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大雅 韓奕》賞析

2021-02-07 平明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韓侯受命,

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夙夜匪解,

虔共爾位。朕命不易,榦不庭方,以佐戎闢。


四牡奕奕,孔修且張,韓侯入覲,以其介圭,

入覲於王。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

玄袞赤舄,鉤膺鏤鍚,鞹鞃淺幭,鞗革金厄。


韓侯出祖,出宿於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

其殽維何?炰鱉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

其贈維何?乘馬路車。籩豆有且,侯氏燕胥。


韓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韓侯迎止,

於蹶之裡。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

諸娣從之,祁祁如雲。韓侯顧之,爛其盈門。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

孔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

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

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實墉實壑,實畝實籍。獻其貔皮,赤豹黃羆。

 

本詩詩意比較淺顯。首章記載周王冊封韓侯,從「纘戎祖考」可知,這是信任韓侯受冊封的場景。二章記載周王賜物,然而本詩的描寫與金文不符。案西周金文,冊封的過程是王在某宮,旦,各大室,而後進行冊命,隨即進行賜物。可參見以下金文:


《虎簋蓋》:「隹卅年三月初吉甲戌,王才周新宮,各於大室,密叔入佑虎,即立。王呼內史曰:『冊命虎。』曰:『囗,乃祖考事先王,司虎臣,今命汝曰:更祖考,疋師戲司走馬馭人眔五邑走馬馭人,汝毋敢不善於乃政。賜汝囗韍、幽衡、玄衣、屯、〔鑾〕旗五日,用事。』」


《揚簋》:「隹王九月既生霸庚寅,王才周康宮,旦,王各大室,即位,司徒單白入佑揚,王乎內史史敖冊命揚,王若曰:揚,作司工,官司量田佃、眔司位、眔司芻、眔司寇、眔司工事,賜汝赤□韍、鑾旗,訊訟,取□五鋝。」


《師嫠簋》:「隹十又一年九月初吉丁亥,王才周,各於大室,即位,宰琱生入佑師嫠,王呼尹氏冊命師嫠,王曰:師嫠,才先王小學,汝敏可使,既命汝更乃祖考司,今餘唯申□乃命,命汝司乃祖舊官小輔、鼓鍾,賜汝素韍,金衡、赤舄、鋚勒,用事。夙夜勿廢朕命。」


《無叀鼎》:「隹九月既望甲戌,王各於周廟,賄於圖室,司徒南中佑無叀入門,立中廷,王呼史翏冊令無叀曰:『官司穆王正側虎臣,賜汝玄衣、黹純、戈琱□、厚柲、彤蘇、鋚勒、鑾旗。」


(揚簋)


這些都是完整的冊命與賞賜過程。


而從本詩文本來看,似乎第一次進行冊命,而後韓侯回去後,再次駕車執圭來入覲,而周王則進行賜物。這與金文的記載不符。從金文中「命汝」、「賜汝」來看,很明顯周王是一次性完成冊命與賜物這一過程。因而,本詩按禮制,其首章與二章應當是: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四牡奕奕,

孔修且張,韓侯入覲,以其介圭,入覲於王。


韓侯受命,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

夙夜匪解,虔共爾位。朕命不易,榦不庭方,以佐戎闢。


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玄袞赤舄,

鉤膺鏤鍚,鞹鞃淺幭,鞗革金厄。


當然,從用韻角度來說,道、考叶韻,位、闢叶韻,張、王叶韻,舄、厄叶韻。因此本詩並非傳抄錯誤,而是史官記載本詩之後,太師重新編聯時,進行了順序更易。


詩中周王給韓侯的賜物,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玄袞赤舄,鉤膺鏤鍚,鞹鞃淺幭,鞗革金厄。」所有這些都是乘車乘馬或者車馬用品,詩經其它篇章提到的有:


《蓼蕭》:鞗革忡忡。


《載驅》:蕈茀朱郭。


《採芑》:路車有奭,簟茀魚服,鉤膺鞗革。約軧錯衡,八鸞瑲瑲。


《載見》:鞗革有鶬,休有烈光。


現根據詩經與金文中的記載,除「玄袞」、「赤舄」、「金厄」等金文常用賜物外,對剩餘賜物一一釐定:


