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指導意見

2021-03-04 任澤區農業農村局

一、主要防控措施

1.小麥返青-拔節期。重點防控紋枯病,兼顧白粉病、蚜蟲、麥蜘蛛、莖基腐病等。一是農業措施。清溝理墒,合理施肥,科學化控,控旺促弱,培育適宜群體數量;二是生物防治。人工釋放異色瓢蟲、蚜繭蜂等天敵控制蚜蟲;使用井岡黴素、多抗黴素、木黴菌、苦參鹼、耳黴菌等生物農藥控制紋枯病、蚜蟲。三是藥劑防治。推薦使用戊唑醇、丙環唑、氟環唑、噻呋醯胺等高效低毒低風險化學農藥以及生物農藥,用足水量,確保效果。

2.小麥孕穗期-揚花期。重點防控赤黴病、吸漿蟲,兼顧麥蚜、白粉病、條銹病等。堅持立足預防、適期用藥的防控策略。一是適期用藥。掌握小麥揚花初期這一關鍵時期,主動用藥預防赤黴病;針對吸漿蟲,重點應做好成蟲期防治;二是對路用藥。選擇氰烯菌酯、戊唑醇、高氯等高效對路安全藥劑,防治赤黴病要儘量不使用效果差、用量大、抗性水平高、易刺激毒素產生藥劑,如多菌靈;三是精準用藥。選用自走式噴杆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等作業效率高、農藥利用率高、防治效果優的藥械,用足藥量和水量,保證防治效果。

3.小麥灌漿成熟期。重點控制麥蚜、白粉病、條銹病、紋枯病等。一是針對病蟲害發生種類,實施「一噴三防」措施。選用氟環唑、噻蟲嗪等高效低毒安全的殺菌劑、殺蟲劑,並與生長調節劑、葉面肥等科學混用,藥肥混噴,綜合施藥,防病治蟲,防早衰防乾熱風,一噴多效。二是適時搶收。小麥成熟收穫期,及時收割、晾曬,如遇陰雨天氣,應採取烘乾措施,防止收穫和儲

存過程中溼度過大,導致赤黴病菌再度繁殖,造成毒素二次汙染。

二、重大病蟲防治技術

(一)條銹病。按照「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並且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已唑醇、丙環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

(二)赤黴病。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不放鬆,小麥抽穗揚花期一旦遇連陰雨或連續結露等適宜病害流行天氣,立即組織施藥預防,降低病害流行風險。在病菌對多菌靈已產生抗藥性的麥區,停止使用多菌靈,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單劑及其復配製劑,以及耐雨水衝刷劑型,並注重輪換用藥和混合用藥。提倡使用自走式寬幅噴杆噴霧機械、機動彌霧機以及自主飛行的植保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避免使用擔架式噴霧機;同時,添加適宜的功能助劑、沉降劑等,提高施藥質量,保證防治效果。

(三)白粉病。當病葉率達到10%時進行噴藥防治,抽穗至揚花期可與赤黴病等病蟲害防治相結合。病害常用藥劑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環唑、氟環唑、戊唑醇、咪鮮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嚴重發生田,應隔7-10天再噴1次。要用足藥液量,均勻噴透,提高防治效果。

(四)紋枯病。小麥返青至拔節初期,當病株率達10%左右時,進行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噻呋醯胺、戊唑醇、丙環唑、井岡黴素、多抗黴素、木黴菌、井岡·蠟芽菌等。

(五)莖基腐病、根腐病。重發地區實行輪作換茬或改種非寄主作物;採用戊唑醇、咯菌腈、氰烯菌酯等藥劑進行種子拌種或包衣;莖基腐病在返青拔節期,選用戊唑醇、丙硫菌唑對準莖基部噴施防治。揚花初期葉面噴施丙環唑、戊唑醇等防治根腐病。

(六)蚜蟲。當苗期蚜量達到百株500頭時,應進行重點挑治。穗期田間百穗蚜量達800頭,益害比(天敵:蚜蟲)低於1:150時,可選用吡蚜酮、啶蟲脒、吡蟲啉、抗蚜威、苦參鹼、耳黴菌、綠僵菌等藥劑噴霧防治。有條件的地區,提倡釋放蚜繭蜂、瓢蟲等進行生物控制。

(七)吸漿蟲。提倡小麥穗期成蟲防治。即在孕穗期田間設置黃板(10cm*15cm)監測,黃板順麥壟雙行設置,行間距20cm ,行內板間距10cm。當孕穗或抽穗前期,每10塊黃板誘集到1-2頭成蟲時,或用兩手扒開麥壟,一眼能看到2頭以上成蟲時,儘早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蟲啉等藥劑防治。重發區間隔3天再施1次藥,以確保防治效果。

