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代黃河縴夫告別貧困

2020-12-26 新華社新媒體

山西省河曲縣昔日「縴夫村」娘娘灘村的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呂夢琦攝

新華社太原10月14日電(記者呂夢琦、解園)曾當過20多年黃河縴夫的山西河曲農民李二不郎,現在每天都在黃河岸邊散步。這位87歲老人,如今已在安度晚年。

沿黃各省(區)多位扶貧幹部和黃河文化學者說,隨著國家扶貧政策將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20世紀80年代初退出歷史舞臺的最後一代黃河縴夫已告別貧困。

李二不郎生活的村子叫娘娘灘村,四周環水,是黃河上的一個「孤島」,也曾是有名的「縴夫村」。他說:「當年拉縴用的木船和繩子早已丟棄,但那些苦日子永遠也忘不了。」

曾當過20多年黃河縴夫的山西河曲農民李二不郎正在黃河邊乘涼,如今靠兜底已經脫貧。新華社記者呂夢琦攝

在漫長的歲月中,跑船拉縴曾是一些沿黃地區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尤其是從山西到寧夏,黃河兩岸古渡碼頭眾多,縴夫一刻不能缺少。

這是個辛苦而危險的職業。縴夫們把身體弓成「問號」,四五個人拉著一條木船逆行到上遊拉貨謀生。

山西境內昔日黃河縴夫資料照片。(山西河曲縣文化館供圖)

「縴夫曾是黃河兩岸貧窮的標誌,也是時代發展的見證。」正編纂《河曲民歌》的文化學者任俊文說,很多縴夫命喪黃河,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著放河燈祭亡魂的習俗。

李二不郎說,縴夫退出生產舞臺是一種進步。過去,河曲縣連馬車都很少見。現在,這個只有14萬多人的小縣城機動車數量已超過2萬輛。

娘娘灘村村民李二蘭柱正用電動船將遊客送到島上,這位昔日的黃河縴夫已經變成了船老闆,靠擺渡脫了貧,每年能收入好幾萬元。新華社記者呂夢琦攝

長期研究黃河民俗的內蒙古土默特右旗文旅局副局長丁建軍說:「黃河縴夫退出歷史舞臺不是沒人願意幹了,而是實在用不上了。」

統計數字顯示,沿黃各省(區)公路通車裡程最多的已突破30萬公裡,一個個沿黃貧困縣連接到全國大交通網中,迸發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時代日新月異,當最後一代黃河縴夫年事已高,兜底保障成了他們脫貧的主要途徑。

山西境內昔日黃河縴夫資料照片。(山西臨縣新聞中心供圖)

李二不郎說,他現在享受低保、養老金和高齡補貼,加起來一年近9000元,比當縴夫時的收入還要高。

河曲縣扶貧辦主任許旺全說,摘帽不摘政策,今年全縣生態扶貧預計產生勞務費1638萬元,光伏扶貧收益有4000多萬元,所有脫貧戶都有幫扶辦法。

如今,縴夫們曾拉船走過的黃河兩岸也變成了另一番光景,一座座土窯洞被拆除復墾,一個個移民新村充滿生機。截至目前,僅山西就已建成1502個集中安置點,易地搬遷安置36.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相關焦點

