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洄遊奇觀首次使用高科技信標裝備 湟魚洄遊通道今年裝上了...

2021-01-10 青海省人民政府

  【編者按】

  湟魚,是中國最大鹹水湖——青海湖特有的物種,也是維繫青海湖優良生態的重要「角色」。

  每年五月底到八月份,長達三四個月的時間裡,青海湖成萬上億尾湟魚溯流而上,進入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等幾條青海湖入湖河道中產卵,呈現「半河清水半河魚」、「群鳥獵魚」、「鯉魚跳龍門」令人嘆為觀止的神奇景觀。

  又到洄遊季,中央電視臺繼續聯合青海廣播電視臺對湟魚洄遊實景進行直播,再現世界獨有奇觀和高原良好生態。本報也派出報導組前往現場,第一時間展開採訪,今起推出《湟魚洄遊季探秘青海湖》專題報導,將以動態消息、主題稿件、新聞故事、現場花絮和各界反響等形式集中體現青海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的成果。同時,《美麗青海》微信公眾號將同步開展報導,敬請關注。

  「我們將在沙柳河上建立12個天線框,這些天線框如同高速公路上的ETC一樣,只要帶有標記的湟魚經過這裡,它的行動軌跡、遊動速度和通過時間就會被記錄。」6月4日,記者在剛察縣「湟魚家園」採訪了正在河道布置湟魚信標點天線和實時遙測系統的工程師劉傳昂。

  據了解,在今年的湟魚洄遊直播中,青海湖湟魚將首次使用高科技信標裝備,該裝備將跟蹤探秘湟魚洄遊的整個歷程,就是把晶片標記在魚身上,相當於魚的「身份證」。為了使本次湟魚洄遊監測數據更加完整、科學,在整個直播中計劃分3批次對1500條湟魚進行實時監測,每批次為500條。

  信標作為一種信號標記技術,是把長約為1釐米,寬約為1至2毫米,重約0.7克的信標固定在湟魚的背鰭上。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較為迅速的縮短湟魚在空氣中的停滯時間,還能最大程度保證洄遊監測的順利進行。該技術作為一種可靠、有效的魚類監測手段,能夠了解到湟魚的整個洄遊習性、生存能力及種群分布等信息。

  據劉傳昂介紹,今年是湟魚帶上信標的第一年,這在國內尚屬首次。其目的是了解湟魚在整個洄遊過程中的習性和洄遊能力,做一個整體的魚群效果評估。從4日開始,在直播前安裝完畢。屆時,湟魚洄遊的信息將在直播中反映出來。(刁永萍  宋明慧)

