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看不起搖滾,搖滾看不起流行:我找到華語音樂鄙視鏈的原因

2020-12-16 令狐怕光

文|令狐伯光

湖南衛視的《歌手》已經播出了八期,整個節目已經播出了八季。

整檔節目已經有些疲憊,同時選手展現出大量的爭議,也標誌著華語樂壇的這些「當打之年」,還遠遠沒有做到接替前輩的薪火。


其中受到大家一致贊同的方面,大概就是覺得他們的音樂「不夠好聽」吧。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但整體的趨勢就是如此。

這裡就大概科學的分析一下,你們為何不喜歡現在的華語音樂?

01

音樂只是一件商品,與經濟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近現代科學世界是由歐美開闢的,日本「明治維新」後是亞洲的唯二的發達國家。二戰後重新崛起,它的流行文化一直亞洲第一。

老牌發達國家有最大的優勢,什麼人才精英、經驗積累、產業鏈成熟度等。

歐美流行音樂一直是世界第一。

日本繼歐美後的第二座高峰,長時間佔據亞洲流行音樂的第一。

「亞洲四小龍」經濟崛起6070年代,流行文化的發展有滯後性。


除了新加坡(因為人口和地域,人才被吸港臺吸收),港臺地區流行文化崛起是8090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因為人口,市場(普通話區)與積累。

2000年後,周杰倫等人革命成功,影晌一直延續至今。

韓國流行文化發展又晚於港臺,可以確定是2000年後,流行音樂文化軟實力主要體現,就是唱跳偶像團體。

流行音樂排行結果如下:

1:歐美(美國)排在絕對榜首

2:日本雖然衰落但仍是亞洲第一

3:韓國發展後來居上,現在處在要衰落的前夕

4:中國港臺地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於現在的華語音樂仍然影響巨大。


我們再回到華語音樂上。

更早不提。

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代的華語音樂是怎麼樣的?

音樂是跟社會現狀相通的,歐美國情和國內並不一樣。

如果照搬歐美音樂肯定沒戲,如同香港「四大天王」,臺灣的羅大佑,李宗盛等為例。他們的音樂跟8090年代港臺的社會現狀相通,屬於蓬勃向上高速發展的年代。

再加上當時港臺因為競技先發優勢,流行音樂的產業鏈也更加的成熟。

如同現在觀眾評價當初的華語音樂:

「當年的歌曲千錘百鍊,經過了歷史長河的磨礪,最終流傳下來的經典。」


所以——

2000年前後到2010間,中國內地特別追捧港臺的流行樂。

除了因為經濟發展早,港臺音樂產業更加成熟,內地樂壇需要學習之外。

更因為大家在文化精神上是共通的,畢竟所有中國人都處在黃金年代嘛!

