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堂自然教育營地,最直觀、生動的生態課堂!

2020-12-23 京西秘境十八堂

在傳統的學科教育無法滿足學生全方位、綜合性發展需求的今天,教育+旅遊的結合形成了雙產業的消費升級。近幾年,我國約70%的家庭正在將全年家庭收入的10%投向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景,營地教育行業迎來爆發式的增長,有調查稱其行業規模在未來3-5年內將超過千億。除了千億級的藍海市場,營地教育還是國家政策力挺的對象,僅2016年、2017年,國務院和發改委、交通部、體育總局、旅遊局等10多個部委,聯合或單獨發布涉及營地的政策(規劃、意見等)至少13份,同步各省市前後出臺的政策,遠超這一體量。

圖片來源網絡

並且,國家層面為研學旅行命名實踐教育基地(營地),也引領和帶動省市層面也命名了一批實踐教育基地,客觀上推動了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營地)的發展,各路資本與機構蜂擁而至。

當前,營地教育已不僅僅是針對青少年學生市場,而是突破了年齡的限制,以「學知識、長閱歷」為目的,涵蓋研學、科考、培訓、拓展訓練等活動。營地教育產品的類別開始呈現細分化趨勢,滿足個性化需求,朝著精細化、主題化、專業化發展。在政策推動、經濟消費升級、新一代家長教育偏好、教育人口基數、景區和旅遊地產訴求上,營地教育均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圖片來源網絡

十八堂項目位於三省四市交界,張家口市蔚縣東南部翠屏山區,處於太行山脈和恆山山脈交匯處,區域範圍廣,地形複雜多樣,山體交錯縱橫,分布有多個高山草甸,南北以兩條峽谷為界,地形組合度高。

項目區域自然資源優越,垂直氣候明顯,地形複雜多樣,生物資源豐富,不僅在生物、地質、人文、考古、氣象等諸方面的考察和科研上有著極其寶貴的價值,同時還是風景優美的遊覽地,是自然教育的天然基地。依託項目自然環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生物資源,不斷融入生態研學及自然科研核心素養的培育,打造十八堂「自然科學教育」名片。

營地教育與自然教育融合發展,構建十八堂自然教育營地

小天山位於十八堂旅遊度假區內,平均海拔1700米以上,夏季氣溫涼爽,空氣溼潤,全年空氣品質一級,為天然避暑勝地。以風車草甸、茂密松林和高山花海著稱,深受「驢友」和攝影愛好者青睞,被譽為「京西的香格裡拉」。

項目以「綠色生態為根,產業融合發展為魂」,以「根植營地文化,創造新式美好生活」為理念,通過打造多元特色營地中心、多維戶外體驗中心,致力於構建十八堂自然教育營地。

多元特色營地中心

綠色生態是根本,自然野奢為名片,項目以保護性開發為原則,營地亦無需改變地形地貌及植被景觀,原生態就是露營最好的載體。依託項目自然資源特色,項目規劃有多種特色營地居住體驗單元,包括星空帳篷、度假木屋、房車營地等。

圖片來源網絡

戶外休閒多維體驗中心

十八堂自然教育營地結合十八堂100多平方公裡區域內的整體布局,依託自然資源本底營造良好的課程開展環境。以產業融合與IP創新為導向,規劃了針對自然教育的多維戶外體驗中心,與旅遊度假、戶外運動休閒、素質拓展訓練、農業種植、畜牧養殖等多種業態實現有機融合,積極探索符合中國青少年成長的營地教育模式,開展營地自然教育活動,在真正意義上賦予自然教育更多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網絡

「回歸、探索、發現、成長」多元營地探險實踐課程體系

十八堂自然教育營地以「體驗式教育」為核心,遵循「生態、生活、生命」三生教育的理念,以及實踐性、安全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基本原則,開展系統科學的營地探險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重建孩子與大自然的親密聯結,讓大自然陪伴孩子成長,點燃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孩子領悟自然的奧妙和無言大美,還可以通過一系列戶外實踐或戶外活動,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建立自信、提升自我、塑造品格。

圖片來源網絡

營地探險實踐課程體系,包括帶領孩子探索自然、保護生態的野外考察營,為孩子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做準備的戶外生活營,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童趣活動營,探尋天文奇觀、植物奧秘以及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的青少年創客營。

在營地,活動是載體,要想貫徹營地教育的理念,實現營地教育目的,必須要有與之相應,並可以落地實施的活動內容。十八堂自然教育營地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多種類型,以自然原生環境為依託,開展自然探究、戶外歷奇、創意手工等活動,包括露營、野炊等野外生存類,叢林探險、天氣奇觀、野外考察等戶外活動類。