(八)麥蜘蛛。在返青拔節期,當平均33釐米行長蟎量達200頭時,可選用阿維菌素、聯苯菊酯、馬拉·辛硫磷、聯苯·三唑磷等藥劑噴霧防治,同時可通過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農業措施進行控制。

三、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主推技術

穗期病蟲「一噴三防」防治技術。小麥抽穗至灌漿期是赤黴病、條銹病、白粉病、麥蚜、吸漿蟲等多種病蟲同時發生危害的關鍵期,可選用合適的殺菌劑、殺蟲劑、生長調節劑、葉面肥科學混用,綜合施藥,藥肥混噴,防病治蟲,防早衰防乾熱風。

「一噴三防」常用農藥種類如下:

殺蟲劑: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噻蟲嗪、辛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阿維菌素、苦參鹼等。其中,吡蟲啉和啶蟲脒不宜單一使用,要與低毒有機磷農藥合理混配噴施。

殺菌劑: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苯醚甲環唑、咪鮮胺、氟環唑、噻呋醯胺、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唑·戊唑醇、丙硫菌唑、氟唑菌醯胺、蠟質芽孢桿菌、井岡黴素等。

葉面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磷酸二氫鉀、腐殖酸型或胺基酸型葉面肥、芸苔素內酯、氨基寡糖素等。

