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明:朱重八反腐

2021-03-05 老友記愛之屋

文:令狐衝

公元1644年,崇禎自殺前寫下遺詔:「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就是說,你們這些負心人,平時白養你們了,關鍵時刻一個都不見,是你們搞死我的啊!。。。

反腐倡廉是一個古老而嶄新的話題。說古老,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幾乎歷朝歷代都拿它說過事。說嶄新,它是當今中國最熱點的新聞之一,老百姓最關注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聊到反腐問題,就不能不讓人懷念起那位傳奇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歷史證明,他是反腐狂人,態度最兇猛,手法最凌厲,動作最彪悍。他與腐敗分子不共戴天。

一般來說,最痛恨腐敗的是兩種人:


社會最底層的草根,


中央最高層的領導人,


朱元璋兼有這兩種身份。

創業成功後,朱元璋要寫回憶錄,有大臣就說,據小臣考證,您的祖先是宋朝大聖人朱熹呀。這是最聰明的馬屁,沒想到卻拍到了馬腿上。朱元璋毫不隱晦地說,你錯了,我本「淮右布衣」,我們家祖上幾代都是徹底的貧農。由於貧窮,在一次災荒襲來的時候,朱元璋的爸媽以及大哥都活活餓死了。人窮就怪政府,點背就恨社會,在朱元璋看來,害死他家人的是腐敗的元朝政府,是官僚體制中的貪官汙吏。從小,他就恨透了腐敗分子。這種與生俱來的仇恨貫穿了他的一生。

當上皇帝後,朱元璋便以強硬的姿態向腐敗開戰。《大明律》規定:官吏只要貪汙60兩以上的銀子就要砍頭示眾,死了還不算完,朱元璋還要將他們的皮剝下來,在裡面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掛在官員的辦公室裡展覽:都給朕好好看看!敢貪,下一個就是你!這真不是開玩笑。傳說浙江有一個官員,就因為貪汙了200擔大米,被用麻袋活活悶死,然後做成「人皮燈籠」,掛起來示眾。

1368年,大明帝國的第一任皇帝朱元璋站在城頭上發誓要搞死那些奸臣。

他站在應天城高高的臺上,這個開國皇帝、也是帝國最資深的叫化子,不能忘懷當年正是貪官汙吏讓他流離失所,父母差點死無葬身之地。他心如明鏡,官場貪腐讓橫掃天下的大元瞬間崩潰。他下定決心:絕對要弄死丫們這些貪官汙吏。是的,絕對!!。。。

朱重八他精力充沛,偵察和分析官員異常財務狀況時像一部雲計算機。他肅貪苛細,宣布凡貪汙60兩以上銀子的官員將被剝皮揎草,殺得興起,乾脆下令「不足60兩的也殺掉」。早年的坎坷使他對貪腐恨之入骨,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對貪腐「零容忍」。在已知的素材裡,可以看到他抓過的一些案子:「收賄襪子一雙、鞋兩雙」、「書籍四本、衣服一件」、「圍脖一個、網巾一個、圓口衣服一件」……這讓他看上去像個收破爛的。


一方面出於叫化子護食的本性,另一方面,貧苦出身的他認為亂世就得用重典。殺、殺……他成立了親軍督尉府,就是後來人們在影視劇裡很熟悉的錦衣衛,又啟用檢校,那些軍人、官員、太監甚至和尚的職能很像現在的紀檢或者巡視組,四處打探官員的負面。一經查實或不經查實,就會迅速砍掉那些人頭。


他花了十五年率兄弟們打江山,花了十五年殺掉五萬貪官以穩住江山。可貪官越來越多,那時出現這樣一種景象,官員正在庭上牛逼哄哄審問犯人時,忽然被一撥更加牛逼哄哄的錦衣衛衝進來直接抓走,弄得下面跪著的犯人也莫名其妙。由於官員已不夠用,只好留用一些犯了事的官吏讓其戴枷辦公。主審的官員和被審的犯人一樣戴著枷鎖,官員後面站著監視他的錦衣衛,案件審畢,再把官員拖出去打板子。這景象,十分壯觀。

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朱元璋發現官員開「空白支票」,勃然大怒,御筆一揮,將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財政廳長、稅務局長統統殺掉,寧可錯殺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網。

