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三國時期的發明家——馬鈞

2021-02-23 寶雞檔案

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期扶風郡(今陝西興平)人,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馬鈞年幼時家境貧寒,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後來在魏國擔任給事中的官職。指南車製成後,他又奉詔制木偶百戲,稱「水轉百戲」。接著馬鈞又改造了織綾機,提高工效四五倍。馬鈞還研製了用於農業灌溉的工具龍骨水車(翻車),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馬鈞對機械的研究製造始於改革織綾機,三國時期使用織綾機複雜、笨重,操作不便,勞動強度高,生產效率低,織工辛辛苦苦織一匹綾子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馬鈞對織綾機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觀察、研究,對影響織機操作的因素進行了全面分析,他進行了反覆試驗,最後把原有的織綾機一律改為12躡,一下子使織綾機的結構簡化很多,操作也更加方便,勞動生產率提高好幾倍,而且織出的綾的色彩、圖案、質量也有所提高。據說曹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日本使者來訪,魏明帝贈給日本大批絲織品,其中許多就是用馬鈞改進後的織綾機織成的。 

馬鈞的另一突出成就是製成了久已失傳的指南車。指南車又名司南車,是古代帝王出行時的先驅車,車上站一木人,伸展手臂指向南方,不管車子怎樣轉動,手臂總是指向南方,因此利用此車可以指示方向。東漢時著名科學家張衡曾經再次製造指南車,不幸的是,到三國時期指南車再次失傳。魏明帝青龍年間(公元233一236年),馬鈞曾在京城擔任小官職。有一天,馬鈞和一部分官員在朝房裡辯論時談到了指南車,他們為此發生了爭論。當時在場的散騎堂侍高堂隆和驍騎將軍秦朗認為:古書上關於指南車的記載是虛構的,不能信以為真,古代並沒有製造過什麼指南車。馬鈞則堅信古代有指南車,不同意他們的看法。魏明帝就命令馬鈞進行試製以明是非。馬鈞仔細研究了古書的簡略記載,經過刻苦鑽研,提出了初步設想,然後在許多工匠幫助下,進行了反覆試驗,終於製成了指南車。

馬鈞製造的另一種有名機械是用於農業灌溉用的翻車,這是我國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革新。我國在東漢以前的主要提水工具有兩種,一是桔槔,一種是轆轤。這兩種灌溉工具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就是只能間隔地由低處向高處提水,不能連續運動,因此效率比較低,也比較費力。馬鈞住在京城洛陽的時候,看到城裡有一片地可以種菜,但是因為地勢比較高,難以解決引水灌溉問題,為此馬鈞經過查閱古書,深入研究古代的灌溉工具,經過不斷試驗、探索,設計製造了一種新的灌溉機械——翻車。