相關焦點

  • 2017年兵團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根據兵團玉米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結果,2017年玉米主要病蟲害為中等發生態勢,其中玉米螟、三點斑葉蟬、棉鈴蟲、雙斑螢葉甲在北疆局部呈偏重發生趨勢
  • 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召開2021年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會
    12月9-10日,全國農技中心在海南澄邁組織召開了2021年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會。會議聽取了有關專家的專題報告,總結了2020年重大病蟲害發生情況,會商了2021年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部署了監測預警重點工作。
  • 2020年馬鈴薯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為控制馬鈴薯重大病蟲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病蟲害發生區防控處置率95%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佔防控總面積的40%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80%以上,鮮薯危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內。
  • 小麥赤黴病爆發省份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01 河南:讓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治實現全覆蓋 截止4月8日不完全統計,河南省小麥病蟲害發生面積8529.98萬畝次,比上周增加2396.98萬畝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099.99萬畝,總體發生程度重於 2019年同期,已防治9542.51萬畝次,佔發生面積的111.87%,其中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1409.24
  • 合陽副縣長王改調研指導小麥條銹病防控工作
    為進一步做好小麥條銹病防控工作,4月24日,合陽縣政府副縣長王改深入路井鎮卓立村麥田實地調研、檢查指導小麥條銹病防控工作。合陽縣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董亞斌,黨委委員王敏俠,縣農技中心主任王亞生、高級農藝師範武剛,以及路井鎮鎮長史拯華、副鎮長王曉峰等陪同調研。
  • 衡水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衡水市2020年秋季種麥技術指導意見...
    >begin--> 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衡水高新區農村工作辦公室和濱湖新區農業農村局:冬小麥播種即將展開,為做好今年秋季種麥工作,近期市農業農村局組織有關專家,對今秋小麥播種進行會商,研究提出了《衡水市2020年秋季種麥技術指導意見》。
  • 總結病蟲害防控 為明年病蟲害防治做準備
    楊榮明副站長指出,農藥對於病蟲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在當前實施綠色防控、農藥減量的新形勢下,農藥將朝著環境友好、安全的方向發展,使用農藥也將更加科學與規範。已公開徵求意見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對於植保植檢機構的屬性、農業經營主體對農藥的使用、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行為規範等,將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未來也將與《植物檢疫條例》、《農藥管理條例》組成三駕馬車,為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保駕護航。  據楊副站長介紹,2017年我省病蟲害呈現中等發生態勢,程度略輕於2016年;經初步統計,2017年的農藥使用量較2016年略減,製劑7萬多噸。
  • 山西省植保站派員參加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
    為總結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成效與經驗,研討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對策與思路,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促進農藥減量增效和使用量負增長,全國農技中心於12月7日至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澄邁縣召開了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保機構負責人、防治科長、有關技術人員及專家共計130餘人。
  • 【枸杞病蟲害「五步法」綠色防控技術】第二步詳解,附全年防治枸杞病蟲害推薦農藥~
    綠色防控技術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reen      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枸杞植保創新團隊,自「十一五」以來針對寧夏枸杞病蟲害嚴重危害和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積極組織科研攻關,在充分掌握枸杞病蟲害關鍵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及發生規律的基礎上,研發出了以生物防控技術、農藥高效減量技術、
  • 河南小麥越冬苗情近五年最好!今年春管要「防旱、防凍、防病蟲」!
    關於2021年全省春季麥田管理技術的指導意見該期是構建合理群體結構和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小麥一生中通過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搭好豐產架子、培育壯稈大穗的重要時期。為切實抓好春季麥田管理,鞏固越冬期小麥苗情總體向好基礎,力爭今年夏糧再獲豐產豐收,我廳組織專家根據當前小麥苗情長勢和氣候特點,研究制定了春季麥田管理技術指導意見,請結合本地實際抓好落實。
  • 安徽臨泉豐信小麥觀摩會火爆進行
    臨泉運營中心負責人祁偉親自上陣宣講豐信臨泉運營中心負責人祁偉介紹,這次觀摩會在農戶當中反響強烈,很多農戶表示種地必須要科學,豐信託管的小麥確實比自己管理的好,下年一定要把地託管。那麼,豐信託管的小麥到底怎麼樣?01標準化科學種植系統防控病蟲害病蟲害防治一直是農戶在種植當中所重視的問題。
  • 西紅柿病蟲害及綠色防控措施,絕對真技術,讓病蟲害害怕
    隨著西紅柿種植範圍的不斷擴大,西紅柿在生長的過程中也經常遇到病蟲害問題的困擾,甚至隨著西紅柿不同的生長時期,病蟲害的種類和危害也會進行改變。針對西紅柿的在不同生長時期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詳細分析,希望促進我國的農業發展。
  • 開春後,小麥草害、病害、蟲害該如何防控?
    小麥在種植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春季,是最容易發生這個病蟲害的,一旦小麥發生病蟲害,這對小麥全年的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農民很有可能虧本。由於19年的冬天以及20年的春天氣溫總體偏高,這非常容易導致根腐病、紋枯病、麥蜘蛛、地下害蟲等病蟲害的發生,而19年冬季前沒有及時地做除麥田雜草的,一般在2020年開春後草害就會變得非常嚴重了,這時就更加不能錯過除草防控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 【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記者走基層】銷售蔬菜,現場...
    河北省清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站長閆金梅、蔬菜站站長王繼青、土肥站站長張曉東、技術站站長潘英書組成的巾幗突擊隊,進村入戶組織村民投入到緊張的農業生產中,成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現在防疫和務農一個都不能耽誤,感謝技術人員,在這個非常時期還能給我們提供這麼多幫助!」清河縣日月農場場主韓冬雪說。
  • 安徽省農業綠色防控率超過四成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四屆安徽省植保科技論壇上獲悉,今年,安徽大力推廣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誘控和生態調控等為主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全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3.45%,較2015年翻一番。  現代植保是提高農產品品質的主要保障。
  • 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春耕春管技術意見
    各地要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持「因地因苗、分類管理,肥水運籌、促控結合」的技術路線抓春季田管,堅持「精細整地、提高質量,適期播種、適墒保苗」的技術路線抓春耕春播,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應對,分類施策、及時補救」的技術路線抓防災減災,堅持「監測預警、早防早控,統防統治、綠色防控
  • 水稻病蟲害十大綠色防控技術應用要點
    促進水稻生產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規範水稻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對當前十大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提出如下應用要點,供廣大生產者參考。一、翻耕滅蛹技術(主治螟蟲)田間稻樁是水稻螟蟲越冬的主要場所。
  • 中科院空天所發布《2020年3月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遙感預測報告》
    近日,中國綠髮會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小組工作人員收到一則好消息: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黃文江研究員領導的作物病蟲害遙感監測預警研究團隊發布了成果《2020年3月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遙感預測報告》(中英文版)。
  • 河南小麥越冬期長勢良好:一二類苗比重87.2% 明顯好於常年
    我省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小麥生產在全國舉足輕重,小麥產量佔全國1/4強。去年麥播以來,各地高度重視小麥生產,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強化技術指導服務,狠抓關鍵措施落實,積極推進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小麥麵積繼續保持穩定,品質結構進一步優化。加之麥播期間墒情適宜,麥播後天氣條件總體有利,全省小麥長勢良好。
  • 溫室蔬菜種植巧用綠色防控技術,向病蟲害和農藥殘留說拜拜
    如果在病蟲害發生前採取科學合理的防控措施,立求以較低的成本控制病蟲害的發生,而綠色防控技術就是大家的首選之一。什麼是溫室大棚綠色防控技術?溫室大棚綠色防控是指在溫室大棚蔬菜生產過程中在確保蔬菜目標產量、質量和菜田生態環境安全的前提下,以減少化學農藥為目的,有限採用農業生態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綜合技術措施,達到控制病蟲為害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