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潔 | 學習山水畫是我人生的飛躍

2021-02-23 仁美書畫

仁美大學堂第一期寫意山水畫創作研修班結業儀式在10月19日舉辦,結業儀式上學員展示學業成果並對兩年的學習體會做演講,來看看學員們的學習成果吧!

石潔,字潔出,齋號一硯堂,大學本科畢業,1963年4月出生,就職北京天壇醫院婦產科(退休返聘),現為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會員,長安街書畫聯誼會會員,北京天壇醫院書畫協會會員,原北京天壇醫院婦產科科秘。

優秀學員石潔展示作品並講述學習心得

我是劉樹海老師的學生石潔,首先我要感謝仁美大學堂為我們提供了這個平臺、準備了這麼好的條件,來展示我們兩年的學習成果,並有幸成為仁美大學堂第一期寫意山水畫創作研修班的學員,在此特別感謝!
我於2017年10月19日插班跟劉樹海老師學習山水畫。我是零基礎,從一棵棵小樹開始學起到山石的皴擦技法,每晚2小時在線學習,完成150餘組樹和石頭練習。之後劉老師講了國畫的發展史,臨摹了具有代表性的古人的作品共計40張。

在臨摹古畫的過程中老師反覆強調要注意骨法用筆、注意筆墨關係、虛實變化。臨摹古畫讓我們有穿越時空、身臨其境、與古人對話的感覺,對古人的筆墨語言、傳統技法產生了敬畏之情,讓我們更堅定了將祖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不斷地傳承下去!之後我又臨摹了劉老師速寫及畫冊97張,臨摹芥子園裡的點景臨摹20張,還參加了4次寫生課,完成寫生作品12張,速寫30餘張。後期我們學習分析劉老師作品,鍛鍊構圖和速寫能力,用四尺整張臨摹老師畫冊共計12張。

每次上課老師都逐個分析點評我們每張畫的筆墨技法、顏色調配、哪裡畫的好、哪裡需要調整及存在的問題,並一再強調既要學習古人的筆墨技法也要具有現代生活元素,讓我們回去消化整理進一步修改,這樣隨著不斷練習、點評、修改完善我們的繪畫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最後是搞創作的階段共完成個人創作四尺的2張、六尺的6張。

劉樹海先生指導學員作畫

今年在仁美大學堂北京部我們師姐師兄5人共同完成兩幅山水畫,並請劉老師、徐老師與我們共同創造完成,畫作完成後受到了老師們的點評及讚揚,感覺收穫滿滿!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劉老師不斷地給我們灌輸國學知識,從短小的詩詞到大塊文章,在學習山水畫中融入了諸多文學知識。老師不斷地給我們補充知識並督促我們多看書、多讀詩、多練字,使我們的文化素養跟著山水畫一起慢慢積累逐步提高。

學習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學習任何技能都必將在工作之餘花費大量時間、面臨枯燥乏味、反覆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我曾經退縮膽怯過…….在各位師姐師兄們的關心、安慰、幫助下我又勇敢的站了起來,跟上了隊伍!在此我要對給我生活上關心和鼓勵、學習上幫助的各位師姐、師兄們道一聲感謝,感謝你們的支持與幫助,一路有你們的陪伴真好!在此特別感謝劉老師在學習上對我們不厭其煩、循序漸進、諄諄教導、步步深入,快速有序的讓我們在2年內積累成長起來;在生活上噓寒問暖、關心溫暖著每一位學生,每次上課師母必為我們準備一桌美味佳餚,還並為我們每一位學生操辦生日宴,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餘倍感大家庭溫暖,讓我們的師生情、友情、親情不斷升華。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要感謝恩師把我領進祖國的傳統山水畫這個廣闊天地,並引導我逐漸成長壯大,完成了我人生的一個飛躍,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老師一路有您的指引真好!

最後再次感謝仁美大學堂的各位領導、老師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讓我們能藉助這個平臺有機會結識更多的名師,對我們的學習會有更多的幫助和促進。在此祝願仁美大學堂紅紅火火、越辦越好!桃李滿天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北清路與溫陽路交叉口(地鐵16號線溫陽路站C口往東20米仁美大學堂),緊鄰地鐵,交通便利,食宿方便,配套設施齊全。

