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藝術品牌的名稱都會以藝術家的名字來命名,但這種命名最重要的是掌握那個契合點。
魯本斯水彩顏料對熟悉美術的朋友來說肯定是不陌生的,但是魯本斯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有多大的藝術成就能讓一個水彩顏料品牌以他的名字命名?
讓我們走進這位熱愛繪畫嬌嫩豐滿肉體的藝術家,看看他筆下的世界。
1577年,彼得·保羅·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但國籍卻屬比利時。
小魯本斯非常聰明,或許是遺傳了父親的語言天賦,他小小年紀就會閱讀古希臘原著。
魯本斯的父親約翰魯本斯是比利時佛蘭德斯的法學家,甚至為當時的教皇擔任過法學顧問,而魯本斯的母親是一個富商的女兒,社交能力極強。
可是魯本斯11歲的時候,父親卻去世了。
他的母親帶著他前往西班牙的安特衛普。那時候魯本斯的家庭已經失去了背景,不再如往日一般富裕。於是小魯本斯被送到當地一個伯爵夫人家當侍童。
伯爵夫人很喜歡魯本斯,她覺得這個孩子身上帶著一種天生的靈氣。夫人不僅讓他接受貴族教育,還讓他與上流社會接觸,培養他的貴族氣質和交際能力。
而魯本斯也很爭氣,不僅善於交際和處理人際關係,還學會了7門語言。
他的母親也是在這個時期發現了兒子身上的繪畫天賦,於是請了當地的畫師教他畫畫。
1600年,受到伯爵夫人資助的魯本斯前往義大利留學,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他見證了文藝復興的潮流,他開始孜孜不倦地吸收雕塑和畫作中的精華。
拉斐爾、米開朗琪羅以及提香的繪畫作品給了他極大的觸動和啟發。那些精緻的構圖、絢爛的色彩給予他靈魂莫大的觸動。
魯本斯在一次次學習與臨摹中探索自己的美學語言。
在義大利留學的期間,他被曼託瓦公爵發現,那段時期,他經常出入曼託瓦公爵的宮殿,但魯本斯志不在此,於是得到曼託瓦公爵資助的魯本斯前往羅馬留學。
羅馬的雄偉氣質使得魯本斯繪畫技巧突飛猛進,作為一個天主教徒,他在羅馬仿佛找到歸宿一般自由。
在羅馬的三年生活對魯本斯的畫風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名氣如同初升的太陽一般冉冉升起。
但是善於社交的魯本斯還在羅馬參加了外交類的預科班。1630年,魯本斯受曼託瓦公爵之託前往西班牙進行外交,就是這次外交出行,使魯本斯得到了在馬德裡宮廷研究藏畫的機會。
善於交際的魯本斯甚至為西班牙的一個公爵繪製了肖像畫。
魯本斯在義大利名聲大噪,在繪畫生涯裡,他是當時的藝術大家,在外交官中,他也是一塊香餑餑。
就在魯本斯即將登上人生巔峰的時候,噩耗傳來了。
1608年,魯本斯最敬愛的母親在安特衛普病危,心急如焚的魯本斯火急火燎得回到了家鄉。可是命運弄人,他終究沒能看到母親最後一眼。
失去母親的魯本斯心痛欲裂,幾個月沒有繪畫。
後來,由於佛蘭德斯國會人員的強烈挽留,抑或是,對母親的眷戀,魯本斯回到了比利時的佛蘭德斯。
在佛蘭德斯,他不僅成為了一名宮廷畫師,還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1609年,魯本斯生命中出現了一個女人,她的名字叫做伊莎貝拉·布蘭特。
伊莎貝拉是貴族之女,而且天真優雅,對於年過三十的魯本斯來說就像一陣和風般拂過面頰。
於是在哥哥菲利普的撮合下,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婚後的魯本斯總是以自己的妻子伊莎貝拉為模特繪畫,他們夫妻倆彼此默契而幸福,共同養育了三個孩子。
魯本斯說:「我的妻子,伊莎貝拉,是一位完美的女人,她多情、善良,具備一個女人所有的優點,能夠以所有人好感。」
在佛蘭德斯的生活的那段時間裡,魯本斯大多是以外交官的身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但他卻從沒放棄繪畫,他的繪畫主題大部分是人物肖像畫。
但佛蘭德斯的外交生活和宮廷畫師的身份為魯本斯贏得了大量財富。他在佛蘭德斯建造了一所巴洛克風格的宅邸,而且他那些極具盛名的巴洛克風格畫作也是在這段時間完成的。
上圖這幅《最後的審判》就是魯本斯受米開朗琪羅西斯廷天頂畫《最後的審判》影響而作。
魯本斯生活的時代是反宗教改革成功的時代,教會為安撫人心,非常宣揚充滿溫情的仁愛之作。而魯本斯的作品以活潑的動感、閃耀的色彩喚起人們的感受,非常符合那一時代的要求。
魯本斯在佛蘭德斯期間收過許多弟子,經常出入魯本斯宅邸的弟子有50名左右,因為他的聲望連當時的貴族也無法企及。
《東方三博士的禮拜》是魯本斯為教堂創作的油畫,從人物的態度、表情以及衣著上展現的奢華,在宗教繪畫史上是很少見到的。畫作上洋溢著的強烈動感和生命力也是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特色。
魯本斯在《阿瑪戎之戰》中描繪的是一群古希臘好戰的女人族,畫面中,沒有一個人是靜靜地站著的,從軸心到畫幅兩側,所有的人都如旋渦般湧動著。
1626年,妻子伊莎貝拉去世,魯本斯承受著巨大的悲痛和打擊。於魯本斯而言,妻子是一位毫無怨言的賢內助,失去妻子的痛苦幾乎壓垮他。
為了淡化這份悲痛,魯本斯應西班牙國王之請再次訪問馬德裡。在馬德裡停留的九個月期間,他臨摹了眾多王室畫作,潛心研究各種繪畫技法。
1635年,魯本斯打算在裡安特衛普三十公裡的村莊建一座別墅,但49歲那年發作中風的後遺症讓他痛苦不堪。因此他只好隱居在庭院裡繪製風景畫。
1640年,魯本斯因為心臟病發作離開人世,安睡在安特衛普一個教堂中。
他的突然離世使整個歐洲都沉浸在悲痛和惋惜之中,他是一名傑出的藝術家,他運用想像的色彩和充滿動感的筆觸創造了一幅幅名作,他是永遠活在愛他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