是時候

關注

我們一波了

相關焦點

  • 馬氏歷史名人——馬鈞
    人物介紹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期魏國扶風(今陝西省興平縣)人,生活在東漢末年這一時期。生卒年代不詳。三國志大戰3馬鈞形象出身貧寒。他是中國古代的機械大師。他的不少發明創造對當時生產力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他在傳動機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所以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稱他為「天下之名巧」。馬鈞從小口吃,不善言談。
  • 「三國發明家•馬鈞杯」全國詩詞大賽終評獲獎作品公告
    「三國發明家·馬鈞杯」全國詩詞大賽終評獲獎作品公告(總計36首)     為倡導發明創造,弘揚工匠精神,由長篇歷史小說《三國發明家•馬鈞》作者出資、江蘇淮安運河書畫院舉辦的「三國發明家•馬鈞杯」古今發明題材全國詩詞大賽經過仔細篩選、認真評審,有36首作品榮獲等級獎、優秀獎和佳作獎。
  • 機械發明家馬鈞是咱興平人
    新型織綾機的誕生,大大加快了我國古代絲織業的發展速度,並為我國家庭手工業織布機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也使馬鈞成為勞動人民心中的大發明家。到了三國時期,人們從傳說中知道了指南車,但誰也沒見過,馬鈞於是就想把它造出來,讓大家開開眼界,同時也能為行軍作戰提供方便。不少人都對馬鈞的想法持懷疑態度,散騎常侍高堂隆說:「指南車是傳說中的東西,又沒有文獻記載,只不過是人們信口胡謅而已。」馬鈞卻說:「指南車很可能有過,問題在於後人對它沒有認真研究。其實,造指南車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 三國殺裡的馬鈞是「無情發牌員」,歷史上只是個「呆萌打鐵匠」
    大家好,眾所周知,如今的三國殺是一個「神將」輩出的時代。當然,小編此處所提的「神將」自然不是僅指神包裡的武將。我們都已經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小康社會了,自然,如今的三國殺也是一個人人皆可封神的時代。當然,除了上述的馬氏四神,還有一位 「馬姓神將」威名顯赫(由於常年混跡於高端局,以至於很多小夥伴只聞其名,未見其人),那個號稱能夠帶動「豬」的漢子--馬鈞。其實小編覺得對一個武將最高的讚譽並不是將其稱為「(某)神」,小編認為三國殺作為一款棋牌類遊戲,摸牌的質量與數量至關重要,手牌的質量和數量一旦提高與增多,勝利的可能性就會變大。
  • 三國殺變異裝備、馬鈞、潘濬詳解
    這期講下三國殺各種改變後的裝備,因為很多小夥伴沒有太注意細節,有時候會出現嚴重失誤,會出現這種情況的還有武將潘濬,今天也一起給大家詳細介紹下.屬性:距離3,裝備後使用殺無次數限制先天八卦陣武將馬鈞用技能將八卦陣轉變而來屬性:裝備後當需要使用閃,進行判定,不為黑桃則視為打出一張閃仁王金剛盾武將馬鈞用技能將仁王盾轉變而來
  • 寶雞之「寶」| 三國發明家馬鈞
    馬鈞(生卒不詳),字德衡,扶風人。三國時機械家、發明家。初在魏國作博士(學官)。魏明帝太和元年至景初三年(227-239)任給事中。因在傳動機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詣,當時人稱為「天下之名巧」。  馬鈞自幼家境貧寒,好學科學技術。在洛陽時因都內園地無水,即設計出翻車(即今龍骨水車),能連續提水,使用輕便自如,小孩亦可轉動,是當時世界上最早和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至今1700多年,一直被廣泛應用。
  • 【中華上下五千年】魏晉南北朝——發明家馬鈞
    馬鈞,三國魏扶風(今山西興平縣東南)人,是三國時期一位傑出的機械製造家、發明家。因巧思絕世,獲得了「天下之名巧」的稱譽。
  • 被稱為天下之名巧的馬鈞,發明改造,對兵器學的研究不比諸葛亮差
    前言: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臥龍,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謀略家。同時諸葛亮還是一個發明家,木牛流馬、諸葛弩等都是諸葛亮發明的,但是同在三國時期有個發明家在兵器學方面的研究並不比諸葛亮差,他就是被稱為「天下之名巧」的馬鈞。
  • 《三國殺》馬良馬鈞,究竟誰才是真正的馬神?馬忠:這把穩了~