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戶部侍郎(財政部副部長)郭恆受賄50萬貫,折合人民幣3.5億元,真是一個大老虎,朱元璋咬牙切齒地說,搞得這麼過分,所有牽涉到的人全部殺掉,這一殺就是好幾萬人。

朱元璋徹底顛覆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訓,大家都熟知的犬儒吳晗甚至說他是「十足自私慘烈的怪獸」。看看朱元璋,再對比一下我們當今懲罰腐敗分子的方法,你會由衷的羨慕:活在當下的貪官汙吏是何等地幸福!如果朱重八活著,他們一定會被五馬分屍,大卸八塊。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了,朱元璋殺的都是他的臣子,他的員工,而不是他的親人。如果他的親人貪汙腐敗呢?他還能下得了狠手嗎?能!


封建皇權專政時期的官場史,就是一部按了循環播放鍵的濫劇。


話說朱重八治下的貪官屢抓不絕,往往早上抓了三個,晚上又出現五個。資深叫化子老朱決意祭出群眾路線。那時還沒有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僅限於衙門,他就向全國普遍發行了《大誥三編》,在《民拿害民該吏三十四》裡,他憤憤然地宣布:那些官員都是傻逼,現在我要動員思想品德遠超朝陽群眾的德高望重老人和見義勇為的豪俠們來幫我舉報官員。後來更規定:任何一個百姓可以直接衝進官府,捉拿不滿意的官員,當官的若敢阻攔,則「夷誅全族」。於是在通往首都的路上,常見一群群老百姓押解官員前往南京的盛況,活像黃金周旅遊,那些當官的甚至下跪向百姓求饒。。。真是大快人心哉。。。

洪武三十年,即公元1397年,爆發了震驚全國的「歐陽倫駙馬案」。

歐陽倫是誰?史書上沒有過多的記載。我們只知道他人長得很帥,堪稱少女殺手,也很有才,順利通過科舉,考上了進士。朱元璋很欣賞這個年輕人,就於洪武十四年將愛女安慶公主下嫁給了他。安慶公主可不是一般人,朱元璋有很多女人,這些女人們為他生了26個兒子,16個女兒。物以稀為貴,女兒多了也就不金貴了。可安慶公主卻是馬皇后親生的。

馬皇后是朱元璋相濡以沫的原配,於患難之時嫁給了朱元璋。有人說,馬皇后對朱元璋有救命之恩。想當年,朱元璋孩他舅想害他,就將朱元璋關了禁閉,不給吃的,要活活餓死他。生死有關之際,是馬皇后懷揣了火熱的燒餅,克服重重阻力,拯救了朱元璋的性命。為此,她的胸部都被燙傷了。朱元璋當皇帝後,殺人如麻,簡直變成了一頭泯滅人性的殺人怪獸,馬皇后是他唯一的慰藉和心靈港灣。

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馬皇后病逝,


朱元璋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他有很多的女人,卻只有一個皇后。。。


安慶公主


安慶公主與歐陽倫

安慶公主是馬皇后僅有的兩個女兒之一,當仁不讓地成為朱元璋的掌上明珠。朱元璋將安慶公主嫁給歐陽倫,足見對這個女婿厚愛有加。歐陽倫也是個聰明人,婚後對安慶公主百般呵護,千樣愛惜,夫妻生活真叫一個甜蜜。

無需表達,只需一個默契的眼神。。。

幸福甜蜜,如膠似漆。。。

安慶公主,孤家寡人。。。

或許是愛情事業都太過順利了,幸福來得太快了,歐陽倫自我感覺良好起來,漸漸地Hold不住了。生活方面開始腐化墮落,排場搞得越來越大,據說他的駙馬府裝修的堪與朱元璋的皇宮相媲美。歐陽駙馬還到處搜集珍奇珠寶,明裡暗裡收受賄賂無數。對於這些,朱元璋未必不知道,但是歐陽倫畢竟沒有太出格,又是自己的好女婿,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可見,朱元璋反腐也不是那麼徹底。

