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長期吃味精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中餐館綜合症(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在美國最暢銷的平裝本詞典《韋氏詞典》上,它夾在「中國紅(Chinese Red)」和「中國玫瑰(Chinese Rose)」之間,顯得十分怪異。

這個頗具爭議的詞條最初的釋義是:

中餐館綜合症是一系列症狀,如頸部、手臂和背部麻木,伴有頭痛、頭暈和心悸。

並且特別指出:添加了大量味精的中國食物,會導致易感人群出現這類症狀。

韋氏詞典對中餐館綜合症的解釋。/ The New York Times

乍一看,這個詞倒是很符合近年來我們對味精的負面印象:

「味精吃多了致癌!」「味精是工業添加劑!」「味精加熱之後有毒!」

不少商家會標榜「我們的菜是健康食品,絕不加味精」。在食物中添加味精,還逐漸成了「廚藝不佳」的代名詞。

小時候備受追捧、讓平平無奇的食材也能變得十分鮮美的味精,怎麼就成了過街老鼠?它真的有這麼不健康嗎?

「中餐館症候群」的鬧劇

1968年,一個署名為「Robert Ho Man Kwok博士」的人,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寫了一封信,隨即被發表了出來。

Robert Ho Man Kwok稱,每當他在中國餐館吃飯後,他都會感到一種「奇怪的不適」:肩頸麻木、心悸不已。

他推測,這是由於中餐館在做菜時,大量使用了味精。

起初,這封信並沒有引起多少注意。

但六周後,這一雜誌又發表了另外10篇文章,其中7篇來自醫生,描述了相似的症狀:吃了中餐後麻木、頭痛和心悸,並且都將矛頭指向了味精。

儘管在當時就有人發出了反駁的聲音,認為這個觀點有民族情緒的加持,但有關味精的恐慌、對中國菜的排斥還是傳播開來。

味精就這樣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背鍋史」。

實際上,這封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的信件,來自兩個年輕醫生的無聊賭約:

能否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這樣級別的刊物上,發表胡扯的文章?

事情鬧大後,其中一人曾多次聯繫《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告訴他們實情,但被拒絕接受。

這一誕生於美國的、對中餐和味精的偏見,就這樣傳播開來,甚至在21世紀初反向傳播回了國內,讓曾經備受青睞的味精,成了「有毒添加劑」的代名詞。

定義鮮味的味精

味精被廣泛誤解,名字也要負一部分責任:

酒精、香精、瘦肉精,帶「精」的東西看起來就充滿了人為添加的氣息,不像好東西。

其實,你可知「味精」,不是它本名。

最初誕生在日本時,它的名字叫「味之素」。

1908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化學教授池田菊苗,覺得妻子做的海帶黃瓜湯好喝,有一種「尚未經科學描述的」、不同於酸甜苦鹹的特別味道。

他將這種味道稱為「旨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鮮味。

職業的敏銳性讓他迅速對食材進行了研究,最終在海帶湯中提取到了一種化學物質——穀氨酸鈉

池田教授認為穀氨酸鈉就是鮮味的來源,將它命名為「味之素」。

不久這種神奇的調味品便飄洋過海傳到了中國,一位名叫吳蘊初的化學工程師分析了其成分構成,並找到了批量生產的方法,並將其改名為「味精」。

味精特有的鮮味,讓它在中國市場上大受歡迎。

上世紀九十年代,旅居中國的英國美食家Fuchsia Dunlop就觀察到,「為何西方人這麼排斥人工製造的味精,中國人卻歡天喜地地敞開了用呢?」

驚訝之餘,她提出了自己的解釋:

我猜部分原因是,中國人普遍對科學技術抱著積極的態度。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味精加熱致癌」「味精有害健康」等謠言的傳播,加上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整個味精市場開始走下坡路。

味精真的不健康嗎?

