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恩師姚宗勳先生誕辰85周年之際
崔瑞彬
老師,您好嗎?我是瑞彬,如果弟子沒有記錯的話,倘若您老在世,今年該是您八十五歲的壽辰,在這裡我先給老師您叩頭了。一想到會有那麼多來自各地的人參加為您舉行的紀念會,我真的很高興。雖然您離開我們已經整整十七年了,但我始終相信您老離我真的是很近很近,此時此刻,夜深人靜,明月當空,我真想和老師您說說自己的心裡話。
記得您臨終前囑咐我:「瑞彬,我對你沒有什麼不放心的,記住要多看歷史,要看史記,不要看演義。照這樣堅持下去,千萬別鬆勁就行!」
十七年來,弟子一刻未敢懈怠,您把這麼好的東西傳授給我,我知道您對我寄予有很大的希望。我一直沒有間斷過意拳鍛鍊,也沒有停止過傳授後學,並早在您去世後不久便辭去公職,專心於意拳的研究、實踐和傳播。
我知道,九泉之下您最最掛牽的還是耗費了您一生心血為之奮鬥的意拳事業。您老放心,雖然在您走後這些年意拳內部有些波瀾,有些爭論,有些矛盾,但那都不過是大家彼此在如何發展意拳這個問題上有著不同見解和認識而已,您去世前一年倡導成立的意拳研究會還在,而且已經發展成為北京乃至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意拳組織之一,這不眼下為你準備的紀念會就是由研究會和意拳同仁們共同舉辦的。當然意拳內部從來都需要也必須要團結,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團結才有力量,您生前不止一次對我們說,平生最恨的就是那些利用別人的矛盾而求得自己生存的人。所以,我只能寄希望於大家都能像您那樣顧大局、識大體,為意拳盡心竭力、不計名利,甚至忍辱負重,都能有您的這種精神,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沒有溝通不了的隔閡,沒有消磨不了的恩怨。
值得高興的是,從1997年北京意拳研究會與香港意拳學會在大運河共同舉辦首屆意拳(大成拳)學術研討會之後,意拳發展出現許多新的氣象,幾年過去了,今天的意拳總的還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如今辦意拳學校和武館的人多了,國內國外學習意拳的人多了,您未竟的事業我們大家都在努力地繼續著,而且後繼有人,越做越好,越來越興旺。
幾年前,我曾帶著自己的弟子去過昌平崔村的鄉下,那是您當年下放的地方,我還帶他們去看過當年您教我們練功的土城、小花園、展覽路、先農壇。正是因為您和弟子有著這樣一份無法割捨的師徒若父子的情感,那一份與生俱來的緣分,1994年,我把自己的意拳訓練基地選在了與崔村相鄰不過數裡的桃林村,把師爺和您的像掛在我的訓練館裡,因為我看著您,心裡感到踏實。望著依然沒有什麼改變的天壽山,我總能感受到自己第一次在鄉下見到您時的心情,總是回想起你牧馬荒村、手把手教我練功的情景,那是一段多麼艱辛卻讓人刻骨銘心的記憶,我的拳學生涯由此步入正軌,沒有您也就沒有我的今天,同樣我更希望您傳遞到我們這一代身上的意拳事業也能由此而發揚光大。
我知道,建立一個真正屬於意拳自己的基地,組建一支意拳的專業隊,是您生前的一大心願,從您去世的那一天起,我就暗下決心並一直在為之努力,今天您的這個心願,弟子替您實現了,前兩天政府土地管理局的同志來幫助丈量了面積,準備發放土地證,五十年的使用權,有一萬多平方米,可供上百人訓練,這樣規模的基地用來培養意拳的後備人材,我想在我有生之年,應該是足足有餘。
您常對弟子說:「拳術是一門科學,若隨世俗庸夫之見,為名利而隨波逐流,欺世盜名,所得者僅一己之利,所失者乃拳術真髓,而且人格喪盡,此非做學問者所為。」
的確,這麼多年的經歷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生計,我可以說比絕大數的人過得都要好,但幹事業就不同,需要付出心血,需要歷經磨難,但我總是在想,這些困難與您當年在衣不暖身、食不果腹、受到非人待遇的艱苦歲月裡依然練功不輟、誨人不倦比起來,實在是算不了什麼。儘管在您離開我們後的有一段日子裡,我曾經感到有些茫然,有些不太自信,有些時候甚至懷疑過自己,想到過放棄,但今天我終於在您的精神感召下,沿著您給我指引的方向開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和基業。