02

兩岸三地經濟的逆轉,港臺音樂的衰落


2000年後,華語音樂尤其是港臺音樂的衰落興盛,很大程度是科技革命所帶來的。

原本港臺流行樂佔據天下的唱片市場,在盜版和網絡音樂崛起的時候,迅速的被搶佔市場,音樂人由原本的很賺錢變得不太賺錢。

當時大陸流行樂的兩大主流,搖滾和民謠首先進入地下發展的模式。

因為經濟發展不對等的關係,內地開始盛行90年代前後港臺的流行樂。同時,還有臺灣流行樂唯一的革命成功引領風潮。


那就是周杰倫代表的臺灣樂壇的成功升級。

其實周杰倫也就是兩招,r&b的華語化和中國風。

周杰倫崛起的年代,剛好跟電腦時代互通,人們對於文化創新的追求,同樣反映到音樂的創新上。

同時周杰倫又抓住人民情感上追求復古,追求傳統美感。

彼時香港樂壇已經衰落了,只剩下一個陳奕迅實在獨力難支。


當時的內地樂壇還處在前輩們開創的搖滾,再到民謠樂的風潮當中。音樂市場上的音樂人,基本又都向港臺樂壇看齊。

說到底,因為華語地區經濟的發展情況,華語音樂一直學習融合脈絡。

那就是先歐美再日本,韓國發展得比港臺要晚,最後才是韓國。

2010年後的內地樂壇的發展,學習方向也是這樣。

源頭都是歐美,再學的是日本,最後是逐漸衰落的港臺。

2003年,黃霑在採訪中《其實人間盡耳聾》裡說過一句話:「流行音樂本身就是一件商品,對於流行音樂影響最大的是觀眾的組成。」


2010年過後,華語流行音樂中心由原本的港臺,開始向著內地遷移。

背後是兩岸三地的科技和經濟等大領域的逆轉,導致音樂市場和觀眾的變化。

這個標誌性事件,便是《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過後獲得巨大的成功。原先的華語音樂和音樂人,需要港臺音樂產業包裝才能火遍大江南北,徹底變成需要登上中國綜藝節目,才能火遍全中國的狀態。

上面是華語音樂發展的大致情況。

現在,我們回到大家不喜歡現在的華語音樂。

03

大家喜歡聽曾經的華語音樂,經濟因素和中國聽眾的組成


原因基本就是前兩點的綜藝,兩岸三地經濟發展的逆轉,但因為中國是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城鄉發展的差距也不盡相同。

但是綜合在一起的話,整個中國市場對於音樂審美偏向傳統。

我們綜合一下,用來劃分當前中國流行樂的聽眾,結果大概如下。

50後,60後、70後:


這是歷史大環境的原因,他們青少年時期在70年代和80年代,限於經濟發展,接受教育普及度不高等原因。

這三代中國人聽得最多的流行樂,便是鄧麗君,8090時期的港臺流行樂,甚至京劇,戲曲等傳統音樂。

內地的崔健的搖滾樂,民謠樂與內地民族音樂也聽。

歐美和日本流行樂也有,但是所佔比人數不會太高。

鳳凰傳奇代表的大陸通俗流行,抖音和快手短視頻歌曲也聽

80後、90後:


這兩代中國聽眾聽得最多,也是8090時期的港臺流行樂,崔健代表內地搖滾樂和內地民謠,以及內地民族音樂等。

但是京劇,戲曲等傳統音樂有所減少;歐美日本流行樂有所增長,但是範圍也不會太廣。

鳳凰傳奇代表的通俗流行,抖音代表短視頻歌曲範圍也很廣。

新時代誕生的中國風,古風和動漫音樂也開始佔有,但範圍不及下兩代人。

其中,聽眾數量增加最多流行樂,必須是周杰倫等代表的2000年後的臺灣流行樂,畢竟周杰倫時代就是8090觀眾的青春時代。

95後、00後、10後:


他們是各個年齡的音樂風格,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音樂都會聽。

如果要衡量人群的話,大概如下。

年頭越老的的音樂人群數量越少,比如鄧麗君時期的港臺樂,崔健代表的內地搖滾樂,更不用提更早的民國,京劇和戲曲了。

年代越近的華語流行樂仍舊是主流。

比如8090年代港臺流行樂,與2000年後周杰倫代表的港臺流行樂。

內地崔健代表的90年代搖滾樂大量減少,2000年後「地下十年」後的內地搖滾。


比如痛仰樂隊,新褲子樂隊,各種各樣的獨立樂隊等。再到境遇相同的內地民謠音樂,比如李建,宋冬野、趙雷等等。

這些內地流行樂,不僅是95後和00後聽眾的主流,也是80後和90後中國聽眾的主流。

相比之下。

鳳凰傳奇代表的通俗流行樂,抖音等代表的短視頻歌曲。

前者聽眾數量有一定的減少,因為已經不是他們伴隨長大的時代。後者流傳範圍仍然極廣,因為這是他們參與的時代。

其中,聽眾數量最多的流行樂,則大致有兩個。

一是眾所周知的形成「飯圈」的愛豆偶像的音樂,屬於圈地自嗨的程度。


因為這個自學習日韓的娛樂產物,在中國本土就是2010年後才開始發展。主要受眾都是95後和00後等青少年受眾。

8090後有少部分從來不是主流,遑論年紀更大的聽眾。

二是全世界各種各樣的音樂,與華語樂壇各種各樣的獨立音樂。

這個便得益於了兩點現實原因,第一是科技網絡的發達讓文化傳播變得容易,網絡上很容易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獨立音樂人。

