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阻擋了你的職場進階路?不是才能,是思維模式

2020-12-14 鑫鼎書香

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簡稱」營改增「)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開之初,公司財務部要求各項目財務負責人負責本項目「營改增」政策的宣貫,並錄製視頻發給總部。這當時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作為項目財務負責人,我平時開會匯報工作時很少用PPT,因為財務工作的內容相比項目其他部門如商務、生產、技術部門的工作相對較少。這是第一次需要錄製項目財務會議的視頻,並發給總部,也足見總部對這次會議的重視程度。於是我開始PPT的製作,找公司文件,上網搜資料,找手中的發票,做案例,做表格等等。並提前通知項目管理人員按時參會、準備相機、調試設備。開會時我邊講邊注意參會人員的反應,令我欣慰的是,他們都很認真的在聽,並不時點頭。會議結束後我把視頻發給總部,按時完成了任務。

因為我從小就怕在正式場合講話,這次任務鍛鍊了我這方面的能力、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而且我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緊張。經過多次這樣的任務後,現在的我上臺講話已很自如。所以先不要著急給自己下結論:我不行。嘗試努力過後,你會發現原來你也可以很優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是不懼怕職場中的挑戰的。

一、人的基本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培養

人的基本能力是一成不變的,還是可以通過努力培養的呢?我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也曾經一直認為並不是什麼能力都可以通過努力培養,否則「天才」的說法從何而來?直到我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培養的,這是成長型思維的基本理念。無論你先天的才能、資質、性情和興趣如何,與你認為的天才間有多大的差距,你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和成長,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正如我,經過努力後克服了自己的演講恐懼。

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機理和驗證

1、人的腦細胞可以成長

人的大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一生中都可以發生轉變。俗話說:「腦越用越靈活」。你越努力,你的大腦就會越靈活。你主動去實踐、學習、或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大腦神經元就可以建立連接。在你學習時你的腦細胞就會成長。大腦的活躍程度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轉變總會令人驚嘆。通過經常的刻意練習,不斷刺激大腦,從而培養出你某方面的能力。

2、成長型思維成就了眾多成功人士

即使你表面看上去不具備成功的基本要素,但只要你足夠努力,一樣可以成功。我們都知道體育對人的身體要求是很高的。身高、體格、以及靈活性對運動員來說都至關重要。然而我們會在NBA球場上看到僅有1.6米高的蒂尼博格斯,會在大聯盟看到獨臂棒球運動員皮特格雷,姿勢不夠協調的本霍根卻成為最優秀的高爾夫運動員之一。這些不一樣的運動員雖然沒有身體上的優勢,甚至有的還有缺陷,但他們打破了「天才」的神話,綻放體壇。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他們日復一日的辛苦訓練和培訓。

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啟示

1、從思維模式角度重新認知失敗

失敗只是一種行為,不是一種身份。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失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太常見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經歷失敗後就把自己定義為失敗者。這是固定型的思維模式對待失敗的態度。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僅把失敗當做一個痛苦的經歷,它只是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並能通過反思總結從中學習的問題。他們甚至歡迎失敗。因為從失敗中可以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讓他們離成功更近一步。

2、成長型思維模式對管理者和企業的重要性

對於一個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對於那些CEO們而言,影響他們自身能否成功,能否管理好企業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他們的才能,而是他們是否具備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就好比用數字代表這些管理者的才能,才能越強,數字越大。而思維模式決定這個數字前是正號還是負號。如果是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管理者,他的才能越強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越不利。

李艾柯卡就是這樣一位領導者,作為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總裁,福特汽車當年的副總裁,他的才能的確有目共睹,但由於他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他想證明自己優越性的心態戰勝了一切,他的英雄地位不可挑戰。於是他拒絕創新、責怪和記恨他人、找藉口、打壓批評者和競爭者,一系列的行為最終令公司把他解僱,也讓他失去了他渴望得到的外界肯定。

與此相反的是傑克韋爾奇。他能把通用電氣的市值從140億升至4900億,使它成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他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起了決定性作用。傑克韋爾奇重視團隊協作,經常與一線員工接觸,從他們那裡了解公司的狀況,聽取他們的意見。他相信員工是可以發展的,並且幫助他們發展。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個人力量再大也需要團隊協作。他的成長型思維模式使他創造了商業奇蹟。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對個人偉大與否的過度關心會導致他們在團隊無路可走時通常會拉著公司一起走向死亡,他們會認為沒有什麼比他們離開公司後公司就四分五裂更能證明自己的偉大。多麼可怕!所以職場中的我們需要多觀察我們的領導,多與領導溝通,對領導的思維模式有個判斷。並且想清楚自己能否認同公司的企業文化,因為公司的企業文化與領導者的辦事風格密切相關,以此思考我們在職場中的發展之路。而作為領導者,應該學習傑克韋爾奇管理公司的做法,讓自身、團隊和公司共同發展。