在您去世後的十多年,中國的武術散打水平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儘管意拳研究會近年來組織過研討會和實戰、推手比賽,但這遠遠不足以撐起薌齋先生和您為後人樹起的意拳這面「中國現代實戰拳學」的大旗,如果意拳界依然糾纏於個人之間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再不重視實戰,再不交流,再不提高,我真有些擔心用不了幾年意拳就會落後,到那時恐怕也只能象您在書中所寫的那樣:「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終將為社會所淘汰。」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種危機感,我想意拳之所以有著輝煌歷史和過去,正是因為這樣的危機感自始至終貫穿在薌齋先生和您的拳學思想裡面,居安思危,銳意進取,廣泛交流,吸取眾長,這才是意拳不斷進步、獨領風騷的動力源泉。
意拳的拳學理論是科學的,是先進的,也是需要發展的,而意拳的拳學實踐更需要提高,更需要超前。弟子以為,唯一的出路只有科學研究,大膽實踐,尤其是要大膽實踐,實踐最重要的就是要實戰,要比賽,要交流,大膽就是要敢於超前,規則要開放,不開放,條條框框約束太多,不利於提高;不要怕輸,怕輸就不敢放手一搏,您常給我們說:思悟者寸步難行,多少事實證明,越是怕輸就越容易背包袱,越怕越要輸,而且輸得會越慘;不要怕丟面子,面子於個人或許是一時謀求名利的資本,然怕丟面子則會自囿一隅,要麼縮手縮腳,要麼自吹自擂,無異於固步自封,實在無濟於事,最終丟掉的就不只是自己微不足道的那點臉面,而是意拳數十年來業已奠定的大好基業。
我始終堅持要進行廣泛的實戰交流,無論是意拳內部,還是與中外其他拳技,包括現代的武術散打,我一直在大聲呼籲和積極提倡「實戰是檢驗拳術水平的唯一標準」的拳術觀。平日裡,我總喜歡給自己的學生當靶子,就像您當年帶我實戰一樣,我依然清楚地記得,每隔一段時間,您總要帶我推推手,後來我才明白您是在定期檢查我的基本功。當我的學生們通過訓練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就帶著他們去參加各種比賽,雖然有過一些失敗,承受了太多的流言蜚語和冷嘲熱諷,但我始終沒有放棄最終必勝的信念,因為有您傳授給我們這麼好的科學訓練方法,我就不信三年、五年意拳培養不出人才,培養不出冠軍。所以,這些年我雖然走得有些跌跌撞撞,但卻必定是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扎紮實實,前人說得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懈的努力和艱辛的付出,我們終於在賽場上取得一個個可喜的成績:
1999年,我們在浙江台州的國際傳統武術大賽中初次亮相,獲得了兩個亞軍和一個第五名;
在2000年和2001年的北京市武術散打比賽中,我們再創佳績,獲得兩個冠軍、一個第二名、兩個第三名,其中一個我們的一個隊員比賽發揮出色,連續三場以擊倒優勢勝利,獲得本級別冠軍,連裁判長都一個勁地稱讚道:意拳好,意拳好!
在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中,我們是唯一以單項傳統拳種名義參賽的代表隊,全部的業餘選手都順利通過首輪比賽,並有一名隊員入圍八強,一共9場比賽就有5場以擊倒優勢獲勝,擊倒率居各隊之首,並創下參賽隊員年齡最大和開場僅6秒結束比賽的最快時間獲勝的紀錄。
今年,我們還將參加包括散打王在內的許多賽事,在武術推手項目試點的基礎上,開展傳統武術技擊賽制和技術體系的研究,與其他武術拳種門派的同仁一起,把傳統武術的實戰對抗運動搞起來。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我們還成立了北京永盛搏擊俱樂部,並將組建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意拳專業搏擊隊伍。我自信,有您在精神上支撐我、激勵我,我一定能夠把意拳這個事業幹得更好。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如今我也是年過半百,真可謂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我將始終以您為榜樣,謹遵您的教誨,沿著您的足跡,團結同道,竭心盡力,與時俱進,勇攀高峰,把意拳發展推向一個新臺階,再續昔日之輝煌,為意拳事業、為中華武術實現新世紀騰飛,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以告慰您在天之靈!
2002年3月寫在恩師姚宗勳先生誕辰八十五周年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