  • 大國重器的「縴夫精神」
    逆水行舟、勇往直前的「縴夫」是千百年來華夏勞動人民的縮影。縴夫精神的傳承不光體現在每個人中國人身上,同樣根植於企業、團體、政府。劈風前行的中國鐵路同樣是縴夫精神的優秀髮揚者。從馬拉火車到京張鐵路運行;從客貨混跑到現在復興號飛馳,一代又一代的鐵路人鬥過南方水害,遇過北方黃沙。有艱辛,有輝煌。憑藉的就是逆流而上的勇氣,和順流穩步的擔當。
  • 壹粉觀《黃河》:盪氣迴腸!舞蹈與黃河完美相融,值得用心品鑑
    我看到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黃河畔,度過了華夏文明金色的童年。 澄澈的黃河水,曾寫下美麗的愛情詩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黃河水,用愛注成。任時間流逝千年,唯愛永恆。我看到我們的祖先,朝也黃河,暮也黃河。泥水長成骨肉,勇猛澆灌筋骨,與黃河同脈同宗。 我看到縴夫艱難地匍匐在泥水中,繩索勒進血肉裡, 丈量著5464米長的黃河,像牛馬一樣使盡了最後一絲力,最後累到在黃河岸,再也爬不起。
  • 告別絕對貧困 邁向更好生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 晚清民國,長江三峽赤身拉縴的縴夫老照片
    引子100年前,眾多外國攝影人沿著長江順流而上,在三峽段拍攝了大量照片,除了留下彼時三峽地壯美,還記錄了縴夫拉縴時的瞬間,@圖遊華夏網在海量的老照片中找尋整理,與喜歡歷史的讀者們,再觀先輩們為了謀生而奮力拼搏的場景。
  • 老照片:清朝末年的長江縴夫很苦,稍微鬆勁就被鞭子抽打
    「妹妹你坐船頭,哥哥在岸上走,恩恩愛愛縴繩蕩悠悠……」這首名為《縴夫的愛》的歌曲曾經紅遍大街小巷,它以通俗直白的語言,表達了長江三峽縴夫與峽江妹子濃烈質樸的愛情故事。事實上,三峽縴夫的生活有這麼浪漫嗎?
  • 一代天后梅豔芳最後一次登臺告別演唱會身穿婚紗,只因不留遺憾
    這個叫梅豔芳的女人,穿著婚紗站在舞臺上,舉報了她人生中最後一場告別演唱會,但沒人知道,婚紗下面是一層層的紙尿褲,此時的她已是宮頸癌晚期,癌症已經爬滿了她的全身,可她為何要執意要穿著婚紗在世人面前最後一次亮相呢?
  • 今日播出滔滔黃河,見證我們與貧困的鬥爭
    耿山口村地處黃河下遊。因常年遭受洪災,村子長期處於貧困狀態,搬離灘區是村民們最大的願望。
  • 我的黃河印象Vlog|來自黃河的恩賜 菏澤巨野居民告別地下水喝上...
    編者按:閃電新聞聯合央視頻發起「我的黃河印象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4日訊 千百年來,奔湧不息的黃河水哺育著炎黃子孫,造就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多年來,我們一直依賴地下水飲用、灌溉,而如今「黃河寧,天下平」,菏澤巨野的人們告別了苦鹹的地下水,這也是黃河的恩賜。這條被我們比作「母親」的大河不僅孕育了人類的文明,也記錄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 演員談舞蹈史詩《黃河》:國際化視角,讓每個人感同身受
    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黃河》主要演員,邀請他們暢談演出《黃河》的諸多感想、感悟,以便帶領讀者、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這部作品。首席演員劉鵬翔:發自內心享受《黃河》的舞臺表演劉鵬翔是《黃河》的首席舞蹈演員,他的「角色」、舞蹈表演,在整部作品中佔據重要的分量。
  • 清末舊照片:長江三峽的縴夫,沒有歌中的浪漫,唯有生活的艱辛
    「妹妹你坐船頭,哥哥在岸上走,恩恩愛愛縴繩蕩悠悠……」這首名為《縴夫的愛》曾經在街頭和小巷中流行。而且成為了一首洗腦曲,相信一看到歌詞,心裡就會不自覺的哼唱。它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長江三峽縴夫和峽江女孩之間的愛情故事單。實際上,三峽縴夫的生活如此浪漫嗎?
  • 中國北方縣城商都:告別貧困,開啟「揚眉吐氣」模式
    通訊:中國北方縣城商都:告別貧困,開啟「揚眉吐氣」模式  中新網烏蘭察布12月24日電 題:中國北方縣城商都:告別貧困,開啟「揚眉吐氣」模式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今年種了兩個大棚,純收入為3萬多元,開小賣部收入1萬多元。正在奔小康的路上。」
  •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019年,平壩區歷史性的告別了絕對貧困
    2019年,平壩區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的告別了絕對貧困。一年來,平壩區圍繞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三落實」,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平壩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把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嚴格落實「一把手」負責制,2019年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等50餘次,專題研究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剩餘貧困人口脫貧等工作,做到壓力不減、責任不松。