相關焦點

  • 青海湖迎來湟魚洄遊高峰期
    青海湖迎來湟魚洄遊高峰期 據光明日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湟魚,在青海湖奮力洄遊。
  • 論恢復魚類洄遊通道規劃方法
    在流域尺度上,應通盤考慮不同洄遊魚類的生活史內在需求、流域內幹支流、湖泊、溼地的空間格局、現存障礙物的空間分布、水文情勢等外部條件、綜合技術經濟制約因素,才有可能謀求優化的解決方案。反之,如果僅在河段或單項水利水電工程的尺度上制訂恢復洄遊魚類通道規劃,顯然忽略了諸多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聯性,難以獲得全流域的優化方案。對於流域內的每條河流,都應確定魚類洄遊目標。
  • 【大力弘揚新青海精神 深入實施五四戰略 奮力推進一優兩高】 湟魚...
    這是一場「生命之旅」,它讓人驚嘆的不僅僅是頑強的生命更是那種不屈不撓的力量,一種來自生命的抗爭力量;這是一場生命的禮讚,「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以生命為代價的繁衍生息,是犧牲之上開出的新生的花朵;這是一個世界奇蹟,整個過程展現著生命的勇敢和頑強,是一生不可錯過的天下奇觀……這便是每年5月到8月份,在海濱藏城青海省剛察縣才能看到的湟魚洄遊壯觀場景
  • 科技,託起湟魚重生路——青海湖封湖育魚系列報導之一
    從新世紀初湟魚蘊藏量不足3萬噸到如今的9.3萬噸,這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青海人40年來保護湟魚的決心和生態保護優先發展戰略實施的真實體現。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第五次封湖育魚的最後一年,為保護青海湖裸鯉種群資源恢復,省人民政府及省農業農村廳從管理設施投入、執法力度加強、科學技術研究等多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 吉林豐滿水電站:打通魚類洄遊「生命通道」
    原題:打通魚類洄遊「生命通道」——吉林豐滿水電站永慶魚道投入運行記事  由中國電建水電一局承建的國內首個嚴寒地區仿生態魚道——吉林豐滿永慶魚道正在進行的魚類增殖放流,打通了松花江魚類洄遊的「生命通道」。  3年來,水電一局永慶魚道項目部和魚類增殖站全體建設者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以最大的責任心辛苦奮戰,演繹了一部精彩「三步曲」。
  • 柯布西耶的「洄遊動線」,怎麼就火了?
    中國古代的抄手遊廊了解一下 提到「洄遊動線」,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柯布西耶的湖邊小屋或者是日本庭院,甚至有一些媒體人會將洄遊動線的「首次運用」「提出」「發明」之類說辭扣到了柯布西耶的頭上,對此,我想說: 中國古代的抄手遊廊,了解一下
  • 別讓洄遊成為鱘魚的夢想
    以科學手段保證洄遊通道暢通  即便不少國家正努力推進海洋保護區建設的進度條,但是2020年已經悄然而至,人們已經開始擔心:哪個物種將會成為下一個「白鱘」?  近年來,由於原有產卵場的喪失、洄遊通道受阻、水工建築、航運和過度捕撈等諸多因素,野生鱘魚種群數量不斷下降。  任文偉強調,作為流域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物種的鱘魚,它的生存現狀可作為衡量流域健康和活力的一把重要標尺。
  • 鮭魚洄遊命運之旅,後會有期
    當加拿大的「楓」情正好,嫣紅與明黃爬滿天邊和樹梢,一場地球上最美妙的野生動物奇觀正在加拿大BC省西海岸中上演。沒錯,你將看到舉世聞名的紅鮭洄遊:超過五億條北美太平洋鮭魚——這些「地球上最偉大的旅行家」 ——將離開北美太平洋,展開五千公裡的返鄉旅程,回到出生地的淡水河流中產卵。它們將目的地的河流湖泊染成一片猩紅,非常壯觀。
  • 大壩建魚道能解決魚類洄遊產卵?專家:一廂情願
    數萬斤魚洄遊受阻近幾日,不少當地市民反映有數萬斤魚洄遊產卵受阻於崔家營航電樞紐大壩下,其中還有不少人撈發電機洩水渠內的魚。7月24日,當地執法人員還趕到大壩驅離了哄搶的市民。襄陽市水產局的工作人員向南都記者證實了此事。
  • 打通魚類洄遊「生命通道」——吉林豐滿水電站永慶魚道投入運行記事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打通魚類洄遊「生命通道」&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豐滿水電站永慶魚道魚類增殖放流站。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圖片來源:Alamy如果四年一度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大會沒有因為疫情推遲,中國長江白鱘功能性滅絕的事實很可能已在今年6月錄入IUCN紅色名錄,成為又一個正式和人類告別的物種。2019年12月底,中國研究人員在一份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估計長江最大的魚類白鱘可能已在2005年滅絕,最晚不晚於2010年。