相關焦點

  • 寄情於山水之間——精品山水畫折射人生感悟
    山水畫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的最愛,是畫家對大自然景色的讚美,也是對人生感悟的一種刻畫。古語有云:江山美如畫,人生苦無涯。這大好的河山與柴米油鹽的生活一對比,往往能折射出許多對人生的感悟與體會。今天與大家分享幾幅精品山水畫,一起來品讀畫中的人生感悟吧。
  • 傅抱石:山水畫可以使人胸襟寬廣,山水畫是品格和精神的融合
    我們說到山水畫往往會想到張大千,其實在山水畫上還有一個人可以與張大千齊名,那就是傅抱石。傅抱石的山水畫大氣磅礴,意境深遠,在蒼茫朦朧的氛圍中有一種獨特的美感,當在遠處欣賞他的山水畫會發現物象皆備,近處欣賞的時候又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
  • 視點| 我見青山多嫵媚 青山見我應如是-讀範揚山水畫
    同樣,那時的我也絕非現在這樣對他如此有感覺,當時真正吸引我和他親近的其實還有一層是因為他的範姓。因為在1999年我也一不留神和姓範的我妻有了姻緣,是人家大家庭裡的金龜婿,你說不把這位遙遠的舅子哥巴結好,會有好日子過嗎?(呵呵,範揚老兄你不會不認我這妹夫吧)此後,我和範揚談過幾次,均是電話上的接觸,聽他的言語一派江浙人的習氣,小橋流水,一點也不氣吞山河,一時很難把畫和人統一起來。
  • 山水畫的人文意蘊
    仔細考察山水畫的發展史,就會發現山水畫與其他畫種相比,有它自身的更明顯的優勢,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更能集中體現中國文化的精神,更能體現中國人的人生理想與追求。在中國傳世的山水畫名作中,面對其中任何一幅,我們幾乎都能從思想根源上去尋找它的文化依據。
  • 畫家李國勝山水畫賞析:從自然中領悟人生哲理
    中國的山水畫,千年傳承不息,歷朝歷代革新求變,獨具出特有的外在形、內在意。通常一幅好的作品,融匯著作者的思想情感,更是無數前者的智慧凝聚。從山水畫中悟人生哲理,感觸作者行萬裡路帶來的感官體驗和精神韻味。
  • 如何欣賞中國山水畫?
    一幅山水畫,有時候看去:春暖花開,萬紫千紅;畫中鳥語花香,鶯飛草長的美感,躍然紙上。讓人看了這一幅山水畫,意氣飛揚,歡欣鼓舞,這樣的人生,美不勝收!但也有的山水畫,景致疏淡,荒煙蔓草,小屋炊煙,雞鴨數隻,顯得家貧無物。好一幕平淡蕭颯的景象,這也意味著一些升鬥小民,村夫百姓,不勝負荷的人生。
  • 山水畫的意境特點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和色調。山水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歷代的畫家對山水畫意境形成了獨特的表現方式。
  • 中國山水畫的古今之變
    這其中,山水畫是中國人的情思哲辨中最為厚重的沉澱,它承載著國人的哲思、寄託、理想、德性追求、人生體悟、家國情懷,卻被西方看作簡單的風景畫。事實上,從傳說中的遠古時代走來的中國山水畫,在短短百餘年間,便歷經三次曲折而跌宕的變革。
  • 山水畫中的人生美學:隱居羅浮山,王蒙與葛稚川的時空之隔
    中國山水畫是一種人生的美學藝術,繪畫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審美與美學觀。古人追求寄情於山水,作為深受畫家喜愛的山水畫,也最能表現一個畫家的人生境界與情感,而畫家筆下的山水有時又不僅僅是單純地欣賞自然,還會融進其它的人文內涵,達到山水畫「質有而趣靈」之意。
  • 著名畫家胡江用山水畫創作「三山」:鍾南山火神山雷神山
    他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廣州美術學院學習雕塑專業,因酷愛山水畫,就讀期間拜師嶺南畫派當今領軍人物陳金章教授學習山水畫。二十多年來兼工雕塑與陶藝創作。2008年初又拜北派著名山水畫家李寶林為師。作為山水畫畫家,要如何用山水畫的形式,來表達對醫生、學者的尊敬與歌頌?在這一主題表達上,人物畫與山水畫顯然大有不同。1月22日左右,胡江開始構思,很快將主題聚焦於「三山」——鍾南山、火神山、雷神山。在題跋上他寫道,「祈願三山聚力,鎮壓頑疾,使患者早日康復,令我中華國泰民安!」
  • 李華弌:在山水畫中,我只不過表達了我自己
    ——李華弌在山水畫中,我只不過表達了我自己文/李華弌作為一個當代藝術家,需要表達靈魂,就是不要自欺欺人,對觀眾負責。我剛到美國聽搖滾樂,我的一個美術老師點評說搖滾樂的魅力在於演唱中無關技法,什麼人都可以唱,只要你有膽量,你有感情就可以去唱,問題是你是否有真感情。當代畫也是這樣。