千不該萬不該,歐陽倫將手伸向了走私行業。

自古以來,不管你走私什麼東西,都能一夜暴富。

歐陽倫走私的是茶葉。此乃朱元璋之大忌。明朝建國初年,朱元璋為了控制西蕃那些不通王化的少數民族地區,就用中原地區產出的茶葉換取他們的馬匹。用經濟手段解決政治問題,本是一個不錯的招數。因此茶葉就上升為國家戰略物資,朱元璋專門頒布《茶馬法》,嚴禁任何人走私茶葉。

按理說,朱元璋殘殺了那麼多腐敗分子,剝下來的人皮掛得到處都是。歐陽倫該有所忌憚才是。邏輯上這樣想沒有錯。如果大家都這樣想,那如今官場就不會有那麼多腐敗分子了。然而,慾壑難填,誘惑難抑。還是紅手黨赤衛隊精神領袖兼導師馬克思說的好,「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面對那豐厚的利潤,無數個腐敗分子以飛蛾撲火的精神前赴後繼,一往無前了。

歐陽倫不但敢走私,而且做得還很囂張。他派自己的家奴周保動用政府公車,公車不夠,再去徵調民間私家車輛,瘋狂地將茶葉運送到邊疆。可這一路上應該有關卡呀,路過關卡都下馬交稅呀,周保狗仗人勢,狐假虎威,向來都是直闖,根本視朝廷關卡為無物。誰敢攔,打他。歐陽倫自己也動手,有一次,藍田縣河橋司一個稅務官不知好歹,硬要依法收稅,歐陽倫操起傢伙,將之一頓暴打。

堂堂大明政府公務員,七尺男兒,就是這樣被人凌辱的嗎?稅務官氣不過,就去有關部門申訴,告狀,可大家一看所告之人乃是歐陽駙馬,都慌忙搖頭說,這個案子太大,咱可不敢接。稅務官這才知道世界很大,自己很小,當官的很多,辦事的很少,如何是好?可他還真就不信邪,心一橫,將狀子直接遞給了大明王朝最高領導人朱元璋。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已經是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了,離死亡只有一年的時間。孔子曰過:「六十耳順」。一個老人本該慈祥地安度晚年,殺了那麼多人手該顫抖了吧?那顆暴戾殘忍的心該軟了吧?沒有,也不能,因為朱元璋是皇帝,他要對自己建立的這個國家負責。朱元璋當即命人逮捕歐陽倫,立案審查,一查就實,歐陽倫本人倒也敢作敢當,供認不諱,就是我做的,我就做了,看你怎麼著。朱元璋勃然大怒,老子剛剛頒布《茶馬法》,你就敢頂風作案,以身試法,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好啊,


那就試吧!

一個字:殺!!。。。


珍珠淚滿襟。。。

看到聖旨,安慶公主親自跑進宮,哭哭啼啼求父親朱元璋放過駙馬,貶為庶人也可以,永世不當官也可以,只求留個姓命,她不想當寡婦。朱元璋不答應。安慶公主情急之下,也不顧父親的脾氣問朱元璋:

這天下的貪官多了,你能殺完嗎?

朱元璋回答5個字:「焉知殺不盡?」

朱元璋下令將歐陽倫及其從犯統統殺死。誰說都不管用!誰勸都沒有用!哪怕愛女在眼前哭哭啼啼死去活來!哪怕心愛的外孫外孫女們一個勁地哭著喊爸爸!為了將反腐大業進行到底,為了維護國家法律的權威,為了說到做到,不惜讓年輕的寶貝女兒守活寡,讓心愛的外孫外孫女們幼年喪父,親手製造一個慘烈的家庭悲劇。

朱元璋深信:就算馬皇后地下有知,他也會理解自己的決定。即使她不理解,那麼自己也要堅決這樣做。

不管他是誰,只要膽敢貪汙腐敗,


膽敢觸犯我朱老闆自己設定的底線,


都逃不過一個下場:殺!!。。。

歐陽倫被打入囚車木籠做困獸狀。。。

此案一出,全國震驚。連最受寵的歐陽駙馬都落馬了,試問,誰還敢伸出那雙骯髒的黑手?

