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就個人保險實名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要求人證相符

2020-12-16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4月24日訊 為建立健全個人保險實名管理制度,規範保險業務行為,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中國銀保監會起草了《個人保險實名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辦法》共6章,46條,包括總則、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和實名信息記錄、身份證件核對和實名信息查驗、實名信息安全管理、監督管理和附則。主要內容:

  一是明確適用範圍和實名信息種類。《辦法》適用於自然人辦理的保險業務,並明確實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類型、證件號碼、證件有效期和所辦理保險業務的種類、基本內容、投保人實名繳費信息。

  二是將實名查驗登記要求嵌入保險業務全流程。《辦法》規定,保險期間為7日以上且保險費總額為人民幣200元或等值外幣以上的投保、人身保險合同效力恢復、保單批改等業務,保單質押貸款業務,以及金額為人民幣1萬元或等值外幣以上的退保和理賠業務,需對相關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身份證件信息進行實名查驗。

  三是明確查驗責任主體、查驗內容、不同業務的查驗流程和查驗要求。《辦法》明確,查驗責任主體為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查驗內容包括確定人證相符和所提供信息真實兩個方面。查驗流程是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首先根據相關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提供的身份證件確定人證相符,之後將身份證件信息上傳至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與國家相關資料庫進行信息真實性查驗。針對查驗結果不真實的情形,《辦法》規定了原則上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不得辦理業務、特殊情況下在記錄後辦理業務的處理規則。此外,《辦法》對電銷、網銷等非現場辦理業務以及委託代辦、特殊業務等情形的實名查驗登記作出了相應規定。

  四是突出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實名信息安全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為消費者辦理業務時,必須明確告知查驗要求、所需資料和用途,不得以保險實名信息查驗的名義強迫、誘導消費者提供實名信息之外的信息,並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規範信息採集行為,合法合理使用實名信息,加強對合作機構管理,制定相關應急預案。同時,《辦法》規定,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所記錄的實名信息保存期限原則上不超過相應保險合同有效期,並在保險合同有效期結束後主動刪除相應的實名信息記錄。承擔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的機構,要採取相應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保護實名信息安全。

  五是強化對違反實名登記規定行為的監督管理。明確違反本《辦法》的相應罰則,並將違規行為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工作體系。對於侵害消費者實名信息安全的行為,《辦法》規定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歡迎社會各界提出寶貴意見。中國銀保監會將根據各界反饋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辦法》並適時發布實施。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個人保險實名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答記者問

  為建立健全保險領域實名管理制度,規範保險業務行為,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中國銀保監會起草了《個人保險實名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制定《辦法》的背景是什麼?

  建立健全保險實名登記制度是加強保險業治理的一項基礎性制度,也是強化保險業務真實性、防範風險、保護保險消費者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保險是建立在合同基礎上的市場化風險管理手段。建立實名登記制度,確保保險消費者基本信息和保險業務真實準確,既是法律規定的題中之義,也是防範保險業務經營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同時,建立實名登記制度,也是保護保險消費者財產安全的重要前置措施,通過實施信息真實性查驗,在確定保險消費者人證相符且信息真實後再辦理保險業務,可以保障保險消費者按照自身真實意願購買保險產品、接受保險服務。

  二、《辦法》的適用範圍是什麼?

  首先,自然人作為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辦理的保險業務,適用本《辦法》的規定。

  其次,在辦理投保、人身保險合同效力恢復、保單批改、保單質押貸款、退保、理賠等業務時,均需要進行實名查驗和記錄。

  同時,《辦法》綜合考慮風險防控、實施成本以及消費者體驗,經廣泛徵詢行業和專家學者意見,並結合《反洗錢法》相關規定,對各類業務查驗範圍作出了不同規定:一是確定保險期間為7日以上且保險費總額為人民幣200元或等值外幣以上的投保、人身保險合同效力恢復、批改業務,以及金額為人民幣1萬元或等值外幣以上的退保和理賠業務,需進行實名查驗。二是對於保險公司在辦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社會保障領域政策性業務時,若醫保等政府部門已對被保險人個人信息進行前置身份核實,且保險公司從相關部門已獲取被保險人個人信息的,可不再進行投保實名查驗。辦理理賠時,通過醫保等政府部門相關業務信息系統直接完成理賠給付的,可不再進行理賠實名查驗。

  三、《辦法》規定的實名信息都包括哪些?