雖然水平有些良莠不齊,但在審美和圈子越來越細化的時代,各種各樣的小眾獨立音樂人,滿足了各種各樣的圈子受眾。

第二是接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在接觸全世界流行文化越來越容易,青少年的文化審美變得越來越多元、細化。


語言不同、文明不同、國家不同、人種不同——

這些統統沒有關係,通過網絡輕易可以接觸,通過教育覺得好玩好聽就行了——

比如國內的國風,新中國風,漢服圈——日本的ACG圈,美國超級英雄圈子,再到前段時間肖戰引出的「同人圈子」。

不管是不是音樂,當下的流行文化的圈子和受眾,變得越來越細化。

但是中國有14億人口的複雜組成,也就還能形成一條音樂和文化上的鄙視鏈。


這裡不詳細展開,但是因為當前主流社會的工作者仍然是60後,70後為主。已經中年的80後和90後逐漸走向中心,但都還不是主流。

最後我們回到華語流行樂上,最主流絕大多數觀眾都接受的流行音樂。

取其中間值,相信大家都有了答案。

這與《歌手》最新播出的一期的情況相同。

如果說華晨宇,徐佳瑩,再到耿斯漢的歌曲還有點傳統,還是偏大家能理解的華語歌曲,他們的排位也在第二第三。

耿斯漢奇逆也成功了。

日本天后米西亞,與蕭敬騰的歌曲便顯然更異域化了些。

吉克雋逸的歌曲是表達自我,自我能否感染別人很重要。觀眾會覺得是首不錯的歌曲,但未必有共情。

最後大爭議的地方,莫過於袁婭維的淘汰,和周深的第一。

《達拉崩吧》是首非常「二次元」的歌曲,大家未必會接受。但周深超高演唱能力,加上又唱又跳非常歡樂,不理解但排第一大家都接受。

相反,袁婭維的靈魂樂,爵士樂確實所謂的審美高級。

但是太多的轉音技巧,和有些糾結和觀眾共情的表演,最終呈現了一個壞的結果。

這也展現了當前華語樂壇年輕人,還有大眾對於音樂的一種接受程度。


相關焦點

  • 「搖滾看不起流行,流行看不起說唱」,你在音樂鄙視鏈第幾層?
    「如今人們對於網絡歌曲與出身網絡的歌手存在偏見與過分貶低的情況,希望大家不要有音樂鄙視鏈以及聽歌的優越感」;「聽歌聽出優越感,是一種自我愚弄」。原來,網友的群嘲,源自於一個叫做「音樂圈鄙視鏈」的東西。在傳媒行業裡,做電影的看不起做電視劇的,做電視劇的又看不起做節目的,做節目的誰都看不起。在音樂領域裡,古典看不起搖滾,搖滾看不起流行,流行看不起說唱,說唱誰都看不起。久而久之,聽音樂的人,好像也形成了這種畸形的、不健康的觀念。
  • 搖滾現場鄙視鏈,金屬禮怎麼就看不上我愛你了???
    而這種爭論的背後也隱隱透露出搖滾現場中一直隱性存在的鄙視鏈。 也沒有人會因為beyong使用「我愛你」而嘲笑他們,Beyong難以撼動的經典地位顯然賦予了他們某種權威性,沒有人會跳出來指著beyong說你這個手勢不搖滾,因為這樣又會讓自己陷入鄙視鏈的底端。
  • 音樂圈鄙視鏈看不起嘻哈?臧鴻飛吐槽VAVA不識五線譜
    由企鵝影視、笑果文化聯合出品的《吐槽大會》第二季本周日即將迎來第四期節目,自第一季以來《吐槽大會》每期嘉賓都是來自娛樂圈的演藝明星,而本期節目打破常規,請來了不同類型音樂領域的代表人物:主咖是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來自「古典音樂圈」的郎朗,嘉賓分別是「流行圈」的譚維維、「搖滾圈」的臧鴻飛和信、「嘻哈圈」的VAVA,以及音樂製作人黃國倫
  • 新款鄙視鏈?國內985研究生竟「看不起」海外留學碩士!?
    比如:系統圈兒的安卓黨和IOS黨;音樂圈兒裡玩搖滾的和玩爵士的;看美劇的和英劇的;B站和短視頻;典型的鄙視鏈深層套路,請分清戰鬥目標...@酒窩長在肚子上:這個問題是沒寫全,還是不動腦子?國內985研究生會看不起麻省理工?會看不起哈佛、普林斯頓、耶魯?會看不起牛津、劍橋?
  • 莫扎特x大衛·鮑伊 給流行搖滾穿上古典「外套」
    流行、搖滾,人人都愛而一旦提到「古典」 會感覺嚴肅到難以欣賞如果,給槍炮玫瑰、齊柏林飛艇穿上古典的外衣呢?艾拉·馬利肯,一位西班牙的小提琴家,他就給流行、搖滾穿上了古典的「外套」他的音樂會裡,你能看到電吉他、貝斯、鼓,這些在古典作品絕對不會出現的樂器!