    最近《三國殺》圈子裡傳出了一個對於某位角色的超霸氣稱呼——「馬神」。可是姓馬的角色一點都不少,而且強度也是各有千秋,那麼馬神究竟是哪位馬氏角色呢?所以把馬良稱之為輔助之神那是完全不過分~接下來要說的這名武將有些特殊,他是馬氏角色裡少有的非蜀國勢力角色,他就是被譽為「灑水車」的馬鈞。馬鈞的一技能「精械」能夠大幅強化所獲得的防具和諸葛連弩,使連弩獲得額外攻擊距離、其他防具則得到了近乎無敵的超高防禦能力,特別是八卦陣和仁王盾,都是只剩下一種花色才能傷到馬鈞!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著名的發明家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魯班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 機械製造專家:馬鈞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這三個方面可呈現出來
    馬鈞,三國曹魏時扶風人,字德衡,他便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機械製造專家。他將複雜的織菱機改造成了,只有十二個踏板的新型織機,這不僅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況且還大大地提高了生產工藝的技術水平。三國著名的機械製造家馬鈞同時,他還改造了舊時用的灌溉工具,將這種灌溉工具成功的革新為「翻車」。
  • 三國時期名人的真實身高,多數都是「巨人」,但曹操是個例外
    中國歷史中最精彩的時期便是三國時期,為何?因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給我們描繪了東漢末年的戰亂,各路勢力之間的爾虞我詐。亂世出英雄,這句話放在三國時期正合適。亂世梟雄想開疆擴土建立王朝,亂世才人想史冊留名流傳千古。提起三國這個時期,我們腦海中便會浮現很多人的名字,例如劉備,孫權以及曹操等等。那麼三國時期的這些名人,他們真實身高有多少?
  • 三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影響力巨大的十大家族以及家族名人
    這裡我強調一下,也許有很多名門望族(比如漢室劉姓),但是由於其在三國時期對官場或者是對歷史影響比較小,所以暫時沒有進入排行榜。 三國時期第五家族:鍾氏家族(潁川望族) 在潁川還有一個家族鍾氏,雖然在三國時期我們熟知的名人不多,但是其影響力在多地還是比較大的
  • 中國古代十大發明家
    1、魯班 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 3、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
  • 三國殺裡的武器大師,換武器比孫尚香還勤,還能一回合摸15張牌?
    而對於《三國殺》玩家而言,各位又會認為誰是真正的武器大師呢?是裝備來回更換,而且每次換武器都能摸兩張牌,武器越多牌越多、還能把無用的牌丟棄,給男性隊友回血的孫尚香?還是能夠給隊友裝上裝備,自己還能摸牌、自己裝上裝備,也能摸牌的張昭張紘?
  • 陝西歷史上知名的三位名人,地址位於鹹陽市,你知道哪幾位?
    東漢時期著名經學家,東漢名將馬援的從孫。馬融自少"美辭貌,有俊才",早年隨儒士摯恂遊學,以數次拒絕朝廷闢命而名重關西。馬融學識淵博,尤長於古文經學。他綜合各家學說,遍注群經,使古文經學開始達到成熟的境地,預示著漢代經學發展將步入新的時期 。他設帳授徒,不拘儒者禮節,門人常有千人之多,盧植、鄭玄等都是其門徒。另有賦、頌等作品,其文集已佚,明人輯有《馬季長集》。
  • 三國殺有你沒見過的牌?這三位會「無中生有」的武將,輸出還無敵
    《三國殺》的牌堆是由基本牌、錦囊牌和裝備牌三部分組成的,這之中總共有15種錦囊,11種武器以及4種防具。一般來說,牌堆中的牌都是很固定的,但是卻有這麼一類武將,能憑空變出一些新的花樣來,掏出一些牌堆外的專屬牌,做到真正的「無中生有」。
  • 《三國群英傳》老遊戲背後的趣聞軼事
    這些都是宇峻奧汀研發的三國對戰遊戲《三國群英傳》系列中的技能,想必老玩家們都還記得!《三國群英傳》系列從一代推出至今已經22年了,而且上一作《三國群英傳7》已經是2007年推出的老遊戲了!我們知道:系列新作《三國群英傳8》將在明年一月正式上市,宇峻奧汀的高層自然要出來宣傳一下遊戲。
  • 三國殺:同姓不同命,雖然都姓馬,但他能打幾個馬超
    ,目前三國殺一共有300多位武將,其中馬姓武將就佔到了7位數,他們分別是:馬超、馬謖、馬岱、馬良、馬忠、馬騰和馬鈞。馬鈞說到馬鈞不得不說到他的歷史身份,馬鈞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機械發明家,因在傳動機械方面造詣很深,有天下之名巧的美譽。在三國殺中,馬鈞是唯一一個不會馬術的人,不過馬鈞卻是一位偏輔助與爆發型的武將,並且打造了一套新的玩法:造兵器流。不如【諸葛連弩】經過馬鈞技能"精械"改造後,不僅可以無限出殺,而且攻擊距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