  《辦法》所稱實名信息,包括: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姓名、身份證件類型、證件號碼、證件有效期和所辦理保險業務的種類、基本內容、投保人實名繳費信息。

  其中,身份證件類型包括:一是我國公民的有效身份證件原則上為居民身份證,包括臨時居民身份證;對於尚未申領居民身份證的我國公民,可以提供戶口簿或者出生證明;二是人民解放軍軍人、人民武裝警察確實無法提供居民身份證的,可以提供軍人身份證件、武裝警察身份證件;三是其他自然人的有效身份證件包括護照、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外國人居留證件等合法身份證件。

  四、《辦法》對實名信息查驗責任主體、查驗內容和要求有哪些規定?

  《辦法》規定,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是實名信息查驗工作的責任主體,在辦理保險業務時,應當明確告知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證件,以及將對其姓名、身份證件類型、證件號碼、證件有效期等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查驗、對其實名信息將在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中予以記錄等情況。

  查驗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進行人證相符的核對;二是要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所提供的姓名、身份證件類型、證件號碼、證件有效期等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查驗。同時,對於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委託他人辦理保險業務的,不僅要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姓名、有效身份證件類型、證件號碼和證件有效期等信息進行查驗,還需要對該受託人進行人證相符核對,並對該受託人的姓名、有效身份證件類型、證件號碼和證件有效期等信息進行查驗。

  查驗要求是:針對查驗結果不真實的情形,《辦法》規定了原則上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不得辦理業務,特殊情況下在記錄後辦理業務的處理規則。

  五、《辦法》規定的查驗流程是什麼?

  首先,《辦法》規定保險行業要建立統一的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各家保險公司、符合條件的保險中介機構的信息系統需要與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實時對接,同時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與國家相關資料庫實時對接,實現信息真實性查驗。

  其次,針對不同的保險業務,《辦法》分別規定了投保、人身保險合同效力恢復、批改、保單質押貸款、退保和理賠等業務的查驗流程。同時,對於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通過電話、網際網路等非現場方式辦理保險業務的,《辦法》也規定了相應查驗流程。

  第三,《辦法》規定了施行時已經承保且仍然有效的保險合同採取批量查驗的規則,並且對於查驗結果為不真實的,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報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予以記錄,在對應的投保人再次辦理保險業務時要求其補正,並通過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對補正信息進行查驗。

  第四,對於農業保險、法定強制保險等業務,《辦法》規定了先辦理投保業務、事後進行補查驗的規則。

  六、《辦法》對實名信息安全保護有什麼規定?

  首先,《辦法》專設第四章共6個條文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的保險消費者實名信息安全要求作出規定,包括:總體要求、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規範信息採集和使用、加強合作業務管理、建立應急處置預案等。特別明確規定:一是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使用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實名信息,不得擅自擴大實名信息使用範圍;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同意,不得將其實名信息提供給其他單位和個人。二是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應當按照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使用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實名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相關合同約定。三是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不得以保險實名信息查驗的名義,強迫、誘導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提供實名信息之外的信息。法律、行政法規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提供其他信息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其次,《辦法》也對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在實名信息安全保護方面作出規定:一是要求承擔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的機構應當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要求,採取相應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實名信息安全。二是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應當按照必要、最少的原則記錄實名信息,所記錄的實名信息的保存期限原則上不超過相應保險合同有效期。三是保險合同有效期結束後,保險實名查驗登記系統應當主動刪除相應的實名信息記錄。

  第三,《辦法》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侵害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實名信息相關權利的,規定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予以處罰,並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工作體系。

(責任編輯:郭偉瑩)