恩愛小夫妻被老朱一頓暴風驟雨般的訓斥。。。


因為出身貧寒,飽嘗人間疾苦,朱元璋對民間恃強凌弱、地方官欺壓小民尤為痛恨。他登基的當月,召見各地來朝的地方官,教導說:「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安養生息之。」

朱元璋做皇帝本身是「官逼民反」、統治者「竭澤而漁」的結果,所以,他從自身經歷的認識出發反覆強調:「農為國本,百需皆其所出。彼辛勤若是,為之司牧者,亦嘗憫念之乎?且均為人耳,身處富貴而不知貧賤之艱難,古人嘗以為戒。」一再告誡各級地方官:「凡為治以安民為本,民安則國安,汝等當詢民疾苦」,「須據法守正務」。要求全體官員體恤民情,遵紀守法,一切按法行事。

為防止官員貪腐,當時規定只要老百姓有冤屈都可以進京告狀,要是有官員敢阻攔,就是死罪,嚴重的會被株連九族。在朱元璋當政時,很少有人願意去做官,個個怕死於非命。當時的政治清明,對打擊貪官的措施之狠毒,也創下了歷史之最,宋代曾以高薪養廉,碰上明朝這種狠招也是極與極兩面,但歷朝歷代,貪官汙吏都存在的,清朝乾隆後期更是猖獗,如何即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窩邊草,真是也是歷史難題了。

朱重八,不對,還是喊朱元璋中聽些。人家老朱畢竟是大明王朝第一執政兼太祖皇帝陛下,怎麼著我等晚輩也得尊敬下不是。衝哥我是看明朝那些事過火了。話說朱重八,又來了。話說朱元璋反腐敗群眾路線走得夠徹底,視覺上也有種大革命的波瀾壯闊,可是官員們仍然貪汙,變著花樣兒腐敗。


他朱元璋鬱悶的不要不要的。而且新情況出現了,一方面全國書生們如過江之鯽報考鄉試,另一方面,人人自危的京官們每天上朝前要站在家門與妻兒訣別,並逐一各項對老婆發表獨白感言:欠了哪個親戚的錢未還、房契在哪兒、下一代往什麼方向培養、小升初找誰走後門……

誰也不敢肯定這天上班之後還能不能再回來。


一些官員想辭官,不行,「奸貪小人誹謗朝廷」。



在朱老闆治下,大明朝的一些官員鴨梨山大,很愛得抑鬱症。有的真抑鬱,有的裝瘋。那時並沒有太多高樓以供官員跳下來,割靜脈自殺的法子也還沒有流行開來。但喜歡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有個叫袁凱的監察御史為了保命就裝瘋,他裝瘋的辦法很有創意:吃屎。

朱元璋真心鬱悶,俸祿雖被抱怨不夠養師爺,但你們又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呢?雖說殺掉一些官員是為剷除異己,但很多官員的確貪腐得不成體統。聽聽那些刑罰:挖膝蓋、抽腸、用開水淋再用鐵刷子刷、鐵鉤把人吊起風乾……朱元璋奇怪的那張瓦刀臉快形成一個巨大的問號:「法數行而輒犯,奈何?」為了幾個破錢,丫們不怕死麼?

滿朝文武,沒人告訴他「渴馬守水,餓犬護食」這個道理。一個叫桂彥良的大臣卻發表了忠誠卻相當二百五的意見:「用德則逸,用法則勞。」陛下該鼓勵道德,樹立官場道德模範。


 

朱元璋深以為然,開動所有國家機器宣傳道德,極品道德文章「八股」也在這時集大成了。他這麼推理,把聖人思想像軟體一樣植入未來官員的腦子裡,官員有道德了,國家自然昌盛了。這個推理影響久遠,連後來推翻它的DA「清」也效仿。

朱元璋恨不得在所有官員腦門上紋上「道德」二字,可帝國的吏治仍糟透了,大明王朝它總共的十六任皇帝中,不乏勤勉之人,可直到末代的崇禎亡國,回天無力。


帝國只相信兩樣東西:一是道德,二是酷刑。可從邏輯上,如果道德對約束官員有用,要那些下三濫刑罰幹什麼,如果酷刑是靈丹妙藥,鄉試、殿試何不考《論剁去貪官手腳、耳鼻製成人棍置於醬缸對未來吏治的可持續性發展》,至少字面看上去更有震撼力。