「淑旂」,參照目前所能見到的西周金文賜物,並無淑旂一詞。凡賜旂的,要麼為「鑾旂」,要麼為獨字「旂」,由於金文不可能被篡改,因此,「淑旂」應當是「鑾旂」的誤抄。


「綏章」,青銅器銘文中也無此詞。甚至在所能見到的西周銘文中,沒有「綏」某物,也沒有某「章」。唯獨可以印證的,只有《上古三代文》中記載《卯既銘》有「易女□章」。然而,如果釋「綏」為「緌」,則目前西周金文中「緌」凡三見,分別在《輔師嫠簋》「哉賜汝緇韍,素衡、鑾□,今餘增乃命,賜汝玄衣、黹純、赤韍、朱衡、戈彤緌琱□、旗五日,用事」、《訇簋》「賜汝玄衣黹純、緇韍、絅衡、戈琱□、厚柲、彤緌、鑾旗、鋚勒,用事」、《王臣簋》「賜汝朱衡、賁襯、玄衣黹純、鑾旗五日、戈畫□、厚柲、彤緌,用事」。從這裡已經可以判斷,「綏章」的綏,要麼是緌的誤抄,要麼是金文中釋讀有誤。參照以上三件青銅器銘文拓片,「綏章」極有可能就是「緌章」,甚至是「彤緌」。


「簟茀」在詩經中出現了三次,然而卻是金文所無。案字義,簟茀是車上的竹簾竹蓬,或許因為價值不大,所以銘文不曾記載。然而,參考「錯衡」,銘文中賜有「衡」的,有以下幾種「冋/絅衡」、「幽衡」、「朱衡」、「金衡」、「素/縈衡」,並無「錯衡」。很巧的是,在這些所賜的「衡」之前,多有「赤韍」、「緇韍」、「素韍」。而「茀、韍」同音,並且簟茀和錯衡在賜物中的位置關係,與諸多青銅器銘文中韍和衡的關係完全相同,即都是某韍某衡。同樣,後來的《禮記·玉藻》中也有「縕韍幽衡」,因而或是傳抄錯誤,茀即為韍。而「簟」,則可能是形訛,由緇訛為縕,猶縕訛為簟。故而,「簟茀」,或為「緇韍」。


「錯衡」,銘文中賜有「衡」的,有「冋衡」、「絅衡」、「幽衡」、「朱衡」、「金衡」、「素/縈衡」,並無「錯衡」。參照各銘文拓片中的「冋衡」、「朱衡」、「金衡」等,可以確定冋為金的異體,而朱與金的差別則比較大,因此,可以認為所有的「冋衡」都應釋讀為「金衡」。而「絅衡」,絅從絲從冋,即冋外裹著絲或布。「朱衡」,從字面解釋,則是塗紅漆的「金衡」。故而,「錯衡」當釋為「金衡」。


「鉤膺」,金文賜物中,無此詞,也沒有「鉤」某的賜物,而某「膺」則見於《師□鼎》「金膺」,由於僅此一例,不足引徵。仍從本詩作「鉤膺」。


「鏤鍚」,金文中無此詞。而賜物中,也沒有「鏤」某的賜物,「鍚」則於《晉侯蘇鍾》「用作元龢鍚鍾」,也僅此一例,不足引徵。案「鍚」為馬頭上的金屬飾物,與「膺」同為馬用,故仍從本詩作「鏤鍚」。


「鞹鞃」,金文中,《牧簋》有「鞃靳」,《四年□(興)盨》有「敡靳」,《十三年□(興)壺》有「畫靳」,《三年師兌簋》有「朱鞹、□靳」。鞹即鞟,靳鞟音形皆近,當為誤抄。應從金文作「鞃靳」。


「淺幭」,金文中無此詞。而西周金文中,凡賜車,多有「賁較、朱鞹、虎羃/冪、纁/燻裡」。案「幭」為覆蓋物,故「幭」當為「冪」的音訛。「淺幭」宜為「虎冪」。又參照《左傳》昭公十五年「其後襄之二路,釒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可見「虎羃/冪」也可能為虎賁之誤讀。而「賁較」的賁或為他字。當然,也可能左傳形訛虎冪為虎賁。