相關焦點

  •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5日訊 據銀保監會官網今日消息,為規範保險資產管理產品(以下簡稱保險資管產品)業務發展,統一保險資管產品監管標準,引導保險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範金融風險,銀保監會制定了《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配套政策,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 銀保監會就保險資管產品三項配套規則徵求意見
    原標題:銀保監會就保險資管產品三項配套規則徵求意見 摘要 【銀保監會就保險資管產品三項配套規則徵求意見】上海證券報獨家獲悉,在保險資管產品新規(《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
  • 銀保監會發新規:首提「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概念
    來源:中國新聞網銀保監會發新規:首提「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概念原標題:銀保監會發新規:首提「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概念中新網11月23日電 據銀保監會網站23日發布消息,為進一步促進保險中介監管法律制度體系協調統一,深化保險中介市場改革
  • 銀保監會發保險代理人監管新規,首提「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概念
    新京報快訊 據銀保監會網站消息,為進一步促進保險中介監管法律制度體系協調統一,鞏固保險中介市場清理整頓工作成果,深化保險中介市場改革,銀保監會近日印發了《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有關部門負責人就《規定》回答了記者提問。一、制定出臺《規定》的背景是什麼?
  • 中國銀保監會規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 朋友圈、直播賣保險需持牌
    2019年12月,由銀保監會起草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曾向業內徵求意見,此次可以看做是銀保監會就網際網路保險業監管辦法針對業內的二次徵求意見。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有效防範化解風險,保護消費者權益,推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高質量發展,銀保監會修訂了《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共5章83條,具體包括總則、基本業務規則、特別業務規則、監督管理和附則。
  • 保險營銷員可以自己開店當老闆了!銀保監會就發展獨立個人保險代理...
    8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內獲悉,銀保監會中介部近日起草了《關於保險公司發展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正在業內徵求意見。上述通知一共七個大項26個小項,不僅明確了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定義,還對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的條件標準、甄選機制、執業管理以及保險公司如何加強對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的監督等方面做了要求。據悉,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是指與保險公司籤訂委託代理合同,不參加營銷團隊、自主獨立開展保險銷售的個人保險代理人。
  • 銀保監會:保險中介機構不得違規向關聯企業洩露保單、個人信息等...
    今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旨在加強保險中介監管,提高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與經營管理水平,構建新型保險中介市場體系,推動保險中介行業高質量發展。其中,針對於保險中介機構開展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應遵循的原則,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強調,《辦法》規定,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建設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銀保監會監管制度要求,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相統一、技術路線與業務發展方向相一致、信息系統與管理需求相匹配的基本原則。
  •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
    來源:銀保監會5月8日訊,銀保監會就《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為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規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發展,銀保監會起草了《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銀保監會:保險中介機構不得違規向關聯企業洩露保單、個人信息等信息
    來源:金融界網作者:徐蔚金融界網1月13日消息 昨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徵求意見過程中,有部分單位提出,考慮到兼業機構多、散、小的特點(尤其是車商、旅行社等),建議降低對兼業機構的要求或規範對象不包含兼業機構。
  • 銀保監會:保險中介機構不得洩露、篡改個人信息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2日電 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監管辦法》(下稱《辦法》),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制定《辦法》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三是提出信息系統建設要求,明確保險中介機構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建設方式、外包管理、權限管理、數據錄入、系統變更等要求。四是明確信息安全要求,對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的安全體系、等級保護、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終端安全、教育培訓等提出要求。
  • 機構持牌、人員持證,銀保監會為保險直播「立規矩」
    來源:一財網12月14日,新修訂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正式落地,將於明年2月1日起施行。14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2020年第13號)(下稱《辦法》)。此前,2020年9月28日至10月28日,銀保監會就《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據了解,絕大多數意見已採納或已納入相關監管制度。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涉眾面廣、模式眾多、問題複雜,在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帶來新的風險隱患,也給監管帶來新的挑戰。
  •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答記者問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並鞏固近年來亂象治理成果,落實保險中介市場改革中完善準入退出管理、鼓勵推動變革創新、強化機構自我管控、加強監督管理等工作任務,2015年起,原中國保監會啟動了《規定》的起草工作,將《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監管規定》《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法》《保險兼業代理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進行修改整合,以期理順法律關係,統一監管尺度,形成監管合力。
  • 銀保監會公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
    >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銀保監會12月14日消息,為規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有效防範風險,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的水平,日前,銀保監會發布實施《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 銀保監會:保險中介不得違規向關聯企業洩露保單、個人信息
    銀保監會對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提出全面要求。1月12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監管辦法》(下稱《辦法》),共總則、基本要求、信息系統、信息安全、監督管理、附則等6章36條。《辦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 《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
    (4)針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個人信息、投保交易信息和交易安全的保障措施;(5)自營網絡平臺在行業自律組織網站上的信息披露訪問連結;(6)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經營變化情況;(7)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內容。
  • 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
    央廣網北京7月17日消息 據銀保監會消息,為規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經營行為,促進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平穩健康發展,銀保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20年5月9日—6月9日,銀保監會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金融機構、行業自律組織、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給予了廣泛關注。
  • 銀保監會:個人不得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
    中新網12月14日電 據銀保監會網站消息,銀保監會14日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應由依法設立的保險機構開展,其他機構和個人不得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保險機構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不得超出該機構許可證(備案表)上載明的業務範圍。資料圖:民眾從一保險公司前經過。
  • 銀保監會就信託新規公開徵意見:回歸本源 打破剛性兌付
    央廣網北京5月8日消息 銀保監會8日發布消息稱,為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要求,規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發展,銀保監會制定了《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銀保監會會同人民銀行等部門擬出臺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辦法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記者李延霞)記者2日從中國銀保監會獲悉,為規範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統一監管規則和經營規則,銀保監會會同人民銀行等部門起草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網際網路保險新規:二度徵求意見終落地,有哪些新變化?
    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給行業和監管帶來了挑戰。12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實施《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此前,2020年9月28日至10月28日,銀保監會就《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共5章83條,具體包括總則、基本業務規則、特別業務規則、監督管理和附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