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田中的節節麥,目前成為許多麥田中最難防治的惡性雜草,據調查,節節麥一般發生區可造成小麥減產12-15% ,嚴重發生區小麥減產30-50%,同時小麥的品質也明顯下降。每年都有許多地塊,由於除草劑使用不當,發生嚴重的除草劑藥害,造成嚴重產量損失,節節麥到底如何防治呢?
除草劑品種選擇
目前防治麥田節節麥的除草劑只有甲基二磺隆,甲基二磺隆是一種磺醯脲類除草劑,該藥劑具有很強的內吸傳導性,被雜草的莖葉吸收後,經韌皮部和木質部傳導雜草的各個部位,抑制敏感植物體內的乙醯乳酸合成酶的活性,導致支鏈氨繁酸的合成受阻,從而抑制細胞分裂,導致敏感植物死亡。一般施藥2~4小時後,敏感雜草的吸收量達到高峰,2天後停止生長,4~7天後葉片開始黃化,隨後出現枯斑,2~4周後死亡。可用於防治節節麥、雀麥、看麥娘、野燕麥、棒頭草、早熟禾、硬草、鹼茅、多花黑麥草、毒麥、蠟燭草、茼草、冰草、薺菜、播娘蒿、牛繁縷、自生油菜等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
主要特點
甲基二磺隆是目前防治節節麥的唯一除草劑,該除草劑安全性非常差,使用不但,很容易發生藥害,對小麥的生長發育影響巨大,因此在使用甲基二磺隆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非常多。
注意事項
(1)甲基二磺隆對用藥量要求非常嚴格,一般每畝最多只能用3%甲基二磺隆懸浮劑20~30毫升,低於20毫升除草效果不理想,超過30毫升,就容易發生藥害,為避免發生藥害,使用時必須二次稀釋。
(2)氣溫低於10℃禁止用藥,並在中午溫度高時打藥,施藥前後3天內有寒流、大幅降溫,容易發生藥害,因此禁止用藥
(3)建議使用扇形噴頭,田間噴藥量要均勻一致,噴藥時不重噴、不漏噴。嚴禁「草多處多噴」、重噴或漏噴。
(4)建議年前播種後40天以後用藥,嚴禁冬季霜凍期、低溫旱期、小麥拔節後、鹽鹼害、病害、低洼積水嚴重的地塊以及弱苗地塊。
(5)不同小麥品種對藥劑的敏感性有差異,對沒有用過藥的品種建議先行試用。在大面積推廣。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農業實用技術,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