍民」。其中,撤出政、教、交通、學者專家、青年學生等方面的人才約九千多人。那麼國民黨軍隊在青島抓捕走的壯丁到底有多少人?
據青島市檔案館館藏檔案記載,1949年第十一綏靖區制定的《1949年度徵募兵額實施辦法》規定,根據國民黨國防部指示徵兵1萬人,後又根據十一綏靖區需要增加到1.6萬人。但實際上,1949年第十一綏靖區徵兵應在1.6萬人的一倍以上。劉安祺原有兵力5萬人,青即戰役一戰損失了7000餘人,而劉安祺帶到臺灣的部隊有8萬餘人。因此,劉安祺在青島增加的兵員應該是3萬多人,這和劉安祺在晚年回憶中稱「新增加3個師兵力」是相吻合的。如此大規模的兵源從何而來?據1948年青島《民言報》登載,青島市警察局以清查戶口的名義挨家挨戶搜查,一夜之間抓獲千餘人,凡是符合徵兵年齡又無保人的壯丁一律羈押在警察局,成為徵募的兵員。1948年前徵兵還有年齡限制,20歲到35歲的男子才徵。到1949年臨近撤退之時,為了湊數,從十幾歲的孩子到五六十歲的老人都抓。
人民解放軍三十二軍九十五師進入青島市區。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這個美麗的城市獲得新生。《大眾日報》進行了大量報導,刊發了消息、社論、通訊,青島解放的喜訊,傳遍齊魯大地。「昨日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歷史」,在歲月中發黃的報紙,報紙真實地記錄了青島的這一歷史巨變。
膠東二日二十時急電 中國沿海第一良港,華北重要工商業城市——青島市,經我軍連續進擊下,於今日十二時宣告解放,殘敵從海上逃竄。至此,山東全境完全解放。當我軍進入青島市區時,群眾夾道歡呼「毛主席萬歲!」「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各工廠由於員工英勇護廠,戰事結束,水電立即恢復供應,入晚全市即大放光明。
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青島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向明任軍管會主任委員,馬保三任人民政府市長。中共青島市委員會進入市內辦公,薛尚實任市委書記。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財經委員會、政務委員會、治安委員會等部門,按系統開展接管工作。
青島發電廠下午開始送電。青島市人民廣播電臺成立,當晚8時開始播音。城市設施完好,社會秩序井然。青島52萬市民開始了恢復經濟、重建家園、振興青島的事業。
從這一天開始,青島進入一個新時代!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