「鞗革」,金文賜物中多為「鋚勒」,從金文。


因此,周王的賜物應當是「鑾旂緌章,緇韍金衡,玄袞赤舄,鉤膺鏤鍚,鞃靳虎冪,鋚勒金厄。」


詩三章記載韓侯出祖,祖即出行前的祖道祭。其過程可參見周禮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馭馭下祝,登受轡,犯軷,遂驅之。及祭,酌僕,僕左執轡,右祭兩軹,祭軓,乃飲。」以及《卷耳》一詩。然而本詩並沒有描述祖道過程,而是在提及祖道之後,記載顯父為韓侯餞行的燕飲場景。顯父在餞行宴會上,以「清酒」、「鱉魚」、「筍蒲」享韓侯,並代替周王,向韓侯贈送了「乘馬路車」。「籩豆有且」,舊釋且為多,然而且並無多義,而且本義為粗,碩,當釋為大。


詩四章記載韓侯娶妻的過程,「汾王」歷來有爭議,在新的出土證據出來前,不足訓。「祁祁如雲」,舊釋祁祁為眾多,而參考《採蘩》「被之祁祁」、《七月》「春日遲遲,採蘩祁祁」,《出車》「倉庚喈喈,採蘩祁祁」,《玄鳥》「四海來假,來假祁祁」,《大田》「有渰萋萋,興雨祈祈」,應釋為舒緩。顧,今多釋為曲顧之禮,較回顧更佳,從之。



(八胡 書法《詩經 大雅 韓奕》)


詩五章則描述韓地的美好,「相攸」,舊釋攸為所,可通,也可以為語助。「魴鱮甫甫」,舊釋甫甫為大,而甫為田中長出植物,甫甫當釋為眾多。「麀鹿噳噳」,即《吉日》「麀鹿麌麌」,舊釋噳噳為眾多,而噳從口從麌,當為鹿鳴聲。


卒章則記載韓侯回到韓城,而韓城是燕人遵照周王命令所建,韓本來就管理北方蠻族,而本次周王又將追貊兩個部落賜給韓侯直轄,完全控制了周邦北方的區域,成為周邦的屏障。末句則描述韓侯回去後,建設城牆挖掘好壕溝,規劃田畝釐定稅制,並向朝廷獻上珍稀物品。


本詩由於記載了韓侯的入覲、冊封、賜物、祖道、娶妻、歸國的過程,因此朱熹《詩集傳》「韓侯初立來朝,始受王命而歸,詩人作此以送之。」所言不確,如果是此時「作此以送之」,那作者必然無法見到韓侯娶親和歸國之後的情景。因而,本詩的創作,要麼是在韓侯歸國之後,要麼是分幾次完成,即不同的階段,史官根據記載了幾首詩,最後由太師編聯成一首。由於二三四章現場感非常強烈,而又絕不可能是同時進行,因此這種可能性極大。