味精真的很安全。

早在1987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就對味精進行了評估,結論是:

只要是合法、合理使用,味精是安全的,甚至沒有必要制定限定用量。

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的結論。

還特別指出,雙盲交叉研究中,未能建立「中餐館綜合症」和味精攝入之間的關係,這種所謂的「中餐館綜合症」本身就是基於「軼事」,而不是任何科學事實。

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食品標準內,同樣明確否定了味精的嚴重不良反應,表示味精對於平常人是安全的。

對於人群中不足1%的敏感人群來說,大量攝入味精後,的確可能會出現頭痛、麻木、面色潮紅、肌肉緊張與全身乏力等症狀,屬於食物過敏。

換句話說,不是味精本身的鍋。

本身沒壞處,那烹飪過程中,會產生有害物質嗎?

答案也是否定的。

味精加熱致癌的說法,可能來源於「建議出鍋前再放味精」之類的建議。

但實際上,這樣的建議並非出於健康考慮,而是為了口感:

味精加熱至120℃以上時,可能會生成焦穀氨酸鈉,但它並不致癌,只是會讓味精失去鮮味而已。

不過無論是味精還是其他增鮮劑,都含有大量的鈉。雖然安全性可以保證,但長期高鈉飲食,還是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當決定在菜餚中添加味精時,就要減少食鹽的用量。

但真的沒必要對味精保有那麼大的偏見。

實際上,在中國,味精就從來沒被食品安全機構批評過。

1993年,我國發酵工業協會組織全國醫學界、營養食品界、烹飪界等方面專家學者參加味精食用營養與安全討論會,從不同角度一致肯定味精是一種富有營養且有非常安全的傳統鮮味劑。

之所以是「發酵工業協會」組織討論會,正是因為味精就是通過微生物發酵製作而成的,生產工藝和酒、醋類似,也並非傳說中的「化工合成」。

所以,沒必要談味精色變。更何況,味精它不香嗎?

太香了。

味精具有強烈的肉類鮮味,溶液稀釋至3000倍,依然能感受到鮮味,添加到食物中鮮味會倍增。

在增添鮮味這個領域,目前沒有出現味精的代替品。雞精、蘑菇精等,不過是它的衍生物罷了。

2020年,韋氏詞典也終於補充修改了關於「中餐館綜合症」的定義:

「這是一個過時的詞彙。多年來的研究未能在這些不良反應和味精之間建立明確的聯繫,『中餐館綜合症』一詞被批評為具有誤導性和潛在的攻擊性。」

韋氏詞典網站上指出這一詞彙已經過時、具有攻擊性。

這場五十多年前的鬧劇算是至此落幕,希望味精這種美味又安全的調味品,不會再被冤枉和誤解。

在烹飪中使用味精,也並非什麼丟人的事。

「兩千多年來,中國人一直都在使用富含『旨味』的產品,比如豆豉和相關的醬料。傳統中廚的主要調味技巧中,就有往濃湯裡加火腿和幹海味提鮮……

從某種程度來說,味精,不過是這種傳統的延續。

(封面圖來自圖蟲創意)

[1]黃繼紅,蔡鳳英等.中國味精工業100年綜述.中國調味品[J].2020,45(3):167-171.

[2]朱妞,訾榮祿. 淺議味精與雞精[J]. 中國調味品,2013,38(01):3-4+23

[3]MSG In Food. Food Standards Code.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May 17, 2010].

[4] 費厚松.沈瑩. 味精的優越性 [J].化學世界.1998.(10):555-556

[5] 寧正祥.趙謀明編著.食品生物化學 [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 社.1995.6.

[6]楊蕙蘭.論味精與日常生活人體健康.青年時代[J].2016,(03):91-91.