縱觀中國歷史封建皇權統治時期,從未想到過「法制」、「憲政」這些東西,也不知道差不多在朱重八站在應天城高臺上決定玩死貪官的時候,一個叫英國的地方有下議院了。它不知道,錦衣衛、東廠、檢校這些並不是監督,而是監視,而監視只會讓貪官更狡猾、更堅定地朋黨結私,形成連皇帝也撼不動的利益集團。

總之,這個精心設計的帝國亡了。

在它亡之前,有一個被人忽略的情節:1583年,萬曆皇帝在會試時出了一道匪夷所思的題目:朕越勵精圖治,官場卻越腐敗、法紀越鬆懈,到底是朕缺乏仁愛,還是太優柔寡斷呢?在神聖的全國統考時居然出這樣的題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見萬曆皇帝對吏治真是愁死了,憋得把本該給貴妃娘娘的私房話都劇透出來。


多年以後,洪潮擁有了八十一萬紀檢幹部,平均一個紀檢幹部監視八個官員。這比大明的錦衣衛和檢校還要多。外加中央巡視組和四十五個中央督導組,就是八府巡按的套路。前些日子,有些官員聽說巡視組督導組駕臨,前列腺都嚇得掉褲襠了,每天上班前,說不定也深情回眸一眼平日愛搭不理的黃臉婆······最近我們常欣聞某某貪官「閃電落馬」。可是,現在閃電了,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幹嗎去了?親愛的閃電俠們。


雖然不再是四書五經六藝,但要堅持幾個代表八榮八恥,世界上最神奇的道德就是,劉志軍、鄭筱萸們剛跟女孩做了「紅樓夢」,就向領導感言「中國夢」。和大明王朝的貪官別無二致,他們被抓之後總愛玩這感啊,夢想啊,這些調調,仿佛只是誤入紅塵,內心還是小清新的。

所不同的是,明朝寧錯殺一千,不對,是錯殺三千也不放走一個。當今是:誥命夫人被判死緩,銀行行長被判死緩,法院院長被判死緩,公安局長被判死緩,劉志軍果然也死緩。。。


在爭論是否「廢死」時,我們只好調侃「不是取消死刑,而是取消死緩」。但認真你就輸了。就算回到大明王朝,抽腸、凌遲、、開水淋再鐵刷子刷、鉤起來風乾。。。


把懲治貪官基本具體成一個製作醃滷食品的過程,也不會嚇跑貪官。

大明朝不也就出了一個海瑞嗎。

何況海瑞也弄得大家不開心。


一個清官無錢葬母,這就不是大時代,


也不是小時代,是宵小時代。。。


《萬曆十五年》開頭,黃仁宇先生專門寫到1588年事情,英國大破西班牙無敵艦隊。他沒有提到的是,整整一百年後,也就是1688年,英國的光榮革命誕生了,原本也貪腐、朋黨、專制、國內形勢亂七八糟的英國開始君主立憲,聰明地用分權、憲政、監督等手法治理國家,成為一時世界霸主。而此時,中國的政權已移交到了DA「清」,清仍延續覆滅的「大明」的道德+酷刑,甚至還採用了一個輔助戰術,「文字獄」。帝國從此走下坡路。


所謂康乾盛世是教科書上,


塗抹的口紅,潛伏的危機,


均被四庫全書那些才子們,


用修辭手法輕輕抹去了。。。







然後大家都去看熱播電視連續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去了。靠,傻逼和紳。哇,牛逼紀曉嵐。生生把歷史看成了言情劇。。。

幾千年來,中國的官場從不缺肅貪,妓院最愛假裝打掃內部衛生了,中國官員也是最愛講道德,婊子最愛述說自己清純的愛情。很多時候,我們被迫在既有那麼多肅貪、又有那麼多道德的邏輯矛盾裡,相信,麗春院發生過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

就像相信人民日報的大標題,死緩彰顯了法治精神。其實無論斬立決和還是死緩,都與彰顯法治精神沒有哪怕是一根毛的關係,只與聖上一拍腦門的力氣大還是利益集團拖後腿的力氣大,有至深關係。


公元1644年,崇禎自殺前寫下遺詔:


