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在上海開公司的葉先生碰上了一件鬱悶事。他的表弟朱先生和別人合夥做生意,產生了經濟糾紛,卻向他這個做表哥的要帳來了,而且這數目還不小,12萬。葉先生覺得很莫名其妙,可表弟卻要得理直氣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葉先生是既感到無辜,又無可奈何。表弟的要帳究竟是怎麼回事,真相又是如何?
事情要從2016年年底說起,那時陳先生來找葉先生做工程,和以往葉先生領著表弟幹活不一樣。這次葉先生是把整個工程都交給了表弟朱先生,還把他的資質也借給了表弟。按照葉先生的說法,他就是個介紹人,純粹是幫表弟一把,不拿一點錢。
一年後,表弟與陳先生散夥了。可這時表弟卻突然說,表哥葉先生經手過他這個項目,前面三個月施工階段的工程款,他現在得馬上付清。聽聞此言,葉先生是一頭霧水,按照慣例,三個月的工程款的確要經他手,可是他已經用另外一種方式付給了表弟。
葉先生說,一天表弟來找了他,他也按照表弟的要求去算了,確實是十二萬。然後葉先生提議道,既然是表弟要陳先生合夥,那麼這十二萬就當是合夥費的,再額外加上個四萬,全部一起給陳先生,就是這樣,這筆工程款就沒了。
而且當時大夥都是同意的,就沒什麼好再說的,他也就不再插手這件事了,誰知道一年後,兩人散夥,卻又突然和他提這個,這讓他覺得很莫名其妙。
對於抵合夥費的事,朱先生是拒不承認,他揚言這根本就是沒有的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這件事,所以他現在才會找到表哥要這筆錢。為了證明孰是孰非,我們找到了第三位當事人,陳先生。
他告訴我們,朱先生說謊了,那天確實是當面談論了關於抵合夥費的事。這十二萬的去向也是明明白白的,不過這問題就在於,當時也沒有辦什麼手續,只是口頭上談論這件事罷了,所以才會導致了今天的矛盾產生,不過他提到,雖然沒有物證,但是當時還是有兩個人在場的,他們可以證明朱先生所言並非事實。
朱先生接著說道,對於這十二萬,他可以說是根本就沒動用,幾乎所有的錢都是他自掏腰包和貸款給上的,包括一筆五萬元的現金,都是親手給到了陳先生。
這讓一旁的陳先生聽不下去了,對於五萬現金他可以很坦然地說道,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他質問朱先生給出時間,可以派人去查他的銀行卡收入,他很肯定,對於這筆錢,他是見都沒見過。而葉先生也插話道,以他對表弟當時經濟狀況的了解,這五萬確實是要打上問號的。
而看著表哥這麼不信任自己,朱先生就把氣撒在了葉先生的頭上。而葉先生也是被逼得苦不堪言,經常會打電話給他談這件事,有時候甚至為了這筆錢,還特意叫上家人來鬧事,導致一家兩代人都鬧得不得安寧。
對於表哥的無奈,朱先生理直氣壯道:你以為當老闆這麼好當的嗎,我不能一個人吃這個虧啊,年底不解決,我還要帶老人上門鬧,在解決不了,親戚都沒得做。葉先生無奈,只能求助金牌調解。
陳先生在最後還提到了一件事,在他們合夥之後,就面臨了拆遷,所以當時的他們應該是算做生意虧本的,原本應是十二萬的工程款,現在應該就只有五萬而已,就算要給,他也不會給十二萬。
調解員胡劍雲想要提醒朱先生一句,他與陳先生合夥之後,表哥就已經退出了,所以說在這個工程上,其實葉先生已經是無關人士了。另外想要提醒朱先生,當初葉先生是不求回報的,而且把資質給到他後,葉先生還是要承擔風險的,一個不求回報而又全力支持他的人,朱先生理應抱有感恩之心。最後希望三方都能各退一步,不要因為談錢而傷害了親情,那樣是得不償失的。
調解結束了,考慮到親情關係,朱先生解開了心結,放下執念,給了葉先生一個擁抱,他表示這件事就這樣算了,他也不想在過多的去計較,導致他們家庭關係的破裂。而葉先生和陳先生也決定退一步,承諾會一次性支付給朱先生五萬元,了結這件事。
來源:金牌調解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