相關焦點

  • 那些長期跑步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當然,日常中也有著這麼一群人對於跑步有著狂熱的興趣,他們對於跑步的熱衷程度在於不管今天的天氣如何,時間有多緊迫也要去跑上幾圈,一天不跑步就「不痛快」!那麼這些長期跑步的人,會給他們帶來怎麼樣的變化呢?
  • 現在為何越多越多的人不吃味精和雞精了?真的對人有危害嗎?
    現在為何越多越多的人不吃味精和雞精了?真的對人有危害嗎?近幾年有關於吃味精和雞精對人體有害的話題,討論的人越來越多,有人表示味精和雞精是一種化工合成類的產品,對人體有害,長期食用會得各種的疾病,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 那些晚10點睡、早5點起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長期不規律的生活,以及煩亂焦急的心態,使身心受著雙重折磨,疾病也隨之而來。來看看那些每天晚上10點睡、早上5點起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1堅持早睡比堅持跑步更難傳說中有這樣兩個大神,他倆不僅跑步成績好,而且每天早睡早起。一個大神,每天晚上8點睡,早上3點多起,每天堅持跑步。
  • 長期堅持生酮飲食的人 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不止是一句網絡「毒雞湯」,更是當下越來越多人面臨的難題。「減肥」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高頻詞,各種各樣的減肥方法層出不窮。或許瘦人們永遠不會去試圖了解一種叫「生酮飲食」的減肥方法。有人覺得這種方法神奇;有人覺得不好堅持;醫生卻說這種方法十分危險……什麼是「生酮飲食」?
  • 那些長期喝飲料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做好心理準備再看……
    都說長期喝飲料不好,到底怎麼不好,好像也沒人能說得出?那麼,如果長期喝含糖飲料,最後都怎麼樣了?有一位網絡博主為了探究含糖飲料對於身體的影響,於是他拿自己做了個實驗:在不改變生活習慣、飲食不改變的情況下,每天喝3罐可樂(335ml),堅持15天,看看會怎麼樣?1. 第8天,開始長痘痘了在每天3罐可樂,連續喝了8天,共24罐可樂後,由於過多的糖分攝入增加,他臉色開始長痘痘。2.
  • 長期喝咖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這3個「驚人變化」或在向你招手
    很多人經常會出現渾身無力疲憊的情況,在這個時候喝一杯咖啡能夠提神醒腦抗疲勞。所以近些年來咖啡也成了多數年輕人的最愛,可是也有一些人認為喝咖啡會對身體帶來影響,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若是能夠適量地喝咖啡,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好處,那麼長期喝咖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長期喝咖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 那些做情婦或小三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身邊總是流傳著一個又一個關於小三情婦的故事,這些做小三或者情婦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呢?今天給大家分享兩個故事,讓各位看官略微了解了解。lisa不是個美女,她之前有過一段婚史,老公會打她,後來她忍無可忍就離婚了。她把孩子給她哥哥撫養,一個人跑到深圳去打工。在深圳認識了一個有錢人,也不知道怎麼就勾搭上了。
  • 那些天天喝奶茶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天天喝奶茶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對於很多人來說,奶茶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不可缺的一部分。每天不來一杯奶茶,總感覺生活缺點啥。每到下午總會點上一杯讓人滿懷期待的奶茶。奶茶真是個萬能的玩意,我猜沒有人不喜歡吧!天氣熱,奶茶可以讓你清爽一夏。天氣冷,奶茶可以讓你暖暖身子。心情不好,可以來杯奶茶安慰安慰你。
  • 那些「沒朋友」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但長期的被隔絕狀態,還是將多數人都卡在了重新生活的「瓶頸」裡——一場生死患難,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面對這種現實,這篇有關日本震後社會心理學的文章,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本文來自日本新聞欄目《採訪關鍵人物》,記者對話人際關係專家、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諸富祥彥。
  • 長期喝三七粉的人,後來怎麼樣?其實日本人早有了答案
    長期喝三七粉的人,後來怎麼樣?其實日本人早有了答案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中表明,日本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決定長壽的因素有很多,這個人們的作息習慣和生活是否有規律是分不開的,當然飲食也是決定人是否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就曾經做過這樣的研究,日本人之所以能夠長壽,這和他們的飲食規律有很大關係。