  • 悽美壯觀,一年一度三文魚洄遊來了!溫哥華及周邊觀賞全攻略
    溫哥華每年秋天都會上演這悽美壯觀的一幕——成千上萬尾鮭魚從太平洋逆流洄遊,它們歷盡千辛萬苦,圓圓的嘴巴因為洄遊需要減少阻力變得很尖;它們上有追兵飛禽攔截,下有重兵棕熊伏擊;它們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未到終點已是氣若遊絲;它們遊一步退十步仍然堅持,蹌踉著遍體鱗傷,拼盡全力越過一個又一個龍門。
  • 央視直播百萬湟魚洄遊!原來青海還有這些魚也叫湟魚......
    、小嘴湟魚等許許多多的高原魚類,有的長相像湟魚卻不是湟魚,有的是湟魚卻生活在淡水裡,即便是青海湖裡的湟魚,由於生活的水域不同,形態都有很大的差異……青海湖裸鯉除青海湖裸鯉外,最常見的就是出產自扎陵湖、鄂陵湖的湟魚--花斑裸鯉,花斑裸鯉也叫大嘴湟魚,在黃河上遊也能見到。西寧市場上有不法分子偷捕湟魚銷售,如果看見體型較大、背部暗褐色、體側有雲狀斑點和條形斑紋、腹部淺黃、魚鰭略顯灰白的湟魚,那大多是花斑裸鯉,花斑裸鯉的皮膚顯得比較粗糙,而且味道遠不如青海湖湟魚鮮美,腥氣還很重。
  • [休閒]4年一次三文魚大洄遊觀賞全攻略
    「溫哥華頭條」即可關注[溫哥華頭條 溫哥華樂活網lahoo.ca編輯]樂活按語:這是自然對生命的禮讚每年的8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是觀賞三文魚洄遊的最佳時期。屬名由兩個拉丁文構成,Eos是拉丁文「黎明」的意思,中文有時譯作「始」,而salmo是拉丁文三文魚的意思。加拿大西海岸因為湖泊星羅棋布,河流縱橫,是太平洋三文魚生長洄遊最為有名的區域。當地的印第安人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就已把三文魚作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以度漫長寒冷的北國冬季,並且靠三文魚乾和燻魚得以渡過漫漫長冬直到下一次三文魚洄遊季節。
  • 大馬哈魚死亡洄遊,脂肪耗盡,令人感動!網友:把我的脂肪分給它
    與此同時,身體也在變高,頭部延長,吻端兩領彎曲,頜上長出大牙。雄魚背部拱起,形成駝背,叫做「婚姻裝」。初期不成群的先鋒魚沿江上溯,隨後魚群增多,遇到攔壩或瀑布時,魚就愈集愈多,不斷地從水中躍起,產生巨大的聲浪,同時新的魚群還在不斷湧來,此時可以看到水裡都是魚頭和背鰭,河水也因為魚的相互碰撞而到處是泡沫,好像鍋裡滾開的水一樣。當然這已是半個世紀前的奇觀了,如今只能在堪察加或阿拉斯加沿岸人煙稀少的河流和豐魚年份方可有幸瞻此美景。
  • 2020陳粒上海演唱會:「洄遊」上海
    陳粒洄遊演唱會上海站演出詳情:2020陳粒上海演唱會時間:2020-05-042020陳粒上海演唱會地點:待公開2020陳粒上海演唱會門票價格在一場填滿「夢境」的演唱會中,大家一起在音樂中遨遊,一起感受「洄遊」的浪漫。2020的全新洄遊會不會繼續驚喜呢?全息投影、裸眼3D、光影、煙霧、音樂交疊,視效幻象懸浮空中……超多的驚豔,加上陳粒的歌聲,大家一起沉浸其中,一起感受最美音樂。2020陳粒洄遊演唱會上海站,帶給你不一般的陳粒體驗!
  • 紅鮭魚的故事——最後的洄遊
    而當鮭魚群在6、7月份進行洄遊時,一個完整的產業便會突然出現並持續運轉6周,吸引約1.2萬人前來。有些人會在「生產線」上工作,將魚切片,供向全國的海鮮專櫃。其他的職業還包括漁船船長、水手、技工或是織網工。這裡供應了世界上半數的優質野生紅鮭魚,卡魯索的小船是這條供應鏈的開端。她將冰鎮過的魚卸到一艘運輸船上,運到納克內克一家魚類加工廠的碼頭。
  • 《熊出沒·變形記》:麻哈魚洄遊成功可以保來年風調雨順嗎?
    洄遊一員洄遊是某些魚類的周期性活動,每年到了產卵的時間,它們都會逆流而上回到它們的出生地(最適合魚卵生存、孵化的地方)產卵,然後再返回下遊。還有可能在產卵過後直接死亡。在它們洄遊的途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其一是需要逆流而上,這樣就需要耗費它們很大的體力;不僅如此在洄遊的途中,它們還可能遇到瀑布,就像是鯉魚躍龍門一樣。
  • 回龍山水電站成魚類墳墓:大量洄遊魚類在壩下死亡
    在位於速底村附近回龍山水電站大壩下面,洄遊中的巨魾(準國家二級保護魚類)大量死亡,它們被水衝到河灘上,慘死的樣子令人心碎。巨魾是瀾滄江的大型魚類,可以長到2米長,100千克重,野外種群瀕危。巨魾有網友表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洄遊魚死亡的場景了,自從回龍山水電站修建截斷了魚類洄遊通道以來,每年洄遊季節都會在壩下發現大量死亡魚類,除了巨魾,還有結魚,絲尾鱯等。
  • 魚類的洄遊,其成因科學界尚無定論,「魚道」之說卻用來指導垂釣
    想想就覺得激動,成群結隊的魚類大部隊正在「馬路上走著」,我把鉤餌投在「馬路上」,不爆護都難啊!大魚成群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魚類有魚類的行為習慣,這是個自然科學話題,也是魚類生物學的內容,是科學,絕不是靠釣魚大師的主觀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