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慶中秋黃金周的第二天,在這個國慶假期中體育比賽也成為了陪大家過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疫情影響,原定於5月底6月初進行的法國網球公開賽也被延期到了現在進行,是貫穿整個國慶假期最重要的一項賽事。不過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不說體育賽事的事情,而是和大家聊一聊近期正在熱映的一部由陳可辛導演執導的體育電影《奪冠》。
《奪冠》的原名叫做《中國女排》原本是計劃在今年春節的正月初一上映,不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全國的電影院線都按下了暫停鍵,加上對於電影裡面的部分內容引發了部分當事人的不滿,出品方對於部分鏡頭進行了刪減,也把電影的名字進行了更改。不過這部電影也是最近這些年來難得的國產體育類電影,小編看完電影對於這部電影給出75分的打分,裡面部分的內容處理顯得是有些唐突的,對於不熟悉中國女排的人而言看不出太大的問題,不過對於了解女排的還是有不少可以吐槽的。
從整部電影的脈絡來看,是講了從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女排經過艱苦的努力從默默無聞的隊伍成為了世界排壇的勁旅的故事。這中間四十多年也經歷了起起伏伏,不僅是一個時代的寫照,也是反映中國整個社會發展的過程。整個故事的主線以郎平為帶入點,講了從她進入國家隊經歷了老女排五連冠,再到她退役後到異國他鄉讀書執教,再到女排倫敦奧運失利郎平重新執掌中國女排帶領女排重回巔峰的故事。雖然郎平作為這部電影的一個主線,但是即使就是這條線故事依然有很多可以講的沒有講好。
從電影來看嚴格的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在前面階段主要是講老女排1981年奪得第三屆女排世界盃的過程。這一部分的拍攝基本是還原了當年那種艱苦的環境與老女排艱苦奮鬥的過程。青年時代的郎平更是由郎平的女兒白浪來飾演,確實演出來了年輕時候郎平的感覺。我們可以從電影裡面看到,那個時候的女排在訓練條件後勤保障上面和當時的國際強隊都有明顯的差距。老一輩女排的隊員就是靠著魔鬼般的訓練讓他們取得了五連冠的輝煌成績。不過在電影的表達上面或許是因為一些原因除了郎平以外,其他人的姓名全部被抹去了,包括當時的教練袁偉民,甚至包括貫穿全部的陳忠和。在著重描述的一場比賽就是81年世界盃最後一場中國和日本的比賽,畫面用了宋世雄的解說不過能聽出來是新配的,比賽過程中一直講幾號幾號的很失真。還有一個細節處理也不好,真正的情況是在女排前兩局2-0領先後已經確保了獲得冠軍。當時教練現場說的是「不是全勝的冠軍不是冠軍」,而電影裡面卻給人一種輸了冠軍就沒有了的感覺。總體來講前半部分可以給到90分。
電影進入後半部分直接就跳到了郎平率領美國隊參加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其實郎平1990年世錦賽後出國打球到1995年回國第一次執教的過程是可以做文章的。1992年中國女排在巴塞隆納奧運會僅僅最後一場戰勝了東道主西班牙隊在八支參賽隊伍中名列第七是女排參加奧運會的最差戰績。1994年世錦賽女排成績同樣糟糕,1995年郎平回國第一次接掌了中國女排。郎平接手以後,當時是陪打教練的陳忠和已經成為了中國女排的助理教練,在那個時候協助郎平的工作。郎平執教期間中國女排確實有不俗的表現,不過那個時候有更為強大的古巴隊統治著女子排壇。因此郎平執教的中國女排分別獲得了世界盃第三,奧運會和世錦賽的亞軍,雖然未能帶領中國女排重奪世界冠軍,但是也讓人們重拾了對女排的信心。也正是這一次執教未能幫助女排拿到世界冠軍,也為了郎平在2013年的接手做了鋪墊。
電影直接跳過陳忠和率隊在2003年世界盃奪冠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魁,直接到了北京奧運會中國隊和郎平執教的美國隊的小組賽。在電影裡面確實通過這場比賽的矛盾衝突,但是感覺太過於刻意了。其實郎平執掌美國女排的時候確實是徵詢過陳忠和的意見,覺得中國隊是沒問題的她才接受了美國隊的邀約。雖然那場萬眾期待的比賽中國隊2-3失利,確實為在半決賽遭遇巴西隊埋下了隱患,但是也不至於像電影裡面表現的輸掉了和美國隊的比賽中國隊就被淘汰了,這樣容易造成誤導,也很難抓住觀眾想要的。
電影裡面講2009-2012那個周期中國女排如何的慘顆粒無收,其實在2011年的世界盃賽俞覺敏執教的中國隊還是拿到了銅牌。至於電影表現倫敦奧運會中國女排在1/4決賽輸給日本隊郎平是在家裡看的電視。其實她是作為央視的轉播嘉賓在現場解說了比賽,並在賽後接受採訪落淚,那個畫面相信很多關注中國女排的人都記得。女排兵敗倫敦對於郎平再次執掌中國女排有很重要的作用。據說郎平再次執掌中國女排對於排管中心就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不能干預她選人,作為主教練要有絕對的權威而不是搞各個省的平衡。
電影在表現郎平帶領隊伍裡約奪冠的時候覺得在裡約周期中國女排成績一直不好到了奧運會才爆發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情況,郎平執掌帥印後在2014年就率領女排再次打進了世錦賽決賽最終1-3輸給美國獲得亞軍,這個亞軍也讓人質疑郎平率領國家隊沒有世界冠軍的命。不過2014年世錦賽發現了朱婷、袁心玥等新人為中國女排這一次的重新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了2015年的女排世界盃郎平率隊拿到了冠軍,這是中國女排2004雅典奧運會奪冠後再次拿到世界冠軍,也是郎平作為教練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打破了外界的質疑。中國隊是帶著這樣的情況來到了裡約參加奧運會。在裡約的小組賽中國女排的表現確實不好,和巴西隊的比賽確實不被看好,特別是第一局15-25的慘敗更加認定了女排會就此慘敗。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逆轉巴西成功進入四強並最終奪冠。這塊金牌不僅打消了小組賽戰績不佳對女排的質疑,也拯救了整個中國代表團。不過電影裡面講述曾春蕾落選裡約的橋段還是忍不住讓人吐槽,當然陳忠和家那個80年代的電視機也覺得很不合理。
中國確實很多年沒有這種以體育為題材的電影,早年的《女籃五號》、《女跳水隊員》等都很經典。但是近年來這類題材的電影很少,可以說是一種稀缺的題材。中國女排的題材是比較大,在一部電影裡面表達得很完整有難度,作為香港導演的陳可辛也沒有完全抓住體育迷需要的點。因此這部電影給出75分的評價算是公允的,不過這也更讓人期待陳可辛導演的另外一部體育類電影《李娜》。中國女排確實是中國體育的驕傲,大家可以走進電影院欣賞這部影片,但是有的細節還是不要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