  • 那些早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你身邊有早婚的人嗎?你是如何定義早婚的?身邊早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01大學一個宿舍的小米是第一個結婚的人。後來小米爸媽介紹了朋友阿姨的孩子,家庭條件優越,婚後不會因為柴米油鹽發生爭吵。從小就是爸媽做主的小米默認了這段婚姻。婚後小米說,現在的我什麼都有了,唯獨丟了那份愛情。但是如果我當時選擇了愛情,以後的日子也是一眼望到頭的。付不起房租,買不起奶粉,自己想要的衣服要考慮好久還是不敢買。所以大學畢業就選擇結婚的小米,沒有後悔這段婚姻,只收感覺些許遺憾。
  • 長期失眠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想要一覺到天明,應該怎麼做?
    人的一生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對健康的影響之大不言而喻,但日常生活中,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早上昏昏沉沉不想起的人不在少數,現代人的壓力都比較大,睡覺這樣一件簡單小事卻成了很多人的難題。長期失眠的人,身體後來都怎麼樣了?想要睡個好覺,怎麼做才有效?
  • 那些意志力強,做事超級堅持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大概是那些成功人士和我們最大的區別吧。1、不在意他人的看法才能更好地追夢小時候,曾經在書上看到過這麼一句話:放棄很容易,堅持卻很難。後來聽了孫怡的故事之後,深以為然。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哪怕眼下的情況再糟糕,周圍負面的聲音再強烈,依舊阻擋不住他們內心對光明前途的渴求,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定地走好腳下的路。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楊導演看中了他,讓他出演了《盲井》。王寶強憑藉該片拿到了2003年金馬獎最佳新人獎。
  • 長期戴「玉手鐲」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多數人還不知道
    導語:說起玉手鐲,相信生活中很多女性都特別喜歡,而且俗話經常說:玉養人,如果女性朋友在平時經常帶玉手鐲的話,對身體也是有好處的。而且現在玉的種類也特別的多,顏色也特別的豐富,如果女性朋友在平時長期戴玉手鐲的話,身體也是會有一些變化的,今天不妨來了解一下。
  • 那些跑步減肥的人,後來怎樣了?膝蓋廢了嗎,又胖了嗎,長壽了嗎
    跑步減肥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這實際上是許多準備跑步減肥、但還沒有採取行動的人,特別關心的一個問題。具體主要包括了:跑步減肥的效果好不好,膝蓋會受傷嗎,跑步停止後體重會不會反彈,以及跑步能否讓人長壽等等。
  • 長期喝三七粉的人,後來怎麼樣?能不能天天吃?日本人或早有答案
    然而在近些年,我們卻發現,日本人的壽命往往比較長,而大多數人認為,日本人長壽是因為他們在飲食搭配方面比較合理。但是當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後就會發現,其實日本人在平時生活中離不開一種食材,就是三七。長期喝三七粉的人,後來怎麼樣?能不能天天吃?
  • 生酮飲食堅持1年以上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可謂是風靡全球,不少人被生酮飲食當中的快速瘦身這一環節所吸引,對於他們來講,想要不節食就可以達到減肥瘦身的效果,那可是一件好事兒。所謂的生酮飲食就是在飲食過程當中,確保攝入的脂肪佔高比例,而碳水化合物所佔比例相對較低,其他的營養元素以及蛋白質適量的一種飲食。
  • 那些把健身卡當成洗澡卡來用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幾乎每一個健身的小夥伴,身邊總有一個把健身卡用成洗澡卡的人。相信也有不少夥伴都調侃過,那些把健身卡當成洗澡卡來用的人。還有很多人嘲笑他們沒有毅力,不能堅持,總是三分鐘熱度。但我想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有些時候事情的全貌可能根本不是我們想的那樣。那麼,這些人他們最終怎麼樣了呢?有沒有恢復去訓練?還是連洗澡都不去了?
  • 那些堅持早睡早起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一直堅持早起的名人們,在無數個季節更迭的晨曦中,磨練出鋼鐵一般的意志。南懷瑾先生曾說過:能夠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村上春樹、李嘉誠、王健林、庫克、潘石屹等這些名人,都是常年堅持在6點之前起床,開始他們新的一天,那麼堅持十點睡、五六點起床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 那些籤了茶餅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書吧有很多茶餅是陸陸續續的遊客或者古哥的朋友在多年前帶著相愛的人籤下的,留在麗江的獨特回憶、獨特味道。去年我有一個做失戀博物館的想法,就是在這個城市為別人儲存戀愛的回憶或者物品,師父思想超前,在很多年前就想到了,只不過當時大家籤下茶餅的時候並不知道會分開,也沒有想到都不會再回麗江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