「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





276年前,帝國的第一任皇帝站在城頭上發誓要搞死那些奸臣,


經過276年卓越的努力,帝國最後一任皇帝終於死在歪脖子樹下,


哀怨的認為自己是被奸臣搞死了。。。

看著這枚循環播放鍵,我們到底是不該相信歷史,還是不該相信愛情。。。


不管是朱元璋的抽腸、剝皮,還是人皮燈籠。在此要說明的一點是,殺人絕對是懲治腐敗的一條非常有效的措施,對此衝哥我舉手贊成,對朱元璋五體投地。生命是每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大家有且僅有一次,貪汙腐敗就是要他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可是,這絕不是一條根本舉措。

殺人,治標不治本。

朱元璋從建國伊始就開始瘋狂地反腐,瘋狂地殺人,決心不可謂不大,手段不可謂不殘忍。可是腐敗分子還是層出不窮,屢禁不止。他們為什麼就不怕死呢?因為當了官就能尋租。他們為什麼能夠得逞呢?因為制度有漏洞,法律不健全。所以,要懲治腐敗,最根本的還是要從制度上著眼,要讓腐敗分子有賊心賊膽而無處下手,要讓政府官員無租可尋,要讓大大小小的各級領導變成關在籠子裡的老虎。

這才是朱元璋反腐工作留給我們最深沉的思考。

朱元璋的嚴苛舉措,說明他很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當然,他並不懂得人民推動歷史進步。不過他關注民生,別出心裁的「群眾反腐」,為落實民生政策而掃清道路,倒是合乎這理。有明一代享祚276年,這個基礎是朱元璋奠定的。


1215年6月15日,幾十名世俗貴族和主教在蘇格蘭和威爾斯王的見證下,約翰在寫滿條款的羊皮紙下面繫著的蠟塊上蓋印,籤署了今天被人們所稱的《大憲章》。

《大憲章》在800多年前的籤署,不但影響了之後800多年英國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整個英國社會的發展進程,而且影響了美國建國之路以及美國憲政制度的設計和建設,從而影響了整個世界各國法治化的進程。

《大憲章》的籤署,是人類社會法治化道路上的一個裡程碑的事件。

《大憲章》的籤署,在世界歷史上間接導致了一種新型國家體制的誕生,這種國家體制到英國1688年的光榮革命才真正建立起來。這種憲政民主的國家體制的一個基本要件是,政府用來治理國家的錢,需要來自經過議會批准的稅收,以此防止國王和政府隨心所欲地徵稅。

整個大憲章實際上意含這樣一個意思:「我們交稅,你給我們自由」,且交稅也要經我們同意。正是因為這一點,《大憲章》也被廣為稱為「自由大憲章」。


大憲章》的根本和奠基性的意義是在英國以及人類歷史上較早確立了今天我們所說的法律「程序正義」原則。在《大憲章》的63個條款中,最為今天所普遍引用和讚譽的是第39條:

任何自由人,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裁判,或經國法審判,皆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損害。」這一條款被世人稱譽為英國乃至人類社會上國家法治和憲政制度衍生的「基因性條款」,因而有人將之稱作為「一切暴政和司法不公的天敵」。

今天看來,《大憲章》在人類社會歷史上,初步確立了「法治」與「自由」的基本原則。因而可以認為,英國《大憲章》的籤署是人類社會歷史上法治化進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然而,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法治、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既不是在古代社會自然形成的,更不是古代君王所自願賜予的,更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從英國這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行君主立憲的憲政民主政治的國家制度來看,最終確立下來法治民主的國家制度,是在1215年籤訂《大憲章》後,英國社會各方力量經歷了數百年的戰爭、談判和各種爭鬥的社會博弈而不斷演進的結果。

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

儘管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時期,英國的憲政國家制度基本上就建成了,但到了19世紀初,在英國大約只有佔人口比例2.5%的貴族有選舉權。經過19世紀30~50年代的三次憲章運動,到1884年,在英國才有三分之二的男子有選舉權。到1928年,21歲以上的婦女才和男人一樣有投票權。到1966年,英國才有18歲以上的所有公民普選內閣首相的制度。就此而論,英國的憲政民主政制到20世紀50年代才最終穩定地確立下來。但是在這8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1215年《大憲章》所最初確立的一些「法治」條款,一直是現代英國國家制度建設的軸心。從《大憲章》籤署後800年的英國漫長的社會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人類社會法治化道路的艱難行程。