3、激勵我塑造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塑造出來的。除了刻意練習、不斷求知。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放下自我,一旦你進入「無我」境界,你就會輕鬆許多,生活就會變得簡單快樂。你厭倦職場的勾心鬥角,那就平和地看待這一切,你只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職場硬實力和軟實力,當你修煉到一定階段,自然機遇會找到你。如何放下自我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01、學會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並盡最大努力降低它帶來的危害。不批評自己,不貶低自己。

02、時刻覺醒

要能夠覺察到自己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出現,明確是什麼激發了它,不要著急去評價,先觀察先思考先提問。有了覺察力接納才會有效。

03、尋找亮點

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當你有自卑情緒,當你有挫敗感時不妨在紙上或手機上寫下或打出自己的優點,自己曾經做成的事情,客觀地評價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結語

我們不能輕易地把一個人分成他一定是成長型,他一定是固定型。就像孔夫子說君子和小人不是社會上的兩種人,而是我們體內兩種不同的狀態。我們可能在某個領域是成長型思維,在某個領域卻又變成固定型思維。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增加成長型思維的成分,減少固定型思維的成分,最大程度發揮成長型思維的效力,從而助力職場進階,笑談風雨人生。

相關焦點

  • 破局思維:只有推倒重來,才能讓你站得更高,高手常用思維
    有時候,你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看不到生活的微妙變化,改變好像還遙遙無期。「當你改變不了世界,就改變自己。」破局的問題,就是思維的問題,改變思維、轉變思維,才能讓你豁然開朗。要清楚知道自己在哪裡,想要什麼東西,要到哪裡去,而不是渾渾噩噩過日子。改變了自己的固有思維,才能破局,才能形成破局思維。我就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 從職場小白蛻變為職場大牛,你需要拆除固定思維這堵圍牆
    大家一定很好奇,什麼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第一次提到「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概念,並通過多年實踐發現,思維模式對一個人的成功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
  • 職場潛規則:懂得這4個思維,在職場上晉升不是問題,早知早受益
    職場潛規則:懂得這4個思維,在職場上晉升不是問題,早知早受益 職場上有很多的潛規則,要想在職場上混得好,必要的潛規則一定要懂。大家想要得到晉升,想要能夠升職加薪。但是很多時候升職加薪靠傻傻的努力是不行的。還得要懂得一些職場上的潛規則。
  • 一個人,早點培養出三種思維模式,這輩子才能越走越順利
    本文是《女性課堂:自我提升心理學》專欄,通過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解決自我發展中遇到的困擾,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讓你更懂女性心理,尋找到屬於你的人生真諦和感悟。思維意識一直以來在個體之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人的思維意識決定著我們的行為方式。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思維則反映的是一類事務所共有的屬性和必然的聯繫,屬於某種理性的認識。歌德曾經說過:「世上最艱難的工作是什麼?思想。
  • 用「大局觀思維」進階職場,讓你在領域內成為牛人
    而現在的他,完全是改變了自己以前的狀態,逆襲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所以,他的成功,我總結了三個步驟,希望可以幫助你。一、用大局觀的眼界構建行為框架什麼是大局觀呢?有人說,當你站在領導的職位,看到的世界就是大局觀的世界,就像詩詞中的:「一覽眾山小」的狀態一樣。那麼,這就是進階了,我理解的大局觀就是毫無止境的,只有你不斷地超越自己,才能夠在下一個階段認識到大局觀的真正含義,並且不斷超越。
  • 《寒戰》:郭富城告訴你,熟知這些職場規則,才能成為職場贏家
    這次寒戰行動中,警匪雙方勢力的相互較量,本部門內部勢力的較量與分歧,以及行動中的工作協調與處理,都彰顯著懂得職場規則的重要性。看了《寒戰》這部電影你會明白,身處職場的每一個人,只有熟知職場遊戲規則,不斷學習,壯大自己的實力,懂得借力使力,才能夠成為成為職場贏家。
  • 用讀書進階你的職場和容顏
    上一篇《用讀書打造品牌形象,傲視職場》,小木詳細的為您分享了讀書在消遣,博文廣學,學習這三方面的應用。今天,小木我將會繼續分享讀書在人生和職場中對我的影響,以及回答最後一個關於改變容顏的問題。相遇人生低迷,戰勝職場迷茫去年,小木一度以為自己患上抑鬱症。
  • 從施工員技術員到項目經理,建築職場人的進階之路
    知道了自己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只有不斷的去實踐、付出努力,養成以下好習慣、錘鍊自己的品格,才能完成從基層員工到項目經理的進階之路,一個人的人生也才會更豐富多彩!從施工員技術員到項目經理,養成初始進階之路的好習慣多看會問勤學習多看——在學校裡學的都是理論知識,好多實物放在眼前卻不知道對應的專業名詞是什麼。
