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副作品創作於1632—1635年之間,是一副橡木板油畫寬高分別是144.8cm×193.7cm。這幅畫講述了朱諾、維納斯、密涅瓦(希臘神話中的赫拉、阿佛洛狄忒、雅典娜)比美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裡斯拿著一個金蘋果,來回打量三位女神,最後將金蘋果遞給維納斯。這個故事也是特洛伊戰爭的起源。截至古典派時代,這個"世界最早的選美大會"的場景一直是畫家們非常喜愛的主題,魯本斯也不例外。在掛有這幅作品的英國國家美術館的29號展廳裡,還展出了魯本斯同一主題的一幅初期作品。
《帕裡斯的審判》(The Judgement of Paris)最吸引人們視線的部分要數三位女神的裸體,她們豐腴性感的胴體,不禁讓人想起250年後另一位擅長畫裸女的著名畫家雷諾瓦。(實際上,雷諾瓦在1908年他67歲時畫過一幅《帕裡斯的審判》。)這樣看來就能理解為什麼過去的畫家那麼專注於希臘神話,希臘神話是畫家們不用看別人的眼色,以"女人裸體"為主題畫畫的唯一方法。
即使以現在的視角來看,很多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代那些畫有美神維納斯的作品的赤裸程度仍讓人震驚,《帕裡斯的審判》也是如此。魯本斯去世之後,這幅作品的主人拜託別的畫家"為三位女神畫上衣服",因為她們實在是太赤裸裸了。在完成這幅作品的第五年,即1640年,魯本斯在故鄉安特衛普離開了人世,享年63歲。
每次看到魯本斯的作品,我總是忍不住發出感慨:"這個畫家實在是太會畫畫了。"無論是怎樣的主題,在多大的帆布上畫畫,魯本斯都能揮灑自如。他的畫在結構上具有戲劇性,色彩豐富,表達力也十分精湛。他的作品特徵之一是"輪廓線不明顯",這是因為他在刻畫人物時,不用草圖,直接上圖。他出眾的畫法,吸引眾多歐洲王室和貴族成為他的支持者。魯本斯也培養了不少弟子,凡·戴克就是在他的安特衛普工坊工作的一個弟子。
但是在裸體畫被明令禁止的17世紀,哪位女子敢充當魯本斯的模特兒呢?魯本斯是以自己的妻子為模特兒,畫出了三位女神的裸體。三位女神的身材豐腴圓潤,自信滿滿,似乎向看客炫耀般展露出自己的正面、側面和背面的樣子。因為"角度不同",即使是以同一個人物為模特兒,三位女神依然形態迥異,各不相同。
那麼,並排站在一起的三位女神中,誰是維納斯,誰是朱諾呢?讓我們從最左邊的女神開始看起,她身旁的大盾牌裡折射出美杜莎的面孔,不用說,她是密涅瓦。對於帕裡斯的選擇,她嘴一撇,將身子轉了過來。站在中間,要從帕裡斯的手裡接過金蘋果的女神便是今天的勝利者維納斯。
在畫作的左下方,她的兒子愛神丘比特坐在一旁,一副淘氣包的表情,似乎在預言即將到來的悲劇——特洛伊戰爭的爆發。最右邊的女神用華麗的披風裹著身體,旁邊有一隻孔雀。她便是女神中的女神朱諾。母牛和孔雀是朱諾的象徵,這兩個動物之所以成為朱諾的象徵,還源於愛拈花惹草的朱庇特(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和愛嫉妒的朱諾間的悠久故事。
畫中的帕裡斯化身為牧童,身後戴著翅膀帽子的墨丘利(赫爾墨斯)躲在樹後面。墨丘利身後的天空有大片的烏雲襲來,這是在暗示這個選擇將會帶來特洛伊戰爭,為羅馬帶來災難。為什麼帕裡斯的選擇會引發戰爭呢?原來這三位女神都向帕裡斯提出了交換條件,作為自己被選為"最美的女神"的條件。密涅瓦允諾給他最強的力量,朱諾允諾給他小亞細亞半島的統治權,維納斯則許諾給他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不知道帕裡斯是太聰明,還是太笨,最後將金蘋果給了維納斯。在那個時期希臘的海倫是眾所周知的最美的女士,但是斯巴達國王莫捏啦扼斯的妻子。維納斯為了遵守約定,將海倫搶來給了帕裡斯。忽然之間被搶走妻子的墨涅拉俄斯組織了希臘聯合軍,進攻帕裡斯的藏身之處特洛伊城,這便是漫長的特洛伊戰爭的開始。
關鍵這場戰爭並非希臘與特洛伊之間的戰爭,在"金蘋果選美大會"上落選的朱諾和密涅瓦站在希臘一邊,而維納斯自然是站在帕裡斯的國家特洛伊一邊,女神們根據自己的利害關係,站在兩國的對立面才引發了這場戰爭,所以特洛伊戰爭一直沒能結束。根據《伊利亞特》記載,希臘軍隊藏在大木馬裡進入特洛伊城,當天晚上從木馬中跳出來,放火燒掉了特洛伊,結束了一直延續十多年的戰爭,獲得了勝利。帕裡斯死在了戰場上,海倫回到了自己丈夫的身邊。
阿伽門農、阿喀琉斯、赫克託耳等眾多英雄都死在這場戰爭中,而最後這只是一場源於"一個金蘋果"和女神間的嫉妒戰。這場悲劇的戰爭成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劇本,也是自文藝復興時期後魯本斯、雅克—路易·大衛、洛蘭、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雷諾瓦等眾多畫家的靈感源泉。進入21世紀之後,戰爭電影《特洛伊》被搬上了熒幕。偶爾我會有這種想法,公元前13世紀的特洛伊戰爭是否還在繼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