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踢來踢去,總有人要接球。這次,接球的是李鐵。1月2日下午3點,中國足協對外宣布,李鐵正式出任中國男足主帥一職。
5日上午,李鐵出席就職見面會時表態:「這是一個教練最高的榮譽!也是一份巨大的責任!我會竭盡全力!和我的工作團隊一起做好每一個細節,爭取打造出一支能徵善戰,作風優良的國家隊!」
二十多年前,對陣卡達隊的比賽,在3萬人「換李鐵」的呼聲中,20歲的李鐵被教練換下;二十多年後,一片錯愕中,42歲的李鐵被「換」上,成為國足歷史上最年輕的主帥之一。
金州的暗夜裡,那個年輕人茫然失措,但在接過國足教鞭的那一刻,他終於有機會去證明幾年前說過的話:「我想問一下,國產教練怎麼了?我們取得的成績真的比外國教練差嗎?我們也很努力,如果我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都瞧不起中國人的話,我們中國足球還真的有希望嗎?」
無論是作為球員、教練,還是一個足球創業者,李鐵始終對足球飽含希望與熱情,他一直都是那個吹著劉海、跑不死的鐵子。在球員職業生涯因傷病結束的這些年裡,足球仍然是他生活的中心,他努力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練,也讓足球成為更多孩子的夢想。
鐵人李鐵
「2019年的最後一天,回武漢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感覺這兩年就沒有休息過,快成鐵人了!」元旦前一天,趕往武漢開會的李鐵在微博上感慨。
李鐵是金牛座A型血,就像吹劉海一樣,球員時期養成的習慣很難改變。不踢球的這些年裡,李鐵仍然保持著運動員的身材,堅持鍛鍊,也注意飲食。他的一天常常從10公裡跑步、30分鐘力量訓練開始,他不喝碳酸飲料,平時吃個漢堡喝杯豆漿都要考慮一下熱量是否超標。
球員時期,李鐵以「跑不死、意識好、傳球準」著稱。不過,幼時的李鐵身體條件並不是特別突出,而是憑藉腦子靈活留在了青訓隊。後來,他一直注意加強體能,最終成為了國足無可替代的後腰。這股拼勁兒也保留到了他的教練生涯中,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2年,李鐵收到了廣州恆大的邀請,擔任球隊體能教練助理。儘管這一身份並不高,但他在工作中一絲不苟。當年在巴西訓練學習時,李鐵就養成了寫訓練日記的習慣,到了恆大更是恨不得把所見所聞都記下來。由於良好的語言能力,他成了裡皮和球員間的橋梁,而他勤奮好學的態度也得到了裡皮的欣賞,兩人既是同事,又成了師徒。
跟隨裡皮的時間裡3年時間裡,李鐵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在此期間,他還擔任過國足助理教練,並協助阿蘭·佩蘭參加2015年亞洲杯。隨後,他來到河北華夏幸福擔任主教練,僅用了半年,就將這支中甲新軍帶到了中超的賽場上。
在秦皇島的訓練基地裡,李鐵每天至少工作12~14個小時。球隊為他租了一套房子,但一年下來,他只住過三次。大部分時間,他的生活起居都在訓練基地,餓了就吃食堂,困了就在辦公室的床上睡覺。
2017年11月,李鐵接過武漢卓爾的教鞭。驢媽媽是卓爾足球隊主贊助商,當時驢媽媽創始人洪清華介紹引進了李鐵,擔任總經理、技術總監和主帥3個職務。之所以選擇李鐵,洪清華的理由是:「德藝雙馨。恆心、毅力、自律。最有名的是『李鐵的80分鐘』,踢到80分鐘後才是真正毅力和力量的較量。要求足球隊首先要正能量,不搞個人崇拜,強調團隊精神和力量。接手卓爾足球隊後,和我們一起首先確定的是球隊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首先要打造一支真正的職業足球俱樂部。踢快樂足球,尊重觀眾、尊重球迷、尊重裁判、尊重每一個球員。我很看好他帶領下的中國足球隊。」
來到武漢,李鐵工作起來更拼了。在愛徒周通眼裡,李鐵簡直就是一個球痴,每天工作14個小時,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工作、看錄像。「教練組天天開會,一幫人什麼愛好都沒有。」周通說。前國腳張耀坤則表示,李鐵對於球隊的要求也很高,要求每個人百分百完成訓練,把每堂訓練課當做人生中的最後一趟訓練課。
很久之前,李鐵就透露,自己作為一個教練的夢想,是要帶一屆國家隊,衝擊世界盃。這個夢想貫穿在恆大、華夏幸福、卓爾和國家隊的執教經歷,也讓他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逼自己成為一個「鐵人」。執教卓爾期間,他第一年就率領球隊衝超成功,第二年則帶領球隊在中超排名第六。去年10月,帶領中國男足選拔隊出徵東亞杯期間,李鐵則不斷強調,選拔隊就是國家隊,代表國家徵戰A級賽事。
高標準、嚴要求拉近了李鐵與夢想的距離,終於臨危受命,接下了國足主帥這個「燙手山芋」。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表示,足協將為新一屆國足組建複合型團隊,包括體能教練、戰術教練、體育科研專家、分析師、醫療康復團隊、情報組和心理輔導組等。對李鐵來說,這顯然是一個更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一次更大的機遇,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足球創業
