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建議加快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我們來看一個案例:我村住在農村,相對偏僻,一個男孩成績位居學校前100名(總體有380名學生),本來他可以讀好的高中,在讀高中時交不起昂貴的借讀費、學費,只能選附近一所普通高中就讀,和其他有錢的孩子相比,他是不幸的,值得我們深思。
義務教育,具有普及性、強制性、免費性等基本特徵,顧名思義就是具有強制性要求各省市、地、縣、鄉鎮必須履行的從小學到高中義務教育,旨在提高適齡少年兒童的基本素質。
從小學入學(6歲)到高中(18周歲)畢業十二年實行義務教育,早在2017年國家教育部就頒發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提到「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但是很多人對這項通知理解不足,甚至是錯誤的宣傳,認為2020年高中就要納入義務教育了,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還不可能全部實施。
截止目前,部分省市實施了十二年義務教育,例如:河南省新鄭市、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等部分省市。
把高中階段納入義務教育,將課業緊張、可以為家庭貧困而品學兼優的學子們鋪平邁入象牙塔的道路,為一個人一生的發展奠基,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提升全國人民的綜合素質,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建設。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文化、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作為經濟前沿城市,廣東省部分省市早在2007年就實現了12年免費義務教育,高中學生免繳學雜費。而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九年義務教育才剛剛起步,差距很大,不利於全國教育普及及國民素質發展,跟不上現代化建設發展速度。經過調研及實地觀察,把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優點總結如下:
首先可以緩解教育資源平衡性,突出受教育的權利,體現教育公平性。成績好的學生因為家裡困難讀不起高中,意味著今生和大學無緣,他的才華和潛力很有可能夭折,國家也有可能損失一名人才。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有利於減輕學生家長經濟負擔,助推教育脫貧攻堅;通過實施十二年免費教育,可以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加快教育事業發展,讓公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通過政府減免的方式,讓更多人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對於提升地區整體教育水平、提高國民素質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對新時代人才儲備提供更好支撐。
其次可以減少未成年犯罪率,給國家和家庭帶來穩定。一個孩子,考不上高中他有可能有其他門路,比如學習技術,做生意,也有可能走上不歸路。我有個親戚就是這樣,初中讀完沒有考取高中,和幾個夥伴瞎混,最後沒有錢,去搶錢,結果進去了,十年的青春都是在監獄中度過。類似情況很多,如果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可能結果大不一樣。
最後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符合民意需求,民之所向。
我們已經在部分省市試行了十二年義務教育,建議根據試行結果儘快普及,讓廣大家庭普及,提升廣大市民綜合素質。對於十二年義務教育,你是如何看待的?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