  •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往往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
    同樣在職場打拼,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會有如此差距?這裡的核心原因,是因為各自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決定人的行為。人的行為,影響最終結果。今天,我想把這份曾經讓我受益無窮的思維模式分享給你。希望這4種思維模式,也能給你的職場生涯帶來更多生機。
  • 殊不知,你的「學生思維」正在拖垮你
    只有自身有所提高,接觸的圈子才能更上一層。絕大多數並不是。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對待努力的小孩總是特別寬容,哪怕沒有取得優異成績,也不會批評指責,甚至還會安慰情緒低落的我們,「只要盡力就好,結果不重要」。久而久之,我們便形成了,只要我努力了,考不好也沒什麼關係的思維模式。而在後來的日子裡,沉浸於自我感動,用假裝努力欺騙自己。天真的大家都不知曉,進入職場後,結果相較於過程,更為重要。
  • 是什麼阻擋回家的路?
    給點陽光,才能看到光明。循環基本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都在一間小屋子裡,已經一周了,現在還在繼續,什麼時候是個頭呀!疫情雖然阻擋了我的路,但阻擋不了我的心,我們會一起努力克服所有困難@愛大家。
  • 職場充電|職場如登山,吳曉波頻道送你10本職場好書
    你的回憶也許又多了一些,內在的感悟也深了一層,唯一不爽的,可能是頭髮又少了一點...不過,小巴想先問3個扎心的問題:你完成了哪些工作成果?最有成就感的是什麼?你覺得自己在工作上最欠缺的能力是什麼?年終談話即將來臨,你真的不打算去談談薪?不過,漲工資這件事,也有馬太效應。什麼叫馬太效應,就是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當你在職場中不知道如何才能混的風生水起得時候,閱讀可能是幫助你思考,解決疑難雜症的最佳途徑。
  • 職場乾貨|《靠譜》:掌握「假設性思考」,才是深度成長的思維
    偏偏堂弟三條路都不選,硬要選擇去職場上班,說什麼從基層做起,磨練一下自己的社交技能,氣得叔叔差點要跟他斷絕關係。說實話,如今找工作很難,尤其今年又碰上疫情,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作為職場人,即使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做事如果不靠譜,依然不會受到重視。靠譜在職場中的意思就是能被信任的意思,也就具備了職場競爭力。
  • 下屬思維被淘汰,領導思維佔據上風,職場上如何建立自己的大局觀
    相信很多職場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意思就是一個職場人的要考慮的問題,以及他處理問題的角度,都是由他所處的崗位決定的。於是在職場裡,就誕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理論,就比如領導思維和下屬思維。
  • 你需要戒掉的幾種「學生思維」
    但是在職場中,我們沒有明確的60分及格線,沒有人有耐心等我們去學會某個技能,也沒有時間等你準備好了再去做。在工作中,考驗的不是一個人按部就班的能力,而是對未知的應變能力,面對未知,你能做到多好?未知和挑戰是工作的一個部分,我們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它們,邊學邊做,或許不是解決它們的最佳方式,但卻是大多數人唯一可以選擇的路。
  • 開課吧高瑋:網際網路下半場產品經理的進階指南
    事實上,在網際網路的下半場,產品經理更多的是偏向項目管理,公司需要買的是人才的經驗而不是經歷,經驗是你能為公司創造的價值,這種價值是能夠形成一套可確定性、可複製的方法論,並能持續複製的。而想要進階成為更優秀的產品經理,必須要在內在認知層面進行提升。
  • 職場為何人與人不同?思考方式註定差異性,敏捷性思維助你更聰明
    「如果你想成為下一個馬克·扎克伯格、史蒂夫·賈伯斯或比爾·蓋茨,如果你想知道這些人是怎樣想出好點子、創造革新性概念和想法,改變這個世界的,那麼你就需要學著成為一名敏捷思維者。」布萊恩·格裡瑟姆導師在《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一書中如是說。什麼是敏捷思維?
  • 職場人,你痛恨的不是「販賣焦慮者」,而是沒有「理性恐懼感」的自己
    我:「你是不是一次播了三個小時,累的了?」他說:「不是身體累,是心累。網友們太厲害了,我有點兒扛不住了,你講「乾貨」,有人說你:灌雞湯;你說點兒段子,有人說你一點兒料都沒有;你針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做解答,他們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
  • 普通UI如何進階大廠UX?專業技能和思維意識缺一不可
    想要從UI進階到UX,不僅需要在專業技能層上有所轉變,更需要在思維意識上有所進階。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經歷,對具體需要轉變的幾個方面進行了總結,與大家分享。最近發現有很多童鞋關心如何從UI進階到UX又或者最新流行的產品設計的問題。
  • 不學會戰敗處理思維,你的職場可能沒救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考驗的是一個職場人的心境、情緒、情商等,在我看來,這更考驗職場人的「失敗認知」——在你得知即將失敗之後,該如何?如果這些事就發生在你的身上,那麼,你做好準備了嗎?一、什麼是戰敗處理?在MOBA類遊戲中,有一個戰術概念,就叫做「戰敗處理」,它指的是在確定了當前團戰將失敗的時候,該執行怎樣的撤退方案,才能夠實現最大程度的止損,並為下一波團戰積攢力量。在職場中,這個概念同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