嘲諷國足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每一屆國足似乎都會被稱為史上最差。2002年,李鐵和郝海東、孫繼海、範志毅、楊晨等人一起打進了世界盃決賽圈,卻仍然遭到國人的嘲諷。但回過頭去看,當年這支隊伍卻似乎成了記憶中的最佳。
「鐵子哥」是嘉賓大學創辦人吳婷少女時期最喜愛的國家隊男足。2016年,吳婷創辦了嘉賓大學,也因此與李鐵結緣。在足球之外,李鐵也渴望在商業、科技等領域有一些跨界,從不同的視角為自己的執教提供一些新的思路。2016年,在體驗過VR遊戲後,他就想過要把這項技術用在足球上。2017年初,他還轉發了老賈的微博,對FF 91的百公裡加速表示震驚。作為新商學的引領者、獨角獸的黃埔軍校,嘉賓大學通過對新經濟獨角獸企業的深度訪學,既能為學員提供連結和賦能,也可以使學員實現思維上的升級和知識結構上的完善。在成為嘉賓派第四季學員後,李鐵也與第二季加入的洪清華成為了「師兄弟」。
「我知道他很忙,但對於學習一事,他的態度從來都是虔誠的。」吳婷說,「當上國家隊主教練後,他的責任更重了,但發布會前夜他還是給我打來電話:『開課一定通知我。』」 吳婷記得,初次見面時,李鐵就表示,自己對嘉賓大學已經知之已久,並非常欣賞和佩服嘉賓大學能夠聚集到中國新商業那麼多最強悍的力量,特別希望沉浸其中來學習。在衝超成功的那個晚上,洪清華和李鐵一起給吳婷打來電話,第一時間同步喜訊。
「從李鐵身上,我看不到任何的惰者傾向。他總是在積極思考,如何把自己眼前的一切事物帶向更良性的結果,然後,他會立即一一以『跑不死』的精神去落地,其間,事無巨細,周全關照。」談及對李鐵的了解,吳婷說。
「跑不死」是李鐵身上散發出來的精神光輝,也貫穿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這離不開從小接受的青訓。除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練,他的另一個夢想,就是為中國足球培養下一代。與他的「師兄」洪清華打造旅遊產業生態一樣,他也要把足球青訓打造成一項產業,讓更多孩子接受專業的足球訓練。
「如果中國足球青訓的教練都能像張導一樣認真、負責、專研,中國足球早就騰飛了!搞好青訓才是正道!」李鐵說。至今,他仍對青訓教練張引的嚴厲教導心存感恩,認為沒有張導就沒有他的今天。只要人在瀋陽,李鐵每年大年初二都會帶著小孩去看望這位越來越和藹的恩師。
2015年6月27日,作為「李鐵足球產業公司」的負責人,李鐵出席了中國瀋陽「足球之都」足球產業孵化基地啟動儀式。就在前一天,他剛剛辭去了恆大助理教練一職,將主要精力放在國家隊和瀋陽的足球產業上。
在這項產業上,他有很多計劃,首先要建造兩座「李鐵8號體育公園」,包括室外足球場,還有兩三個室內足球館,無論春夏秋冬,都要讓越來越多的瀋陽小孩有地方踢球。其次,他還計劃要建一所專業的足校「瀋陽李鐵國際足球學校」, 計劃在一到兩年內面向全國招生。另外,他還跟瀋陽大學合作,成立「瀋陽國際足球學院」,這樣就實現了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連貫式教學,在孩子們能在保證學習的情況下踢球。
兩年後的2017年5月18日,位於瀋陽市渾河河畔的李鐵8號足球公園宣布正式對市民開放。這座公園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並獲得國際足聯最高級別的二星認證的室內專業足球場,是國內首座氣膜結構室內標準足球場。裡皮出席了開園儀式,他很驚訝,認為足球公園的建設之好超出他的想像。
李鐵說,當他意識到中國足球的未來只有搞好青訓這一條路的時候,就決定做一個足球公園。他有信心把這裡打造成全中國最好的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而他個人也會「不斷地努力和學習,爭取有一天能成為中國最好的教練。」
5月18日是李鐵的生日。他把這項關乎中國足球未來的生意與自己的生日綁在了一起。為了真正讓「足球從娃娃抓起」,李鐵還組建了幼兒足球教育團隊,從2015年至今,已覆蓋全國15個省、67個城市,累計覆蓋幼兒園1028所、累計培訓幼兒足球學員近10萬名。
不踢球的這些年,李鐵為中國足球做著更多的事情。執教國家隊後,他能給國足帶來哪些改變?國足的「白斬雞」們,能否在鐵子的帶領下脫胎換骨,成為跑不死的追風少年?
洪清華對李鐵的執教充滿期待,他說:「中國足球隊在李鐵帶領下,一定能踢出風格,踢出精神,踢出毅力和團隊精神,踢出快樂。球是圓的,很難說每場輸贏,但每一場我相信足球隊能玩命到最後一秒。這是我認識的李鐵和李鐵精神。」
面對撲面而來的壓力,這位為此準備了十幾年的年輕主帥,習慣性地吹了吹劉海。
聲明: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