圖片來源網絡

戶外露營

通過搭帳篷活動、體驗吊床、野餐、篝火,感受以自然為家、探索夜間小精靈、聆聽鳥兒歌唱、觀察動植物習性,在原始環境中,學會戶外生存技能等。

夜探叢林

夜晚的叢林有很多奇妙事物,尋找閃閃發光的螢火蟲,觀察夜間出沒的小動物等。在野生植物叢落中,思考不同植物如何適應並生存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生態環境。

天氣奇觀

當學生好奇時,教學研究非常容易,隨著天氣的改變,觀察高山上的雲海奇觀。探索和收集有關棲息地和雨雪風霜的數據。

野外考察

同學們化身自然學家,以「一顆蒲公英的遊記」為線索,展開豐富想像,探尋外力對石頭蒲公英的搬運作用,暢遊在千奇百怪的動植物世界。

地形探秘

去往地形複雜多樣,山體交錯縱橫的項目區域,勘探地形,觀察土質,等待地質學小達人前來揭秘神秘的地殼運動,探索神奇的自然界。

創意DIY

親手製作盆栽,探索植物的特性;齊心協力為小鳥建一個溫暖的家;進行泥塑、標本製作。體驗在大自然中創意手工的樂趣,全方位培養孩子多方面興趣和能力。

十八堂自然教育營地合作招募

1、專業研學機構

親子研學/營地教育/國際遊學等。

2、學校

中小學校/大學/科研機構/培訓機構等。

3、旅遊公司

研學旅行社/遊學社等。

4、研學行業人才

研學導師/青少年成長指導師/研學旅行導師等。

相關焦點

  • 童趣自然營地——專注於提供優質的營地教育
    體驗式學習同樣是一種有別於傳統教育學習模式的新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下,體驗是基礎,孩子是學習的中心,不再被動的從老師那裡、課堂上、課本中接受知識,而是自動自發的投入到體驗中,並在體驗中感悟、觀察、反思、概括,將其「所得」應用於新的生活、學習情景中去。
  • 北緯37度童趣自然營地——營地教育與文旅地產的共生發展
    2019年11月20日,北京田園自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與山東鼎甌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甌集團」)籤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以濟南北緯37°童趣自然營地為起點,基於童趣自然營地的商業模式和教育內核,開展在營地教育於研學旅行項目上的深度合作,成立營地項目運營管理公司,聯合經營管理鼎甌集團全國地產項目中的實體營地項目
  • 讓童心在綠色中成長——十堰市生態環境教育進課堂走進竹山竹溪
    11月16日至17日,十堰市生態環境教育進課堂活動走進竹山縣和竹谿縣,來自十堰市生態環境教育講師團的劉自翔和劉佳分別為竹谿縣實驗小學、竹山縣實驗小學的師生們帶來了生動有趣的生態環保科普講座。「什麼是PM2.5?它和空氣品質有什麼關係?」
  • 西樵將打造「中國文藝青年小鎮,自然教育營地」
    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西岸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與鄉村風貌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張聞、通訊員張嘉宜報導:11月27日,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和鄉伴文旅集團籤約,擬投資超50億元在西樵鎮西岸片區打造「中國文藝青年小鎮與自然教育營地
  • 南京規模最大的中小學教育營地開營
    學習不僅在圍牆內、教室裡,更在天地間、自然中!6月6日上午,南京泰晤士教育營地正式舉行開營揭牌儀式。據悉,這是目前南京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高品質中小學配套教育營地,不僅是泰晤士學校學生跨學科探究的第二課堂,還將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和勞動技能教育精神,致力成為棲霞乃至全市中小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全面發展的優質平臺。
  • 歐森營地·營長招募 | 教育潮前,向著起風的方向!
    當下圍繞素質教育展開的風生水起的「教育創新」,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圍繞學校教育而起的「研學旅行」,和從社會教育催生出的國際風潮「營地教育」。這兩種教育形態,都超出了傳統學校教育的形式、內容和空間,成為當下發展最火熱的創新教育新模式。
  • 新昌狐巴巴自然教育營地開園 一個項目激活整條旅遊帶
    8月8日上午,狐巴巴自然教育營地開園活動暨「2020詩畫新昌·天姥文化季」發布會在十九峰景區舉行。李寧、黃旭榮、胡玲萍、楊哲文、嚴青雲出席活動。縣委書記李寧和御庭集團有關負責人共同為狐巴巴自然教育營地開園按下啟動鍵。
  • 2019年四川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遴選結果公示
    飛機製作和飛行表演、輻射探測體驗、無線電尋物等課程41國防、科技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農業研學實踐基地科技科普、扶貧科普等課程42國防、科技達州通川區普光氣田科技展覽館科普、安全、環保等課程43國防、科技達州大竹三線文化研學實踐基地三線建設考察、海洋生物、設計製作、職業體驗、生存體驗等44自然生態成華區拾野自然博物館自然課堂
  • 全球頂級營地揭秘,什麼樣的教育營地最受歡迎?
    2018年開始,營地教育這個「初生行業」在國內迅速走紅,大量的營地教育課程、研學旅行機構、遊學產品開始層出不窮。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的營地數量不足1000個,行業內還沒出現真正的頭部企業,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用戶的消費意識也有所欠缺。國外最早發展營地教育的美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發展歷史。
