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發明家馬鈞是咱興平人

2021-02-23 醉美新興平

     馬鈞,扶風郡始平縣(今興平市東南)人,因為擅長發明創造和機械革新,享有「天下之名巧」的美譽,他是我國古代史上久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

馬鈞自幼喜愛讀書,尤其喜歡鑽研機械製造方面的難題。有一次看到織布的婦女勞作很艱辛,於是下決心改良織綾機。他對舊式織綾機進行認真研究,重新設計了一種織綾機,新型織綾機的踏具簡化了、效率更高了。馬鈞發明新式織綾機後,魏國絲織品的品質躍上了新臺階,不僅質量能與蜀錦相媲美,而且其圖案之精美令蜀錦望塵莫及。新型織綾機的誕生,大大加快了我國古代絲織業的發展速度,並為我國家庭手工業織布機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也使馬鈞成為勞動人民心中的大發明家。

有一次,馬鈞看到城外有一大塊坡地,農民想在那裡種菜,但無法引水澆地,這塊地就一直荒著。馬鈞經過反覆研究、試驗,製造出了一種車,把河裡的水引到坡地裡,老百姓終於能種菜澆水了,這種工具後來被稱為翻車。馬鈞製造的翻車,是對我國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革新。在東漢以前,農民使用的灌溉工具非常複雜而且很費力,遇到地勢高的田地,灌溉起來就非常麻煩,而翻車發明之後,可連續不斷地提水,使水從低處向高處流,輕快省力,甚至連五六歲的兒童都能轉動。由於翻車具有巨大的灌溉優點,故而一問世就受到歡迎,並迅速得到推廣,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工具,並沿用了一千多年,他因此也被後世稱讚為「巧思絕世」。

相傳指南車在我國的歷史上很早就記載,黃帝和蚩尤作戰時,蚩尤為使自己的軍隊不被打敗,釋放霧氣使黃帝的軍隊迷失了方向。後來,黃帝製造指南車辨別方向,終於打敗了蚩尤。到了三國時期,人們從傳說中知道了指南車,但誰也沒見過,馬鈞於是就想把它造出來,讓大家開開眼界,同時也能為行軍作戰提供方便。不少人都對馬鈞的想法持懷疑態度,散騎常侍高堂隆說:「指南車是傳說中的東西,又沒有文獻記載,只不過是人們信口胡謅而已。」馬鈞卻說:「指南車很可能有過,問題在於後人對它沒有認真研究。其實,造指南車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高堂隆聽後嘲諷馬鈞:「你名為鈞,字德衡,鈞是器具的模型,衡能稱量物品的輕重,如果輕重都沒有一定的標準,怎麼可以做模型?」馬鈞說:「如此爭論有何用?咱們試製一個,自有分曉。」隨後,他們一起去見魏明帝,魏明帝於是令馬鈞製造指南車。在沒有資料、沒有模型的情況下,馬鈞刻苦鑽研、反覆實驗,利用機械原理製造出了指南車。事實勝於雄辯,馬鈞的傑出成就,令那些嘲笑他的人啞口無言。而他製造指南車、翻車等所運用的機械原理,西方國家在1700餘年後才開始運用。

除了農業之外,馬鈞還在兵器製造方面也有不少發明創造。他在兵器學方面的精深研究,足以和同時代的軍事學家諸葛亮相比。

相傳在官渡之戰時,曹操使用一種發石車攻擊袁紹,這種發石車可以拋出大石塊攻擊敵人,在當時威力巨大。但這種發石車也存在缺陷,聰明的馬鈞經過一番研究,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發石車——輪轉式連續拋石車。有一次,諸葛亮率兵攻打魏國,使用了一種新發明的連弩,可以連續發射幾十支箭。這種新式武器讓魏軍大感驚奇,有個魏國士兵撿回連弩讓馬鈞看。當時已經年老的馬鈞看到連弩後,認為這種兵器很好,說:「巧是很巧了,但還有不到的地方,如再改進一下,威力還可增加五倍。」於是,他便將連弩進行了改進,果然效果甚佳。功效可提高五倍。史學家付玄曾經這樣感慨地說:「馬鈞,天下之名巧也,可與公輸班、墨子以及張衡相比。」

當時由於傳統文化以儒家為核心,科學技術在士大夫眼中是「奇器淫巧、雕蟲小技」,難登大雅之堂。所以陳壽在他的《三國志》中沒有為馬鈞立傳。但是,這些絲毫不妨礙馬鈞在歷史上的功績,他簡化了當時織綾機構造,大大提高了生產工藝水平,他發明了我國古代最先進的灌溉工具——翻車,從而提升了古代引水灌溉的效率,這些偉大的成就使馬鈞功不可沒,他的功績和美名一直被後人所傳頌。