今天,《大憲章》留給人們的教訓是:法治,作為人類社會迄今所能發現一種良治的基本制度,最早是英國人民與國王鬥爭和博弈的結果,是無數人(包括貴族、教士、哲學家、大法官和各階層人民)爭取權利和自由的爭鬥結果。儘管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對國王和掌權者而言,正如柏拉圖所言「絕對的權力對行使這種權力和服從整個權力的人,對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後裔都是不好的,這種企圖無論是在任何方式下,都會充滿災難」(《第七信札》),但是沒有哪個掌權者會自願把自己所掌握的權力的自願和主動地交出來,自己臣服於法律之下,自願被關在「制度的籠子」之內。

人類諸社會的法治之難,難在這裡。儘管如此,英國《大憲章》以來世界各國的歷史表明,法治作為人類社會現代化過程的一個基本構成部分,已是一個改變不了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美國的聯邦憲法和各州憲法,


也都包含有《大憲章》的思想,

自此,人類從真正從人治走向法治,


邁入文明社會,邁向文明時代。。。

THE     END 

(本回完)

相關焦點

  • 朱重八為何改名朱元璋?只因和元朝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父親朱五四,妻子陳氏,生四子: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幾個月後,在鄰居汪大娘的引薦下,朱重八到黃覺寺出家為僧,但入寺未及兩月,災荒加劇,朱重八被寺院主持派出化緣。朱重八從鳳陽出發,向南到合肥,折向西,到固始、信陽,又往北到汝州、陳州,東經鹿邑、亳州,到潁州,再從潁州返回濠州。
  • 朱重八何時改名?明朝國號是否與明教有關?
    從朱重八到朱元璋朱元璋降生後,按照家族的輩分,這個新生的男孩被家族長輩取名為朱重八。在朱重八17歲那年(1344年),一場百年不遇的旱災席捲了江淮大地。這次的厄運來得有些猝不及防,接踵而至的瘟疫更是讓這個貧苦之家難以維繫。
  • 朱元璋原名為何叫朱重八,原因絕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朱五四有四個兒子,老大朱重四,老二朱重六,老三朱重七,老四就是朱重八。 看到這,你可能眼睛有點花,但你有想過當年元朝民政局登記戶口時眼睛有多難受嗎,再者,我必須要跟你解釋一下,老朱家沒有一個是搞數學的,取這些名字可能真是出於無奈,也可能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 《我大哥叫朱重八》:新人新書,精品大封推,出道即巔峰!
    《我大哥叫朱重八》,南城二爺,3級作者。分類:歷史-兩宋元明。【簡介】那年,城隍廟中,朱五和朱重八共吃一鍋狗肉。那年,朱重八率數騎衝敵大營,七進七出救小五!那年,回望濠州,重八城頭哽咽,兄弟!………人只有經歷過許多才能長大,長成真正的男子漢,然而長大後,我們都變了!【黃金五章】第一章,風雪城隍廟。主角朱五是穿越黨,被一對父女救下,一起做乞丐。
  • 朱重八、朱五四、朱五六,朱元璋家族起名為何偏好數字?編號而已
    朱重八,聽名字怪怪的。再來看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叔叔叫朱五六,爺爺叫朱初一,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三哥叫朱重七,全都是十以內的自然數。朱元璋家族怎麼和數字較上了勁,況且這些數字組成的名字非但不好聽,還沒有什麼寓意、寄予。
  • 反腐| 天津一幹部被查!
    反腐 | 天津一幹部被查!1992.09—2000.06 天津市染料化學第六廠、八廠工人;2000.06—2005.10 從事個體經營;2005.10—2015.05 天津市長青實業有限公司職員;2015.05—2018.07 天津市長青實業有限公司黨總支委員;2018.07—2019.07
  • 朱元璋從小和二哥朱重六相依為命,他建國後,兄弟朱重六的結局如何?
    1328年10月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原名朱重八,名字中的八可能會讓人以為家中就八個兄弟姐妹,朱元璋排老八所以取名朱重八,然而朱元璋在家裡排行老四。 其實二哥朱重六,在分散之後,早在公元1353年以前就離開了人世。
  • 北齊皇帝高歡是「反腐激進分子」,可為何他越反腐官員卻越貪腐
    其子高澄繼承了「高氏反腐傳統」,為凸顯執法機構的威嚴,不僅重賞御史中丞崔暹,還恢復了御史中丞「開道赤棒」的特權,甚至自導自演了一出冒犯御史中丞而被痛打的好戲。在高歡、高澄時代,的確有很多貪官汙吏在御史臺的彈劾下受到懲處,但這股風氣沒能貫徹北齊始終。