  • 新一代「治黃人」:是黃河選擇了我
    2020-09-18 14:21:46 來源:中工網【中國夢·黃河情】新一代「治黃人」:是黃河選擇了我中工網訊(記者 高衝)微風徐徐,站在黑崗口黃河觀景臺上眺望遠方,波瀾壯闊的大河風光一覽無餘這裡是開封黃河生態廊道示範帶建設豐碩成果的一個生動剪影。9月16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開封,一起感受這座北方水城的無限魅力。從黑崗口遠眺黃河 高衝攝黑崗口生態修復綠化景觀工程是一項集生態景觀、防洪保安、娛樂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生態綠化景觀工程。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雲南迪慶藏區告別絕對貧困!
    6月27日,總臺央視記者從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扶貧辦獲悉,截至目前,迪慶州貧困人口由2015年19553戶74139人,已減少至508戶1579人,貧困發生率由24.95%下降到0.53%,14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 中國重汽強勢發布新一代黃河重卡
    9月16日下午,以「駕黃河 駛未來」為主題的中國重汽黃河品牌暨新產品發布儀式在山東濟南奧體中心場館開幕。本次活動,中國重汽集團全新打造的高端民族品牌——「黃河」正式重啟,並發布了新一代「黃河」重卡。活動中,黃河重卡的價格也揭開了神秘面紗:集成全新科技 「猛虎」再出山 此次重磅發布的新一代「黃河」重卡,主打高端幹線物流牽引車市場,無論在外觀、內飾,還是動力總成、智能化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突破。新一代「黃河」重卡配色採用充滿科技感的花劍銀,前臉造型靈感來自於猛虎,大氣寬闊。
  • 生命的最後還在歌唱,一代歌影后梅豔芳,在2003年的告別演唱會上
    40歲因為癌症離世,生命的最後還在歌唱,一代歌后,影后梅豔芳,在2003年的告別演唱會上,卻穿了這樣一套潔白的婚紗。1982年,19歲的梅豔芳參加了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拿下比賽冠軍。從此踏入歌壇。為了給大家信心,為了不留遺憾,梅豔芳舉辦了自己的告別演唱會。梅豔芳穿著白色的婚紗,站在舞臺上跟歌迷說:『』過了40歲,我擁有什麼,我擁有你們!"2003年12月30日凌晨2點50分,梅豔芳離開了,距她最後一場演唱會,過去不到兩個月。
  • 雲南告別貧困歷史 省委書記「數讀」脫貧攻堅
    中新社昆明12月8日電 題:雲南告別貧困歷史省委書記「數讀」脫貧攻堅作者 繆超「在這裡,我有一些枯燥但沉甸甸的數字念給大家聽。」「880萬貧困人口」阮成發就用一連串數字介紹了雲南「貧情」:中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雲南有4個;雲南129個縣中,122個縣有扶貧任務,有88個國家級貧困縣,有27個深度貧困縣;按照國家統計標準,2012年底雲南貧困人口超過88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貧困人口佔46.4%,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接近一半
  • 第八屆長江三峽(巴東)縴夫文化旅遊節開幕,情「纖」峽江競風流
    11月27日晚,2020年第八屆長江三峽(巴東)縴夫文化旅遊節暨湖北省文聯「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巴東惠民演出活動開幕。他說,近年來,我們以打造「全國知名的生態文化旅遊基地」為目標,強力推動「文化+體育+旅遊+扶貧」發展模式,精心培育了「長江三峽縴夫文化旅遊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廩君文化藝術節」和「高山森林馬拉松賽」、「長江冬泳賽」、「高山滑雪錦標賽」等節慶賽事活動。
  • 《中華小當家》真正的第一話,小當家用神秘材料重現縴夫的愛!
    譬如漫畫中的「真第一話」,小當家與四郎回鄉在回鄉的路上途徑四川重慶時,就以自己的廚藝重現了長江嘉陵江縴夫們喜愛的料理。小當家回鄉的途中需要渡江,然而原本負責拉船的縴夫們卻都虛弱的癱倒在船板上,因為無法起航,所以很多想要乘船的客商都大肆抱怨甚至欲對負責人出手,見狀不好的小當家與四郎用鞭炮轟散了人群並趁亂帶著負責人逃走。
  • 《縴夫的愛》必須榜上有名!
    要說有哪些翻唱歌曲可以超越原唱,那尹相傑和於文華翻唱的《縴夫的愛》必須榜上有名。 而這首由萬首、崔志文創作的《縴夫的愛》,原本的原唱是湖北的兩位民族唱法的歌手餘鳳蘭、李天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