文章丨由鹹陽地方志辦公室整理

相關焦點

  • 【中華上下五千年】魏晉南北朝——發明家馬鈞
    馬鈞,三國魏扶風(今山西興平縣東南)人,是三國時期一位傑出的機械製造家、發明家。因巧思絕世,獲得了「天下之名巧」的稱譽。
  • 寶雞之「寶」| 三國發明家馬鈞
    馬鈞(生卒不詳),字德衡,扶風人。三國時機械家、發明家。初在魏國作博士(學官)。魏明帝太和元年至景初三年(227-239)任給事中。因在傳動機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詣,當時人稱為「天下之名巧」。  馬鈞自幼家境貧寒,好學科學技術。在洛陽時因都內園地無水,即設計出翻車(即今龍骨水車),能連續提水,使用輕便自如,小孩亦可轉動,是當時世界上最早和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至今1700多年,一直被廣泛應用。
  • 被稱為天下之名巧的馬鈞,發明改造,對兵器學的研究不比諸葛亮差
    前言: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臥龍,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謀略家。同時諸葛亮還是一個發明家,木牛流馬、諸葛弩等都是諸葛亮發明的,但是同在三國時期有個發明家在兵器學方面的研究並不比諸葛亮差,他就是被稱為「天下之名巧」的馬鈞。
  • 機械製造專家:馬鈞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這三個方面可呈現出來
    馬鈞,三國曹魏時扶風人,字德衡,他便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機械製造專家。他將複雜的織菱機改造成了,只有十二個踏板的新型織機,這不僅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況且還大大地提高了生產工藝的技術水平。三國著名的機械製造家馬鈞同時,他還改造了舊時用的灌溉工具,將這種灌溉工具成功的革新為「翻車」。
  • 馬氏歷史名人——馬鈞
    生活在漢朝末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馬鈞年幼時家境貧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後來在魏國擔任給事中的官職。馬鈞最突出的表現有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下面,叫做「水轉百戲」。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 【名人軼事】三國時期的發明家——馬鈞
    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期扶風郡(今陝西興平)人,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
  • 中國古代八大引領世界的機械發明
    中國古代在機械方面的創造發明,是中國文化史上璀璨光輝的一個組成部分。
  • 三國殺裡的馬鈞是「無情發牌員」,歷史上只是個「呆萌打鐵匠」
    當然,除了上述的馬氏四神,還有一位 「馬姓神將」威名顯赫(由於常年混跡於高端局,以至於很多小夥伴只聞其名,未見其人),那個號稱能夠帶動「豬」的漢子--馬鈞。其實小編覺得對一個武將最高的讚譽並不是將其稱為「(某)神」,小編認為三國殺作為一款棋牌類遊戲,摸牌的質量與數量至關重要,手牌的質量和數量一旦提高與增多,勝利的可能性就會變大。
  • 打工仔王海庭返鄉創業 成了食用菌機械「發明家」
    他天生愛思考,從小就喜歡搗鼓機械,憑藉著對機械製造的熱愛,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發明製作了食用菌自走式拌料機等實用型食用菌生產機械設備,他用發明創造改變食用菌生產的作業方式,提高食用菌的生產效率,他就是駐馬店老區泌陽縣馬谷田鎮肖嶺村熊莊組村民——王海庭。
  • 現在農業灌溉機械的鼻祖,古代灌溉機械有哪些?科技原理是啥?
    《後漢書》記有漢靈帝時(186年)畢嵐發明,三國時馬鈞加以完善。它是最早出現的採用鏈傳動的機械,實現了由間歇式提水變為連續提水。比原有的轆轤、滑輪、絞車等提水機械,效率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進步。它是中國應用最廣泛、效果最好、影響最大的灌溉機械,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年。 龍骨水車的動力可由人力(手動、腳踩)、畜力、風力或水力等驅動。
  • 三國殺變異裝備、馬鈞、潘濬詳解
    屬性:距離3,裝備後使用殺無次數限制先天八卦陣武將馬鈞用技能將八卦陣轉變而來屬性:裝備後當需要使用閃,進行判定,不為黑桃則視為打出一張閃仁王金剛盾武將馬鈞用技能將仁王盾轉變而來屬性:裝備後黑色殺及紅桃殺對你無效照月獅子盔武將馬鈞用技能將白銀獅子轉變而來屬性:裝備後受到傷害多於一點,則防止多餘傷害,當失去裝備區照月獅子盔,回復一點體力並且摸兩張桐油百韌甲
  • 除了地動儀,張衡還有這些發明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科學家,他發明地動儀的事跡,不僅在史書中有記載,還被收錄到教材中,在我國幾乎人人耳熟能詳。而除了發明地動儀,張衡還有很多巧妙的構思與製作,為我國天文學、氣象學、數學、機械製作等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三國殺》馬良馬鈞,究竟誰才是真正的馬神?馬忠:這把穩了~
    所以把馬良稱之為輔助之神那是完全不過分~接下來要說的這名武將有些特殊,他是馬氏角色裡少有的非蜀國勢力角色,他就是被譽為「灑水車」的馬鈞。馬鈞的一技能「精械」能夠大幅強化所獲得的防具和諸葛連弩,使連弩獲得額外攻擊距離、其他防具則得到了近乎無敵的超高防禦能力,特別是八卦陣和仁王盾,都是只剩下一種花色才能傷到馬鈞!
  • 高清:興平人拍的初冬的紅葉,溫暖浪漫!
  • 保安隊伍中的「發明家」:56歲發明除雪「神器」獲國家專利
    工作中不斷鑽研,56歲發明除雪「神器」,獲國家專利證書 保安隊伍中的「發明家」  一位做了快10年保安的56歲大叔,一臺涉及機械製造、熱動力、工程機械等學科原理、具有實用新型專利的除雪設備,兩者間看似沒有直接聯繫。然而,就是因為保安工作的啟發,才讓這位大叔堅持立足崗位搞發明。2018年11月,他拿到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