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閱評說
1972年,安徽一個農民在翻蓋自家豬圈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個小小的碗。
這位農民將碗上沾著的泥土拂去之後,意識到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小碗,於是,趕忙聯繫了相關部門,交由專家鑑定。
專家看到這隻小碗之後,來不及作其他安排,就跟著農民來到了農民家的豬圈。
緊接著,農民家的豬圈被封鎖、清理。
經過勘查,專家確認農民家的豬圈位置是一座古墓。
古墓內陳設非常簡單,有一口楠木棺材。
不過,這座古墓內部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明顯曾經被盜過。專家們經過仔細查找之後,又發現了一件製作精巧的金釵。
經過反覆確認後,專家認定這座古墓是胡母圩古墓,葬在這裡的多半是小富(或商人)之家的女眷。根據出土墓磚推斷,該墓上限年代為南宋淳熙年間(公元1174年—1189年)。
再回來說說這隻小碗。
這隻碗是由一整塊瑪瑙挖空製成,碗壁厚2毫米,碗高5.9釐米,口徑13.2釐米,底徑7.5釐米。碗體呈現橙黃色,局部有暗紅色的斑紋。
整隻碗看上去晶瑩剔透,內壁光滑細膩,手感溫潤。最主要的是,碗沿鑲嵌有一圈黃金裝飾,類似於我們現在的「金鑲玉」,被稱作「金扣」。
最終,文物專家將這隻來自宋代的小碗命名為「金扣瑪瑙碗」。
雖然說宋代經濟發達,科技繁榮,但是,「金扣瑪瑙碗」如此精湛、高難度的製作工藝還是讓專家們嘆為觀止。
如今,這隻金扣瑪瑙碗是安徽省博物館的鎮館寶貝之一,安徽省目前唯一的一件玉器類「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