  • 歌迷和業內公認的華語樂壇最具代表性的流行搖滾樂隊
    零點樂隊,成立於1989年,中國內地流行搖滾樂隊。1989年零點樂隊在呼和浩特市成立。成員中除主唱周曉歐來自北京外,均是內蒙古專業文藝團體的樂手。1997年,演唱歌曲《愛不愛我》,開始受到關注。1998年推出第三張專輯《每一夜每一天》。
  • 李雲迪秦霄賢助演《樂夏2》,古典音樂、相聲混搭流行、搖滾是種...
    10位霹靂合作對象中李雲迪和秦霄賢都頗為跨界「後海大鯊魚」告別,「達達樂隊」復活成功,「福祿壽」還在……開播一個月多月後,吸引了無數樂迷目光的原創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2》僅剩下三分之一的樂隊還站在舞臺。
  • 他們是偽搖滾,成團二十年,仍然是華語樂壇最火樂隊
    他們是偽搖滾,成團二十年,仍然是華語樂壇最火樂隊五月的最後一天,五月天樂隊開了線上演唱會,刷爆了全網,引起無數網友的緬懷,五月天的歌曲一直以來都非常受大家的喜歡,有人問,五月天的音樂是搖滾嗎,很多人會說是偽搖滾。
  • 集結了爵士流行搖滾古典,都在這場夏至音樂節
    由時任法國文化部長的雅克·朗於 1982 年創建的夏至音樂日是一場大規模大眾型的免費音樂盛典,包括了從爵士到流行或搖滾,從古典樂到其他各種音樂類型,從最初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首張專輯經過時間沉澱打磨,其敏感而浪漫的流行搖滾樂風格呈現出難以置信的成熟一面。當初雙人組合 Alexandre Poussard(主唱、吉他、鍵盤)和 Alexis Rimbault(打擊樂),和隨後加入的 Noé Russeil(低音吉他)和 Lucien Saurin(吉他) 那敏感的弦音配合得天衣無縫,四人組合如鍊金術般的變化如日升天。
  • 日本音樂留學:唱流行搖滾也能考上日本一流音樂大學?
    看看每年音樂學院校考時排著的長長的隊伍就能窺見一二。但在更早之前,甚至是現在仍然,靠「唱歌」考大學依舊被視作「不務正業」的。甚至有一種固有觀念覺得是「成績不好,考不上大學的人才去整這些沒用的玩意兒。」誠然,這種情況也有。且現在音樂學院為了生源不斷擴招的結果確實導致良莠不齊的現象。在我考學的年代,身邊就有鮮活的例子。
  • 一直被噴「偽搖滾」的五月天,為什麼火了20多年還沒解散?
    在歌迷們的心中,五月天早已是華語樂壇的天團,甚至是亞洲的"第一搖滾樂團",他們久經不衰,甚至還能在這麼多年間保持超高的熱度,不得不說,他們在商業界的成功,沒有任何一個樂團能夠匹敵,但是在音樂界,五月天卻一直噴"偽搖滾",許多玩搖滾的音樂人根本不會將他們列為搖滾樂團,甚至將他們放在搖滾圈鄙視鏈的最底端,那麼,一直不被搖滾圈子認可的五月天,憑什麼火了二十多年?
  • 向華語樂壇四大「偽搖滾」致敬!
    直奔主題吧,華語樂壇四大「偽搖滾」是誰?零點、五月天、汪峰、BEYOND。這不是我評選出來的,只是時常在批判者的嘴裡聽到這四個名字,今天就來說說。當然,他們所批判的「偽搖」還不止這些,只是我覺得這四個名字是其中最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到底什麼是「偽搖」?搖滾與偽搖的區別到底在哪裡?歷來一直充滿了爭吵。
  • 《樂隊的夏天》:這個夏天,搖滾不死,昔日的情懷能否重新燃起?
    1986年隨著崔健怒吼著"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人們找到了搖滾的方向。 許巍直白地訴說著,"我只有兩天,我從沒有把握。一天用來出生, 一天用來死亡。我只有兩天,我從沒有把握。一天用來希望,一天用來絕望。"
  • 這是一個流行的時代,請給搖滾一點機會
    搖滾,是什麼?在很多人眼裡,搖滾最初的印象,或者說一直的印象都是撕心裂肺的吶喊,沒完沒了的跳,重重的架子鼓,瘋狂的電吉他,是的,這是搖滾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並不是所有搖滾都是這樣,搖滾於我來講,不是一種音樂形式,更多的是在音樂上的一種精神追求,勇敢、批判、真實、吶喊,這才是搖滾。