  • 【管窺中西】德國怎麼反腐:大案倒逼改革
    舉措:化危為機 扭轉反腐局面德國經過長期摸索形成了一套反腐機制,而且往往是在曝出重大腐敗案後推動相應的機制改革,最終成功地化「危」為「機」,扭轉了反腐局面。最近十多年來,兩樁大案「倒逼」德國在海外賄賂領域的反腐機制改革,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西門子海外賄賂案,二是德國潛艇海外銷售案。
  • 習大大反腐節拍:12345上山打老虎
    1月15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署名為李墨言的文章,文章總結出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的方法與步驟。以下是全文內容:  12345,上山打老虎……  這不是唱兒歌,而是中央的反腐節拍!  最強中紀委召開五次全會,總書記3次發表重要講話,十八大以來中央高舉反腐大旗,步步為營。  中央的反腐節拍,你跟上了嗎?
  • 金融反腐2020|農信反腐凸顯:4省原省聯社理事長落馬
    農信聯社反腐情況(數據截至12月18日)總的來看,今年有四省的原省聯社「一把手」被查:除了上面提到的曾擔任陝西省農信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的趙永軍,還有安徽省農信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陳鵬,山西省農信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崔聯會,內蒙古自治區農信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佟鐵順被查。伴隨著省聯社「一把手」被查,四省掀起了金融反腐風暴。
  • 【聊政事兒】反腐,不能不防那些「高級黑」的論調
    同時,據媒體披露:廣州原副市長曹鑑燎土地斂財金額近3億元,並與11名女性關係不正當。縱觀十八大以來的落馬貪官,真是貪慾滔天,醜態百出,觸目驚心,令人咂舌。然而,換個角度看,反腐肅貪的力度決不妥協,揭醜亮短的頻度前所未有。一個個腐敗官員落馬,讓百姓感受到執政黨自我革新的決心。一件件腐敗大案,也讓群眾感覺出反腐敗的嚴峻形勢。
  • 張巍在綏濱縣和富錦市調研時強調 強化正風肅紀反腐 為現代化新...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強化全面從嚴治黨和正風肅紀反腐,為現代化新龍江建設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張巍指出,要把學深悟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上來。要吃透精神實質,把握核心要義,緊緊扣住「六新」、「十個新突破」工作目標和各項重點任務,研究落實發展改革的新招實招,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個別官員:當前高速反腐會損害官員在百姓中形象
    施乃康認為,當前的反腐可謂「激濁揚清」,「激濁」是手段,「揚清」才是目的。他說:「我周圍的華僑華人都說,中國此次反腐是認真的、動真格的。我相信,反腐不會戛然而止,也不會『差不多就行了』,不達『揚清』,不會停歇。中國在反腐上的魄力,再次點燃了無數華僑華人的愛國之情,我們為祖國的未來歡欣鼓舞。」
  • 2015年,習近平備好三大反腐「殺手鐧」
    原標題:人民日報客戶端:反腐敗,習近平今年準備這麼幹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楊麗娟 王威 曹磊 雷崔捷) 人民日報客戶端今日關注「反腐敗,習近平今年準備這麼幹」,全文如下:   新的一年,反腐怎麼幹?勢頭會減弱嗎?習近平13日給出了答案。
  • 第362期:狠抓打麻將,中國反腐新目標
    這似乎意味著中國反腐有了新目標:打麻將、耍撲克。 四圈八圈不累,三天五天不睡 「四圈八圈不累,三天五天不睡」,狠抓打麻將背後是黨員幹部中的賭博之風,及隱藏在其中的貪汙受賄。
  • 人民日報刊文:反腐沒有休止符,重整行裝再出發
    人民日報刊文:反腐沒有休止符,重整行裝再出發 人民日報1月16日消息,「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力削減存量、有效遏制增量,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