  • 「藝術中國」——覃雄山水畫鑑賞
    故 土 之 戀 筆 墨 傳 情文/陽山我與覃雄相識已有多年,在他還是學生的時候,他的山水畫已經畫得相當好了。2009年,我為他第一本作品集作序,現又應邀為他的第二本作品集寫些東西,五年過去了。他對繪畫的創作熱情依然執著不減,且作品越趨成熟,質量也越來越高了。
  • 荊浩山水畫的藝術語言特色
    唐朝滅亡之後,各個藩鎮紛紛自立為帝,形成五代十國的局勢,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你方唱罷我登場。荊浩就生活在五代中的後梁。後梁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於907年建國至923年11月亡國,都城開封,是一個僅存十七年、共歷三帝的朝代。
  • 「青山閒雲」,本土藝術家葉建強深圳美術館展出山水畫
    此次展覽由著名美術史論家、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策展,展覽展出了深圳本土藝術家葉建強六十餘幅山水畫作品,呈現了藝術家近年來在中國畫領域的探索成果。△展覽開幕式葉建強是自深圳本土場域裡成長起來的藝術創作者。
  • 宇晴軒名家:書法家賀飛躍
    而立之年經五臺山寫經盛會之關捩,從此與佛結緣,步入禪意人生。因此,賀飛躍的書法具有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技藝道的綜合素質以及隱世者的仙風道骨。四體兼善,他的隸書古奧清奇醇厚飄逸;其草書矯健姿肆中規遵矩;其篆書筆沉墨實、樸茂俊美;其楷書尤其是小楷,圓厚古雅,禪意入墨。書法藝術重在傳承    賀飛躍尤以楷書見長,浸潤墨香,自得其樂。
  • 長安老年大學山水畫老師齊繼民山水畫欣賞
    長安老年大學山水畫老師齊繼民山水畫欣賞說實話,我不認識齊繼民老師。儘管我認識一些書畫界的朋友,也給一些書畫家朋友寫過一些文章。但畢竟長安是一個人才倍出、藏龍臥虎的地方,終南山下天華物寶、人傑地靈,高手在民間,我不認識的人未必就不是一個人物了。趙娟發來一個介紹長安老年大學山水畫老師齊繼民創作的美篇。
  • 德藝雙馨的典範:王文芳山水畫史冊留芳名
    王文芳在做人上恪守「不可有我」的高尚品德,在藝術上牢記「不可無我」的古訓。他雖師出名門,但不為師名所囿,不但注重研究古代先賢和師輩的理論、技法,更加注重繼承史上大家和導師們的創造精神。他始終認為藝術史就是創造史,一個藝術家一旦沒有了創造精神,其藝術生命也就終止了。他常說藝術面前大路條條,在優秀傳統面前,在大師的高峰面前,還是有很多路可走,要學習先輩的創造智慧,努力踏出新路。
  • 傅抱石:談山水畫創作
    面對一幅畫稿,我都要認真思索,從季節的春夏秋冬、從時間的早晨或晚間去選擇,常是很重要的。某年秋天,我在南京玄武湖畫了一幅寫生稿,但我認為畫成春景更能加深意境。於是,我強化了柳樹的春意,創作成《初春》。我在東北寫生時正是夏天,長白山的積雪已消融,原始森林充滿一派蔥蘢生機,但為了表現東北的特徵,便畫成了一幅冬景,這就是我創作的《林海雪原》。除了季節、時間特徵以外,氣象條件也是山水畫構思時考慮的因素。
  • 大氣宏闊|孫小東山水畫
    孫小東的山水畫,師承著名山水畫家賈又福先生。其山水畫布局大氣宏闊,於構圖、用色、光感、筆觸上皆有獨到的理解。繪畫是從內心流露出來的藝術表現,藝術家將本心自性作為人生及藝術的出發點和精神歸宿,以深情凝思感悟天地之浩渺,以會通大道為生命之極致,是中國山水畫法則成立的根本,也是中國山水畫優勢與獨特魅力的來源。孫小東在中國山水中踏莎修行,在深厚的筆墨裡不斷探索,在平遠的藝境中不斷追尋,借古而開今,借象而塑裡,他的藝術求索之道沒有終點。
  • 此心可鑑——佘玉奇山水畫慈善義賣作品展開幕
    如今佘玉奇正迎來藝術創作的黃金期,其大幅山水畫得自然之山川氣象,雲水襟懷,小幅山水畫作則秀潤雅逸,恬靜悠遠。作為人物畫家,我看他的山水畫,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情懷。——劉鍵,中國美協國畫藝委會副主任我認為玉奇本人和作品都是值得研究的,他的整個發展過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科書式的示範。正是這一點,我覺得很多畫家應該向他學習,這不僅僅是指技法,還有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成長經歷。——高雲,中國美術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