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史春波 通訊員 俞其軍 攝影 喬安
一把刀,在手上遊走,笨拙的木頭,慢慢有了鬍鬚、眼睛……
「你看,我雕的是李白」,年近古稀的吳筱陽說。
他的刀沒有停。
吳筱陽是省工藝美術大師,這次他是來參加一次比賽。
12月11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嵊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嵊州文創園拉開序幕。
此次大賽邀請到了浙江、福建、四川、廣西、重慶、河南等地的國內頂尖的25名雕刻藝術家參加。
這是一次雕刻行業的盛會,是一次高水平的實力較量,嵊州木雕再一次被業界所矚目。
據文獻記載,嵊州木雕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晉時期。「中國式佛像」創始人戴逵,東晉時徙居剡縣,潛心研究佛像的雕塑造型與製作技藝的改進,使得古老的雕塑藝術在嵊州的土壤上紮根普及,也給今天的嵊州木雕藝術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嵊州藝人創作的木雕作品在全國各類大賽中,獲獎無數,其中國家級金獎超過30次。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嵊州木雕及相關產業也各到了快速的發展,嵊州因此也被評為「中國根藝之鄉」。目前,嵊州有1000多人直接從事木雕產業。
在前兩年的「雕聖杯」大賽中,獲得特等獎的是兩位來自外地的年輕人。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舉辦的第三屆「雕聖杯」中,均是國內極負盛名的木根雕名家參加,這也是近年來國內最高水平最大規模的雕刻大賽。
考慮到疫情原因,今年的「雕聖杯」比賽範圍縮小,參賽人數比上兩屆少了一半。據了解,此次「雕聖杯」大賽,參加對象為全國範圍內擁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的雕刻藝術家。此前,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發出「雕聖杯」大賽邀約,全國各地的數百名木雕名師踴躍報名參賽。
最後經組委會審核,確定25名木雕藝術家參加。
此次比賽主題為匠心傳承·守正創新,現場創作木料和創作需要的工具需自帶,組委會負責提供操作臺,木材尺寸不小於50公分,在規定的時間內創作完成。
現場創作為期三天。為確保雕刻質量,主辦方允許創作者帶半成品參賽。據專家介紹,大件木根雕作品需要一定時間打磨,讓參賽者提前準奮創作,再經過3天的現場創作,作品會更完美。
25名木根雕藝術家獲得邀請後,早早開始了準奮。
陝西寶雞的中國根藝大師李石成準備了150公斤重的一塊樹木進行創作。
來自溫州的浙江工藝美術大師鄭松強精心挑選了一塊質地上等的黃楊木開始構思作品。
作為河南省工藝美大師,蘇顯紅也參加此次比賽。她說,嵊州的人物雕刻國內一流,也正是她最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次她創作的作品與茶鄉嵊州有關,作品取名為《茶仙夢》。
作為東道主,嵊州的木根雕藝術家們更加用心構思作品,期望能一展風採。省工藝美術大師吳筱陽,從事木根雕創作40多年,木根雕人物創作國內首屆一指。他十分看重此次比賽,專門選用一塊珍藏多年的沉木,創作《舉杯邀請明月》的作品。作品中李太白仰望天空,左手舉起酒杯,畫面感極強。省工藝美術大師、嵊州根雕藝術家協會會長鄭興國近年來佳作頻出,前不久,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系列叢書工藝美術展品《時代新章》中就收錄了他的木根雕作品《寒江獨釣》。此次比賽,他選用了早年從從雲南與緬甸交界處採集到的一塊紫柚木,重約100公斤,創作的作品名為《天音》。
據了解,12月14日,主辦方還將舉辦第三屆「雕聖杯」根雕藝術研討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