  • 香港有哪些經典的搖滾歌曲 香港好聽的搖滾音樂歌曲推薦
    對於香港流行搖滾音樂的開端,普遍的共識是從歌神sam許冠傑開始,之後進入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80年代中後期香港樂壇誕生了一大批傑出的搖滾樂隊代表:beyond、太極樂隊、藍戰士、達明一派、小島樂隊、浮世繪樂隊,raidas樂隊等。
  • 叱吒流行樂壇的「搖滾老炮」說,《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的》
    中國華語樂壇巨星,臺灣男歌手趙傳。趙傳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啟了他的音樂之路。他的成名作就是88年發行專輯的主打歌曲《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歌曲很勵志,被當時臺灣金曲獎提名。接著在92年憑藉專輯《我是一隻小小鳥》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男演唱獎,就是因為這首歌使小有名氣的趙傳一夜之間成為歌壇的當紅巨星。
  • 講搖滾精神的,知道什麼是搖滾嗎?
    每次一聽到關於搖滾精神的討論,我的尷尬癌總會發作。奇葩大會第二季第五期截圖我不否認《老搖滾》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它給我們展現了中國8090年代搖滾人的狀態以及對搖滾樂的「中國化」。先來看看Wikipedia對搖滾的解釋:搖滾(rock and roll/rock'n' roll/ rock & roll)是一種音樂類型,起源於1940年代末期的美國,1950年代早期開始流行,迅速風靡全球。
  • 如今的國內搖滾可一點都不差
    現代的流行音樂工業基本就是西方流行音樂發展史,而國內現代流行樂,起步於民國,並且一度在大陸沿海城市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民國末年一直到80年代卻發生了嚴重的斷層。因此中國的搖滾樂是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萌芽,看似只是滯後西方世界30年,實際情況是我們得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全盤接受西方已經歷經好幾百年的音樂理論,並加以實踐。即便加了中國二字也無法改變它的內核、它的文化、它的價值觀都來自西方的事實。
  • 背信棄義、白眼狼、偽搖滾,被罵31年的周曉鷗當年做錯了什麼?
    在娛樂圈有很多明星是靠音樂出道而成名的,成名後的他們依然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繼續發展,偶爾會上上綜藝,拍拍電影,不過那也只是副業罷了。但是在華語樂壇有這麼一號人,靠唱歌組樂隊火遍大江南北,在自己最火的時候竟然選擇放棄唱歌離開樂隊,而選擇去做演員,還做得不錯,他就是周曉鷗。
  • 頂樓看演出 | 最「清新」蒙古流行搖滾,烏蘭巴託就在眼前!
    蒙古流行搖滾The Colors蒙古國流行搖滾樂隊The Colors (顏色)成立於2010年。樂隊選用這個名稱寓意希望能成為蒙古音樂的新色彩並以此擁抱世界。是現今為止最受全世界人們喜愛的古典音樂作品,被改編成現代樂曲後,曾稱霸美國公告牌流行音樂排行榜長達百周以上。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重新演繹並出版的《卡農》版本達2000餘種!而實際上,《卡農》僅僅是一首全長僅5分鐘左右的音樂小品,但它卻帶來了327年的奇蹟,而且還會經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