  • 走進營地教育青年特訓營,探秘中國獨角獸營地教育
    (教官正在為營員演示越障奔襲徽章科目)據了解,中國獨角獸營地教育集團創建於2017年,總部位於北京。在北京和吉林,下轄獨角獸營地教育特訓營、營地教育書院、營地教育少年軍校、營地教育志願者服務團隊等等。營地以自主智慧財產權、專業軍事特訓、專職領域教育為依託,以彌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企業教育缺失為理念,著力打造「吉林省愛國主義與國防科普教育示範基地」。
  • 以生動直觀的形式講清核心要義
    曲韻悠揚、餘音繞梁的演出間隙,志願者們在現場開展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內容搶答,讓黨的政策一下子生動起來。「這樣的形式非常好,既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又可以直面了解黨的政策。」戲迷陳先生說,自己是第二次來看演出了。
  • 海城時代廣場 | 不僅優享品質名校教育資源 更有大自然生態課堂
    學校,可以影響到一個人、一個家庭選擇住在哪個國家,哪個城市,哪個小區,所以教育常常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吸引人長期居住的重要因素。引進優質的教育資源是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做的事情,海南瓊海也不例外,瓊海在大力發展經濟之外,教育也是正在大力發展的方面。但是教育也不僅僅是名校那麼簡單。
  • 營地教育(戶外研學)對青少年成長的積極意義
    「在我的心目中,沒有體驗過真正的營地生活的青少年是遺憾的,因為他們的童年沒有最亮麗的色彩,他們的青春缺失了最浪漫的激情。」 營地教育並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隨意的玩耍娛樂,營地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培養全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全人教育的重要部分。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開設「自然生態教育課」
    圖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開設的「自然生態教育課」現場,師生們了解祁連山地形沙盤。 鍾欣 攝中新網西寧8月5日電 (記者 羅雲鵬)「帶領學生和老師深入祁連山國家公園區域內,藉助『自然生態教育課』形式,可以讓師生們對生態保護有更為直觀的體驗。」
  • 首批廈門研學基地營地:研學不是春遊,價值在於創造新的教育方式
    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對象的研學旅行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要在這場實踐育人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會。研學旅行不是遊山玩水,而是課堂的延伸,更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方式。
  • 雨城區興賢小學開展「人文生態課堂」成果展示會
    四川新聞網消息 11月20日,雨城區興賢小學在區師培中心的指導下,組織開展了「人文生態課堂」階段性教學成果展示暨推廣研究會。四川師範大學許書明教授、雨城區師培中心教研員張豔、王剛等應邀參加教研指導活動並作了專題講座。
  • 戶外自然教育對孩子們的意義
    自然教育,以自然為師的教育形式,對兒童的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質的發展有很好的培養作用。自然教育你只是回到自然,而是為了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利用特定自然環境資源,引導人們在自然中體驗學習,感悟自然的美麗與奧秘,建立人與自然的深度聯結,激發人們了解自然的動力,培養人們尊重自然的態度,促進人們保護自然的行動。
  • 2020年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出爐!
    近日,我市發布2020年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溫州市氣象科普研學基地等32家單位獲評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華玉山海生態教育研學營地等8家單位獲評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
  • 領悟精準教學 打造生態課堂;陽光體育 活力網球
    領悟精準教學 打造生態課堂在「網際網路+智慧教育」政策背景下,南航初中緊跟國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一直致力於發展教育信息化。學校藉助「大數據精準教學」,促進學校智慧「教」與「學」的全面提升,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程度,也符合南航初中的生態課堂課改理念-----教師主導,學生主體。6月4日至6月10號,我校開設了3節基於信息技術的生態課堂的數學研究課。數學組採取了邊上課,邊研討,邊修改,再上課的形式進行課例研究。
  • 到康藤·高黎貢帳篷營地:睡進自然的懷抱裡,看螢火星河
    上萬種生物在這裡棲居,不同氣候、不同文明在這裡交匯,「世界物種基因庫」、「世界自然博物館」、「人類的雙面書架」是它的名片。生態旅遊品牌康藤(Vinetree)的第三個作品——康藤·高黎貢帳篷營地就坐落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棲居於原始森林靜謐的薄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