平明【魯壁汲冢】


長按二維碼關注「平明」



相關焦點

  • 尋找《詩經》裡走出來的韓城!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第一部著作,它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經典,可以說《詩經》包括文學的內容,也包括很多文化的內涵。《詩經》產生的時代,最早的詩篇應該是在西周開始時期,結束於春秋中期較早這一段。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典籍《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旱麓》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則既斥《毛序》所說為「夢囈」,又不滿《詩集傳》「語殊泛泛」,認為「此蓋祭祀受福而言也」,「上篇(指《大雅·棫樸》)言作人(《大雅·棫樸》第四章有「周王壽考,遐不作人」之句),於祭祀見一端;此篇言祭祀,而作人亦見其極盛」。而今人程俊英《詩經譯註》將此詩視為一首「歌頌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養人才的詩」。
  • 【品讀詩經】詩經名句賞析
    詩經名句精選《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 譯:回想當初出徵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紛紛飄落。
  • 集齊NO.1 10 板 《詩經》第24部 大雅 生民之什
    《大雅·生民之什》是《詩經·大雅》的什篇之一,有10篇,為先秦時代的漢族詩歌。《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是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 蓮花開——《詩經》賞析之商頌-'那'
    【賞析】 與《頌》詩中的大多數篇章不同,《那》主要表現的是祭祀祖先時的音樂舞蹈活動,以樂舞的盛大來表示對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護佑助。鄭覲文《中國音樂史》云:「《那》祀成湯,按此為祭祀用樂之始。」
  • 《詩經》誦讀、賞析—大雅•蕩之什• 韓奕
    大雅•蕩之什• 韓奕先秦:佚名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韓侯受命,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夙夜匪解,虔共爾位,朕命不易。榦不庭方,以佐戎闢。四牡奕奕,孔脩且張。韓侯入覲,以其介圭,入覲於王。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玄袞赤舄,鉤膺鏤鍚,鞹鞃淺幭,鞗革金厄。韓侯出祖,出宿於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典籍《詩經·國風·邶風·凱風》
    詩經·國風·邶風·凱風 【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 《詩經》中的詩歌,多次提到江河,這反映了上古的什麼習俗?
    《詩經》中也有幾篇關於大禹治水的詩:《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維禹甸之。」《大雅·文王有聲》:「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大雅·韓奕》:「奕奕梁山,維禹甸之。」《魯頌·悶宮》:「奄有下土,纘禹之緒。」《商頌·長發》:「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典籍《詩經·國風·周南·兔罝》
    詩經·國風·周南·兔罝 【先秦】:佚名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幹城。 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於中林。
  • 《詩經·野有死麕》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
  • 國學經典詩經:第261首《大雅·韓奕》
  • 《詩經·摽有梅》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
  • 先秦詩歌之《詩經·相鼠》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 《詩經》名句賞析:未來可期的小男孩名字,溫潤如玉
    以詩經取名,是家長用情至深的表現,也是父母對孩子的呵護至極的情感。 一、《詩經》中未來可期的小男孩名字1. 子悠出自《國風·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縱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難道就不給我寄傳音訊?2.
  • 詩經柏舟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柏舟詩經·國風·鄘風·柏舟原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1]。詩經·柏舟朗讀詩經·柏舟注釋及注音[1]中河:河水中央。[2]髧〔dàn〕:頭髮下垂狀。[3]髦〔máo〕:指男子行冠禮前,頭髮齊眉,分向兩邊。
  • 詩經·邶風·式微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式微詩經·國風·邶風·式微原文式微[1]式微,胡[2]不歸?式微賞析《式微》一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黎侯寓於衛,其臣勸以歸也」,劉向《列女傳》則認為是衛侯之女嫁黎國莊公,卻不為其所納,有人勸以歸,她不肯接受,作此詩以明志。所說之事雖然不同,但都認為這是一首「勸歸」之詩。
  • 詩經楚辭起名:200個詩經楚辭裡的美名,男孩霸氣,女孩唯美
    俗話說:「女詩經,男楚辭」,說的是一種起名的方式。《詩經》浪漫唯美,極具音韻之美,適合作為女孩起名的參考;《楚辭》豪放大氣,充滿歷史內涵,適合作為男孩起名的參考。江南易林認為《詩經》裡不缺「泛彼柏舟,亦泛其流」的瀟灑自在的詩句,《楚辭》裡也不少「懷蘭英兮把瓊若」的浪漫唯美的句子,寶寶取名不必局限於女詩經,男楚辭。江南易林從詩經楚辭中精選了200個霸氣的男孩名字,和唯美的女孩名,下面就和江南易林一起來賞析吧。
  • 詳解詩經中的風雅頌
    注釋①三百篇:指《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詩經》分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一百六十篇;「雅」又分《大雅》《小雅》,有詩一百零五篇;「頌」又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四十篇,其中六篇為笙詩,只有標題。
  • 第九十八日 既醉 詩經_大雅_生民之什
    10、這首詩歌來自大雅,是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但是詩歌卻是用享受酒食祭品的神主為第一視角來表示自己的感受和祝福。詩的前兩章,講的都是享受了酒食祭品的神主的心滿意足之情,他深感主祭者禮數周到,便預祝他萬年長壽,能永遠獲得神所賜的幸福光明。
  • 《詩經·大雅·瞻卬》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